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之《詩詞三首》學案 粵教版必修3_第1頁
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之《詩詞三首》學案 粵教版必修3_第2頁
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之《詩詞三首》學案 粵教版必修3_第3頁
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之《詩詞三首》學案 粵教版必修3_第4頁
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之《詩詞三首》學案 粵教版必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8、詩詞三首【學習目標】1、鑒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理解其“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2、鑒賞陸游詩雄渾的意境,理解其以名詞連綴而成、嚴格工對的藝術特色。3、鑒賞姜夔清新峻拔、立意幽遠、煉字琢句、倚聲協律的風格,理解其虛實相映和對比的創作方法。一、導入新課我們剛學了四首宋詞,認識了幾位偉大的詞人,品讀了幾首絕佳的詞作。這節課,我們接著再來看幾首詩詞。二、講授新課虞美人1、知識簡介李煜,字重光,號隱鐘,五代南唐后主,世稱李后主。他在位十五年,過著偷安、享樂的生活。公元975年,宋兵攻破金陵,被宋冊封為違命侯。978年“七夕”因作虞美人等懷國之詞,并命歌女譜曲調唱,被宋太宗趙

2、光義派人將其毒死。他擅長詩文,精通書畫,通曉音律,尤以詞名世。前期作品多描繪宮廷享樂腐化生活,表現傷時懷人、離愁別恨情調。被俘后的作品,一變而為故國之思、亡國之痛,主要抒寫對昔日帝王生活的眷戀及對眼前囚徒生活的哀嘆。2、研習內容(1)詞作是怎樣將眼前景與憶中事交織在一起的?示例:詞人面對著眼前的“春花秋月”之景,沉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之中。忽而又轉到眼前的景物上來,于是登上“小樓”沐浴著“東風”,在皎潔的明月中憶起了“不堪回首”的“故國”及其“雕欄玉砌”。此時,詞人不禁悲從中來,抒發了胸中“東流”“春水”般的綿長而深沉的愁情。詞人用起伏跌宕的筆法,在眼前景與憶中事之間穿梭情愁。(2)“春花秋月”本

3、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示例:“春花秋月”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傷悲。因此,這美好的事物不如結束的好。(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也就是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示例:“往事”的內容很豐富,可泛指李煜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后宮佳麗簇擁著的歡樂,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千古名句,怎樣理解此句的妙處?示例:“愁”是一種抽象的情感,非生花妙筆不能描繪得出。詞人

4、用夸張、比喻的手法將“愁”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里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曲折回旋,一瀉千里,長流不息。至此,亡國所帶給詞人的萬般愁情便賦予了具象和生動的質感。讀者無不感受到詞人內心的巨大痛苦。3、總結這是一首抒情詞,詞中既有作者為失去曾經擁有的帝王之尊,榮華富貴的生活而發的痛苦哀嘆,也有對故國河山的深切懷念和對自己逸樂亡國的悔恨。雖然情調感傷低沉,但直抒胸臆,情感非常真誠,感觸真切,讀來令人頓生唏噓。書憤1、知識簡介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他的詩歌內容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

5、個方面,或抒發政治抱負,或反映人民疾苦,或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或表現日常生活情景等等,風格雄渾豪放,沉郁悲壯,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2、研習內容(1)“中原北望氣如山”中的“氣”應如何理解?示例:“氣”是指豪壯之氣。理由:從前后詩意看。首句言明早年不知道恢復中原之事甚為艱難,所以在北望淪陷的中原時,不禁豪氣干云,如山般壯偉堅強,前后兩句構成因果關系。如果把此“氣”解為“悲憤”,則割裂了兩句詩間的語意聯系。頷聯承首聯而來,寫南宋軍隊抗擊金兵侵犯而水陸俱勝的史實,同時也回顧了自己的特殊經歷,大有一展抱負之勢,是“氣如山”的形象再現。從表現手法上看。“氣”解釋為“悲憤”,表面

6、上點明詩題中的“憤”字,其實這樣反使詩意直白淺露,不夠含蓄蘊藉。同時,與“塞上長城空自許”無法構成照應和對比。“氣”解釋為“豪壯之氣”,與“塞上長城”之志相互輝映,詩人昔日之“氣”之“志”,而今已成“空自許”,在今昔對比中更強烈地抒發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深沉感慨。“氣”作“豪壯之氣”講,不僅使上下詩意貫通,結構謹嚴,而且更有力地抒發了詩人胸中郁積的“悲憤”之氣。(2)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本詩哪兩句詩最能體現這個特點,試加以分析。示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兩句詩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兩次勝利的戰斗: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意在表明南宋人

7、民具有保衛自己國土的偉大力量,也使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可以想見他當年投身戰斗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3)如何理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詩?示例: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由此可見,書憤的基調雖然是壯志未酬所帶來的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4)結合時代背景談談陸游“緣何生憤,憤從何來”?示例:從時事維艱國運衰微的時代背景中來。就在陸游出生后第三年的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把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虜北去,北宋滅亡。五月,當時在河北的趙構幸免

8、于難,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這個重建的小朝廷就是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但可悲的是,趙構雖為皇帝,確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領,他懼怕與金朝打仗,所信用的汪伯彥、黃潛善等人,也都是些主張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紹興八年(1138)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給他專辦,其他大臣不得參與。秦檜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氣,與紹興九年正月不顧一切,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稱臣納貢。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軍的進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屬國也就心滿意足了。本來,在與金的對抗中,宋軍曾經取得過一系列重大勝利,如岳飛于紹興四年(1134)揮師北伐,

9、收復了大片失地。宋高宗、秦檜一心只想議和,像岳飛這樣的抗金良將有礙于投降活動,因而宋高宗和秦檜便以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逮捕入獄。岳飛北伐的巨大成果,就這樣讓宋高宗、秦檜拱手送給了金朝。此后宋金雙方終于在紹興十一年十一月訂立和議:南宋正式向金朝稱臣,每年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并以淮水為界,將淮水以北的地區劃歸金朝。其實,之所以時事維艱,外地的入侵倒還在其次,根本原因在于皇帝和那些主和派。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陸游怎會不心生憤怒呢!從報國無門衰鬢先斑的個人境遇中來。陸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南下逃難,九歲時才返鄉定居。這種生活,在陸游幼小的

10、心靈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出生于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官僚家庭,其父陸宰是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這種家庭環境,對陸游愛國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響。18歲時又師從曾幾,不僅學詩,更受到言傳身教的愛國教育,20歲時便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愿。但是,由于君上昏聵,朝廷內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國的抗戰形勢每況愈下。觀其一生,陸游仕途坎坷,始終沒有得到重用。29歲時赴試,明年復試,由于名列秦檜之孫秦塤之前,且喜論恢復,觸怒了秦檜,竟被黜落。其后孝宗即位,起用抗戰拍人士,賜他進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后張浚北伐,終以失敗告終。因陸游曾力說張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

11、,罷歸山陰故里。后入王炎幕府擔任川陜宣撫使司干辦公事(主管視察軍政事務),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東歸,他被調成都,代理地方官,無所作為。范成大鎮蜀,他被召為成都府參議官,后雖入朝廷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等職,但十余年間,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撥義倉賑災,以擅權罪免官還鄉;在淮東任上以“不自檢飭,所為多越于規矩”論罷;朝官任上又被誣為“嘲詠風月”而罷黜。此后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為史官外,一直閑居在山陰家中。他的一生,“恢復”之志貫穿始終。他深感悲哀的是,“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一心想建功立業,取得“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那樣的戰績,但是,“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他在

12、詩中所用的檀道濟“塞上長城空自許”的故事,頗能引人聯想:自己一心報國,在北望中原時豪氣如山,愿做“塞上長城”,頗有自許之情,但到頭來仍是一場空,朝廷并不重用他,使得他“報國欲死無戰場”;更讓人想到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的殘酷現實,這怎不讓愛國者悲哀、讓愛國者憤怒!他希望像諸葛亮那樣六出祁山,施展抱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盡管諸葛亮最后以失敗告終,但卻一直拼殺在對敵斗爭的前線。而自己呢,卻只能喟然長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寫書憤時詩人已經61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此時的詩人已是暮年。想到“氣如山”的早歲,現在卻一事無成,落得個“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結局。他“僵臥孤村不自哀,

13、尚思為國戍輪臺”,但這只是一廂情愿,朝廷不重用,歲月不饒人,這是怎樣的無可奈何呢?本來,有志不在年高,但那是在外界客觀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主觀努力而奮發終有作為的情形。而陸游主觀上一心報效國家,力圖恢復,而朝廷不僅不提供條件,反而處處設障掣肘,使詩人志不得伸,事無可成。垂暮之年遭罷黜,66歲時被迫退居鄉里,“身還民服,口誦農書”,“身雜老農間”,老境頹唐。雖不忘恢復之志,但畢竟年事已高,衰鬢先斑,“塞上長城”之許已成空言,面對鏡中衰鬢,只能顧影自憐,悲憂之憤便躍然紙上。綜上所述,書憤之“憤”,實在是憤中含悲,憤中含憂,憤中有報國之義。3、總結這首詩從立志報國的早歲寫到衰鬢先斑的暮年,抒發了當年的

14、抱負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奮發,后四句幽憤哀傷,情緒有起有伏,充滿蒼涼沉郁的情調,很有感人的力量。揚州慢1、知識簡介姜夔,字堯章,一字石帚,別號白石道人。他為人清高,一生困蹇,懷才不遇,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學藝術遺產。姜夔在文學藝術上的才華和成就是多方面的。不僅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成為當時一大詞家和詩人;且精通音律,能配合詞作自創曲譜。姜夔的詩,風格高秀,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韻。他的詞更為后世所推崇,是南宋前期詞家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上繼“花間”,強調音樂性,被認為是詞家的正宗。姜夔詞的風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遠,煉字琢句,倚聲協律。2、研習內容:(1)揚州在隋、唐、北宋期間曾經

15、是著名的繁華之地,杜牧有詩云:“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如今站在揚州城的詞人看到的和聽到的又是什么呢?試揣摩詞人此時的意緒。示例:金兵洗劫后的揚州城,映入詞人眼簾的是青青的薺麥,毀壞的城池,孤獨的二十四橋,無聲的冷月,寂寞的芍藥。聽到的是寒氣中飄來的凄清的戍角聲。如今的揚州城真如一座蕭條冷落的“空城”。撫今追昔,往日“春風十里”的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往日游人如織,笑語喧嘩,明月之夜下的二十四橋如今真令人目不忍視。詞句里處處流露出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2)“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采用什么寫法?這樣寫有何深刻含意?示例:這三句采用擬人的寫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

16、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他們是15年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它們“猶厭言兵”,更何況當地的人民。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爭的極端痛恨。(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這三句有何妙處?示例:“冷月無聲”屬于移就辭格,月本來無聲,可這么一說,反而覺得它是本該有聲的了。因為從前的二十四橋明月夜,游人極盛,笑語盈耳,還有美女吹簫唱歌。月兒見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著人們一起歡笑。可是現在,“二十四橋仍在”,而歌聲笑語卻聽不到了,甚至連月兒也沒有聲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隨波蕩漾。如此冷落凄涼的景象,怎不令人傷懷呢?(4)“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表現了詞人一種怎樣的情懷?示例: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借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