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第6課鴻門宴練習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第6課鴻門宴練習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第6課鴻門宴練習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第6課鴻門宴練習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第6課鴻門宴練習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6課 鴻門宴遺子黃金滿贏?2013年1月8日每周文摘第16版刊有富婆甘做環衛工,值得品讀一文,文中說:“古人說得好,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句中“遺子黃金滿贏”應為“遺子黃金滿籝”。籝,讀yng,箱籠一類的器具。“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出自后漢書韋賢傳,意思是留給子孫萬貫家產,不如教給他一項立身處世的本領。“籝”與“輸贏”的“贏”,同音形似,但含義迥異,不能混淆。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訂本,作者:良槐司馬遷(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長,西漢夏陽龍門人,自稱“遷生龍門”。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漢武帝時任郎中、太史令、中書令。著有史記,又稱太史公記,是中國第一部紀

2、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據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史學家和天文學家。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劉邦論成敗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

3、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1)美姬 _ (2)左尹_(3)鯫生 _ (4)卮酒 _(5)戮力 _ (6)有郤 _(7)玉玦 _ (8)樊噲 _ (9)披帷 _ (10)瞋目 _ (11)彘肩 _ (12)啖之 _(13)須臾 _ (14)刀俎 _ (15)謹諾 _ (16)酈山 _ (17)芷陽 _ (18)杯杓 _(19)豎子 _ (20)饗士卒 _ (21)西向侍 _ (22)按劍而跽 _ (23)目眥盡裂 _(24) (25)答案:(1)j(2)yn(3)zu(4)zh(5)l(6)x(7)ju(8)kui(9)wi(10)chn(11)zh(

4、12)dn(13)y(14)z(15)nu(16)l(17)zh(18)sho(19)sh(20)xin (21)sh(22)j(23)z(24)(25)(1) (2)(3) (4)答案:(1)(2)(3)(4)“毛”是個象形字,像羽毛的形狀。“毛”的本意是“鳥的羽毛”,引申為“毛發”,又引申為“細小”,還引申為“粗糙”。用“毛”作意符多與毛發有關,如“毫”,意為“又長又尖的毛”,指“細毛”。因為毛筆的頭是用毫毛做的,所以“毫”被用作為毛筆的名稱。同時,“毫”也是長度單位,如“毳”音cu,會意字,由三個“毛”組成,會意絨毛很多。背景鏈接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

5、、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文脈梳理一、閱讀課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問題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成五采“_”通“_”,_(2)距關,毋內諸侯“_”通“_”,_通_,_(3)張良出,要項伯“_”通“_”,_(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通“_”,_(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_”通“_”,_

6、答案:(1)采彩色彩(2)距拒把守內納接納(3)要邀邀請(4)倍背背棄(5)蚤早早些2古今異義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_今義:省份名稱。(2)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古義:_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_今義:副詞,很。答案:(1)崤山以東(2)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3)意外的變故3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象。(1)沛公軍霸上_(2)沛公欲王關中_(3)此其志不在小_(4)素善留侯張良_(5)項伯殺人,臣活之_(6)吾得兄事之_(7)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_答案:(1)名詞作動詞,駐軍(2)名詞作動詞,稱

7、王(3)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4)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5)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下來(6)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7)名詞作動詞,登記4文言實詞解釋下列加點詞的詞義。(1)旦日饗士卒詞義:_(2)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詞義:_(3)婦女無所幸詞義:_(4)君安與項伯有故詞義:_答案:(1)犒勞(2)道歉(3)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4)交情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句式:_譯文:_(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句式:_譯文:_(3)為之奈何句式:_譯文:_(4)孰與君少長句式:_譯文:_(5)具告以事句式:_譯文:_(

8、6)欲呼張良與俱去句式:_譯文:_答案:(1)判斷句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2)判斷句(我)派遣軍隊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的發生啊。(3)固定句式對這件事怎么辦?(4)固定句式(他)跟您相比,誰小誰大?(5)狀語后置句把事全部告訴了張良。(6)省略句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6分析概括項羽接到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的意思。_答案:項羽的“怒”,表現出他的脾氣火暴,性格急躁。更主要的是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他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

9、然“欲王關中”,項羽豈能容忍?7在楚王即將來犯的萬分危急的形勢下,張良既不提議備戰,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為什么?此處行文輕描淡寫有什么作用?_答案:“戰”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氣勢不同。張良的過人之處在于他確信可以利用項伯,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了解項伯與項羽的關系,由項伯出面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的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賓語前置(一)賓語,又稱受詞,是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

10、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二、閱讀課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問題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令將軍與臣有郤“_”通“_”,_(2)因擊沛公于坐“_”通“_”,_答案:(1)郤隙隔閡,嫌怨(2)坐座座位2古今異義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1)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古義:_今義:省份名稱。(2)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古義:_今義:詳細說來。答案:(1)黃河以南(2)小人的讒言3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象。(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

11、王_(2)范增數目項王_(3)刑人如恐不勝_(4)常以身翼蔽沛公_(5)頭發上指,目眥盡裂_答案:(1)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跟從(2)名詞作動詞,使眼色(3)名詞作動詞,處罰(4)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5)名詞作狀語,向上4文言實詞解釋下列加點詞的詞義。(1)刑人如恐不勝詞義:_(2)此亡秦之續耳詞義:_(3)沛公起如廁詞義:_答案:(1)盡(2)后繼者(3)往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句式:_譯文:_(2)籍何以至此?句式:_譯文:_(3)客何為者?句式:_譯文:_(4)亞父者,范增也句式:_譯文:_(5)若屬皆且為所虜!句式:_譯文:_(6)沛公之參

12、乘樊噲者也句式:_譯文:_答案:(1)省略句將軍您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2)賓語前置句我憑什么到這種程度呢?(3)賓語前置句你是干什么的?(4)判斷句亞父,(就是)范增。(5)被動句你們這些人都將被他俘虜!(6)判斷句(他)是沛公的參乘,名叫樊噲。6篩選信息“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刻畫了樊噲這一人物?_答案: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英武!外貌描寫:“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著

13、墨不多,卻極為傳神。7分析概括劉邦見到項羽后,對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迫于形勢,劉邦不得不向項羽道歉,說自己與項羽“戮力而攻秦”,是戰友而非敵人。B將“先入關破秦”說成是“不自意”,以表示自己的力量本來不如項羽,但已經成為既定事實,言下之意是項羽應該對自己的功勞進行嘉獎。C把“得復見將軍于此”當作是自己莫大的榮幸以滿足項羽的虛榮心。D他還把項羽的憤怒歸咎于“小人”的挑撥,為項羽推卸責任,及時給項羽一個臺階下。解析:B項,言下之意是此等功勞本應屬于項羽,讓項羽的虛榮心得到滿足。答案:B8有人認為樊噲在席上的講話跟劉邦一模一樣,僅是語句上稍有變化而已,你認為有區別嗎?如有區別,

14、區別在哪里?_答案:有區別。樊噲在席上的講話跟劉邦致歉的話似乎一模一樣,但側重點不同。劉邦側重于辯解,強調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噲則是理直氣壯,責之以“義”。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繼而陳述秦王“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將項羽推向了審判臺;而后明確指出(楚)懷王有約在先,沛公雖然先入咸陽,卻又“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言沛公“勞苦而功高”,責項羽“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實為“亡秦之續”。從策略上看,二者區別也很明顯。劉邦之言屬于“以屈求伸”,樊噲義責項羽已是“以攻為守”了。賓語前置(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

15、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三、閱讀課文第57段,回答下面的問題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沛公不勝杯杓“_”通“_”,_(2)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_”通“_”,_答案:(1)杓勺酒杯(2)坐座座位2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象。(1)道芷陽間行_(2)拔劍撞而破之_答案:(1)道:名詞作動詞,取道;間:名詞作狀語,抄小道(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破3文言實詞解釋下列加點詞的詞義。(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詞義:_(2)度我入軍中,公乃入詞義:_(3)沛公

16、則置車騎詞義:_(4)再拜獻大王足下詞義:_答案:(1)謙讓、禮貌(2)估計(3)放棄,丟下(4)拜兩次,表示敬重4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且且為之奈何_若屬皆且為所虜 _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_(2)為使子嬰為相 _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_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_軍中無以為樂 _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_何辭為 _答案:(1)將將要尚且(2)做,擔任替被作為是呢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大王來何操?句式:_譯文:_(2)沛公安在?句式:_譯文:_(3)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句式:_譯文:_(4)吾屬今為之虜矣!句式:_譯文:_(5)置之坐上句式:_譯文:

17、_答案:(1)賓語前置句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2)賓語前置句沛公在哪里?(3)判斷句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4)被動句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5)省略句把它放在座位上。6篩選信息劉邦在脫逃之前做了哪些部署?_答案:留下張良代為辭謝;放棄車騎,只身獨騎,只帶親信離開;叮囑張良,待其至軍中再入內辭謝。7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沛公行事果斷的一組是()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沛公已去,間至軍中,立誅殺曹無傷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A BC D解析:表現沛公的驚慌;是曹無傷告密的話;只是提出疑問。答案:B8分析

18、概括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為何不同?_答案:項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項羽對劉邦借故脫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過于相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則深知放虎歸山,后患無窮,同時也為自己的意見未被采納、精心策劃的陰謀破產而惱怒。賓語前置(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名家視角易中天對項羽的評價項羽死得壯烈,死得英雄,

19、死得氣勢磅礴,驚天地,泣鬼神,就連烏江之水也要為之嗚咽,為之洪波涌起,濁浪翻騰。顯然,項羽的死是高貴的。無論他是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項羽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項羽之死,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顯然,劉邦是代表著“歷史方向”的,項羽則“不合時宜”。事實上,此后,像項羽這樣傻,這樣天真、任性的英雄越來越少,陰險毒辣的陰謀家和迂腐愚忠的書呆子則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說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也對。【上下求索】分析項羽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并說說司馬遷是如何塑造這一形象的。(從文中找出依據)探究思路探究結論_答案:項羽是一個勇而少謀、剛愎自用、不善用人的人,當聽

20、到劉邦“欲王關中”的消息后,便怒不可遏,企圖一舉消滅劉邦。但他疏于對項伯的戒備。項伯泄露軍機,項羽麻痹不問。項伯對項羽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項羽又在“義”字上思慮不定。“鴻門宴”上劉邦一席花言巧語,竟使項羽脫口說出告密人,暴露了項羽的無知與愚蠢。范增多次目示、舉玦,“項王默然不應”,“項莊拔劍起舞”,項伯“翼蔽沛公”,項羽聽之任之。這都說明項羽不善用人、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所以他坐失良機。樊噲闖帳,威懾項羽;慷慨陳詞,指斥項羽,項羽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贊賞,并賜坐;劉邦逃跑,項羽受璧。這都說明項羽缺乏深謀遠慮。閱讀“樊噲闖帳”一節,加以合理的想象,并運用對比烘托手法擴寫一段文字。(20

21、0字以上)_答案:(示例)“嘩”的一聲,帷幕被猛地掀開,晃動的帷幕后驀然出現一個挺拔的人影。那人身高近八尺,一手持劍,一手持盾,濃密的頭發胡亂錯結在一起,在他頭上七扭八扭。那漢子眼里的火似乎已將他的眼眶燒紅,下一刻便會噴射出來。項羽坐不住了,手按在劍上,坐直身子問那漢子:“你是什么人?”他雖驚愕,語調卻絲毫不慌亂,倒似早已摸透對方的底細,這番不過是考量而已。一旁的張良好像生怕這漢子惱怒之下說出什么不當的話來,連忙起身說:“他是我家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把按在劍上的手拿開,沉默片刻,忽大喝一聲:“壯士!賜酒!”豪氣沖天,打破了帳中死寂的氣氛。樊噲一把抓過遞上來的酒杯,一飲而盡。項羽見得這般情形,

22、暢快地喝道:“賜肉!”這一喝之下,便聞得帳外幾聲驚恐的鳥鳴,隨即就是拍翅疾飛的聲響。樊噲倒轉盾牌,將那不熟的豬腿放在上面,劍起劍落,片刻過后,那盾牌上的肉便再無影蹤。項羽此刻不禁臉露喜色,幾欲起身與樊噲一同席地而坐,痛快地喝酒吃肉。只是亞父范增不住地咳嗽以提醒他,于是只好作罷。但他依舊豪爽地沖樊噲說道:“壯士!再飲一杯如何?”樊噲瞪了項羽一眼,怒火又沖上來了:“我死都不怕,何況一杯酒!”聞此一言,項羽竟失聲叫了聲:“好!”恍惚中在他身上發現了自己當年的影子。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卮酒(zh) 刀俎(z) 鯫生(q) 瞋目(chn)B戮力(l) 杯杓(zhu) 犒勞(ko)

23、 樊噲(fn)C不者(fu) 美姬(j) 崤山(xio) 玉玦(qu)D彘肩(zh) 參乘(shn) 侍坐(sh)目眥(z)解析:A項,“鯫”應讀“zu”;B項,“杓”應讀“sho”;C項,“玦”應讀“ju”。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毋內諸侯B令將軍與臣有郤C秋毫不敢有所近D張良出,要項伯解析:A項,“內”通“納”;B項,“郤”通“隙”; D項,“要”通“邀”。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B.C.D.解析:A項,都是介詞,趁機;B項,介詞,對/介詞,比;C項,介詞,替/介詞,被;D項,動詞,送給/介詞,和。答案:A4從句式角度分析,與其他

24、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A此天子氣也B吾屬今為之虜矣C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D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解析:B項為被動句,A、C、D三項都是判斷句。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他剛說過他能處理好自己侵權這件事,現在又矢口否認,這種首鼠兩端的態度讓人實在不解。B美國游泳天才菲爾普斯在北京奧運會上,憑著他絕對過人的實力,如探囊取物般地輕松奪得八枚金牌。C有些領導干部,在會上侃侃而談,實際工作中卻述而不作,會上講的事情不能得到落實,這種工作作風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D漫步萬盛石林景區,石林、溶洞、飛瀑顯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濃郁淳樸的苗家風情及豐姿綽約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25、。解析:B項,“探囊取物”指伸手到口袋里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符合語境;A項,“首鼠兩端”指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C項,“述而不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D項,“豐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柔美的樣子,不能用于形容歌舞。答案:B6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處語病,先寫出有語病句子的序號,然后加以修改。在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大隊長孟凡升參加一次集訓時,駕機升空不到兩分鐘,突然發現飛機發動機轉速異常、溫度下降。他迅速反應到發動機有重大問題。在生死考驗的瞬間,他立即與指揮員報告。收到指令,他果斷操縱飛機尋找場地,在確認飛機無法迫降后,才請示跳傘。為了避開村莊,直到允許跳傘的最后時刻之

26、際,他才跳傘。傘剛打開,人就著地了。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48秒內主動放棄跳傘機會,有效避免了更大損失。48秒,生死關頭見素質,更見精神!序號修改 解析:“在”放在句首,造成句子沒有主語;“反應”與其后的賓語不搭配,改為“意識”就可以了;介詞“與”引進比較或動作的對象,改為“向”有“對”“朝”的意思,引進動作對象。“之際”與“時刻”重復,要刪除一處;“多次”是修飾動作“放棄”的,應放在“主動放棄”前。答案:“在”調至“參加”前。“反應”改為“意識”。“與”改為“向”。刪除“之際”。“多次”調至“主動放棄”前。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歐陽生文集序曾國藩乾隆之末,桐城姚姬傳先生鼐,善為

27、古文辭,慕效其鄉先輩方望溪侍郎之所為,而受法于劉君大櫆及其世父編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碩望,姚先生治其術益精。歷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者多歸向桐城,號“桐城派”,猶前世所稱江西詩派者也。姚先生晚而主鐘山書院講席,門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異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東樹植之、姚瑩石甫。四人者,稱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傳授徒友,往往不絕。在桐城者,有戴鈞衡存莊,事植之久,尤精力過絕人,自以為守其邑先正之法,之后進,義無所讓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時服膺,有新城魯仕驥絜非,吳興吳德旋仲倫。昔者,國藩嘗怪姚先生典試湖南,而吾鄉出其門者,未聞相從以學文為事。既而得巴陵吳敏樹南屏,稱述

28、其術,篤好而不厭,而武陵楊彝珍性農、善化孫鼎臣芝房、湘陰郭嵩燾伯琛、溆浦舒燾伯魯,亦以姚氏文家正軌,違此則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歐陽生。生,吾友歐陽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吳君、湘陰郭君,亦師事新城二陳。其漸染者多,其志趣嗜好,舉天下之美,無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當乾隆中葉,海內魁儒畸士,崇尚鴻博,繁稱旁證,考核一字,累數千言不能休,別立幟志,名曰“漢學”,深擯有宋諸子義理之說,以為不足復存。其為文蕪雜寡要。姚先生獨排眾議,以為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不可偏廢。必義理為質,而后文有所附,考據有所歸,一編之內,唯此尤兢兢。當時孤立無助,傳之五六十年,近世學子,稍稍誦其文,承用其說。道之廢興,亦各有時,

29、其命也歟哉?歐陽生名勛,字子和,歿于咸豐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幾。其文若詩,清縝喜往復,亦時有亂離之慨。莊周云:“聞人足音跫然而喜,而況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乎!”余之不聞桐城諸老之謦欬也久矣,觀生之為,則豈直足音而已!故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見文章與世變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覽焉。注:,通“禪”,傳授。跫(qing)然:形容腳步聲。謦欬(qng ki):咳嗽聲,引申為談笑。(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門下著籍者 門下:指弟子B其不列弟子籍,同時服膺 服膺:衷心佩服C海內魁儒畸士 畸:畸形D深擯有宋諸子義理之說 擯:排斥解析:C項,畸:奇異。答案:C(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

30、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B.C.D.解析:D項,均是介詞,把、將;A項,動詞,寫/介詞,對;B項,語氣副詞,大概/代詞,他的;C項,代詞,代前面的“先正之法”/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答案:D(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對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別是姚鼐,表現出崇敬之情,進一步肯定了姚鼐“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不可偏廢”的文學思想。B作者曾經對湖南沒有人學習姚鼐的文章感到奇怪,后來獲知一些人喜歡并學習姚鼐,而這些人中最優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歐陽勛。C文章雖然是為歐陽生文集作的序,但對該文集著筆不多,更多是介紹了姚鼐之后桐城派的衍演發展、流傳分布和主要成員。

31、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綿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張揚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學發展的客觀規律,頗有現實意義。解析:B項,“最優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歐陽勛”錯誤;文中并未提到。答案:B(4)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舉天下之美,無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_考核一字,累數千言不能休。_觀生之為,則豈直足音而已! _答案:就算集中天下全部精美事物,也無法替代他們對桐城姚氏的仰慕。(注意“舉”“美”“易”“無以者”的翻譯)考證核對一個字,堆砌幾千個字還不能停止。(注意“考核”“累”“休”的翻譯)那么,看了歐陽生寫的詩文,難道只像是聽到腳步聲而已?(注意“為”“直”及反問語氣的翻譯)參考譯文乾隆末年,桐城姚姬傳先生

32、姚鼐,善于寫古文,仰慕、效仿他的同鄉先輩方望溪侍郎(方苞)所作的文章,還向劉大櫆和他的伯父姚范學習寫作道法。這三位先生已是學識淵博名望極高的儒者,而姚鼐先生研究文章道法更加精湛。歷城的周永年為此說道:“天下的文章,大概就在桐城吧!”因此學習的人大多歸依桐城,號稱“桐城派”,好比前代所稱的江西詩派一樣。姚鼐先生晚年在鐘山書院主講,列名弟子的,上元有管同、梅曾亮,桐城有方東樹、姚瑩。這四個人稱做優秀弟子,各自把學習所得傳授給學生朋友,所到之處衣缽相傳,沒有斷絕。在桐城的,有戴鈞衡,跟從方東樹學習很久,更是刻苦用功超過眾人,他自己覺得堅守本鄉先輩賢人的學說,傳授給后輩,在道義上不應該謙讓。那些沒有列入弟子名冊而同時衷心敬服自許弟子的,有新城魯仕驥、吳興吳德旋。從前,我曾經奇怪姚鼐先生在湖南主持科舉考試,而出自他門下的我那些同鄉士人,沒聽說跟從他把學習文章作為事業的。不久得知巴蜀的吳敏樹,稱揚述說姚鼐的學術,深深喜愛而不滿足,而武陵的楊彝珍、善化的孫鼎臣、湘陰的郭嵩燾、溆浦的舒燾,也都認為姚氏是文人寫作的正道,違背了這個還追求什么呢?最后得知還有湘潭的歐陽生。歐陽生,是我朋友歐陽兆熊的兒子,他跟從巴陵的吳君、湘陰的郭君學習為文之道,也師從新城的二陳。那些接觸了同派學說而深受影響的人很多,他們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