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活與哲學第四課探索世界的本質第二框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導學案【使用說明】1課前25分鐘根據課前預習學案部分,把握教材體系,掌握重點內容。2課堂上小組積極合作,互相交流探討,高效展示點評,分層達成目標。3檢測題限時5分鐘內完成;附加題A層做,帶的為選做題【課前預習案】【使用要求】1課前25分鐘根據課前預習學案部分,把握教材體系,掌握重點內容。2預習檢測限時5分鐘內獨立完成。3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概念請及時的提出來。【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 識記 :(1)運動的含義 (2)靜止的含義 (3)規律的含義(4)運動是有規律的 (5)規律是客觀的理解:(1)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2)運動和靜止
2、的關系 (3)規律的客觀性運用: 結合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科學執政等社會熱點,說明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2能力目標 (1)要培養學生從具體的運動事例中,歸納哲學觀點的概括能力。(2)要在分析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中,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3)培養和訓練學生透過現象認識規律的能力,并能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理解規律是客觀的和普遍的,我們要尊重規律,自覺地按規律辦事。【基礎知識梳理】要求:利用課前25分鐘,完成下列學案內容,并熟記、理
3、解課本重點知識,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1運動和物質的關系:(1)運動對物質的重要性:離開運動談物質的錯誤在于:(2)物質對運動的重要性: 脫離物質談運動的錯誤在于: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1)區別:含義:性質不同:(2)聯系:(3)夸大絕對運動的錯誤在于:夸大相對靜止的錯誤在于:3物質運動規律(1)規律的概念:(2)規律客觀性原理:(3)規律的普遍性原理:(4)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要求:【知識拓展】1怎樣理解物質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屬性的區別(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它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共同屬性,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意識則沒有。(2)物質的
4、根本屬性是運動,指的是物質存在的狀態是怎么樣的,是怎樣存在的,或者說客觀實在本身有哪些屬性,這是就物質的存在方式而言的。易錯提示:2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肯定物質永恒運動的前提下,并不否認物質世界存在著狀態,但認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具體分析如下: 運動是絕對的。運動的絕對性是一切事物都在運動,一切物質都自始至終貫穿著運動。運動是由物質內部的固有矛盾推動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 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也就是說,靜止不是絕對不動,是有條件的、暫時的、不顯著的運動,因而是相對的。靜止的相對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
5、方面: 其一,就特定的運動形式而言,某種事物在一定的空間之內,不具有某一特定的運動形式便是靜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質而言,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雖然仍屬于量變階段,但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暫時具有質的相對穩定性,從而就顯示出靜止狀態。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3關于對“規律的客觀性”的正確理解(1)規律客觀性的含義: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有兩層意思:規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不管人們是否承認它、喜歡它,它都客觀存在。規律是否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規律發
6、生作用的條件是否存在。條件存在,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條件不存在,規律就不再發揮作用。(2)規律客觀性的表現:規律具有客觀性,意味著它既不能被創造和改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的客觀性突出地表現在它是不可違抗的。規律的必然聯系,說明它具有強制性。想問題,辦事情如果違背了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3)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規律雖然是客觀的,但是人們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掌握規律的必要條件
7、。【預習檢測】要求:限時5分鐘內獨立完成。1人們對物質的認識,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認識了物質運動的形式,也就認識了事物本身。這是因為()A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B運動是物質的運動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D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2(2010·天津學業水平考試)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其錯誤在于()A脫離運動談物質B脫離物質談運動C否認運動和靜止的辨證統一D否認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3正確表述運動、靜止、條件之間關系的是()A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事物都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即特殊的運動狀態B對某一事物來說,運動并不一定是無條件的C對某一事物來說,
8、靜止并不一定是有條件的D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事物都處于運動狀態4.(2011·杭州第一次高考科目質量檢測)“水停百日生蟲,人閑百日生病”告訴我們()A,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B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D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5.(2011·蘇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調研測試)下列格言、警句與“順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劃船十人難”體現相同道理的有() () 不懂莊稼脾氣,枉費一年力氣 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 過了芒種,不可強種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
9、.B.C.D.6.(2011·鹽城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泥石流的爆發與人們破壞森林植被,大量山體裸露,滯水能力降低有著密切關系。這告訴我們A必須認清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B運動具有絕對性C必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 D人可以能動地認識和改造規律【釋疑解惑】親愛的同學們,在預習過程中,您會碰到哪些疑惑問題?請及時記錄下來:【課內探究案】【使用要求】1小組內討論交流預習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問題答案,并標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準備展示。2思考、討論、展示以下活動【合作探究】活動一:用課件展示各種運動的圖片,請同學們看后思考:為什么說“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同樣是不可想象?”活動二:
10、用課件展示下面的笑話:“我不是我了”在古希臘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一次外出忘了帶錢,便向他的鄰居借。過了很久,這個人總不還錢,鄰居便向他討債。這個人沒錢可還,便說:“一切皆變,一切皆流。現在的我,已經不是當初借錢的我了。”賴賬不還。鄰居發了脾氣,一怒之下打了他一記耳光。賴賬人要去見官告狀,這位鄰居也說:“一切皆變,一切皆流。現在的我,已不是打你的我了。”賴賬人無言以對。 從哲學上分析笑話中的賴賬人的錯誤之處。活動三:【考考你】下列選項中屬于規律的一組是()月亮繞地球轉新陳代謝大雁冬天南飛春天北來生物體的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商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
11、生產力狀況蘋果落地市場商品的價格時漲時落水往低處流活動四:【辨析】1規律是客觀的,它意味著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2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創造規律。( )3規律對人既起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規律有好壞之分。( )4. 規律就是規則。( )【體驗高考】1.(2011·江蘇26) 傳統的電影放映是播放電影拷貝膠片上的畫面,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實際上是由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該現象包含的哲理是()A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B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D靜止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存在方式2.(2011·江蘇卷27) 宋朝張先木蘭花中云:“人意
12、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下列詩句與題詩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滿中秋夜,人人惜最明B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D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3(2010·浙江文綜31)歷史學家可以記錄和重述已經發生的事情,也可以預測未來。他們預測未來的客觀基礎有( )未來盡管多變,但并非雜亂無章過去發生過的事,未來必定也會發生未來會發生的事,過去或現在必有端倪距離過去或現在不遠的事,變化一定不會太大A. B. C. D.4.(2009·江蘇卷31)孟子云:“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表明( )A.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
13、的B.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客觀的D.改造世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5.(2009·江蘇26)“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D.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四、【知識體系構建】(要求:以本框題的文化開頭構建小知識體系)【當堂達標】要求:限定時間5分鐘,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互批,找出問題,并商量解決。一 單項選擇題1亞里士多德認為,世界沒有虛空,世界充滿著相互差別的存在物,運動就發生在這些存在物的相互關系之中。這說明()A事物是變化發展的B
14、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C運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D物質是運動的主體2(2011·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蘇東坡赤壁賦中寫到:“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下列說法中與蘇東坡觀點相近的是()A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B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狀態不過是我們的心靈所采取的一種觀點3(2010·湖南省師大附中第五次月考)據專家估算,如今每年大概有200億噸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氣,有50億噸礦物變成燃料粉塵和有毒氣體滯留在大氣中,由此導致全球出現酸雨、自然災害等異常氣候。人
15、類不是氣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與氣候的關系是互動的,因此也應該是友好的。這從哲學上來說()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人們在實踐中逐步加深了對自然、對周圍環境的認識違背規律客觀性,就會受到規律懲罰雖然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斷增強,但還不能擺脫大自然的束縛A B C D4.(2011·遼寧省瓦房店市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近年來,從中國汶川、玉樹、盈江,到海地、新西蘭、日本、緬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生大地震,地球已進入了地震活躍期。這表明自然界的運動有其自身的規律 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神秘莫測自然界以其自身屬性隨意運動 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A B C D
16、5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正確表述運動、靜止、條件之間關系的是()A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事物都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即特殊的運動狀態B對某一事物來說,運動并不一定是無條件的C對某一事物來說,靜止并不一定是有條件的D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事物都處于運動狀態6(2011·重慶市西南師大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昔日“風卷黃沙彌漫天,荒沙萬里無人煙”,“流沙固定”,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如今,“麥草方格”改寫了“沙進人退”的歷史,人們還開始向沙漠要地。從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角度看()土地沙化的治理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土地沙化不能被消滅也不能被遏制土地沙化不能被消滅但能夠被有效遏制人類總有
17、一天能改造規律消滅土地沙化A B C D7(2011·廣東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有專家指出,除非人類認識到自身行為對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并采取切實行動來減緩這種影響,否則,人們所熟悉的自然界“將不再存在”。這提醒我們()A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B必須從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變化C必須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變自然規律D必須放棄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二非選擇題8(2011·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我國是海岸侵蝕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70%左右的沙質海岸線以及幾乎所有開闊的淤泥質海岸線存在海岸侵蝕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現代海岸侵蝕災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
18、、海岸工程建設、沿岸開采地下水和采伐紅樹林等,是人類活動直接導致的海岸侵蝕的常見原因。運用有關規律的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中現象的認識。生活與哲學第四課探索世界的本質第二框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 導學案 答案【預習檢測】1.C【解析】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A、B不如C項更加全面,D與題意無關。2B【解析】畢爾生認為運動只是在概念中,因此是脫離物質談運動的觀點,選B。3A【解析】B項錯誤,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C項錯誤,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D項錯誤,運動是絕對的,不需要條件。4B【解析】“停”和“閑”導致的后果說明了運動是事物固有的屬性和存在的方式,B符合題意;其它表述正確但不合題意。
19、5A【解析】材料中的格言強調了做事情要遵循規律,符合題意。6C【解析】泥石流的爆發很大程度是由于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未按規律辦事的結果,從反面論證了做事情要遵循規律的重要性,C符合題意。A、B未體現,D表述錯誤。【課內探究案】活動一:這句話說明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2)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在運動中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同時,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的運動物質也是不存在的。(3)離開物質談運動是唯心主義觀點,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觀點。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都是不可想象的。活動二
20、: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因而運動是絕對的。但是,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事物運動的同時,也承認靜止的存在。靜止是暫時的、有條件的,因而靜止是相對的。不承認相對靜止,否認事物質的穩定性,也就無從認識事物。 故事里的希臘人借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否認了相對靜止,否認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從而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這是典型的不可知論,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坑。 活動三:本題抓住規律的定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即可順利作出正確選擇。都是現象上的穩定,而非本質的必然;在現象上也不穩定。屬于規律。活動四:1(×
21、)名師點評: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規律除了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外,還具有可知性,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2(×)名師點評:世界上萬事萬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因而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創造,也不可改造,規律的客觀性側重強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側重點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規律雖然是客觀的,但在規律面前,人們并不是無能為力,只要我們認識和把握事物的運動規律,利用規
22、律,就能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3.(×)名師點評:規律本身是客觀的,無所謂好壞,人們可以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4.(×)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創造它、消滅它或者改變它。規則是主觀的,它是根據人們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廢除它或者修改它。一個正確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它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三、體驗高考:1.A【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從題干的關鍵句“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是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可以看出,只有A表述正確符合題意,B表述不準確,C表述不符合題意,D表述錯誤。2.D【解析】 本題
23、考查的知識點是規律的客觀性。“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詩句體現了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體現了規律的客觀性。3C【解析】本題旨在考查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分析問題時抓住關鍵詞"客觀基礎",要預測未來,必須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研究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事物盡管是復雜多變的,但是是有規律可以遵循的,把握了事物的規律,認識事物變化發展的端倪,就能很好地預測未來,符合題意說法絕對化。答案C4.D【解析】本題考查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滅,故B項錯誤;A、C兩項只強調規律的客觀性而沒有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不符合題意。故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