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精編測試題(有答案)_第1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精編測試題(有答案)_第2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精編測試題(有答案)_第3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精編測試題(有答案)_第4頁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精編測試題(有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精編測試題時間: 60 分鐘分數: 10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 小題 , 每小題 2.5 分 , 共 50 分 )1 隋朝因隋煬帝過度消耗國力, 最后引發了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最終亡國。隋朝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朝代, 隋朝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是()A.重新統一全國B.開鑿大運河C.創立科舉制度D.出現“開皇之治”2 “據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統計, 戶口增加到380 戶。貞觀時期平均每年增長近七萬戶,是唐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這一現象說明了 ()A.大臣廉潔奉公B.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C.生產發展,人民生活安逸 D.人口多,糧食少,連年出現災荒3 下列關于唐代歷史

2、的敘述, 不正確的是()A.使用筒車灌溉農業 B.人們可以用青瓷碗白瓷壺C.欣賞送子天王圖D.除夕夜,百姓掛年畫,貼“桃符”4 唐朝長安城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也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其主要的商業區在 ()A.宮城 B.皇城 C.東市和西市D.京城5 武則天于684 年下令: 凡官吏所在地區, “田疇墾辟(開墾土地), 家有余糧”者升官。這體現了武則天()A.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B.首創殿試,創立武舉C.嚴懲貪官污吏D.善于納諫,提倡節儉6 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 能夠將個人遭遇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這位詩人是()A.韓愈 B.白居易C.李白 D.杜甫7 孟德斯鳩在評價中國

3、某一制度時指出: “皇帝通過考試等途徑選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 不論出身如何, 都有經過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 ”該制度在隋唐時期的作用不包括 ()A.擴大了中央政權白社會基礎B.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C.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D.使專制集權統治極度膨脹8 下列關于鑒真和玄奘的敘述, 正確的是()A.都是唐玄宗時期的使者B.為完成使命,都歷經艱險,前往天竺C.對唐朝和鄰國的交往和交流都作出了貢獻D.他們都通過唐朝的冊封9 漢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皇帝。他們采取的相似治國措施是()A.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B.加強對吐蕃的管理C.興建佛寺 D.傳播佛教10 北宋大部分時期, 宰相、樞密

4、使和三司使互不統屬, 各自獨立對皇帝負責。那時,中書省與樞密院稱“二府”, 對掌文武;而三司稱“計省”, 獨掌財政。這說明宋代時期防止宰相專權的手段是()A.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B.廢除丞相,實施專制C.加強集權,削弱地方D.設立通判,加強監督唐宋時期這一11 下面是東晉至北宋時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示意圖。 比例變化與下列哪一制度的實行密切相關?A.世襲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12 下列是少數民族的杰出領袖,都曾建立過強大的政權,這些政權的名稱分別是()A.金元吐蕃契丹 B.遼蒙古C.金蒙古吐蕃西夏 D.遼元13.淮安市名稱“淮安”寓意“淮水安瀾”。是()西夏吐蕃吐

5、蕃西夏中國歷史上曾以淮水為界的兩個民族政權A.北宋和遼 B.遼和西夏 C.北宋和金 D.南宋和金14 據記載,宋代一個海商一次販運的貨物常達十萬斤以上,價值高達數十萬貫。 中國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為中外貿易的主導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A.農業繁榮B.手工業興旺C.海外貿易發達 D.文化昌盛15 秦朝的郡縣制和元朝的行省制都能有效加強中央集權,主要是因為()A.都有常設的地方行政機構B.其長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C.地方官員之間的分權和制衡D.都有利于發揮地方自主性16 元朝為統一多民族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表現在()設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轄西藏 創立行省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管轄結束分裂,首次實

6、現大一統疆域遼闊,國家統一,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A. B. C. D.17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這種記載最早可能出現 在()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兩宋時期D.明清時期18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A.去勾欄欣賞各種表演B.除夕夜,掛年畫,貼“桃符”C.誦讀蘇軾、李清照的詞作品D.去嶺北行省旅行19 小王同學想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通過網絡他找到以下四個與宋詞相關的網頁,你認為訪問哪個網頁可以找到最多的豪放派的作品()A. “柳永”詞愛好者網頁B. “東坡”詞愛好者網頁C. “李清照”詞愛好者網頁D. “婉約詞”愛好者網頁20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

7、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其標志性的成就是()造紙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火藥的廣泛應用A. B.C.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5分,第22題16分,第23題19分,共5021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隋朝是五胡亂華后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面。材料二 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貞觀政要材料三如圖。睛煬帝乘龍船游江都(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統王朝的客觀原因有哪些。(3分)隋朝之前還出現了哪些大一統的王朝?(2分),國家繁榮的必要前(2)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經濟富庶,其與哪位皇帝有關?由

8、此可見提是什么? (4分)(3)材料三中隋煬帝從洛陽出發去江都看瓊花,路途要經過哪幾段運河?(2分)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2分)(4)2014年我國正式進行大運河申遺工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遺產本(2分)身必須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你能從歷史角度說出隋朝大運河產生的作用嗎?2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北方人口 (戶)占全國戶口數的比例人口 (戶)占全國戶口數的比例西漢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材料二 語曰:“蘇

9、湖熟(豐收),天下足。”材料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經濟有哪些發展?(4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了什么重大的變化?(2分)這種變化是何時開始的? (1分)何時完成的? (1分)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分)(4)你認為古代南方經濟發展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經濟建設有何啟示?23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東京城內人口稠密, 居民超過百萬, 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城里買賣和居住的地方已經分不清, 隨處可開設商店, 小商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區之內, 城鄉內外均可沿門叫賣 , 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間交易, 三鼓以后還可夜市, 通曉不絕。城內還有飲食街

10、、馬行街、衣料鋪、藥鋪等。材料二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唐帝國, 很快實現了唐太宗提出的“ 四夷自服 ” 的目標。長安成為世界性城市, 每天聚集數以千計的不同膚色和服飾的外國人。唐文化通過各國的使節、商人、僧侶、學者、留學生被傳播到亞歐各地, 而影響最深的則是東亞地區 , 形成了以唐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東京怎樣的經濟景象?(2 分 )分析這一景象出現的主要原因。(2 分 )(2)歸納材料一東京商業活動的特點。(不得照抄原文, 3分 )(3)材料一的經濟景象對市民的娛樂生活有何影響?舉一例說明。(4 分 )(4)根據材料二, 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 分 )

11、(5)作為 21 世紀的中學生, 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你會做些什么?(4 分 )期中精編測試題答案1 B 2.C 3.D 4.C 5.A 6.D 7.D8.C9 A 10.A 11.D 12.C 13.D 14.C 15.B16 C 17.C 18.D 19.B 20.B21 (1)北方民族大交融, 南方經濟發展;長期的分裂割據, 人民渴望統一;南方陳政權統治的腐敗。秦朝、漢朝、西晉。(2)隋文帝。國家的統一。(3)通濟渠、邗溝。反映了隋朝統治者貪戀江南美景, 奢侈腐化, 不體恤百姓。(4)它的開鑿, 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對我國以后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22 (1)自西漢到北

12、宋, 南方人口逐漸增加, 至宋代大大超過北方;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2)經濟重心南移。(從北方轉移到南方)從唐朝中期開始。南宋時完成。(3)南方的戰亂較少, 北方人口大批南遷, 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 加上自然條件的便利,南方農業生產發展逐漸超過北方。(4)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 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保護生態平衡走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等。(符合題意即可)23 (1)景象:商業繁榮或經濟繁榮。原因:城市人口的增長,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或生產力的發展。(2)特點:住宅區和商業區沒有明顯區分。商業活動沒有時間限制,出現了夜市。出現了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