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進化學科學》高中化學教案(必修一)_第1頁
11《走進化學科學》高中化學教案(必修一)_第2頁
11《走進化學科學》高中化學教案(必修一)_第3頁
11《走進化學科學》高中化學教案(必修一)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 走進化學科學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1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和制備新物質的一門科學。 2讓學生了解20世紀化學開展的根本特征和21世紀化學開展的趨勢,明確現代化學作為中心學科在科學技術中的地位。 3讓學生了解現代化學科學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階段將要進行哪些化學模塊的學習,以及這些課程模塊所包含的內容。 4使學生了解進行化學科學探究的根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2. 過程與方法目標 2通過探究課例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3通過對案例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

2、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悟出學好化學的科學方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化學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開展的重要作用。2通過化學高科技產品及技術介紹,激發學生的科學審美感和對微觀世界的聯想,鼓勵學生培養自己的化學審美創造力。 3介紹我國科學家在化學科學的奉獻和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與社會、“化學與職業等問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注與化學有關地社會問題,引領學生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重點、難點】使學生知道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教學過程】電腦展示 Chemistry - Wha

3、t Where How 引言 通過初中化學課程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化學知識,面對生機勃勃、變化無窮的大自然,我們不僅要問:是什么物質構成了如此豐富多彩的自然界 物質是怎樣形成的 物質是如何變化的怎樣才能把普通的物質轉化成更有價值的物質 或許你也在思考,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化學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情景一:溶洞景觀圖片其它圖片可以自己收集補充問題和思考 為什么溶洞的形態會發生變化師生交流與討論 1、有人進入溶洞搞破壞2、溶洞里有鬼怪出沒3、溶洞里有使溶洞變化的物質實驗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在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學生實驗記錄:實

4、驗內容實驗現象結論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結論:澄清石灰水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時有碳酸鈣沉淀生成;當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時,碳酸鈣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氫鈣。溶洞形狀的變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情景二:探空氣球和飛艇問題與思考 氣球為什么會飛起來氣球中裝的是什么師生交流與思考 1、氣球中裝了氣體,氣體密度比空氣小。2、節日的氣球就是用氫氣來充氣的,飛得很高。3、氫氣從那里可以得到,工廠還是實驗室氫氣還有其它用途嗎電腦展示 實驗室制取氫氣并點燃氫氣;工業電解水制取氫氣;氫氧焰焊接金屬;工業上利用氫氣制取鹽酸等。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車、輪船;2、日常使用的鐵鍋、鐵丁以及

5、其它鐵制用品;3、橋梁和機械設備等。其它圖片可以自己收集補充師生交流與思考 1、它們都是什么物質做成的這些物質有什么樣的性質。2、它們從那里來,如何得到它們電腦展示 實驗室用一氧化碳復原氧化鐵制取單質鐵,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氣點燃處理;鋼鐵廠煉鐵的圖片和動畫模擬。結論 通過化學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質,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了它,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精彩。思考 在生活中,你還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與化學化學有關的問題學生答復:1、黏結劑可以讓不同物體黏結在一起。2、摩絲、發膠、啫哩水等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對人體有害。4、房屋裝修后產生有害氣體。5、汽車尾氣產生空氣污染等等。交

6、流與談論 通過初中化學課程的學習以及上面的介紹,你對化學科學有了哪些認識 你能否用簡短的幾句話或幾個詞語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學 結論:化學科學就是研究各種各樣的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和應用的自然科學,她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她對于我們認識和利用物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電腦展示 豐收的糧食、石油化工產品,漂亮的衣服、各類化裝品、電腦光碟、手提電腦、飛機等等。閱讀與講述課本第2-3頁內容板書 第一節 走進化學科學、化學是創造性的、實用的科學情景四:遠古的地球、先民們生火取食、古代煉金場面、我國出土的青銅器;化學史上有名的科學家:波義耳、拉瓦錫、道爾頓、門捷列夫。其它圖片可以自己收集補充門捷列夫

7、電腦提示 化學的開展簡史。見附錄一 化學開展簡史 。強調以下:1661年,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波義耳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標志著近代化學的誕生。1771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建立燃燒現象的氧化學說,使近代化學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1803年,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為近代化學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底。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把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納入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交流與談論 1、二十世紀諾貝爾化學獎獲獎成果。2、我國化學家在現代化學研究中的奉獻。閱讀與講述 課本第34頁內容:化學的形成和開展。附錄二我國古代化學科學的成就板書二、化學科學的形成和開展情景五:由硅

8、原子排列的兩個漢字-中國,由分子構成的分子齒輪和分子馬達,神州五號返回艙。師生交流與思考 現代化學研究是否已經到了極點了現代化學的地位及化學研究有那些領域通過對化學開展史的認識,你認為應如何比較恰當來定義化學科學的內涵。閱讀與講述 課本第56頁結論及板書 三、化學科學的探究空間化學科學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和應用的自然科學。思考化學科學與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類社會的開展密切相關,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你對化學科學研究的哪些問題感興趣 電腦展示 與化學緊密相關的的一些產品和職業,如:新型藥物、導電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藥物研制人員、化學科研人員、化學教師、化工廠

9、工人、質檢人員、環境保護工作人員、醫生等。師生交流與思考由學生自由發揮,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讓學生開展一分鐘演講情景六:高中校園圖片,教室、實驗室、高一化學有關內容圖片、高二化學有關圖片、高三化學有關圖片師生交流與思考 高中階段,我們將學習哪些化學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呢 我們將走過怎樣的化學學習歷程呢 電腦展示和講述 高中新教材體系架構。 化學必修一 、 化學必修二 化學與生活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的性質,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 化學與技術 :了解化學在資源利用、材料制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下

10、,認識化學科學與技術進步和社會開展的關系。 化學反響原理 :學習化學反響的根本原理,認識化學反響中能量轉化的根本規律,了解化學反響原理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有機化學根底 :探討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應用,學習有機化學研究的根本方法。 物質結構與性質 :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重要意義和根本方法,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 實驗化學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掌握根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學實驗能力。板書高中化學必修及選修科目必修模塊: 化學一 化學二選修模塊: 化學與生活 化學與技術 化學反響原理 、 有機化學根底 物質結構與性質 實驗化學 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學生,怎樣

11、才能學好化學在日常的化學學習中應當如何探究化學問題師生交流與討論 化學探究的根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觀察、思考、假說、驗證、推理、判斷得出結論。怎樣才能學好化學結論及板書化學探究的根本模式是:提出問題觀察思考提出假說收集證據、驗證假說表達交流完善證據、得出結論。學好化學要做到: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今天,化學已開展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的重要根底,成為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糧食危機等做出積極的奉獻。相信大家一定特別想學好化學,也一定能學好化學,實現你的心中的夢想,讓我們一

12、起來感受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關鍵作用。【匯總】第一節 走進化學科學、化學是創造性的、實用的科學二、化學科學的形成和開展三、化學科學的探究空間化學科學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和應用的自然科學。高中化學必修及選修科目必修模塊: 化學一 化學二選修模塊: 化學與生活 化學與技術 化學反響原理 、 有機化學根底 物質結構與性質 實驗化學 化學探究的根本模式是:提出問題觀察思考提出假說收集證據、驗證假說表達交流完善證據、得出結論。附錄一:化 學 簡 史年代大事紀要    約50萬年前    

13、“北京猿人已會用火    公元前86千年    中國(新石器時代)開始制陶器    約公元前2千年    中國已會鑄銅    公元前四世紀    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提出樸素的原子論;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學說    公元前14087年    中國創造了造紙術 &

14、#160;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一世紀    中國 本草經 成書,書中記載動物、植物、礦物、藥物達365種    十世紀    中國(宋代)把火藥用于制造火藥箭、火球等武器    1661年    英國的波義耳在 疑心派化學家 一書中給元素下了科學的定義    1772年    舍勒制得了氫氣  

15、60; 1773年    舍勒制得了氧氣    1777年    法國的拉瓦錫發表 燃燒概論 推翻了燃素說    1803年    英國道爾頓提出原子論    1811年    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假說    1860年   

16、0;分子學說得到世界公認    1869年    俄國的門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個周期表    1911年    英國的盧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    1934年    法國的約里奧居里夫婦發現人工放射性    1942年    中國的侯德榜創造了聯合制堿法    1965年    中國科學家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