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需求與旅游季節性_第1頁
旅游需求與旅游季節性_第2頁
旅游需求與旅游季節性_第3頁
旅游需求與旅游季節性_第4頁
旅游需求與旅游季節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獻閱讀學習 旅游需求與旅游季節性李如2016年4月13日目錄目錄1 旅游季節性2 旅游需求3 參考文獻國外國內海勒伯格 (Hylleberg):季節性是系統的,但并不一定是有規律的。它是由天氣、日歷、生產和消費決策以及決策時機等原因導致的年度內的波動。孫文昌 ( 1992):旅游資源的季節性是由其所在地的緯度、地勢和氣候等因素所決定。丁季華 ( 1999) 則認為旅游資源具有時間韻性,在時間向度上呈現出一定的變化性,并形成和具有一定的韻律。傅云新 ( 2003)稱旅游資源由于受自然力和社會因素的作用,往往在時間上呈現出一定的節性,反映為周期變化和隨機變化兩方面。巴特勒 (Butler):旅游

2、季節性是旅游現象的暫時性不平衡,并通過游客數量、游客花費、交通流量、就業和旅游景點的流量等關鍵性因素得以體現。陸林 (1994)蘇勤和陸玉麒 (2001)周修( 2008)等學者從旅游活動的角度研旅游季節性,提出旅游季節性是指客流流向、量集中于一年中相對較短時段的趨勢,反映了旅游流在時間上布的不平衡。馬勇 ( 1998) 則從旅游業經營角度界定旅游節性,認為旅游的季節變動性是旅游者外出旅游時間的選擇和旅游接待地企業經營業務上所體現的明顯淡旺季差異性。國內外定義旅游季節性成因成因國外國內兩因素說多因素說海勒伯格巴特勒 旅游季節性表現形式表現形式國外國內朗德托普 (Lundtorp)對多種旅游季節

3、類型做了分析,具體包括年度內的季節、月內季節、周內季節、一日內的季節和公共假日內的季節等類型。巴特勒 (But-ler)等人分為三種類型:單峰型、雙(多)峰型和無峰型。賀小榮 ( 2001 認為,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國內旅游消費季節性可以劃分為三種表現:多峰現象、雙峰現象、單峰現象李團輝、段鳳華 ( 2006) 則把旅游季節性劃分為單峰季節型、雙峰季節型無峰季節型 。旅游季節性影響積極影響積極影響消極影響消極影響經濟方面:旅游吸引物和建筑設施的維修為建筑工和其他工種提供了淡季就業機會。主要體現在資源和設備利用,就業和投資等問題。生態方面:經濟意義上的 “死亡”季節,卻給旅游地的自然和社會文化以恢

4、復的機會。交通擁擠、干擾野生動物、步道侵蝕和踩踏及垃圾問題。社會方面:旅游淡季保證了社區的社會文化的恢復,使其得以保護其身份認同,因為社區傳統的社會形態有時候會在旅游旺季遭受干擾。客流猛增帶來的各種交通問題妨害居民出行,居民必須排隊等候服務,社區服務花費提高等。旅游季節性應對策略應對策略增加非高峰季節的需求減少供應,分流或重構供應 減少和分流旅游旺季需求旅游需求國外國外國內國內斯蒂芬.L.J史密斯: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定義,需求是以不同的具體價格進行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一覽表需求也指實際消費指潛在需求,即潛在消費水平同觀察消費水平之差量。需求也用來指未來消費預測西方旅游學者對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始

5、于20世紀60年代,研究文獻主要側重于對旅游需求模型與旅游需求預測的理論探索與案例研究張輝:“在一定時間里,旅游者具備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時間所表現出的對旅游勞務需要的數量謝彥君:,“一定時期內核心旅游產品的各種可能價格和在這些價格水平上,潛在旅游者愿意并能購買的數量關系保繼剛:“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旅游產品的數量,即旅游者對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數量我國對旅游需求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這時期的旅游需求研究以理論研究為主,研究特點在于對西方經濟學在旅游學中的闡述以及國外計量研究成果的介紹定義影響因素國外:主要運用旅游需求模型來探討旅游需求影響因素,其分析主要

6、是以經濟因素(收入、價格、匯率等)為研究對象。國內:從旅游者自身因素和旅游目的地因素兩個層面出發。影響因素具體分類 旅游需求推力、拉力、阻力因素旅游需求影響因素按經濟因素劃分按宏觀、微觀劃分的旅游需求影響因素旅游需求影響因素按旅游流劃分預測模型國外定量分析為主,分析方法包括德爾菲法、邏輯推斷法、回歸模型法、時間序列法、計量經濟學模型等國內對旅游需求預測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鑒國外旅游需求預測方法的基礎上做更進一步的探索與分析,不少學者對旅游需求預測方法改進做了大量研究。國內實證研究中國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異分析摘要:旅游需求分析是旅游開發的基礎。旅游需求差異分析有利于認識旅游市場特征。本文認為差異問題

7、可以轉化為分類問題,于是利用人工神經網絡的Kohonen網絡對中國39個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分類,然后考慮了收入、旅游消費占收入的比例、區域旅游供給強度和交通條件4個因素,對各個類型的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特征信息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得到的認識是:(1)從出游率和消費兩方面衡量中國城市間居民的旅游需求的確存在類型差別,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與人均收入有相關關系。(2)人均收入與旅游需求存在相關性,但是不同地區(城市)的人均收入只影響其部分旅游需求。思考:1.把問題進行轉化,同等轉化?2.做研究一定要得出清楚的(數量、模型、相關性)結論嗎?參考文獻1徐勇. 國內旅游季節性研究評述J. 旅游研究,2013,02:8-13+41. 2徐克帥,朱海森. 國外旅游季節性現象研究述評J. 人文地理,2010,01:12-17. 3歐陽潤平,胡曉琴. 國內外旅游需求研究綜述J. 南京財經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