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_第1頁
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_第2頁
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_第3頁
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_第4頁
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這是小班科學教育教案15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第1篇、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神奇的力教案反思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 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 西的游戲。"

2、(2)游戲要求: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現 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 么感覺?最后結果是什么樣的?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 體下落的速度。 (2)選擇你認為落地速度快的物體(3)你發現什么東西落得快,什么東西落得慢? 3、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知道物體扔上 去以后都會下落。那是因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現輕 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 下來也快。 4

3、、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 落下來。 5、延伸活動: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 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 活動反思.  對神奇的力教學活動的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 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游戲活動-扔東西,通過游戲的層 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 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 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 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索者,從而培養

4、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設計的活動延伸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 意欲將正規科學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活動(區域活動)有機結 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 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 考,并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 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驗而選擇了 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為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 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 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 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 鞋走老路的突破

5、。 我覺得在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實驗材料考慮還不夠細致周到,還可以豐富一些材料: 如各種糖紙、包裝紙、羽毛、雪花片、手絹、紙杯、吸管、 橡皮泥、氣球等2、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現告訴 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于這 種現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煉引導原 因。因為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 所以以后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節,讓他們相互交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 相對以

6、往的教學活動我說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 孩子的總結,但在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急于替代的現象。 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學活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嘗 試,雖然每次實施中都會自問"為什么就沒有人家上海老師 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實施中發現自己的一些 問題,也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 我想觀摩教學活動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它能讓 我們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 對其它教學活動的感悟: 第一、我覺得這種新形式的聽課活動,改變了過去的傳 統聽棵模式,老師能帶著期待的情感,積極的思想去聽課。 第二、7 節教學展示活動的選材

7、都于生活,體現了各個年 齡階段的特點,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每 一個人可以再次實踐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學活動設計的精巧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記得 剛開始整合課程的時候我們的觀摩活動象拼盤,什么都有就 叫綜合活動,而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師的教學重點, 又能深刻的領悟到學科融合的恰倒好處:肖老師生活與語言 的融合,姚老師藝術與健康的融合,王老師科學與語言、數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學的融合,劉老師科學與語言的融合、雪蓮老師藝術與數學、語言的融合,李老師科學與生活、語言的融合。 第四、教學活動的準備簡單而有實效性。在我們以往的 觀摩活動中也曾出現過很多的形式性材料、

8、花哨性。而本次 活動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們大家借鑒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 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和操作性。 第2篇、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按規律推理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總結規律,運用規律。 2.掌握按顏色、數量的排序規律,并按規律推理。 3.發展幼兒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版一套;幼兒鑲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規律的串珠,一套沒有規律的串珠;卡片3張;綠色、紅色珠子若干;活動課程實錄:幼兒隨音樂有序取牌入座。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家,你們能告訴我剛才是怎么進教室的?

9、(我們是聽音樂進教室的,我們是取牌進教室的)幼兒入座后,互相觀察牌的顏色,感受規律。 二、操作探索: 游戲 觀察串珠,初步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師:出示兩串串珠(一串是有規律的,一串是沒有規律的),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串串珠各有什么特點?師:哪串珠子串的有規律? 師:哪串是沒有規律的? 師: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師:那就請小朋友也試著串出一串有規律的串珠吧!教師播放動感音樂,小朋友開始串珠子。音樂結束后,請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我是按二個綠色二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我是按三個綠色一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幼兒紛紛講述自己的作品)。 師: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帶好自己的串珠,擺個姿勢小熊給

10、你們照個相吧。 小結:設計本環節,就是讓幼兒感知有規律的串珠更美,并能從中找出簡單的規律。 游戲 迎新年。讓幼兒動手操作,體驗規律,并按規律推理。 1.鋪地板。 教師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說,"馬上就要過新年了,小熊開始裝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愿意幫助小熊嗎?"幼:愿意。 師:小熊說,鋪地板得按著它要求的規律來鋪。"小熊小熊裝新房,地板鋪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規律,鋪完地板又刷墻。"(老師拿出一張自制的黑白變化規律的地板圖片,請幼兒觀察。幼兒觀察地板顏色變化的規律后,按規律鑲嵌) 2.刷墻。 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鋪

11、好了,再幫我刷刷墻吧。"小熊家的墻壁是要刷彩條狀圖案的。小朋友仔細聽,墻壁彩條的顏色是怎么排列的?"小熊小熊裝新房,又鋪地板又刷墻。紅藍黃、紅藍黃,按著規律來刷墻。"(老師拿出自制圖片,請幼兒觀察墻壁彩條,按著彩條規律在插板上鑲嵌) 3.掛彩燈。 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鋪好,墻壁刷完,再來幫我掛彩燈吧。"小熊家的彩燈也是有規律的。看誰設計的最好,小熊就選誰的彩燈掛在門口。 教師巡回指導并總結、表揚"彩燈"設計有創意的小朋友。并請最有創意的小朋友在教師的演示版上"掛彩燈"。 小結:設計本小節活動

12、,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體驗規律,按規律推理,并能用鑲嵌在插板上把規律擺出來。 游戲:"風水輪流轉" 4、身體體驗:幼兒圍成一圈,按規律做動作。 師:游戲方法:小朋友一邊跟我說兒歌"請你先來拍拍手,請你再來拍拍肩,最后再來跺跺腳。"一邊從壯壯小朋友開始,依次做這三個動作。輪完一圈為止。如果哪個小朋友做錯了動作,就進圈里給小朋友表演個小節目。好不好玩? 幼:好玩!游戲開始 三、活動延伸:小朋友今天來小熊家玩得開心嗎?接下來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么東西也是很有規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活動反思: 找規律活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維靈活,需要

13、孩子先感受再發現,才能理解規律,而這些要求單靠老師的講解顯得收效甚微。針對這個情況,在平時的小游戲中,我讓孩子通過觀察來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激發他們創造簡單規律的興趣,感受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例如在美術活動中,就可以在運用規律來進行花邊裝飾,還在整理班級用品時也可以運用規律性地來排列,在排列隊伍中也同樣可以運用規律進行,使得幼兒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第3篇、大班科學教育活動除水垢教案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為幼兒所了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了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

14、動目標 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培養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 過水垢? 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

15、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生的變化。 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

16、化叫化學反應。 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第4篇、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神奇的力活動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 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松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 西的游戲。" (2)游戲要求:

17、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現 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 么感覺?最后結果是什么樣的?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 體下落的速度。  (2)選擇你認為落地速度快的物體 (3)你發現什么東西落得快,什么東西落得慢? 3、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知道物體扔上 去以后都會下落。那是因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現輕 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 下來也快。 4

18、、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 落下來。 5、延伸活動: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 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  對神奇的力教學活動的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 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游戲活動-扔東西,通過游戲的層 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 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 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 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

19、和觀察的能力。設計的活動延伸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 意欲將正規科學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活動(區域活動)有機結 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 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 考,并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 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驗而選擇了 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為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 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 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 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 鞋走老路的突破。 我覺得在

20、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實驗材料考慮還不夠細致周到,還可以豐富一些材料: 如各種糖紙、包裝紙、羽毛、雪花片、手絹、紙杯、吸管、 橡皮泥、氣球等2、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現告訴 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于這 種現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煉引導原 因。因為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 所以以后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節,讓他們相互交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 相對以往的教學活動

21、我說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 孩子的總結,但在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急于替代的現象。 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學活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嘗 試,雖然每次實施中都會自問"為什么就沒有人家上海老師 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實施中發現自己的一些 問題,也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 我想觀摩教學活動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它能讓 我們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 對其它教學活動的感悟: 第一、我覺得這種新形式的聽課活動,改變了過去的傳 統聽棵模式,老師能帶著期待的情感,積極的思想去聽課。 第二、7 節教學展示活動的選材都于生活,體

22、現了各個年 齡階段的特點,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每 一個人可以再次實踐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學活動設計的精巧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記得 剛開始整合課程的時候我們的觀摩活動象拼盤,什么都有就 叫綜合活動,而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師的教學重點, 又能深刻的領悟到學科融合的恰倒好處:肖老師生活與語言 的融合,姚老師藝術與健康的融合,王老師科學與語言、數 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學的融合,劉老師科學與語言的融合、雪蓮老師藝術與數學、語言的融合,李老師科學與生活、語言的融合。 第四、教學活動的準備簡單而有實效性。在我們以往的 觀摩活動中也曾出現過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

23、次 活動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們大家借鑒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 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和操作性。 第5篇、大班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沉浮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24、(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么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 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

25、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是幼兒園大班的科學常識課,主要通過實踐來了解,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找到答

26、案,用玩的方式讓他們更好的感覺到學科的樂趣,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嘗試,發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 2、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的加入到活動中,可以很好的從各個角度發現問題。 3、在今后做活動要準備多些設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動手做,讓他們對學習感到興趣。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將會將實驗物品換一換,再讓它們嘗試更多,孩子們更深一步了解沉與浮。 第6篇、中班科學教育活動昆蟲招聘會教案反思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經常會看到孩子們圍成團, 趴在地上看螞蟻搬東西,看蜜蜂、蝴蝶采花。指南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現象作為科學探究對象。幼兒對這些小蟲子有了定的認

27、知基礎,對它們有著濃厚的探索欲望。為了讓幼兒認識常見的昆蟲,知道昆蟲的本領,感受到大自然中昆蟲的美,激發幼兒探索昆蟲世界的樂趣。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區分昆蟲與非昆蟲,益蟲與害蟲。 2、初步感知常見昆蟲的主要特征及本領特長。 3、知道昆蟲與人類的關系,萌發愛益蟲、愛自然的情感。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教師已帶領幼兒在園里尋找昆蟲,并進行了拍照記錄。 2、物質準備:課件、昆蟲圖片、非昆蟲、益蟲、害蟲圖片若十、除害、不除害等字卡。' 活動過程

28、: 一、導入-森林管理員招聘會(小信使來送信)師:森林里來了兩位信使,小朋友們猜猜它們是誰? 小小飛賊,武器是針,抽別人血,養自己身。(蚊子) 黃衣裳,金翅膀,飛來飛去做工忙。它的本領大,還會造小房。做出好吃的,留給大家嘗。誰敢欺負它,留神它的槍。(蜜蜂)教師揭曉答案,總結"蚊子與蜜蜂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昆蟲" 我們打開信使的信看看信里寫了什么? 教師讀信: 小朋友們好,我們來自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的昆蟲王國。原來的森林管理員退休了??墒堑降子烧l來接任管理員,大家都各執一詞。最終,經過動物們的激烈討論,他們在森林里張貼了張招聘海報,決定招聘一名昆蟲來當森林管理員。昆蟲們聽到這

29、個消息,紛紛前來報名,我們想請小朋友們來當當考官。 二、森里管理員招聘會1.出示報名卡幼兒猜測,教師依次出示"報名者"的卡片(有順序的擺放):請幼兒說出卡片上的動物(蚊子、蚱蜢、兔子、七星飄蟲、小狗、螳螂、螃蟹、小龍蝦、螞議、蜻蜓、蒼蠅、蝴蝶),并數數有多少報名者。 2.提出招聘要求師:報名者中有昆蟲也有小動物,請小朋友來當小考官,看看它們符不符合我們的招聘要求。 昆蟲想要當森林管理員需要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必須是昆蟲。(區分昆蟲與非昆蟲)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益蟲。(區分益蟲與害蟲)第三個條件:必須有. 項除害的本領,能得到大家最多票數的投票。(認識昆蟲的本領)3.幼

30、兒分組操作第一次操-作區分昆蟲與非昆蟲幼兒操作:將幼兒分為4組,每組拿一套動物圖片, 在操作板上將昆蟲與非昆蟲進行分類,并按照分類貼出"昆蟲"與"非昆蟲"。 小組分享操作結果,教師結合昆蟲標本,總結昆蟲的身體特征: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一節的。根據教師總結,所以不屬于昆蟲。 請幼兒結合標本驗證各組的答案:請幼兒確定非昆蟲(烏龜、魚、青蛙),數數有幾個小動物被淘汰?并在他們的圖片上面貼上"非昆蟲"字樣輕第二次操作: -區分害蟲與益蟲教師提問:剩下的昆蟲中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請幼兒再次進行分類幼兒操

31、作,并在他們的圖片上面貼上"益蟲""害蟲"字樣。 教師總結:對人類有直接利益者,如能產生有用物資或蟲體可供利用等,稱為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稱之為害蟲。 師生討論:以上昆蟲對人類有利有害的地方。 第三次操作-為你喜歡的昆蟲本領投票教師出示課件,講述益蟲瓢蟲、螳螂、蜻蜓、蜜蜂、蝴蝶的本領,請全體為喜歡的益蟲投票貼上愛心卡片。 三、公布森林管理員名單請幼兒數數誰的得票數最高,教師公布林管理員的名單。 教師總結:益蟲對自然對人類有很多好處,我們要保護好益蟲。 四、活動延伸回家與爸爸媽媽完成任務卡,觀察一種昆蟲的本領進行記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

32、,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節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節游戲化,更好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 第7篇、幼兒園活動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說課稿教案反思說課稿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 一、說教材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用書。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職業理論的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起主要支撐作用。 二、說目標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及學生學習的特點,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

33、.了解幼兒園各年齡班科學教育的目標。 2.能夠針對幼兒園各年齡科學教育的目標設計不同類型的科學教育活動。 3.掌握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 我將了解幼兒園各年齡班科學教育的目標;掌握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難點則定為,能夠針對幼兒園各年齡科學教育的目標設計不同類型的科學教育活動。 三、說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材 四、說教學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所以我嘗試使用講授法、交流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學法進行教學。 講授法是對教學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

34、進行適當的講解,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以達到解惑的目的。 交流討論法是指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就教學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法,是為了實現教育目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的分析、審理、討論。 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幻燈片使抽象理論直觀化,提高課堂效率。 五、說活動過程 1.導入:復習舊知科學的含義?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 2.學習探索新知識 (1)對幼兒園各年齡班科學教育目標的分析總結:因此,幼兒對同一內容理解、掌握的層次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們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目標。 (2)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類型(學生看圖,討論具

35、體哪些活動類型,不同類型的活動主要目的是什么?) (3)常用的方法 3.案例點評 (1)這一活動屬于什么類型的活動? (2)活動中主要運用了哪些教具? (3)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具體的方法? 總結:以上的案例分析一般只是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分析,并不是全面的分析。實際上對于任一案例,不僅可以從活動設計的方法、形式的角度進行分析,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析,如教育理念的體現、活動目標的確定、活動結構的安排特點、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學技能等,這樣更有利于我們全面了解活動設計應注意的方方面面。 4.組織要求【學生討論】作為未來的一名幼兒教師,你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滿足什么的要求,才能夠組織好幼兒的科學教育活

36、動? 5.課后拓展以"有趣的石頭"獨立設計一次活動 六、說教學反思以職業能力為向導,突出能力的培養;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加強職業素質的養成。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在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內心、體現人文精神的理念,培養學生在學前教育職業向導中的人文情懷。   第8篇、小班科學感知風教案反思設計思路: 最近幾天,刮起了大風,孩子們在風中盡情地歡笑,并做著各種搖搖晃晃的動作。在風中,有的孩子在說:“大風要把我吹走了?!庇械脑谡f“我要被風吹倒了。”有觀察仔細的孩子說:“紅旗也讓風吹起來了!”孩子們在

37、運用自己的感覺系統進行探索,由此可見孩子們對風有了探索的興趣,他們有了解風的需要。作為教師,我及時捕捉了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與家長共同創設環境,共同與孩子進行了探究活動。本次活動是在幼兒自發形成主題后最后階段的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感知風的存在,并能嘗試用簡單、完整的語句表述自己的發現,從而了解多渠道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知風的存在,體驗探索的快樂。 2、愿意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學準備: 1、各種物品。 2、活動前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尋找風會把什么東西吹起來。 3、一次成像照相機、多媒體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察材料。最近,小朋友們帶來了

38、許多和風爺爺做游戲的材料,看看有些什么?(結合色彩、數字) 2、導入活動:這些材料寶寶現在都靜靜地躺在筐里,我們帶著這些材料寶寶和風爺爺去做游戲好嗎? 二、探索 1、和風爺爺做游戲的時候,看看風爺爺會把什么東西吹起來?看到了,再和你的好朋友去試一試,風爺爺是不是會把它吹起來。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 注意點: (1)觀察幼兒參與探索的情況。 (2)及時發現孩子使用不同材料與風爺爺做游戲的效果,并用一次成像照相機拍攝下來,為交流分享提供材料。 三、結合活動照片進行交流分享,再次感受探索活動的快樂。 過渡語:和風爺爺做游戲高興嗎?剛才,戚老師把你們帶材料寶寶和風爺爺做游戲的事情都拍了照片,想

39、看嗎? (一)結合照片,進行交流分享。 引導問題: 1、看看這是誰呀? 2、*在和風爺爺玩什么游戲呢? 3、請照片上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活動。 (二)幼兒自由交流。 引導語:跟邊上的好朋友說說你在游戲中的開心事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風的大小、體驗風的方向,由于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事物。在活動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尋找風的蹤跡,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獲得風的初步概念,及相應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經驗。 第9篇、小班科學有趣的紙船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喜歡操作,體驗操作的快樂。 、初步了解不同的紙產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

40、準備 1、經驗準備: (1)已認識皺紙、蠟光紙等多種紙。 (2)已學會折雙體船。 2、材料準備: (1)各種質地的紙已折好的紙船。 (2)盆、抹布。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兩只紙船,引導幼兒觀察紙船分別是用什么紙折的。 (2)預測兩只紙船同時放在水面上,會怎么樣? 2、幼兒第一次實驗,并表達實驗中綠色皺紙折的船先沉。 3、尋找原因:為什么皺紙折的船先沉? 通過兩張紙寶寶示意圖,了解紙的間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則慢。 4、幼兒再次操作,發現報紙、蠟光紙、餐巾紙等不同紙產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游戲結束。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

41、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第10篇、小班科學動物本領大教案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有很多本領,樂意在集體中與同伴一起討論并作介紹。 2對有關動物的奧秘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關于動物在運動方式、捕食、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圖書或其他相關資料。 2幼兒聽過小鹿歷險記的故事。 3烏龜和食物。 活動過程 1觀察烏龜覓食,引發探索動物本領的興趣。 讓幼兒分組觀察小烏龜覓食的情況。 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發現。 2討論:動物的本領。 師提出問題,拓展話題:“有的小動物捕食的本領很大,有的小動物很會自我保護,你知道哪些動物有什么樣的本領呢?” 讓幼兒分組自由討論、介紹。

42、每組推薦12名幼兒介紹,同時展示所收集的資料。 3拓展幼兒的經驗。 教師給幼兒介紹一些動物的本領,如壁虎、章魚等,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欲望。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收集資料,探索發現動物的神奇本領,并在日常活動中交流。 1通過活動初步了解到一些動物在運動方式、捕食、自我保護等方面 的神奇本領。 2積極參加小組討論,并能主動向大家介紹。 第11篇、小班科學好吃的菠菜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 2、知道多吃菠菜身體好,有愛吃蔬菜的習慣。 3、體驗與他人分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老師和幼兒一起到自選市場挑選菠菜,在活動室布置自選市場的貨架,將洗盡的青菜、菠菜、蘿卜等分別裝入一

43、次性餐盤,用保鮮膜封好,放在貨架上。 2、教師用:電炒鍋、鏟子、盤子、筷子、雞蛋、蔥、姜、油、鹽、糖、味精。 3、幼兒用: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小盤及牙簽。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口吻引發幼兒和老師一起做菠菜炒雞蛋的興趣。 2、觀察菠菜的外形特征 先請幼兒洗凈手,然后,撕開保鮮膜取出菠菜,大家一起看看說說菠菜的樣子。(菠菜的葉子是綠色的,根是紅色或粉白色的) 3、討論菠菜的吃法。(油炒、涼拌、做湯、包餃子)讓幼兒說說菠菜的營養。 4、揀菠菜。讓幼兒將葉子一片一片掰下來,數一數自己揀的這棵菠菜有幾片葉子。 5、切菠菜。老師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6、雞蛋炒菠菜。 老師先介紹炒菜的用具和調味品,

44、然后打雞蛋。幼兒數一數打了幾個雞蛋,觀察剛磕開倒進盤中的雞蛋是什么樣,用力攪拌后的雞蛋又是什么樣,聽一聽雞蛋入油鍋的聲音,看一看炒完的雞蛋變成什么樣,聞一聞蔥花入鍋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雞蛋的味道。 7、品嘗與分享。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第12篇、小班科學公開課有趣的蓋子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各種形狀、質地、大小不同的帶蓋的瓶子、 盒子。 2、嘗試用各種方法打開蓋子,并用語言簡單的表述出來。 3、培養幼兒了與參加游戲、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形

45、狀、質地、大小不同的帶蓋的瓶子、盒子若干。 2、糖果若干。(裝入不同的瓶中)旺仔牛奶、汽水、洗潔精、海飛絲洗頭液、午餐肉各一瓶。 3、自備套盒一組。(大紙箱電腦紙箱小盒子巧克力 盒小玩具) 活動過程: 一、游戲“送禮物”,引入主題。 1、出示一個用膠帶封好的大紙箱,請幼兒想辦法打開它。 “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吳老師要給你們送個禮物,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吧?!保ù蠹埾洌罢l來幫老師想個辦法打開它?”(撕開、用剪刀剪開、用鑰匙戳開-)選一種方法打開。 2、從中取出一個電腦紙箱,請幼兒打開。 3、從中取出一個小盒子,請幼兒打開。 4、從中取出一個巧克力盒子,請幼兒打開。 5、從中取出一個小玩具熊。 二、

46、請幼兒觀察布置好的場地中各種各樣的瓶子、盒子。 “今天老師給你們還準備了許多東西,你們看看大門都是什麼?你都看到里什麼瓶子?”“它是什麼形狀的?什麼東西做的?”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室可引導幼兒選擇性地講述。 三、請幼兒嘗試用各種辦法打開盒子,并用語言簡單表述。 “吳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它們都藏在盒子里,你們要想一些辦法打開它就能得到禮物了。你們去挑一個你喜歡的瓶子或盒子打開它,看里面是什麼?拿到里禮物后,請把蓋子再蓋好放到桌子上。 ”“打開里面有什麼?你是怎麼打開的?”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講述。 四、請幼兒回座位休息一會兒,提問: 1、你們找到寶貝了嗎?拿出來看看?是什麼? 2、你找

47、到了幾顆糖?數數看?(幼兒個別提問回答) 3、出示一個粘膠帶紙的透明盒、化妝品的瓶子,請幼兒嘗試打開,說說你是怎麼打開的? 五、請幼兒講講你是用什麼方法打開瓶子、盒子的? 六、教師依次再出示旺仔牛奶、汽水、午餐肉罐頭、八寶粥。 “我這還藏著寶貝呢,小朋友看看是什麼?他們是怎麼開的?”逐個講解演示。 1、你還見過那種瓶子的開法不一樣,請幼兒講述。 2、還有什麼東西跟汽水一樣的開法? 七、教師小結。 八、活動延伸:將瓶子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接觸到一些帶蓋的瓶子和盒子,小班幼兒已有了打開常見蓋子的初步經驗,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比較欠缺,尤其對一些特殊的蓋子往往感到無從著手。針對

48、這一特點我組織了這節科學活動。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基本掌握了多種蓋子的開法,但活動中實物刺激太多,幼兒的注意力被美食轉移了,忽略了自己是怎么打開蓋子的,致使語言表達不夠。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吸取本次活動的經驗,讓幼兒更好的吸取知識! 第13篇、小班科學它們到哪里去了教案一: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觀察溶解現象,并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 激發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好奇心。 二:活動準備 1 每人一小杯溫水,一把勺子 2 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動過程 1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東西,你們知道要干什么嗎?今天我們要來做個科學實驗。 2 現在先請小朋友們嘗一嘗你們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訴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沒有味道)。接著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白色的東西放進你們的杯子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