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3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1頁
新麥3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2頁
新麥3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3頁
新麥3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4頁
新麥3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麥30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1 特征特性 新麥30(試驗名稱:新麥2119),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3.8 d,成熟期與對比周麥182,3同期。幼苗半匍匐,苗期繁茂性好,分蘗力中等。葉片長寬、直立,顏色濃綠。在春季起身拔節比較早,兩極分化比較快,抗倒春寒力量中等,但冬季抗寒性較好。株高72.074.3 cm,莖稈較粗大,抗倒伏性好。株型較緊湊,旗葉較長、直立,成穗率較高,穗下節較長,穗層整齊,穗大小勻稱,牢固性較好。穗呈紡錘形,芒長、殼白、粒白,籽粒半角質且飽滿、容重較高,外觀商品性較好。產量三要素協調,成穗數38.6萬42.0萬/667 m2,穗粒數36.138.7粒,千粒

2、重38.348.2 g,豐產性好,并且有肯定耐旱性。后期根系活力強,耐后期高溫,葉功能好,灌漿速度較快,成熟落黃好。 2 品質檢測及抗病性鑒定 2.1 品質檢測 從表1可以看出,新麥30的出粉率高達72.8%、72.3%,屬優質中筋小麥品種。 2.2 田間自然鑒定 20212021年河南省冬水組中間試驗中,綜合抗病性較好,中抗條銹、白粉和葉枯病,對赤霉病抗性相對較好,中感葉銹病和紋枯病。參與2021年度河南省種子管理站新品種示范,在赤霉病偏重發生年份表現出對赤霉病耐性較好。 3 產量表現 在河南省區試中,20212021年度參與河南省冬水組試驗,12點匯總的結果是:9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

3、75.0%,平均產量554.5 kg/667 m2,比對比種周麥18增產0.94%,增產效果不顯著;20212021年度參與河南省冬水組區試,7點匯總的結果是:3點增產,4點減產,增產點率42.9%,平均產量462.7 kg/667 m2,比對比種增產0.11%,增產效果不顯著。兩年匯總均增產,平均增產點率63.2%,區試最高產量635 kg/667 m2。 20212021年度參與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80.5 kg/667 m2,比對比周麥18增產2.5%,居7個參試品種第6位; 20212021年度參與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71.9 kg/667 m2,16點匯總

4、的結果是:16點全部增產,比對比周麥18增產6.4 %,達到極顯著水平,居8個參試品種第4位。 4 品種主要優點、缺陷及種植需留意的問題 4.1 主要優點 綜合農藝性狀好,抗倒、抗病(耐赤霉病)、抗寒,三要素協調,豐產、穩產性好,產量潛力大。 4.2 主要缺陷 感葉銹病。 4.3 防范措施 每667 m2地用12.5% 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 4060 g,加水 50 kg稀釋,或者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80100 g,勻稱噴霧進行防治。 5 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5.1 相宜的種植地區 相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陜西省關中地區的中高水肥地塊早

5、中茬種植。 5.2 最佳的播期播量 相宜播期是 10 月上中旬,基本苗 210萬270 萬/hm2。假如晚播,要適當增加播量。 5.3 要提高播種的質量 要施足夠的底肥,精細整地,使用包衣種子或藥劑拌種,足墑下種,淺播、勻播,確保苗勻、苗全。 5.4 肥水管理 土壤肯定要肥沃,要平衡施肥,將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起來,N、P、K與微肥結合起來。建議整個生育期中的施肥量為:純氮210240 kg/hm2、磷(P2O5)105 kg/hm2、鉀(K2O)105 kg/hm2、鋅肥 30 kg/hm2。其中氮肥基肥和拔節孕穗肥各占50%,磷、鉀肥作為基肥全部施入。后期的開花水肯定要適時澆好。 5.5 病

6、蟲害防治 5.5.1 生長前期的蟲害防治 對于起身拔節期的麥蜘蛛,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用量 120150 mL/hm2)進行防治;對于蚜蟲,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150225 g/hm2)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300 g/hm2),加水噴霧進行防治。 5.5.2 生長中后期一噴三防 在孕穗期、灌漿期假如消失葉銹病、白粉病和蟲害時,可分別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用量300 g/hm2)或40%毒死蜱乳油(用量7501 125 mL/hm2),加 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用量1 500 g/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用量600900 g/hm2),加水50 kg噴霧防治。 灌漿期間可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噴肥,做到一噴三防,肥料用量為水50 kg+磷酸二氫鉀或尿素100150 g(1壺水,100 g肥料,兩樣各50 g),以預防干熱風、延緩年輕、提高粒重。 5.5.3 紋枯病防治 在小麥起身期時,用 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濕性粉劑(用量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