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求_第1頁
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求_第2頁
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求_第3頁
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求_第4頁
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求一、在滿足規劃要求的前提下,地下空間作為停車場、公共通道、人防設施、放置設備的,其建筑面積不計入建設工程容積率。建筑容積率(容積率):一定地塊內,總建筑面積與建筑用地面積的比值。 建筑密度:一定地塊內所有建筑物的基底總面積占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積率控制指標表建設類型建筑密度(%)容積率住宅建筑類低層(1-3層)不大于35不大于1.05多層(4-6層)不大于25不大于1.5中高層(7-9層)不大于20不大于1.8高層(10層及10層以上)不大于18不大于2.0辦公建筑類多層不大于25不大于1.2高層(建筑高度超過24米)不大于20不大于1.8商業建筑類多層不

2、大于25不大于1.5高層(建筑高度超過24米)不大于20不大于2.8工業建筑類低層不大于35不大于1注:1、綜合類建筑按不同性質建筑面積比例折算。2、由不同類型住宅混合組成的住宅用地,其建筑密度控制指標最大值,應取單一類型住宅用地的控制指標作為計算的上、下限值,并按不同類型住宅面積占住宅總面積的比例確定。原有建筑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控制指標已達到規定值的,除特定必須的公共配套設施外,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圍內進行擴建、加層。舊區、城中村改造中單個建筑基地及承擔拆遷量較大的項目,在滿足日照間距、綠地率、停車位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建筑密度和容積率可根據周邊現狀情況、區位、交通、環境和土地價值等具體因素適

3、當上浮,但上浮幅度不應超過規定指標的20%。二、 建筑體量(1)玉泉湖以東的鐵人大道兩側新建單體建筑面積不小于10000平方米;(2)石油大道、風光大道兩側新建單體建筑面積不小于6000平方米;(3)行政辦公樓、賓館、大型商場等大體量公共建筑門庭須挑空二層且設回馬廊,雙面樓走道凈寬度為2.43米。三、 建筑間距1、中高層、高層居住建筑的建筑間距,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的日照標準,采用日照分析軟件進行日照計算確定,大寒日滿窗日照時間不少于3小時,保證被遮擋建筑的日照要求。2、平行布置的多層條式居住建筑在無其它日照遮擋時的正面間距,可按遮擋建筑高度的1.51.6 倍(正

4、南向)控制。3、 低層、多層正南北向條式住宅建筑的建筑日照間距,按下列公式計算:建筑間距:L=I(H-h) L=建筑間距 I=日照間距系數H=遮擋建筑遮陽點與被遮擋建筑地坪的相對高度h=被遮擋建筑低層窗臺面高度,一般取0.9m。4、 多層、中高層、高層住宅山墻之間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1)條式住宅,多層住宅山墻之間間距不小于6米; (2)中高層住宅山墻與多層住宅山墻之間間距不小于9米;(3)高層住宅山墻與各種層數住宅山墻之間間距不小于13米;5、學生宿舍按居住建筑的間距控制。6、 托兒所、幼兒園教室及生活用房(含活動場地)和醫院病房、休(療)養院療養用房應保證其在冬至日有效日照時間內滿窗日照

5、時間不少于小時;中小學普通教室、老年公寓(含活動場地)應滿足冬至日滿窗日照時間不小于2小時的日照標準。 四、建筑退讓1、在城市道路兩側建設的各類房屋建筑應當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退讓城市道路紅線。在詳細規劃已獲批準的地塊,應當按照詳細規劃的規定退讓城市道路紅線,但不得小于下列退讓規定值。 (1)臨主、次干道或城市廣場建設的永久性建筑: 高度小于60米的,退讓紅線距離不得小于10米; 高度大于等于60米的,退讓紅線距離不得小于15米; 大型影劇院、大型商場、游樂場、體育館、展覽館等公共建筑,主出入口方向后退道路紅線距離不小于15米,并滿足停車、回車、人流集散等方面的需要。(2)圍墻退讓紅線距離不得小

6、于5米,大門、傳達室控制線不得超出圍墻。 (3) 建筑的地下部分退讓城市道路紅線不得小于3米, 超出建筑底層外墻的地下部分的頂板標高不得超過室外地坪。(4)臨城市道路或廣場的建筑物的臺階、雨蓬可超出建筑控制線,但超出部分不得大于2.0米,立面裝修不得增設突出建筑控制線的立柱。(5)公路建筑控制區的范圍,從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的距離標準為高速公路不小于30米,國道不小于20米,省道不小于15米,縣道不小于10米,其它道路不小于8米。2、 沿鐵路兩側新建建筑應符合以下規定:(1)鐵路干線兩側的建筑與軌道中心線的距離不得小于3米,鐵路支線、專用線兩側的建筑與軌道中心線的距離不得小于5米,圍墻的高度不得

7、大于米;3、 各類基地機動車出入口位置距離城市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70米,距橋隧坡道的起止線的距離,不宜小于50米。基地面臨兩條及以上道路時,出入口應設置在級別較低的道路上。4、沿邊界的建筑物,其離界距離按以下規定控制,但最低不得小于消防間距的規定。(1)用地邊界另一側已有相鄰建筑的,應當符合建筑間距的相應規定;(2)非居住建筑退后用地紅線距離可按相應高度居住建筑折減20%控制,且高層非山墻面不小于12米,多層非山墻面不小于9米,低層非山墻面不小于6米;(3)地下建筑后退用地邊界線的距離不得小于3米;五、公共服務設施1、 規劃設計新建住宅小區,應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配

8、套建設物業管理用房、醫療衛生、幼兒園、社區服務、治安管理用房、停車場、健身場地及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務設施(綜合管線、果皮箱、休閑座椅、景觀燈、智能化監控設施),物業管理用房面積不低于住宅小區總建筑面積的3,并與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不得改變使用性質。2、 城市街道公共廁所設置距離宜為100300米,公共廁所建筑面積不小于30平方米,在流動人口較為密集的街道不大于200米。居民區的公共廁所服務范圍:未改造的老居民區為100米,新建居民區為150米(宜建在本區商業網點附近),在其它流動人口相對少的街道不大于300米。六、城市道路1、按城市道路在路網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對沿線建筑物的服

9、務功能等,城市道路分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類。道路用地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隔離帶、綠化帶等組成。各類規劃道路主要設計參數見下表 規劃道路設計參數表 道 路 類 別 主干路次干路支 路道路計算行車速(km/h)604020規劃道路紅線寬度(米)40-6024-4024機動車車道數(條)4-62-422 交叉口道路紅線應滿足視距三角形要求。交叉口的轉彎半徑宜按以下要求控制:主干路為2030米,次干路為1520米,支路為1020米。不同等級道路相交時,轉彎半徑按較低等級道路控制。3、城市道路通車凈高應符合下列規定:(1)主干路機動車通車凈高不應小于5米;(2)其它城市道路通車凈高不應小

10、于4.5米。4、 城市干路應控制開設機動車輛出入口,車輛出入頻繁的單位主出入口應在支路或專用道路上開設,橋梁兩端起坡段范圍內不宜設置出入口。七、停車場(庫、位) (1)各類新建建筑均應配建相應的停車場,高層建筑應當設置地下停車場。停車場的停車位(以小汽車計算)最低控制指標應符合表4-2的規定。其出入口一般不得直接開向城市主干道。各類建筑停車位最低控制指標項目指標單位機動車自行車備 注住宅一類車位/戶1.00.5高級住宅、別墅,以低層為主。二類車位/戶0.51.0普通住宅,以多、高層住宅為主。三類車位/戶0.21.0經濟適用房、城中村改造等住宅辦公一類車位/100m20.50.8行政機關、金融二

11、類車位/100m20.41其它機構賓館酒店一類車位/100m20.6-高級、星級賓館二類車位/100m20.3-一般賓館、招待所商業場所車位/100m20.52.0體育館車位/百座410影劇院車位/百座58展覽館車位/100m20.41.0醫院車位/100m20.41.5(2)新建公共建筑,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及省、市的有關規定建設停車場(庫),與主體工程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送審、同步實施,且需符合以下規定: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庫)的服務半徑,在城市中心地段和一般地段不宜超過300米,在城市外圍不宜超過500米。各類地段劃分由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公共停車場(庫)的出入口不宜設在

12、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開設,距道路交叉口、橋涵坡道起止線距離應大于50米。八、加油加氣站1、汽車加油加氣站按以下要求設置,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50156-2002)的規定:(1)城市公共加油加氣站的服務半徑宜為12001500米;(2)加油加氣站應大、中、小型結合,以小型為主,規劃建成區內不應建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氣站和一級加油加氣合建站;(3)加油加氣站的進出口宜設置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應在站內設置車輛加油加氣候車道。九、城市綠地及景觀1、各類建筑基地內的綠地面積占基地總面積的比例(綠地率)按下列規定執行:(1) 居住區、商業、金融、教育、醫療衛生、科研

13、設計、機關團體、體育、部隊、療(休)養院等單位及其它公共文化設施,綠地率不應低于35%。(2)工業、倉儲等綠地率不應低于20%;對環境有大氣、噪音污染的廠礦單位,綠地率不應低于25%,并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米的喬灌結合的綠化隔離帶。(3)屬于舊區改建的,綠地率可酌情降低,但降低幅度不超過5個百分點。(4)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達不到規定的綠化面積的,應當異地綠化。2、居住建筑臨城市干道或廣場的一面不得設置外挑廚房和突出開敞式陽臺,陽臺和窗戶不得安裝任何形式的外挑式防盜籠;居住區中不得設置歌廳、舞廳、酒吧等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項目。3、 體育場館、影劇院、賓館、飯店、圖書館、展覽館等對社會公

14、眾開放的公共建筑,臨城市道路或廣場一面原則上不得修建圍墻,集中綠地應當臨城市道路或廣場布置。中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居住區、黨政機關等確需修建圍墻的,應當設計成透空型,且高度原則上不得大于1.8米,集中綠地原則上臨街布置。油庫、水廠等有特殊要求確須修建實體圍墻的,必須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并對圍墻進行綠化、美化。4、 臨城市主次干路、商業街等的高層建筑、重要公共建筑、住宅小區的外墻或屋頂應根據夜景觀規劃進行燈光亮化設計,報市規劃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審查,批準后實施。5 在道路交叉口和綠化隔離帶內不得設置影響交通視線的燈箱、廣告、招牌、指示牌等。風景游覽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域內設置廣告、招牌

15、、指示牌等,其形式應與所處的環境相協調。城市紀念性建筑、教育文化設施、政府行政用地、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不應設置商業性廣告。居住建筑上不宜設置廣告牌等設施。名詞解釋1、 山墻:指建筑短邊的最外端墻。當開設有臥室、起居等主要房間窗時,視為主要采光面。 2、 建筑面寬:指建筑物最外輪廓的正投影寬度。3、 規劃紅線:指各種用地的邊界線,也包括規劃部門按相關規范、規定限定的建筑最外邊緣線,即建筑紅線(建筑控制線)。 4、 規劃綠線:指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 5、 規劃藍線:一般稱河道藍線,是指水域保護區,即城市各級河、渠道用地規劃控制線,包括河道水體的寬度、兩側綠化帶以及清淤路。 6、 規劃黑線:一般稱“電力走廊”,指城市電力的用地規劃控制線。 7、 規劃橙線:指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