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_第1頁
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_第2頁
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_第3頁
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_第4頁
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P SL 169-96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The regulations of data compilation forEarth一rockfill dam safety monitoring主編單位: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1996-08-26發布1997-01-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關于批準發布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SL16996的通知水科技 1996 387號部直屬各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電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水利(水電局:根據部1994年水利水電技術標準制定計劃,由水利管理司主持,以水

2、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為主編單位制訂的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經審查批準為水利行業標準,并予以發布。標準的名稱和編號為土石壩安全監測資料整編規程SL16996。本標準自1997年1月1日起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各單位應注意總結經驗,如有問題請函告水利管理司,并由其負責解釋。標準文本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發行。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目次1 總則2 原始資料及考證資料3 監測資料整編4 監測資料分析附錄A 原始資料及考證資料表格式附錄B 監測記錄、計算表格式附錄C 監測資料整編圖、表格式附錄D 常用觀測設施(備及觀測點圖例附加說明1 總則有關混凝土建筑物監測資料的整編、分析,可參照混凝土大壩安全監測

3、技術規范(SDL33689的有關要求進行。為科研和其他工作需要而設置的監測項目,可根據需要和有關規定參照本規程進行資料整編。整編工作應包括以下內容和步驟:(1 平時資料整理,是各監測階段負責觀測工作單位的一種經常性工作。重點是計算、查證原始觀測數據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如有異?;蛞牲c應及時復測、確認。如影響工程安全運行,應及時上報主管部門。(2 定期整編刊印,是在平時資料整理基礎上,按規定時段對監測資料進行全面整理、匯編和分析,并附以簡要安全分析意見和編印說明后刊印成冊。整編和刊印時段,在施工期和初蓄期,視工程施工或蓄水進程而定,最長不超過1年。在運行期,一般15年為宜,其中的整編工作應至少每年做

4、一次,刊印時段可視具體情況,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2 原始資料及考證資料2.1 工程概況2.2 監測設施和儀器的考證(1 安全監測系統設計、布置、埋設、竣工等概況的說明。(2 觀測設施及測點的平面布置圖,標明各建筑物所有觀測項目及設備的平面位置(不同項目、設備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圖例見附錄D。(3 觀測設備及測點的剖面布置圖。剖面應沿設置的縱、橫觀測斷面剖出;剖面數量,以能表明觀測項目全部設備和測點的剖面位置和高程為原則;剖面圖上應標明建筑物的輪廓尺寸和必要的地質情況。(4 有關各水準基點、起測基點、工作基點、校核基點,以及各種觀測設施、測點的平面坐標、高程、結構、安設情況、設置日期和測讀起始值、

5、基準值等文字和數據考證表。(5 各種觀測儀器的型號、規格、主要附件、購置日期、生產廠家,以及精度檢定等資料。(1 壩面豎向位移觀測用的水準基點、起測基點,以及觀測點的設置考證表可格式見表A2。(2 壩面水平位移觀測的校核基點、工作基點和觀測點的設置考證表格式,分別見表A3、表A4。(1 內部豎向位移觀測用的各種沉降儀,如電磁式沉降儀、干簧管式沉降儀、橫臂式沉降儀和水管式沉降儀等的安設考證表格式,分別見表A5表A7。(2 內部水平位移觀測、界面位移和深層應變觀測用各種位移計、測斜儀及其導管的埋設考證表格式,分別見表A8表A11。(3 正垂線和倒垂線的安裝考證表格式見表A12、表A13。2.2.2

6、.2.3.2 觀測滲流量的量水堰安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18。水文、氣象觀測,以及地震反應觀測、泄水建筑物水力學觀測等設備的安設考證表格式,可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參照有關專業的規定執行。有關觀測房情況,如平面坐標、建基高程、附屬標點,以及其室內儀表和電纜布設等也宜作出相應的考證或說明資料。2.3 監測記錄表格式與監測量整理計算公式巡視檢查記錄表格式如表B1。壩面豎向位移觀測中,水準基點和其他基點的引測、校測的記錄,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91的記錄手簿執行;觀測點的觀測記錄,按國家三等水準測量規(GB12898-91的記錄手簿執行。(1 壩面水平位移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2。d i

7、=L+K+右一L0 i ii m ;左、右端點變化量之差式中 d 第i 點的位移量,mm ;K 歸化系數,K =S /D ; S 測點至右端點的距離, D 準直(視準線兩端工作基點間的距離,m ;(=左-右,mm ;L 0 L 第i 點的本次觀測值,mm 定方法如下:張線法觀測值等于觀測儀器或分劃尺的讀數。準觀測值L 等于活動占標讀數。第i 點的首次觀測值,mm ;。各種準直法觀測值L 的確 a.引L b.視線活動占標法 c.視準線小角度法L 值按下式計算:L =(i /S im ;觀測的角值;i 206265;:=Kl(1 電磁式沉降儀、干簧管式沉降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恪式見表B3。S i 工

8、作基點至測點的距離,mm 。d.激光準直法L 值按下式計算L K =S i /D式中 L 觀測值,mm ;l 接收端儀器讀數,mm ;K 歸化系數;S i 測點至激光點 D 激光準直全長,m 。(2 水管式沉降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4。(3 橫臂式沉降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5。測斜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7。:器式位移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11。格式見表B12。觀測:B14。表格式見表B15。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16。測記錄表格式見表B18。測記錄、計算表格式,可按現行河流流量測驗規范執行。(1 直角三角形量Q =1.4H 5/H 堰上水頭,m 。(2 梯形量水堰(邊

9、坡為6bH 3/(1 伺服加速度計式 (2 電阻應變片式測斜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8。(3 引張線式水平位移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9。(1 測壓管觀測記錄、計算 (2 振弦式孔隙水壓力計觀 (1 容積法滲流量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17。水堰*:*當采用其他夾角(如30°、45°式中 Q 滲流量,m 3/s ;10.25:Q =1.86式中 b 堰口底寬,m ;其余符號代表意義同前。(3 無側收縮矩形量水堰:M =(0.402+0.054H /P 式中 H 堰上水頭,m mP m ;滲流量的溫度校正公式:式中 T 、t 分別表示標準水溫和實測水溫,; t T

10、cm 2/s ;T 、Q t 分別為標準水溫滲流量和實測水溫滲流量。v 值可根據水溫查表或用下式計算:壓力(應力監測B19B20B21。.4.2 振弦式土壓力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22、表B23。地震反應觀測、泄水建筑物水力學觀測,以及水文、氣象觀測等項目的觀測記錄格3 監 測 資 料 整 編3.1 一般規定適時檢查各觀測項目原始觀測數據和巡視檢查記錄的正確性、準確性和完整;B 堰槽寬度,; 堰口至堰槽底的距離, g 重力加速度,m /s 2。/Q(1 性。如有漏測、誤讀(記或異常,應及時補(復測、確認或更正。(2 及時進行各觀測物理量的計(換算,填寫數據記錄表格(各記錄表格式詳見第2線

11、圖,考察和判斷測值的變化趨勢。如有異常,應測設施的資料編印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件等。布特征圖,以及有關因素的相見。數據庫系統進行資料存儲和整編者,整編軟件應具有數據錄入、修改、查詢,:印 整編說明應包括,本時段內的工程變化和運行概況,巡視檢查和觀測工作概,一般可根據本工程的實有觀測項目參照規范編行的常規性簡單分納的、與工程安全監測和運行管理有章。(3 隨時點繪觀測物理量過程及時分析原因,并備忘文字說明。原因不詳或影響工程安全時,應及時上報主管部門。(4 隨時整理巡視檢查記錄(含攝像資料,補充或修正有關監測系統及觀變動或檢驗、校(引測情況,以及各種考證圖、表等,確保資料的銜接與連續性。(3 繪制能

12、表示各觀測物理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關關系圖。(4 分析各觀測物理量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工程安全的影響,并對影響工程安全的問題提出運行和處理意 (5 對上述資料進行全面復核、匯編,并附以整編說明后,刊印成冊,建檔保存。采用計算機以及整編圖、表的輸出打印等功能。還應拷貝軟盤備份。封面目錄整編說明工程概況考證資料巡視檢查資料觀測資料分析成果封底。其中 (1 封面內容應包括:工程名稱、整編時段、卷冊名稱與編號、整編單位、刊日期等。(2況,資料的可信程度;觀測設備的維修、檢驗、校測及更新改造情況,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及其分析、處理情況(含有關報告、文件的引述,對工程管理運行的建議,以及整編工作的組織、人員等。(

13、3 觀測資料內容和編排順序SL6094的編排次序編印,規范未包含的項目接續其尾。每一項目中,統計表在前,整圖在后。(4 資料分析成果,主要是整編單位對本時段內各觀測資料進析結果,包括分析內容和方法,得出(或使用的圖、表和簡要結論及建議。委托其他單位所作的專門研究和分析、論證,僅簡要引用其中已被采關的內容及建議,并注明出處備查。審查:各項觀測資料整編的時間與前次整編是否銜接,整編圖所選工(3 合理性審查:各觀測物理量的計(換算和統計是否正確、合理,特征值數據有般規律等。問題、分析意見和處理措施等是否正確,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有無疏漏等。:(1 刊印版本采用787mm ×1092mm

14、,1/16(或B5復印紙開本。鉛印或激光照排便。2 巡現檢查2.1 巡視檢查的各種記錄、圖件和報告等均屬大壩安全監測的重要史料,除將原件歸檔問題及其原因分析、處理措施和效果加以對比分析。理量的列表統計,如:C6等。需要參照本規程進行列表統計。測物理量時間和空間分布特征的各種過程等,一般如: (1 完整性審查:整編資料的內容、項目、測次等是否齊全,各類圖表的內容、規恪、符號、單位,以及標注方式和編排順序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等。(2 連續性程部位、測點及坐標系統等與歷次整編是否一致。(2 體例統一,圖表完整,線條清晰;裝幀美觀,查閱方 (3 一般不應有印刷錯誤。如發現印刷錯誤,必須補印勘誤表裝于印冊目

15、錄后。3.3.外,應將發現問題的資料整理復制件載入相應時段的資料整編。3.3 變形監測2 壩面橫(縱向水平位移量統計表(格式見表C2;3 壩內分層沉降量及壓縮量統計表(格式見表C3;4 壩內水平位移量統計表(格式見表C4;5 裂縫統計表(格式見表C5;1 壩面豎向位移過程線圖(圖式見圖C1;4 縱斷面水平位移分布圖(圖式見圖C4;面豎向位移分布圖(圖式見圖C5;6 豎向位移量平面等值線圖(圖式見圖C6;9 混凝土面板壩面板撓度分布圖(圖式見圖C9等。流壓力水位統計表。表度分布線,圖式見圖C10。(或上、下游水位差相關關系圖(圖式見圖C12;水位的填制滲流量統計表,格式見水溫10值繪制滲流量過程

16、線圖,圖上應同時繪出上、下游水位程線和降水強度分布線,必要時還需注明透明度和含沙量情況,圖式見圖C14。 定并消除遲后影響后,用穩定滲流場的對應關系繪制以下圖件:1 特定庫水位下的滲流量過程線(圖式見圖C15;必要的文字說明。2 壩面水平位移過程線圖(圖式見圖C2; 3 縱斷面豎向位移分布圖(圖式見圖C3;5 橫斷 7 壩體裂縫平面分布圖(圖式見圖C7;8 壩體裂縫形態分布圖(圖式見圖C8;3.4 滲流監測1 特定庫水位下的滲流壓力水位過程線(圖式見圖C11;2 滲流壓力水位與庫水位 3 壩體橫剖面滲流壓力(含浸潤線位置分布圖(圖式見圖C13及壩基滲流壓力平面等勢線分布圖(圖式見圖C17,并同

17、時在壩體橫剖面滲流壓力分布圖上繪出相應庫設計浸潤線位置以資對比。3.5 壓力(應力監測過程線圖(圖式見圖C18;2 土壓力(應力過程線圖(圖式見圖C19;測資料整編,應按表C11的格式,分別填制上游(水庫水位和下游(河道水位填入“全月統計”和“全年計”欄中。資料整編,應按表C13的格式填制逐日平均氣溫統計表。同時還須將月、內的極值和均值及極值出現日期分別填入“全月統計”和“全年統計”欄中。觀測和冰凍觀測等資料,可分別參照表C14、表C15及表6的格式整編其觀測成果。必要時可再附圖件或文字說明。3.7 其他監測地震反應監測、泄水建筑物水力學觀測及壩前異重流觀測等成果的整編,可據具體和文字說明。別

18、填寫測點觀測物理量的統計表,并同時抄錄相應的上、下游水位,統計表格式見表C9及表C10等。3. 1 孔隙水壓力 3 混凝土溫度應力過程線圖(圖式見圖C20。同時,在上述圖件中,還應根據不同需要分別繪出上、下游水位過程線、降水強度分布線、壩體填筑(或混凝土澆筑過程線,以及日均溫度過程線等。3.6 水文、氣象監測為水力學等專項觀測而采集的水位資料,可根據其具體需要進行整編。4 監 測 資 料 分 析4.1 分析方法(1 比較各次巡視檢查資料,定性考察土石壩外觀異?,F象的部位、變化規律和有一致性和合理性。的變形量、抗滑穩定安的工作狀態是否異常。的平面或剖面分布圖,以考察效應量隨空間的分布情況和物理量

19、,如壩體填筑過程、蓄水過程等。對各觀測物理量歷年的最大和最小值(含出現時間、變幅、周期、年平均值及年變分析,以考察各觀測量之間在數量變化方面是否具有一致性、合理性,以它們的重現性和穩定性等。量是否合理、異常和超限。對已有較長系列觀測資料的土石壩,一般宜采發展趨勢。(1 通過繪制各觀測物理量的過程線及特征原因量(如庫水位等下的效應量(如變形量、滲流量等過程線圖,考察效應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和趨勢。(2 通過繪制各效應量特點(必要時可加繪相關 (3 通過繪制各效應量與原因量的相關圖,以考察效應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相關程度和變化規律。建立描述效應量與原因量之間的數學模型,確定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以檢驗

20、或預測工程的觀測效應用統計學模型(回歸分析;有條件時亦可采用確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4.2 分析內容(1 土石壩在施工期、初蓄期,以及遭受特大暴風雨和有感地震后各主體建筑物的異常表現。(2 各階段中壩體、壩基在變形(如裂縫、沉陷或隆起、滑坡等和滲流(如發展集中滲漏、涌水翻砂、水質渾濁和浸潤線異常等兩大方面的主要表現。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定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利用各種相關圖或數學模,以尋求效應量異常的主要原因;考察效應量與原因量相關關系的穩定性;預報效應量戒值時,應及時對工程進括整體安全性和局部存在問題作出綜合評估,并為進一步追查原因、加強安全管理和監測、乃至采取防范措施提出指導性意見。編制內容一般

21、應包括:1 工程概況及其安全監測系統的布置和工作情況簡述;2 巡視檢查情況和主要成果;3 監測資料整編、分析情況;4 大壩工作狀態和存在問題的綜合評估內容及其結論;5 對工程的安全管理、監測工作、運行調度、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的建議。外因條件(如特定庫水位下的變化趨勢和穩定性,以判斷工程有無異常和向不利安全方向發展的時效作用。4.3 分析報告分析報告主要是根據監測資料的上述定性、定量分析成果,對大壩當前的工作狀態(包附 錄 A原始資料及考證資料表格式(1 水庫工程概況及主體建筑物特征參數匯總表格式見插頁表A1。表A1 水庫庫工程概況及主體建筑物特征參數匯總表設計單位: 施工單位: 2 面豎位

22、觀測準基、起測基、觀點考表式見A2。表A2 壩面豎向引據 ( 壩向移水點點測證格表位移觀測水準甚點、起測驗基點、觀測點考證表水準點:型式 編號 高程 m 位置 接測距離 m埋設日期 埋設位置 測定日期 編號 型式 年月 日 樁號壩軸距(m情況年 月日 高程(m 備注基礎注:當用于觀測點考證表時“水準點”改為“起測基點”。表人: 填表日期:3 面水位(視準線法A 主管: 校核者: 觀測者: 埋設者: 填 年 月 日 (壩平移觀測工作基點考證表格式見表3。表A3 壩面水平位移觀測工作基點考證表(視準線法引據基準點:型式 編號 高程 m 埋設日期 埋設位置 測定日期 編號 規格 年月 日 樁號壩軸距

23、(m情況年月型式及基礎日 高程(m 備注主管: 校核者: 觀測者:埋設者: 填表日期: 年 月(4 壩面水平位移觀測點考證表格式(視準線表A4。表 4 面水平位移觀測點考證表準法 填表人: 日 法見A 壩(視線引據工作基點編號 使用儀器型號水準測量 視準線測量 埋設日期日期日期 編 位 型 號置式始測高程日 始測讀數(mm 備注年月 日 年月日(m年月主管: 校核者: 測:埋設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觀者者: 填表人:(5 A5A5 電磁式、干簧管式沉降儀測管埋沉降管編號 孔口高程 m 孔底高程 m電磁式、干簧管式沉降儀測管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表設考證表儀器型號 單量程 生產位樁號儀器常數K

24、=mm沉降管埋設位置軸距m埋及材料沉降環數 壩沉降管域設區 埋設方法 接管根數管材內徑mm 外徑mm埋設日期 沉降環 編號 沉降環埋(m土層初 (m (m 填土密度(g /cm 年月日設高程始厚度 填土高程3備注埋設情 況簡述埋設期 自 年 月 日 至 年月 日主管 觀測者填表人 埋設人員校核者填表埋設者日期式沉降儀測管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6表A 橫臂式沉降儀測管埋設考證表管組 編埋設位置 樁號壩軸距: m 管底高程管頂 高程m(6 橫臂。6號m測點編號埋設 測定 細管下口高程細管下口至橫橫臂底面高程備注日期 日期(m 臂底面距離(m(m 埋設情況 簡述埋設期 自 年日年 月 日 至月 主管

25、觀測者 填表人埋設人員校核者埋設填者表日期(7 水管式沉降儀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7??甲C表測點編號 儀器編號表A 7 水管式沉降儀埋設 儀器測號生產單位量程樁號壩軸距m 高程m管線長度 m管線坡度測點埋設位測點處土柱高度m置及情況 埋設區域觀測房基標點準高程(mH 0= 安裝完成后初讀數量管數(m h 0= 觀測臺讀m埋設示意 圖及說明 埋設期自 年 日 至 年 月月 日 主管 觀測者填表人埋設人員 校核者者埋設填表日期(8、設見表A8。表A 伺式測斜導管埋測斜孔編號儀器型號 生產單位 伺服式應變式測斜儀導管埋考證表格式8 服式、應變儀設考證表孔深 m 孔口高程 m孔底高程m測斜管 埋設位置樁

26、號:測斜管埋設區 壩軸距: m域及材料埋設方式 導槽方向 接管根數 管材內徑mm 外徑mm埋設示意圖及說明埋設期年 月 日 至 年 日 自 月 主管觀測者填表人埋設 人員核者埋設者填表日期校(9 張線計埋設考表A9。移計埋設考證表測點編號 號 生產單位引式位移證表格式見表A9 引張線式位儀器型樁號壩軸距m高程m埋設區域測點處土柱高度m埋設 位置測點到觀測房內墻距離(m 高程(m觀測房基準點 壩軸匣(m 安裝后初始讀數 游標卡尺伸縮管配置情況砝碼 常掛重量:kgkg重量測讀時再掛重量:埋設示意圖及說明埋設期 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日主管 觀測者 填表人 埋設 人員校核者埋設者填表日期(10式

27、移計埋設考A10。表A 電位移考證表測點編號 器型號 量程電位器位證表格式見表10 位器式計埋設儀儀器編號 生產單位 C 值 樁號 軸距m高程m壩儀器 常數C 值埋設位置埋設方向 埋設區及材料 錨固板間距L mm接線長度m 接線頭個數V (工作電壓mV d 0(初始位移mm埋設后初始讀數 V i (輸出讀數mV 埋設示意圖及說明埋設期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主管 管者 填表人觀埋設 人員校核者期埋設者填表日(11 埋設考表A11。表 振弦式位移計埋設考證表測點編號 儀器常數K振弦式位移計證表格式見A11 儀器型號量程儀器編號 生產單位樁號壩軸距m 高程m埋設位置及情況 埋設方向 埋設區及材料初始頻

28、率f 0Hz 錨固板間距L mm 埋始讀數 0mm 接線長度m設后初初始位移f 埋設示意圖及說明埋設期 年 月 日 至 年月 日自 主管 觀測者 填表人埋設 人員校核者埋設者填表日期(l2 正垂線安裝考證表格式見表A1表裝考證表所在壩段或樁號 壩軸距2。A12 正垂線安垂線編號 m垂線長度 m 埋設日期 年 月 日 垂線上端高程 年 月 m始測日期日垂線下端高程 m m 始測時庫水位 垂線直徑 mm始 測時氣溫垂球重量始測時混凝土溫度kg 始測讀數(mm測站編號測點高程上下游方向備注(m 左右方向主管觀測者 填表人 埋設 人員校核者埋設者填表日期安裝考證表垂線安裝考證 樁號 (13 倒垂線格式

29、見表A13。表A13 倒表垂線編號 所在壩段或壩軸距 m 垂線長度 m 垂線直徑mm套管總長m 孔口高程 m 孔 mm 觀測墩高程 m 徑孔底高程m 孔 深m 基巖面高程m埋設日期年 月日始 月 測日期年 日庫水位m氣溫混凝土溫度 始參左右方向讀數 mm 上下游方mm測數 向讀數備注 主管 觀測者 填表人埋設 人員校核者埋設者填表日期(14 3D 轉電位器式設考證表4。A 3DM -0型器式三向考證表 M -200型旋三向測縫計埋恪式見表A1表14 20旋轉電位測縫計埋設型電位器式三向測縫計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15。表A15 TSJ 型電位器式三向測縫計埋設考證表固定底座中心點距離(m(15

30、TSJ 測點編號 儀器編號 儀器生產單位 量程(mm 接線長度(mC 值常數C 值樁號 壩軸距(m高程(m在周邊縫上的位置(mm 底座中心點間距(mm埋設位置nm 底座面距面板高度(r V (工作電壓,mVV i (輸出讀數,mV埋設后讀覲 d 0(初始值,mm-埋設示意圖及簡要說明安裝支架: 年 月日埋設者: 埋設 日天氣埋設人員日期安裝位移計: 年 月觀測者:主管: 校核者: 填表人: 日期(13型振弦式三向測縫計埋設考證表A16 GXV3型振弦式三向測縫計埋設考證表(m6 GXV 表格式見表A16。測點編號 固定底座中心點距離儀器編號 儀器生產單位 量程(mm 接線長度(m 率定系數K

31、(mm /Hz 2樁號(m 壩抽距(m高程(m在周邊縫上的位置(mm 底座中心點間距(mm 埋設 位置(mm底座面距面板高度 初始頻率f 0(Hz 埋設后 讀數初始位移d 0(mm埋設示意圖及簡要 說明 安裝支架: 年 月日埋設者:埋設 日期日天氣埋設人安裝位移計: 年 月員 觀測者主管: 校核者: 填表人: 日期:(17 測壓管埋設考證表A17 測壓管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17。表測點編號 樁號鉆孔土層柱狀及測壓管結構示意圖 說明 埋設區域壩軸距 m管口高程 m 管 mm 內徑 管底高程 m管長 m安裝方法管材鉆入基巖或界層深度 m 透水段結構和長度m回填透水材料及其底、頂高程 m m 回填封

32、孔材料及其底、頂高程 m m埋設日期年 月日期: 高程: 日m管口校測主管: 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 日期:(振弦式孔隙水壓力計考證表見表A19表A20(18 量水堰安裝考證表格式見表A18。表A18 量水堰安裝考堰號安設地點 樁號距m 證表壩軸堰型堰口高程m堰槽、堰口及水尺 安設示意圖說明堰口寬度 mm 堰口至堰槽底距離 mm堰體結構長×寬×深= 堰槽尺寸m 型式位置水尺高程 零點m流量計算公式安設日期年 月 日堰口校測日期: 高程:m水尺校測日期: 零點高程:m堰的控制范圍包括本主管: 校核者: 安裝及填表人: 日期:弦式孔隙水壓力計埋設考證表格式入法見設考證表測點編

33、號測頭編號生產單位 (19 振(埋表A19。表A19 振弦式孔隙水壓力計埋(埋入法傳感器系數 K = a Hz 2量程頭內阻kP /kPa 測樁壩軸距號 m 埋設高程m 埋回填料回g /cm 3設區 填土密度埋設前頻率Hz 埋入后頻率Hz電纜接長及接頭位置 截水環數量電纜接頭型式 電纜埋深截水環間距m m 埋設日期天氣 氣溫埋設位置及有關情況游水位m 下游水位m上埋設示意圖 及說明主管: 日期: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振弦式孔隙埋設考法見表表A20隙水壓力表(鉆孔法地下水位m (20 水壓力計證表格式(鉆孔A20。振弦式孔計埋設考證孔號鉆孔直徑mm 套管情況測點編號測頭編號生產單位 傳感器系數

34、 K = 量程頭內阻kPa/Hz 2測樁號壩軸距高程m 埋設m封孔情況 泥球:砂礫料:埋封孔后頻率H 設前頻率Hz z 電纜長度及接線方式 天氣氣溫 埋設位置有及關日期上游水位m 下游水位m情況埋設埋設示意 圖及 說明主管: 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 日期:電阻式孔隙埋考證表埋入A21 差動電阻式孔隙水壓力計埋設考證表(埋測點編號測頭編號量線長(21 差動水壓力計設格式(法見表A 21。表入法程kPa 出廠m生產型號單位 電纜靈敏度系數f .010kPa /0時電阻值R 0 系數b 溫度系溫度修正系數kPa /數 / 樁號壩抽距 m埋設m 高程 埋設區回回填/cm 填料土密度g 3電纜接長及接

35、頭位置、個數 截水環數量 電纜接頭型式 電纜埋深截水環間距 mm 埋前讀數 電阻值R 0電0 阻比Z 埋后讀數 電阻值R t電阻比Z i埋設日期 天氣氣溫 埋設位置有及關情況水位m 下游水位m 上游埋設示意圖 及說明主管: 校核者: 設及填表人: 日期:埋(22A22 差mmm套管差動電阻式孔隙水壓力計埋設考證表格式(鉆孔法見表A22。表動電阻式孔隙水壓力計數設埋設考證表(鉆孔法孔號 鉆孔直徑地下水位情況測點編號 測頭編號生產單位量程kPa 出廠線長m 電纜型號靈敏數0.010時電度系f kPa /阻值R 0 系數溫度修正系數b kP 度系數a /溫/樁號壩軸距mM 埋設高程封孔情況 泥砂礫料

36、:球: 埋前讀數 電阻值R 0電阻 比Z 0埋后讀數 電阻值R t 電阻比Z i埋設日期 天氣 氣溫 埋設位置及有關情況 游水位m 下游水位m上埋設示意圖及說明主管: 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 日期:(23 水管式孔A23 水管置始 果隙水壓力計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23。隙水壓表式孔力計埋設考證表埋設日期埋設位測 成始測日期測 點編 型 式號軸距(m程m厚(m(m(m(m孔壓力號年月日設 備 樁 測頭高(測頭上填土度管路埋設長度年月日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隙水(kPa主管:說料性質、夯填后的干密度、含水量、以及埋設時曾出現的故障和排除情況等。必要時應附埋設示意圖。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 日期: 明

37、:欄內應注明測頭埋設回填情況,包括反濾料、土(24 振弦式土壓力表A24 振弦壓證測點編號 測頭編號生 計埋設考證表格式見表A24。式土力計埋設考表產單位 量程傳感器系kPa數K =kPa /Hz 2樁號壩軸距 設高程 m埋m 埋設區工作方向壓力盒m 間距回填料 回填土密度g /cm 3電纜接長及接頭位置、個數 截水環數量 電纜接頭型式 電纜埋深 m截水環間距M 零壓頻率H 埋入后初始頻率z Hz埋設日期 天氣 氣溫 埋設及位置有關情況 位 m 下游水位M 上游水埋設示意 圖及說明主管: 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 日期:電阻式應變計溫計埋設考證表A 5。表A25 差動電阻式應變計(鋼筋計、計溫

38、度埋設考證表生 (25 差動(鋼筋計、度格式見表2測點編號測頭編號產單位量程 10-6外形尺寸電纜型號出廠接線長度m 導線電阻Z r靈敏度系數f = 1.0-6/0.01% 0時電阻值r 0=系數 溫a = /溫度系 10-6/度系數 修正數=樁號 壩軸距m程m高 埋入前讀數 電阻值R 0電阻比Z 0 埋設后讀數 電阻值R t電阻比Z i埋設日期年月日天氣氣溫埋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 設位置及 有關情況埋設示意圖及說明主管: 校核者: 埋設及填表人: 日期:附 錄 B 、計算表格式(1 巡視檢查記錄表檢查記錄表監測記錄格式見表B1。表B1 巡現日期:年 月 日 庫水位: m 天氣: 部位 損壞或

39、異常情況檢查壩體設施壩 頂防浪墻 迎水坡背水坡 壩 趾 排水系統 導滲降壓觀測設施 壩基 和壩區壩 基 基礎廊道兩岸壩端 壩趾近區壩端岸坡上游鋪蓋觀測設施輸、泄水洞(管 (調壓井引水段 進水塔洞(管身 機 出口 消能工 闡門 通氣孔 動力及啟閉工作橋 觀測設施 溢洪道 邊墻 岸 橋 觀測設進水段(引渠 堰頂或闡室 溢流面及陡坡(槽和兩消能工閘 門閘 墩 動力及啟閉機 工作(交通下游河床及岸坡 施其他 包括備用電源、通信設施、預警系統和交通道路等情況檢查人: 負責人:(2 壩面橫測記錄、計算表(單位:mm: 向水平位移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2。表B2 壩面橫向水平位移觀測點編號 年 第 頁第

40、一測第二回測回 觀測日期 正鏡 倒鏡 倒鏡埋設初始偏距上次累積量位移方向 均值 正鏡均值正倒鏡平均值本次累積量 間隔位移量(l (2 =(l(2/2 (4 (5=2(4(5/2 =(3(6/2(8 =(7+(8(10=-(l0 上游 下游水位(m水位(m備(3+(6+(7+(9(11(9向向上游下游注觀測 校核:(3 電磁表B3 電: 記錄: 式沉降儀、干簧管式沉降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3。磁式沉降儀、干簧管式沉降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沉降管組編號 樁號 壩軸距 m儀器編號 測頭編號 測頭標距K = mm 孔口高程E = m觀測日期 天氣 上游水位 m 下游水位 m(環 編號 起始高程 尺讀

41、數 深度測點 高程 累積 沉降量 土層起始厚度沉 降率分層 厚度起始 厚度累積 壓縮量累積 壓縮率測點測點銅卷 測點 測點下累積 分層E 0E iS iH 0R Ld d 0m MmmmmMmmm mmm(l(2 (3=(2+K(4(3/1000(5=(1-×1000(6(7=(5/6×1000(i +1-(4i( i +1-(1i (109(8×l000 (1(9×1000備注=E -(4(8=(49=(1=(-1=(10/1 2 3 觀測: 計算: 校核:(4 水管式沉降儀計算表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 4。表B4 水管式沉降儀觀測記錄、測站(觀測

42、房編號 斷面編號 樁號觀測房基準點始測高程E 0= m觀測日期 天氣 上游水位 m 下游水位 m測點編號 測點壩軸距 測管讀測管起始讀數 測管讀數差觀測房基準點高程觀測房基準 累積沉降量測點下土層起始厚累積沉 降率數 點況降 度mmm mm m m mm mmmm(1(2=(2-(l(4=E 0-(4×l0006=(3+(5 (7=(6/(7×1000備注(3(5(81 2 3 觀測: 計算: 校核:(5 橫臂式沉降表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5。B5 橫臂式沉降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沉降管組編號 樁號 壩軸距 m 管頂高程E = m觀測日期 天氣 游水 上位 m 下游水位

43、m橫臂 編號 管頂至下口距離 橫臂至下口距離管頂至橫橫臂高程 橫臂始測高程橫臂累積橫臂間距橫臂始測間距 累積壓累積壓備注臂距離 沉降量縮量 縮率mmm m mmmm mmm(1 (2(3=(1-(4=(3(5(6-(4×l0(7=(4i +1-i(8(9-(7×10(/(8×10(2=(500(4=(800l0=(9001 2 3 觀測: 校核:(6 深式標點組觀計算: 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6。表B6 深式標點組觀測記錄、計算表深式標點組編號 樁號 壩軸距 m觀測日期 天氣 上游水位 m 下游水位 m測點編號 標桿頂高程 標桿長測點高測點始測高程 累積沉降測點

44、下土層起始厚度分層厚分層起累積壓 度 程 量 累積沉降率 度 始降度 累積壓縮量 縮率mmmmM mm mmmm (l (2 =(1-(2 (4=(4-(3×1000(67=(5/(6×1000=(3+l-(3i=(4+l-(4i0=(9-(8×1000 l=(10/(9×l000備注(3(5(8i (9i(1(11 2 3 觀測: : 伺服加速度計式測。表D7 計算: 校核斜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7 伺服加速度計式測斜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測斜孔編號 樁號 壩軸距 m孔口高程 m 孔口水平位移 mm 應變儀編號 測頭編號 mm /字儀器標定系數Ka

45、= 測點間距 mm 槽口方向 觀測日期 上游水位 m 下游水位 m 天氣 加速度測讀計數(+向 (向測點 深度 U 1U 2U 1U 2測點初始位置U+cpU-cp2U 0U 測點偏移測點 位置測點位移m字 字字字 字 字mm mm mm mm字字=(1+(4 (5 (6=(4=(3=(3-=Ka 0=(11(l2=(l0-(1l備注(l (2 (3(7(8(9(1(2/2-(5/2+(6(6/2×(8(9觀測: 校核:(8 電阻應變片式測斜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8。表B8 計算: 電阻應變片式測斜儀觀測記錄、計算表測斜孔編號 樁號 壩軸距 m孔口高程 m 孔口水平位移 mm應

46、變儀編號 測頭編號 儀器標定系數K mm /µ槽口方向 測點間距L mm 觀測日期位 上游水m 下游水位 m 天氣 應變讀數(+(-向向測點 度深12cp +12cp 20測點 偏移位置 測點起位置位移測點 始測點 m µµµµµµµµmm mm mm mm(1 (2 (3=(1+(4 (5(6=(4(7=(3(8=(3(9=Ka (10=(9 (1l (12=(l0-(1l 注備(2/2 +(5/2+(6 -(6/2×L ×(8觀測:(9 引張線式水平位移計表9 、計算表編號 計算:

47、 校核: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9。引張線式水平位移計觀測記錄斷面 測編號 站(觀測房觀測房標點移L 0= 水平位 mm 觀期 測日游水位 上 m 下游 水位 m 天氣測點 編號 測 點 壩軸距 游標卡 尺讀數 始讀數 游標卡尺 讀數差 測點水 平位移 游標卡尺起 mmm mm mm Mm (1(2(3=(1-(2(4=(3-L 0備注觀測: (10 振弦式位移計 表 計算: 校核: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10。B10 振弦式位移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測點編號 樁號 軸 壩距 m 高程 m 移 位計編號 標定系 數K s = mm /Hz 2 D 錨固板間距= mmf 0= 零位移頻率 Hz

48、始 初位移b 0= mm 埋設日期觀測 日期 上游 水位 下游水位間 歷時測頻率頻率平方差位移計移量土體位移量土體位速率 應變 隔定位移土體H 1H 2t f i f i 2f 02d d iVm m d Hz Hz2 mm mmmm /d備注(1(2=(22-f 02=K s ×(3=(4d 0=(5/(1=(5/D (3(4(6(7(5觀測: 校核:(11電位器式位移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表B11 計算: B11。電位器式位移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測點編號 樁號 壩軸線 m 高程 m 位移 計編號 錨固板間距 D = mm傳感器量程L = mm 傳感器常數C = C =初始位移d

49、 0= mm 埋設日期觀測 日期上游 水位下游 水位間隔 歷時電源 電壓輸出 電壓絕對位 土體位土體 移量移量位移 速率應變H 1H 2TUU i d i vd i m M D V V mm mm/d備注mm=C (3/(2(5=(4-d 0(6=(5/(1(7=(5/D(l(2(3-C ×(2(4觀測:(12 旋轉電位器式三向測縫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12。B12 電位器式記錄測編 計算: 校核: 表 旋轉三向測縫計觀測、計算表點號 號 樁 軸距 壩 m高程 m 埋設日期 器間 傳感距h = cm ,s = cm 坐 標點初始標y = cm , z =m ,x = c 斜率始

50、(字初始弦長( m初讀數 cm K lK 2K U 0L 012033U 012U 03L 0L 傳感器數據傳感讀 長m 三向位移m器數(字弦 (c (c觀測: 計算: 校核:表中有關項目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L 1、L 2、L 3分別為1、2、3號傳感器變位后的鋼絲長度,cm ;L 01、L 02、L 03分別為1、2、3號傳感器至測點P 的鋼絲初始長度,cm ; 讀數,字; 器的初始讀數,字; s 坐標板上傳感器2號與3號的中心距,cm ;。(13 電位器式 U 1、U 2、U 3分別為1、2、3號傳感器變位后的測 U 01、U 02、U 03分別為1、2、3號傳感 K 1、K 2、K

51、2分別為1、2、3號傳感器的斜率; y 、z 、x 測點P 的初始坐標,cm ;h 坐標板上傳感器1號與2號的中心距,cm ; dy 、dz 、dx 測點P 在y 、z 、x 三個方向上的位移,cm 三向測縫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格式見表B13。表B13 電位器式三向測縫計觀測記錄、計算表測點編號 樁號 壩軸距 m 高程 m 埋設日期 A 、B 點間距C cm 豎向3 S 0= cm 傳感器編號:初始平面2AC 初始位移:Y 0= cm初始平面2BC X 0= cm ( 速式斜斜儀錄表表B14服斜儀測記計算管道編號 14 伺服加度計坡測觀測記、計算格式見B14。式斜坡測表 伺加速度計觀錄、表儀器編號 觀測日期加速度計偏值K 0= 字, 儀器標定系數Ka = mm /字上游水位 m 下游水位 m 天氣測點深度加速度計測讀數兩測點間的法向偏移本次觀測撓度初始撓度 撓曲 變形量 mU 1(字U 2(i 1i i d i U cp D D 0字(字(mm(mm(mm(mm (2(3+(2/ (7=(5備注=(1(4=Ka ×(5= (1 2(3一k 0(4 (6-(6 0.5 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