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地理說課稿新課程高中地理 1.3地球的運動 第三課時說課設計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程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運動”第三課時“地球公轉與季節”中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兩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運動”是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環境各要素運動變化的基礎,因而也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地球公轉與季節”是在介紹完“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地球自轉與時差”之后進行的,從這點上說,此內容是“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一個延伸。同時,對后
2、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氣的學習,特別是有關氣候知識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注重“雙基”的三維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注重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基礎上,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全球各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規律;懂得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前后關聯知識點層層遞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相關圖表來分析地理問題,并能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對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
3、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天文四季劃分的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所以這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生 知識基礎:高一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具有一定知識基礎,但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 學習能力:教材內容抽象,語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圖型分析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學習動力:本節知識在生活、生產上具有現實意義,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所以求知欲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 三、說教法 探究式教學法 精心設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和動機) 學生活動或多媒體輔助分析問題 師生共同歸納探究結果(主要采用“讀圖、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地球的公轉本身就是一個運動過程,如果僅僅記住一些結論,不去研究它的過程,學起來會覺得很困難。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轉過程就成為突破難點的必要手段之一。 對比教學法 比較法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一種,也是認識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縱向、橫向對比,使知識內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說學法 要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學法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和知識結構的特點,遵循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與
5、規律,學法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指導學生掌握識圖、讀圖、用圖的方法 識圖、讀圖、用圖是學生學習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時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于地球運動的動畫之中,多且復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學以致用,用以致學”,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利于理論更好的掌握。 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 各種地理事物的規律,都是通過觀察、比較而得出的,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對地理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并
6、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設計 目的 聯系生活,展示作息時間表,設疑導入 不久前,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調整:早上上課的時間推遲了,而下午上課和晚自習的時間提前了,為什么呢? 暗示學生通過以下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激發求知欲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說課稿一.說教材分析1. 說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本課內容與1.4課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緊密相連,與1.5課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是并列的內容.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產生了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陽直射點一年中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又因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引起了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7、,同一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季節)發生變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時間(季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五帶.因此1.6課又是1.4課,1.5課內容的繼續.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理解黃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義和太陽直射點南北回歸運動的規律.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的思想意識.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目標.2.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A.學生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四季,五帶的基本概念.B.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四季五帶的形成.(2)能力目標:A.能根據太陽直射圖分析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大
8、小及季節情況.(3)德育目標: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變化的.確立以上教學目標的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四季,五帶是地理學重要基本概念.學生必須理解.四季,五帶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規律變化的結果.因此,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涉及到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晨昏線的傾斜的空間想象,而絕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基礎差,空間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又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二.說教法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1. 設疑導學法2. 圖例導析法3. 歸納推導法有些提問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概念,有些設疑是圖例導析過程中學生加深理
9、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必要補充.圖例導析是學生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最直觀手段.為學生構建直觀空間想象的平臺.因為課本的三幅"二分二至全球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分布圖,很多學生看不出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動態變化規律的關系.因此我在圖例導析過程中比教材多了兩幅圖,如后圖所示.三.說學法 1.閱讀法.2.圖畫法.學生可以結合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陽高度,四季,五帶.學生與教師一起畫,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圖,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以后的復習深化.四.說教學程序1.說導入:通過前兩節學習我們知道
10、了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地球公轉產生了二分二至自轉與公轉疊加產生了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來回移動.太陽直射點來回移動又會產生怎樣的天文現象呢 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我采用復習導入和反問法導入,一方面復習前兩節知識引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利于本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用反問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2.說新課教學:我在黑板中間春分太陽直射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1.26C圖,從C圖上來掌握判斷P地晝夜長短的方法.過程如下:要求學生在圖上畫出P點所在的緯線,標出晨昏線,標上字母A,K,B.得出P點所在的晝弧AK等于夜弧BK
11、,所以春分日P點晝夜等長.如黑板所示.從而使學生掌握判斷某地晝夜長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斷所求地晝弧與夜弧的長短.為加深學生掌握判斷某地晝夜長短的方法,還可提問,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晝夜長短 學生地理基礎薄弱,教師必須在黑板上邊畫邊講,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晝夜長短的方法.為使學生掌握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季節變化,我在黑板上按次序畫3月21日,5月6日,6月22日五幅太陽直射與晝夜長短變化圖,如后圖所示.只要比較不同日期的-晝弧長短即可看出晝長變化,掌握了這三個日期的晝長變化規律,后面日期的晝長變化也就迎刃而解了.配合以下提問基本可以掌握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季節變化規律:(1)從3月21日
12、到6月22日P地晝夜長短怎樣變化(2)從6月22日到9月23日P地晝夜長短怎樣變化 (3)晝夜長短與緯度有何關系 (4)北半球晝長大于夜長的是哪段時間 此時太陽直射在哪里 (5)北半球晝長小于夜長的是哪段時間 此時太陽直射在哪里 (6)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是什么節氣 此時是南半球的什么季節 (7)何時全球晝夜平分 哪個地方全年晝夜平分 教學過程中,把重要的知識點寫成板書,如后圖所示.在講解太陽直射點與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時,先通過提問"一天中有幾個太陽高度 何時太陽高度最大 "來幫助學生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然后出示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緯度間隔(太陽直射點與所
13、求地之間的緯度距離),要求學生把五幅圖上的P地所在的緯線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距離用紅筆畫出來,叫一學生到黑板上去畫,從板圖上很快能看出P地不同季節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同一季節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其間配合下面提問就可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直射點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1) P地何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其他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怎樣變化 (2)P地何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這是P地的什么季節 (3)夏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最大 夏至日是整個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時候,這句話對嗎 (4)冬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 哪些地方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小值 同樣把重要的知識點寫成板書,如后圖所示.整個過程
14、直觀而有邏輯,緊緊圍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緯度變化規律.后面的四季,五帶的形成與劃分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閱讀教材即可完成目標,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體系性我還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1) 四季是怎樣劃分的 若黃赤交角不存在,還有四季嗎 (2) 五帶是怎樣劃分的 若黃赤交角增大為25,五帶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3,說課堂練習本節課的課堂練習基本上在新課教學過程中完成,新課結束時,看時間還可以按學生情況增加幾個提問.4說課堂小結課堂小結可以把地球自轉與公轉產生黃赤交角到四季五帶形成復述一遍 .這樣既可把前面1.4課與1.5課所學的的知識納入新學的知識體系中,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晝夜長短
15、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與五帶形成的根原所在本篇文章來源于【大考吧】;轉載請注明出處;原文鏈接地址:本篇文章來源于【大考吧】;轉載請注明出處;原文鏈接地址:氣壓帶和風帶(第2課時)說課稿 2009-12-17 12:18:26| 分類: 地理說課 | 標簽: |字號大中小 訂閱
16、160; 泉州外國語中學 謝建聰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 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對上一節熱力環流和大氣水平運動的實際運用,又是后面研究自然帶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礎,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啟下的作
17、用。3、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理解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氣壓中心變化及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2)了解我國受不同的氣壓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氣候;(3)理解氣壓帶和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成因;(4)了解這些氣候的分布、特征。2.過程與方法:(1)通過復習繪制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2)通過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影響的圖示分析,讓學生學會讀圖分析地理規律和地理成因;(3)通過成因分析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機制。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4、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難
18、點: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對氣候的影響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1)地圖法: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通過對課本上四幅地圖的判讀、分析來實現,因為涉及到全球海陸分布的基礎知識,而學生在這一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故確定地圖法為本節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2)引導啟發教學法: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啟發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討論交流中教師因勢利導,使學生達到學會方法、掌握知識、開闊視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師在課前收集材料,利用多媒體將靜態信息加工成圖、色、形、聲的動態信息,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學習
19、積極性,有利于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有利于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2.學法(1)問題解決法:根據教師設置的情境,學生開動腦筋,主動發現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思考、分析、探索、解決問題,達到啟發創新思維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2)討論探究法:課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討論、探究,達到學習成果共同分享、在快樂中得到提高的目的。三、教學過程:【復習舊課】老師先在黑板上畫出底圖,請學生上來畫出六個風帶和七個氣壓帶【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把那些假設條件一個個去掉,形成了三圈環流,最后還剩下一個假設條件:假設地表均一,那我們再把這假設條件去掉。也就是說地表不均一,主要考慮了海陸的差異,那么具體情況會什么樣呢?【講授新課】一、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1.布置學生看書P39的活動題,引導學生理解海陸勢力性質差異導致海陸在冬夏季節形成的氣壓差差異,結合P40圖2.14探討海陸氣壓差異形成和對氣壓帶的影響。 氣壓中心亞歐大陸太平洋大西洋夏季印度(亞洲)低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冬季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 2.布置學生看書P41的活動題,對比東亞冬、夏季風的成因、源地、風向、性質及其對天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際結算試題及答案
- 達標焦慮面試題目及答案
- 類似分解式的試題及答案
- 常見專業面試題目及答案
- 引導設計靈感的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課程與試題及答案
- 安康英語面試題目及答案
- 實驗操作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紡織纖維特性考察試題及答案
- 2025西南某縣城市文旅宣傳營銷方案
- 實踐中廣告效果的關鍵指標與研究方向試題及答案
- 如何申報縱向課題
- 在線考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論文
- 環境行為學(70頁)ppt課件
- 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
- GA∕T 1622-2019 法庭科學 生物檢材中沙蠶毒素、殺蟲雙、殺蟲環和殺螟丹檢驗 氣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和液相色譜-質譜法
- 國際商事仲裁法
- 區域電力系統規劃設計開題報告
- 居民企業資產股權劃轉特殊性稅務處理申報表
- 高層建筑無地下室傾覆及滑移計算
- 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產職位操作規程
- ERP生產管理系統用戶手冊(共51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