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上海市青浦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上海市青浦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上海市青浦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上海市青浦二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浦二中201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試卷一、選擇題(共8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下列天體中質量最大的是A行星 B彗星 C恒星 D衛星2、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是A太陽 B月球 C金星 D火星3、下圖表示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的各種天體系統,其中主要由八大行星及其中心天體組成的天體系統屬于A B C D4、以地球為中心的天體系統是A太陽系 B地月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5、地球位于下列哪組行星之間A金星與火星 B水星與火星 C火星與木星 D木星與土星6、下列有關太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B宇宙中唯一能發光發熱的球狀天體C宇宙中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2、D和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恒星7、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約為15,關鍵是地球具有適當的A運動速度 B質量 C體積 D日地距離8、下列各組行星中,均屬于類地行星的是A水星、金星、木星 B火星、木星、土星C金星、水星、火星 D天王星、海王星、土星9、太陽大氣從外到里依次是A日冕、色球、光球 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光球、日冕 D色球、日冕、光球10、出現在太陽外部結構層中溫度最低一層的太陽活動是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陽風11、下列現象的產生,可能與太陽活動有關的是A兩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B不同農歷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C航海、航空導航系統被破壞 D地球上的季節變化12、若某日18時左右看到“月到中天”,

3、當天農歷是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二十三13、關于月相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月,一輪明月掛在天空 B上弦月,月面向東凸C滿月,通宵不可見 D下弦月,出現在農歷廿二或廿三14、當地球上的人看到月食現象時,月球在軌道的位置應在 A甲 B乙 C丙 D丁15、2013年6月20日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中為廣大青少年做現場科普講座,其時天宮一號內的環境特征有強輻射 微重力 有空氣 超低溫A B C D16、以下關于地球自轉速度(除南北極點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線速度相同,角速度隨緯度增高而變小B線速度相同,角速度隨緯度增高而變大C角速度相同,線速度隨緯度增高而變小D角速度相同,線速度隨緯度增高而變

4、大17、經度相同而緯度不同的兩地,它們的A日出時間肯定相同 B地方時刻肯定相同C正午太陽高度肯定相同 D晝夜長短肯定相同18、地球上南北半球自西向東流的河流,在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下,河流兩岸中受沖刷較厲害的是A均在北岸 B均在南岸C靠近低緯的河岸 D靠近高緯的河岸第19、20題圖19、太陽直射點從所需時間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恒星日,23時56分4秒 B一太陽日,24小時 C一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 D一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20、關于圖中直射點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位置時,是3月21日前后 B位于位置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 C接近位置時,是國際兒童節 D接近位置是,是國慶節

5、并向北移動21、一架飛機由我國上海(東8區)于10月1日17時飛往美國舊金山(西8區),需飛行14個小時,到達目的地時當地時間是A10月2日15時 B10月2日3時C10月1日15時 D10月1日3時22、下列關于北京時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東八區的區時 B東八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C東經120°的地方時 D北京(116°E)的地方時23、北半球夏至日正午,下列四城市中人在陽光下的影子朝南的是A上海(31°N,121°E) B北京(40°N,116°E)C昆明(25°N,103°E) D海口(20°N,110

6、°E)24、下列現象中,因地球自轉而產生的是A地球上的五帶 B地球上的晝夜現象C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D地球上四季的變化25、下列節日中,上海白晝時間最長的是A3.8國際婦女節 B5.1國際勞動節C6.5世界環境日 D10.1中國國慶節26、右圖所示板塊邊界區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態為A東非大裂谷B海溝C大西洋D喜馬拉雅山脈27、下列關于地球六大板塊劃分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把整個地球分為六大板塊 B把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C把陸地分為六大板塊 D把地殼分為六大板塊28、太平洋西部邊緣的深海溝島弧鏈,是由兩個板塊相撞形成的,這兩個板塊是A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B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C太平洋板

7、塊和美洲版塊 D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29、在一次地震中,不同地震臺測得的震級不同,可能的原因是A一次地震有不同的震級 B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地震烈度C地震臺的位置不同 D測量誤差造成的30、下列關于汶川地震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此次地震是由板塊運動引起 B北京高樓居民比底層居民更能感覺震動 C釋放的能量約為6級地震的900倍 D與臺灣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屬一個地震帶31、陜西靖邊有一種紅砂巖沉積地貌,砂巖上的紋路頗似波浪,該紅砂巖層的特征之一是A巖石礦物晶體顆粒較粗 B巖石表面多氣孔 C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D具有明顯的片理構造32、礦物顆粒細小,多氣孔的巖石一般屬于A沉積巖 B侵入巖 C噴出巖 D

8、變質巖33、下列關于巖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我國許多名山,如華山、黃山等都是由石灰巖構成B常見的沉積巖有礫巖、砂巖、頁巖和花崗巖C常含有化石是沉積巖的一大特征D沉積巖中的礦物定向排列,使巖石具有片理構造34、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富含鈣、磷并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壤多見于A流水地貌 B黃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蝕地貌35、22.圖中“·”代表河流自里向外流出,“×”表示河流自外向里流入,判斷下面四幅圖中正確的是36、右圖所示地貌,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的侵蝕 B流水的搬運C流水的堆積 D風力的堆積37、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分布最典型的地區是A華東地區 B中南地區 C西南地區 D西

9、北地區38、黃土高原地區黃土成因以及其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形成原因分別是A前者是風力堆積作用,后者是流水侵蝕作用 B前者是風力堆積作用,后者是流水沉積作用 C前者是流水沉積作用,后者是風力堆積作用 D前者是流水沉積作用,后者是風力侵蝕作用39、下列地貌的形成與其外力作用組合正確的是A巖石表層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蝕作用B黃土高原的溝壑流水的侵蝕作用C天山山麓的沖積扇風力的堆積作用D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流動沙丘風力的侵蝕作用40、下列有關地貌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落水洞屬于地表喀斯特地貌 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積作用形成的C黃土土層疏松不保水,因此肥力低 D喀斯特地區地表缺水,但往往地下水豐富二、綜合分

10、析題(共20分)(一)讀“日歷”圖,根據日歷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8分)41、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_,以后將向_(南、北)移動。42、該日后,上海白晝的變化情況是_,正午太陽高度角將變_,從理論上講,上海地區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面與地面的夾角應調_(大、小)。43、此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接近_(近日、遠日)點。44、我國冬至時,倫敦時間(0時區)為_。45、在甲圖中用斜線繪出冬至時的夜半球部分。(二)下圖為北半球某河源頭附近A地和河流經過的B、C、D三地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46、B處和D處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是:B地為_作用,D地為_作用。47、E處因泥沙不斷堆積而擴大

11、,最終可能與河流的哪岸相連_(左岸、右岸)。原因是_。(2分)(三)2008年5月12日14時18分,四川汶川發生8級地震,造成四川、甘肅、陜西等省不同程度受災,讀圖回答:(7分)48、地震發生時,成都與汶川相比( )A兩地烈度相同,成都震級較小 B成都震級與烈度均較大C兩地震級相同,成都烈度較小 D成都震級與烈度均較小49、在“汶川地震成因示意”圖中,箭頭表示_板塊擠壓_板塊,造成青藏高原隆起;箭頭表示青藏高原隆起時,擠壓東面的_盆地;箭頭表示汶川地處我國大陸斷裂地震帶上,是地震活躍地區。50、從地震要素分析,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原因是_。(2分)51、地震常常會引發次生災害,此次地震引發的次生災害有_。青浦二中201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試卷答案一、選擇題CBCBA BDCAA CBDCB CBCDC CDDCC BB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