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雙邊敞口業務的保值策略_第1頁
針對雙邊敞口業務的保值策略_第2頁
針對雙邊敞口業務的保值策略_第3頁
針對雙邊敞口業務的保值策略_第4頁
針對雙邊敞口業務的保值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針對雙邊敞口業務的保值策略按照風險敞口對保值的基本業務類型進行了分類,大致歸為了三類:1、上游敞口、下游閉口的保值業務;2、雙向敞口的保值業務;3上游閉口、下游敞口的保值業務。因此在介紹保值策略時,我們也按照這樣的方式分別進行介紹。 一、雙邊敞口企業的保值目的雙向敞口的業務是指進項價格或者成本與銷項價格都隨著保值合約變動的業務模式。這類企業一般處于產業鏈的中游,例如加工企業、貿易企業,其進項價格與銷項價格都與保值合約高度相關。 進項 中間環節 銷項 以保值合約為基準 (加工、貿易) 以保值合約為基準 對于這類企業而言大部分在中間環節都有其核心利潤,比如加工費、升貼水溢

2、價、貿易價差等。 案例:銅桿加工企業的業務流程及核心利潤 作為典型的銅加工企業,銅桿企業的基本業務流程非常簡單,一般為按照市場價采購電解銅,經過一定加工周期的加工生產出銅桿,然后以(市場價 加工費)進行銷售,如下: 采購銅板 加工 銷售銅桿 定價(市場價) (加工成本) (市場價 加工費) 因此其核心利潤=加工費-加工成本 實際利潤=銷項市場價 加工費-進項市場價-加工成本=(銷項市場價-進項市場價) (加工費-加工成本) 可以很清晰看出,相較于核心利潤其實際利潤的風險點在于(銷項市場價-進項市場價),即進銷項價差。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進銷項價差會影響這類企業的核心利潤,因此實踐中這類企業

3、的保值目的大都非常清晰,即規避價差的風險,穩定賺取核心利潤。因此這類保值屬于相對價格保值或者說價差保值,在保值過程中這類企業不太在意絕對價格的水平,而更加在意相對價差的變化。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從理論上講銅價在10000元/噸、30000元/噸、60000元/噸對該銅桿加工企業來講是一樣的,他們更關注的是加工費與加工成本的價差以及進銷價差。當然實際經營絕對價格的變化仍然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影響,比如資金壓力加大、成本上升,利潤率下滑等,但這些都不是在保值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 二、雙邊敞口企業的風險點在完成對其保值目的的分析后,我們來關注影響其核心利潤的風險點。從實踐中我們遇到的企業

4、來看,產生相對價差變化并影響其核心利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風險點1: 定價方式不對稱 風險點2: 定價時間不對稱 風險點3: 定價市場(合約)不對稱 我們先看看風險點1和2(定價方式和時間不對稱),以銅桿加工企業為案例,在實際經營中其進項和銷項定價方式是不一致的,假定如下: 采購銅板 加工 銷售銅桿 定價(期貨月均價) (加工) (盤面點價) 分析其經營流程我們看到,其主要風險來源來自: 1、原料定價方式與銷售方式的不同 原料以期貨月均價采購,而產品主要以盤面點價方式銷售,這兩種定價方式的差異會帶來風險。 2、原料定價時間與銷售時間的差異 原料是按每天均勻定價的,而銷售定價時間會提前或者推

5、后,正常情況下原料采購后需要一定的加工周期,因此銷售時間會晚于采購時間,但是由于存在著遠期點價,因此這部分的銷售時間是會早于采購時間的,而時間差內的價格波動會給該公司帶來風險。 案例: 1月16日2月15日該公司計劃購進原料4000噸,此時段內2月合約的均價為71298.3元/噸,即該公司以71298.3元/噸的均價購入電解銅4000噸; 根據銷售合同,累計銷售3286噸銅桿,客戶點價平均為70656元/噸,直接虧損:71298.3-70656=642.3元/噸; 這是由于兩個定價方式的不同帶來的風險。 根據上例:在此期間產生了4000-3286=714噸庫存,這部分的庫存的采購價同樣為712

6、98.3元/噸,2月16日當天的現貨價為71610元/噸; 如果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銅桿仍然無法銷售,而銅價迅速下跌1000元/噸,現貨價跌至70610元/噸,則每噸產生虧損71298-70610=688元/噸;這是原料定價時間與銷售時間的差異帶來的風險 上面我們分別介紹了定價方式和定價時間不對稱帶來的風險,下面我們看看第三類風險點,這種風險點主要針對那些進項和銷項都有不同定價市場的運營模式。上面講到的銅加工企業進項和銷項的定價都是通過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期貨合約完成,因此不存在這樣的風險,但并不是所有的運營模式都是通過同一市場來完成定價,這其中分為兩種情況: 1)、 同一種商品合約,但不同市場 進

7、口商通常會面臨的這樣的問題,以大豆的進口商為例,其進口部分以CBOT市場的大豆期貨合約為定價依據,而國內銷售部分以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合約為參考依據,這樣兩個市場價差的波動會給這類的企業造成風險。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銅、鋁等其他大宗商品的進出口商的運營過程中。案例: 我們選擇電解銅一般貿易進口企業為案例: 電解銅一般貿易進口企業的基本思路我們可以理解為從國外進口電解銅,然后在國內銷售,下面是其基本的運作流程:詢價與貨源-申請信用證額度-國內開具信用證(或擔保)-定價(參照LME現貨價+CIF升水)-落實信用證金額-起運,報關等-現貨銷售(參照上海期貨交易所當月價+升貼水)-匯兌還貸。 從上面的

8、流程我們可以看出,決定其利潤的不是絕對的銅價,而是上海和LME的差價,下面是其成本的計算公式 進口成本=(倫敦三月價+現貨升水 + CIF上海升水)* 匯率 *(1 + 關稅稅率)*(1 + 增值稅率)*(1 + 開證費率 + 商檢費率)+ 信用證融資利息+ 港雜費 + 短駁費 + 入庫費 + 倉儲費(+)交割費     當進口成本>國內現貨時,進口企業出現虧損,當進口成本<國內現貨價時,進口企業出現贏利;      把各項參數帶入進去就可以得到國內價格/倫敦價格的均衡比值,當市場上的國內價格/倫敦價格>均

9、衡比值,企業出現贏利;當市場上的國內價格/倫敦價格<均衡比值,企業出現虧損;      因此國內價格/倫敦價格的比值變化便成為了企業的風險。 2)、不同的商品合約 加工企業通常會面臨這樣風險,以進口大豆壓榨企業為例:其進項原料(大豆)的價格參照CBOT市場大豆期貨合約的價格定價,但其銷項產品(豆油和豆粕)的價格卻分別參照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豆油期貨合約和豆粕期貨合約的價格定價。這樣三個合約之間的價差波動也會給這類企業造成風險。 案例: 大豆壓榨企業其基本的流程為采購大豆,壓榨產出豆油和豆粕,而大豆與豆粕、豆油之間存在著“100%大豆=18.5%豆油80

10、%豆粕1.5%損耗”的關系,同時也存在著“100%大豆×購進價格壓榨收益(含加工費用)=18.5%豆油×銷售價格80%豆粕×銷售價格”的平衡關系。 由此其核心利潤取決于壓榨價差,公式如下: 壓榨價差=18.5%豆油×銷售價格80%豆粕×銷售價格-100%大豆×購進價格,因此作為壓榨企業來講通常面臨幾個風險: 1)  、進口大豆價格上漲的風險; 2)  、國內豆油價格下跌的風險; 3)  、國內豆粕價格下跌的風險;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煉油等加工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三、不同風險點的保值策略談完風險點,下面具體

11、針對各類風險點給出保值策略。從保值的基本策略來講,前兩種的風險點的基本策略是利用保值工具的調頻功能,將進項價格與銷項定價方式和時間調整為一致,這樣可以保證核心利潤的實現。 1、定價方式不對稱的保值模式 現實經營的過程中企業可能面臨很多種不同的定價模式,主要的定價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均價 包括月均價: 到貨月月均價 M+0 到貨月上個月月均價 M-1,到貨月上兩個月的月均價 M-2 到貨月后一個月月均價 M+1,到貨月后兩個月月均價 M+2 固定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價: 如,上個月20日至本月15日的均價 。2)、點價 點盤面價:期貨價格或者現貨價格盤面價格定價(包括當月、遠期點價)點結算價:

12、以某個約定時間的結算價定價 3)、固定不變價 未來一段時間按照不變價定價 4)、嵌入期權的價格 比如在一定價格區間合同執行,超過這一區間合同取消或者另定執行價 前面已經講到了由于定價方式不一致可能會造成風險,但不同定價模式之間完全可以通過期貨市場調整為一致,其基本的思路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保值的幾項基本原則“種類相同、數量相等、方向相反、時間相同” 1)、 商品種類相同原則 2)、商品數量相等原則 3)、時間相同 時間相同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時,保值時間與定價時間相對應。保值以定價為起點,也以定價為終點。 4)、交易方向相反原則 下面我們還是回到基本思路,其實通俗的講也就是“現貨按照什么樣的定價方

13、式進行購進,就按照同樣的方式在期貨市場賣出,現貨按照什么樣的定價方式進行銷售,就按照同樣的方式在期貨市場買入,現貨的買入與賣出實現對沖,期貨的買入與賣出也實現對沖” 。 現貨流 原料定價 (買入現貨) 產品定價 (賣出現貨) 期貨流 同樣的定價方式(賣出保值) 同樣的定價方式 (買入保值)案例: 我們仍然沿用前面講到的關于銅加工企業的案例,針對其均價采購和點價銷售模式所帶來的風險敞口,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方式進行保值: 月初定采購任務4000噸,20個交易日完成,因此每個交易日選擇不同的時段平均將200噸在期貨市場拋出,同時每點價銷售一批銅桿,在期貨市場按原價原量買入保值。 由于我們每天平均拋20

14、0噸,200噸又平均分到每天的不同時段,因此每天的價格約等于日均價,一個月的價格將近似等于月均價,實際上我們在期貨市場上建立了4000噸71306元的空頭頭寸。根據銷售合同,累計銷售3286噸銅桿,客戶點價平均為70656元,根據保值操作,我們在期貨市場建立3286噸多頭,均價70656元 到2月15日結算時(當天期貨結算價為71610): 現貨虧損:71298.3-70656=642.3元/噸; 期貨盈利:(71610-70656)-(71610-71306)=71306-70656=650元/噸;期貨與現貨的盈虧實現了對沖. 對其他定價方式的對沖: 前面我們講到了目前市場上定價方式的種類,

15、下面我們針對主要的幾種定價方式給出基礎的保值模式: 采購月均價/銷售月均價由于本身定價方式完全一致,因此可以直接對沖采購月均價/銷售日均價月均價也由日均價算術平均而成,因此可以在當日實現對沖,多余部分建立對應保值頭寸; 采購月均價/遠月點價不對沖,在對應的月份建立保值頭寸2、定價時間不對稱的保值模式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造成定價時間不對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最主要來自運輸周期、加工周期等; 2)、主動備庫或者被動庫存積壓的原因; 3)、本身合同訂價時間造成的原因。 對于這類原因造成的風險其基本保值思路與定價方式大致相同,同樣依造“種類相同、數量相等、方向相反、時間相同”的原則,

16、在原料定價的同時進行賣出保值,在產品定價的同時買入保值,現貨的買入與賣出實現對沖,期貨的買入與賣出也實現對沖,如下: 現貨流 原料定價 (買入現貨) 產品定價 (賣出現貨) 期貨流 同樣的定價時間(賣出保值) 同樣的定價時間 (買入保值) 繼續沿用上面關于銅桿加工企業的案例,在完成對3286噸“定價方式造成風險”的保值后,該企業產生了714噸的庫存,前面講到這部分庫存會帶來定價時間不一致的風險. 但是根據前面的保值操作,由于我們在期貨市場是4000噸空頭,3286噸多頭,對沖后我們仍然有714噸的空頭,均價71306元/噸,如果銅價迅速下跌1000元/噸,現貨價跌至70610元/噸,這時我們會發現: 現貨虧損71298-70610=688元/噸; 期貨盈利:71306-70610=696元/噸。 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進項時間與銷項時間的調頻效應。上面我們分別講到了兩類風險點的對沖,通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從本質上這兩類風險的對沖模式是一樣的,其利用的都是期貨市場的調頻功能,使得現貨進項和銷項的定價方式和定價時間調為一致,從而規避進銷項價差消除其帶來的風險,使得企業專注于生產和經營,賺取核心利潤。 3、定價市場不一致的保值模式 前面在該類企業的風險解析中我們我們已經提到這種保值業務其進項和銷項由于都對應著不同的保值市場和保值工具,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電解銅的一般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