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錐的體積教案_第1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錐的體積教案_第2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錐的體積教案_第3頁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錐的體積教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圓錐的體積教案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教學重點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教學步驟一、鋪墊孕伏1、提問: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二、探究新知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1、老師談話: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

2、里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里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并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2、學生分組實驗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課件演示:圓錐體的體積1、2、3、4、51 2 3 4 5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4、引導學生發現: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

3、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板書: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6、考慮: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7、反響練習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二教學例11、例1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板書: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2、反響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3、考慮: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1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2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3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4、

4、反響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三教學例21、例2 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存整千克考慮:這道題什么?求什么?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么?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么辦?這道題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板書:1麥堆底面積:3.14412.56平方米2麥堆的體積:12.561.215.072立方米3小麥的重量:73515.07211077.9211078千克答:這堆小麥大約重11078千克3、教學如何測量麥堆的底面直徑和高1啟

5、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討論、談想法2老師補充介紹老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擬。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a測量麥堆的底面直徑可以用繩子在麥堆底部圓周圍圈一圈,量得麥堆的周長,再算直徑也可用兩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麥堆的兩側,量得兩根竹竿的間隔 ,就是麥堆的直徑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老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老師仍

6、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那么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颉皩W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方書院、皇室,也稱老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b測量麥堆的高,可用兩根竹竿在麥堆旁邊組成兩個直角后量得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爸淘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清楚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