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同步練習及答案_第1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同步練習及答案_第2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同步練習及答案_第3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同步練習及答案_第4頁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同步練習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一、單選題(共4題;共8分)1.宇航員在太空與飛船內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進行,而在飛船艙內卻可以直接對話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聲太大                                

2、0;                 B. 太空中是真空,不能傳聲C. 用通信設備對話更方便                          

3、60;            D. 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2.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乒乓球,發現乒乓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 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4、60;                B. 延長音叉的振動時間C. 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                           &#

5、160;    D. 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3.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

6、160;   B. 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C.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D. 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4.人要區分回聲和原聲,兩者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不能小于0.1 s.如果原聲和回聲到達人耳間隔不到0.1 s,回聲就會同原聲混在一起,

7、從而加強原聲.人對著障礙物大喊一聲,要聽清自己的回聲,人到障礙物的距離最小需(    ) A. 340 m                                 B. 170 m  

8、0;                              C. 34 m                 

9、0;               D. 17 m二、填空題(共6題;共11分)5.聲音的傳播需要_,真空不能傳聲. 6.如圖,在物理課上,同學們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結果發現,鬧鐘的鈴聲越來越小了,這說明:聲音傳播需要_,真空_(選填“能”或“不能”)傳聲7.如表記錄了聲波在五種氣體中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傳播速度,請依據表中的相關數據回答下列問題:空氣氫氣氦氣氮氣二氧化碳033112618913372691033

10、71284908343273203431306924349279303491328939355283當溫度為20時,聲波在氫氣中的傳播速度為_米/秒聲波的傳播速度與溫度的關系是:_根據表格中的數據,最大飛行速度一定的飛機要在空氣中實現超音速飛行,在溫度_的條件下更容易成功(選填“較高”或“較低”) 8.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_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_秒才能接收到信號。9.如圖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

11、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那些問題?請你寫出兩個:(1) _(2)_10.敲打銅鑼,因鑼面振動而發出聲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沒有空氣,宇航員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聽到鑼聲,這是因為 _不能傳聲 三、實驗探究題(共2題;共7分)11.如圖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著一實驗表明:_ (3)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_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

12、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選填“能”或“不能”)_聽到對方的講話 12.為了驗證“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小華設計了一套巧妙的實驗裝置:在廣口瓶內用細線吊起爸爸的手機,線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軟木塞上,瓶內的空氣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圖所示 (1)在沒有抽氣時,小華用家里的電話撥打手機,他_(選填“能”或“不能”)聽見手機鈴聲 (2)當小華盡量抽盡瓶中的空氣后,再撥打手機,他聽到的手機鈴聲的情是:_ (3)通過以上兩次實驗的對比,小華得出的結論是_ 四、計算題(共2題;共10分)13.向前傳播的聲音遇到障礙物能反射回來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5s后聽到回聲,那么該

13、同學距山崖大約是多少米?(V聲=340m/s) 14.一輛汽車某一時刻鳴笛,司機在4秒后聽到從峭壁反射回來的聲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請你根據所給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各小題:(1)如果汽車靜止不動,求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2)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求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3)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求司機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 五、綜合題(共2題;共11分)15.先閱讀下面短文: 氣溫影響空氣的密度,氣溫高,空氣的密度小,聲速大,因而聲速與氣溫有關由此出現聲音不一定由聲源沿直線傳播的情況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溫,地表附近的氣溫較上層的氣

14、溫高,聲音在地表附近的傳播較上層快,于是地面的聲源發出的聲音向四周傳播時會向上拐彎,拐到溫度低、密度大的上方傳播根據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1)由所給材料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愛走溫度_、密度_的路徑 (2)“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因傳播路徑向_(選填“上”或“下”)拐彎而傳播到幾里外的楓橋邊 (3)赤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遠的人也難以聽到對方的叫喊,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聲音傳播時向_(選填“上”或“下”)拐彎 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距離長較長短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響度較響較響弱 16.下表是某些介質的聲速v介質v/ms1介質v/ms

15、1水(5)1450空氣340水(15)1470軟橡膠(常溫)40 至 50水(20)1480軟木500海水(25)1500鐵(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聲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例如在5、15、20的水中時,聲速大小不同,說明聲速大小與_ 有關此外,聲速大小可能跟_ 有關 (2)設海水溫度為25,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4s后收到回波,根據公式計算出海水深度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B 【解析】【解答】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太空中是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在太空與飛船內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進行,而在飛船艙內卻可以直接對

16、話,故答案為:B.【分析】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2.【答案】D 【解析】【解答】如圖所示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聲音由振動產生,由于音叉的振動很小,人眼很難看出來,所以讓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乒乓球,乒乓球會被彈開,說明發聲體在振動,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 D符合題意 . 故答案為:D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 音叉發聲時振動的幅度較小,不容易觀察,將音叉的振動轉換為乒乓球的跳動,即將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更有利于觀察,從而得出結論 .3.【答案】A 【解析】【解答】(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振動的物

17、體都在發聲,一切發聲的物體也都在振動(2)振動快的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高,振動慢的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低(3)不發聲的物體不一定不動,如果物體振動的頻率不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人耳就不能聽到聲音故選A4.【答案】D 【解析】【解答】聲音傳播0.1 s的距離為s=vt=340m/s×0.1 s=34m由于0.1 s傳播的距離是人到障礙物距離的二倍,所以人到障礙物的距離最小需s= =17m二、填空題5.【答案】介質 【解析】【解答】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答案為:介質.【分析】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6.【答案】介質;不能 【解析】【解答】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

18、來越少,所以傳聲效果越來越不好,實驗過程中聽到聲音越來越小,設想空氣全部抽凈時,就不傳聲了,也就聽不到聲音了故答案為:介質;不能【分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聲音傳播條件的掌握,這個真空鈴實驗說明了真空不能傳聲,事實上把罩內空氣全部抽凈是不可能的,所以總能聽到微弱的聲音,人們只是根據抽氣過程聽到聲音越來越小進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這種辦法在物理學中叫理想實驗法7.【答案】1306;在同種氣體中,聲波的傳播速度隨氣體溫度升高變快;較低 【解析】【解答】解:由表中的數據知:當溫度為20時,聲波在氫氣中的傳播速度為1306m/s;對比表中聲音在不同溫度的氣體中傳播速度,可以得出:聲音的傳播速度與

19、溫度有關在同種氣體中,聲波的傳播速度隨氣體溫度降低而減慢,故飛機要在空氣中實現超音速飛行,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更容易成功。故答案是:1306;在同種氣體中,聲波的傳播速度隨氣體溫度升高變快;較低故答案為:1306;在同種氣體中,聲波的傳播速度隨氣體溫度升高變快;較低.【分析】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不同,聲音的速度和溫度有關.8.【答案】液體;9 【解析】【解答】解:(1)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超聲測位儀”是利用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來工作的(2)超聲波傳播的距離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接受到超聲波所用

20、的時間:t=9s故答案為:液體;9【分析】(1)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2)先求出超聲波在水中傳播的距離,再根據v=的變形式t=求解,9.【答案】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空氣能傳播聲音 【解析】【解答】解:由圖可知,當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將乒乓球彈起,說明左邊的音叉振動發聲,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我們并沒有直接敲響左邊的音叉,證明聲音是通過空氣從右邊的音叉傳播給左邊的音叉的,所以也能說明空氣能傳播聲音故答案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空氣能傳播聲音【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并且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掌握轉化法的應用,實驗中通過泡沫塑料

21、球的運動體現了音叉的振動10.【答案】真空中 【解析】【解答】解:敲打銅鑼,因鑼面振動而發出聲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沒有空氣,宇航員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聽到鑼聲,這是因為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故答案為:真空中【分析】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三、實驗探究題11.【答案】(1)固體能夠傳聲(2)金屬絲的傳聲性能比棉線的好(3)振動停止,發聲停止(4)不能 【解析】【解答】(1)細棉線是固體,能實現通話,說明固體也是傳聲的一種介質;(2)因為相距同樣遠,且說話的響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屬絲連接土電話,聽到的聲音大,原因是金屬絲的傳聲性能

22、比棉線的好;(3)說話聲引起棉線振動,棉線把這種振動由近及遠的傳到遠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被阻斷,則振動就會停止,也就聽不到聲音了;(4)如果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對方講話的聲音了,這是由于線“松弛”,振動不能在線上傳播了。【分析】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12.【答案】(1)能(2)越來越小(3)真空不能傳聲 【解析】【解答】解:當沒有抽氣時,有傳聲的介質,所以能聽見手機鈴聲,當把空氣抽凈以后,由于沒有傳聲介質,所以聽不到聲音,即真空不能傳聲故答案為:(1)能;(2)越來越小;(3)真空不能傳聲

23、 【分析】聲音靠介質傳播,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傳聲的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四、計算題13.【答案】解:聲音傳播到山崖的時間為總的時間的一半, t= ×1.5s=0.75s,v= ,s=vt=340m/s×0.75s=255m答: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255米 【解析】【分析】先求出聲音從人傳出到山崖的時間,再根據速度公式v= 的變形式計算該同學距山崖的距離即可14.【答案】解:(1)笛聲從汽車到峭壁的時間:t=×4s=2s,如果汽車靜止不動,由v=可得汽車到峭壁的距離:s=vt=340m/s×2s=680m,(2)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由

24、v=可得在t=4s的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s車=v車t=20m/s×4s=80m,這段時間內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4s=1360m,設司機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為s1 , 則:2s1=s車+s聲 , s1=(s車+s聲)=(80m+1360m)=720m(3)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設司機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為s2則2s2=s聲+s車 , 2s2=v聲t+v車t2s2=340m/s×4s+20m/s×4s,解得:s2=720m答:(1)如果汽車靜止不動,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為680m(2)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汽車鳴笛處到峭壁的距離為720m(3)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汽車鳴笛處到峭壁的距離為720m 【解析】【分析】(1)首先求出從汽車到峭壁的時間,再根據s=vt求出汽車到峭壁的距離;(2)司機鳴笛后,聲音傳到山崖返回汽車時,汽車以20m/s的速度已經前行了4s,在這段時間內,聲音和汽車行駛的路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