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的感悟_第1頁
中學作文教學的感悟_第2頁
中學作文教學的感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生作文教師要“用心”教好內容提要:作文教學是初中學生的一道“坎”,教師要領學生邁過這道“坎”,必須做好學生的“導”師: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指導學生挖掘素材,明確立意,批改作文要主角和配角都做好。關鍵詞:作文教學 積累 導向 面批 互批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河山。如何讓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文質兼美,富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一道“坎”。如何邁過這道“坎”,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我認為關鍵在以下幾點:首先,引導督促學生多積累。大多數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起作文課就頭痛,回答很簡單-“不會寫”。作為教師聽到這樣的回答恐怕不大發雷霆,也會心存不滿,認為這樣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2、我們細想一下,其實不然。學生為什么“不會寫”?其實說白了就是“無話可寫”。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呢?我認為關鍵在積累。一是積累好詞佳句、詩文名篇等。二是積累素材。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累要從平時的點滴做起。因此,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中學生畢竟由于年齡,心理和學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其思維方式、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不強,自覺性不夠等問題常常影響到其習慣的形成。教師必須及時引導、督促、定期評比,激發學生爭強好勝觀念,久而久之,習慣就會變成一種樂趣,讓學生感到寫作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要達到這種效果,教師必須交給學生積累的方法。比如第一種積累,我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隨堂摘錄書上的精

3、美詞、句、段等,并用幾個好詞好句連寫一段話表達一個簡單的中心;課后推薦一些中外名著或好的書籍,或者讓學生互相推薦自己看到的一些有意義的書籍閱讀、摘錄,閑時互相傳閱。第二中積累,我告訴學生多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的素材。我們身邊處處發生著或喜或悲,或令人感動,或讓人氣憤,或發人深省的事,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心”去觀察,即使看似一件普遍的小事,也會包容諸多知識道理,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一吐為快。提倡學生寫周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課余我找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搜索相關的成語、故事、典故、傳說、諺語、對聯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班上展示。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們就喜歡上了積累。有句古語“巧婦難

4、為無米之炊”,有了涓涓不斷地積累,自然有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才能寫出好的作文。其次,教師要做好導向。作文是一種表達,一種交流,是學生精神生活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反映,是學生生活中點滴的一種提煉和表現,教師應正確理解這一點,不要在寫作前把自認為很好的“寫作原則”、“條條框框”及花哨的“寫作技巧”灌輸給學生,甚至找來報刊、雜志、作文書上的例文大加泛讀分析。否則,剛步入中學的學生難免會遵循小學作文仿寫的方法“照貓畫虎”,唯恐脫離范文,寫出的作文自然“千人一面、千面一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確主題,讓學生挖掘生活及記憶中的素材,把自己融入作品中,和作品的人物一起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樣,與寫作有關的立意、

5、選材由學生決定,不束縛學生手腳,才不會使中學生在最具有想象力的年齡走不出仿寫的圈子而失去寫作興趣和自信。我曾有過一次親身體驗。在七年級語文(上)“記一件事”的作文中,我給七年級兩個班布置了同一篇自命題作文。在七(一)班作文課上,我費盡心思,先指導學生學了“課程標準對7-9年級寫作的要求”,并強調了本次作文的寫作注意要點,給學生講應怎樣開頭、怎樣立意、怎樣選材。按理說應該到位了,可我轉念一想,又恐怕學生跑題就找來一篇范文,范讀分析。可謂煞費苦心,只等滿意的結果。一天后,作文交上了,一本一本改過,我哭笑不得,過半的同學(而且還是學習挺不錯的同學)作文像一個模子刻出的!你寫一次生病被鄰居送醫院,我寫

6、腳扭傷被老師送醫院,你寫坐公交車沒買票被弟弟指出,我寫亂扔垃圾被妹妹責怪失敗的一塌糊涂!靜下心仔細琢磨整個過程,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雷同??回想整個指導過程,我恍然大悟:是我給學生畫了個圈,圈住了學生的思維。思考了一天,七二班的作文課,我狠下心決定讓學生自己掌管,我簡單的給學生交代了“課程標準對7-9年級寫作的要求”,然后讓學生自己品味本單元幾篇課文,讀本次作文要求,根據自身的學習生活經驗寫確實令自己記憶深刻、感動的故事。批改作文時,我發現學生可謂大顯身手:有的同學寫第一次捕麻雀,把自己心理活動、神態、動作寫得惟妙惟肖;有的同學寫自己火上加油,使兩位同學大打出手,把自己懊悔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7、有的同學寫上課偷看小說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把自己十分窘迫的神情刻畫的活靈活現從這兩節作文課上我深深體會到,作文教學教師的導向一定要有“度”,否則就會處處為學生設籬笆,禁錮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真心和靈感得不到釋放,束縛住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結果事倍功半。第三,作文批改要有收有放。作文批改,教師“事必躬親”看似好現象,其實不然。正如葉圣陶所說“我當過教師,改過學生的作文不計其數,有個深切的體會:徒勞無功?!币驗榻處熍淖魑模挥勺灾鞯匕醋约旱乃季S定勢來評學生作文,把成人的情感強加給學生。導致“官樣文章”不少,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卻不多。我認為教師每學期應給學生留2-3篇作文,指導學生評改。

8、可讓學生互改互評、分組改評,再集體評范文,教師抓住時機做必要的評價。這樣,學生在互相批改中,可互相學習,揚長避短。好的范文經過學生自己的評議,會使他們確實看到同學作文的優點和自己作文的缺點,這比繁瑣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作文批改教師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放任自流。應該抓好幾次面批。尤其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教師的面批,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態度、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達到一個提升。在批改一些較差的作文時,應該做到沙里淘金,多找閃光點。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睂W生的閃光點可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哪怕作文中只有幾處優美語句,也應多加表揚。只要激起其寫作興趣,就不怕作文寫不好。記得一次作文課,我讓學生把木蘭詩改寫成故事。在討論完詩歌與故事的區別后,讓學生開始寫作文。我發現大多數同學的改寫,只停留在古今漢語的翻譯上,說教已顯得蒼白無力。這時,我發現有一位同學著力寫了木蘭的兒女情長這一性格特點。其中想象力豐富,并且合情合理,語句生動、有趣。我立刻讓該同學讀了她的作文,并讓全班同學點評。然后對照原文,讓學生說改寫成故事的亮點。學生們恍然大悟,知道了故事要著力抓住人物的某一特點重點刻畫。再次改寫出的作文各有千秋。總之,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和評價作文是,應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