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 平法梁基本知識2.1 平面注寫方式 平法梁的注寫方式分為平面注寫方式和截面注寫方式兩種。一般的施工圖都采用平面注寫方式,所以,我們下面只介紹平面注寫方式。2.1.1 平面注寫方式的概念(1)什么是平面注寫方式 平面注寫方式系指在梁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梁中各選一根梁,在其上主席截面尺寸和配筋具體數值的附屬表達梁平面平法施工圖。 (2)平面注寫的分類 平面注寫分有“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如圖2.1所示。集中標注表達的是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的是梁的特殊數值。不過施工應用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2.2 梁的集中標注2.2.1 梁的集中標注 梁的集中標注,詳見圖2.1所示。 (1)
2、梁集中標注的分類 在梁的集中標注中,可以劃分為“必注項”和“選注項”兩大類。 (2)“必注項”包含的項目內容 在梁的集中標注中,“必注項”包括有: 梁的編號;(KL2(2A))梁的截面尺寸;(300×650) 梁的上部通長鋼筋;(225、410)梁的箍筋.(8100/200(2)) (3)“選注項”包含的項目內容在梁的集中標注中,“選注項”包括有: 梁的架立筋;(410)梁的下部通長筋;側面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梁頂面標高高差。(0.100) 下面,我們首先介紹梁的“選注項”,再介紹梁的“選注項”。2.2.2 梁的編號標注 (1)梁編號標注的格式 梁編號標注的一般格式分為:BHm(n
3、) 或 BHm(nA ) 或BHm(nB) 其中:m 梁序號n 梁跨數A 表示一端有懸挑B 表示兩端有懸挑 梁的編號(BH)由類型代號和序號組成。詳見表2.1所示。表2.1 梁 編 號 表順序號梁 類 型代 號序 號1框 架 梁KLm(nA或B)2屋面框架梁WKLm(nA或B)3框 支 梁KZLm(nA或B)4非框架梁Lm(nA或B)5純懸挑梁XLm(nA或B)例如: KL1(4) 表示框架梁第1號,4跨,無懸挑 WKL1(4) 表示屋面框架梁第1號,4跨,無懸挑 KZL1(1) 表示框支梁第1號,1跨,無懸挑 L3(2) 表示非框架梁第3號,2跨,無懸挑 XL1 表示純懸挑梁第1號 KL 4
4、(3A) 表示框架梁第4號,3跨,一端有懸挑 KL 4(3B) 表示框架梁第4號,3跨,兩端有懸挑 (2)關于“次梁編號”的問題 什么是“次梁”?“次梁”是相對于“主梁”而言的。在本圖集第65頁“L配筋構造”就是講“次梁”的配筋構造。在不少的施工圖中經常出現“LL”,以作為“次梁”編號標注,是否正確呢? 一般來說,“次梁”就是“非框架梁”。“非框架梁”與“框架梁”的區別在于框架梁是以框架柱或剪力墻作為支座,而非框架梁是以梁作為支座。 那么在施工圖中如何識別“次梁”呢?也就是說,兩根梁相交,哪根梁是“主梁”,哪根梁是“次梁”呢? 一般來說(特殊情況除外),截面高度大的梁是“主梁”,截面高度小的梁
5、是“次梁”。而且兩根梁相交,總是“主梁”把“次梁”分成兩跨,不存在“次梁”分斷“主梁”的情況。此外,從圖紙中的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也能看出誰是“主梁”、誰是“次梁”,因為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都是配置在“主梁”上的。 前面已經介紹過,在框架結構中,“非框架梁”就是“次梁”其編號是“L”采用編號“LL”是錯誤的。例如: L1(4) 表示非框架梁第1號,4跨,無懸挑。 我們既然要采用03G1011標準圖集,就得符合該圖集的規定,首先要做到的是,各種構件的編號一定要規范化。 (3)兩根梁編為“同一編號”的條件 梁的“同一編號”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不相同的兩根梁編為“同一編號”首先會造成工程預算的不準確
6、;如果把兩根不同的梁按同樣標準制作鋼筋,則會在過程施工中帶來麻煩,甚至造成質量事故。所以,不管是設計人員,還是施工、預算人員,都必須認真對待構件的編號問題。 兩根梁編為“同一編號”的條件是:兩根梁的跨數相同,而且對應跨的跨度和支座情況相同;兩根梁在各跨的截面尺寸對應相同;兩根梁的配筋相同,包括集中標注的鋼筋和原位標注的鋼筋相同。 截面尺寸和配筋相同的梁,在平面圖上布置的位置(軸線正中或軸線偏中)不同,不影響梁的編號。(4)如何識別“屋面框架梁”和“樓層框架梁” 用“WKL”冠名屋面框架梁可以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但是,如果把”WKL”冠名于樓層框架梁上,就會起到誤導讀者的作用。所以,看一根梁是不
7、是屋面框架梁,表示看它的名稱,而是看它的實際位置是不是在“屋面”上。 例如:某“高低跨建筑”,對于低跨屋面的一些框架梁,有半截在低跨屋面上,應按“屋面框架梁”處理,另外半截在屬于高跨的中間樓層,應按“樓層框架梁”處理,這時把整個梁作為“WKL”,是不合適的。因此,哪部分是“屋面框架梁”,哪部分是“樓層框架梁”應按照框架梁的實際位置來判斷。 屋面所使用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對框架梁統一采用“KL”來編號,如何識別“屋面框架梁”和“樓層框架梁”,讓計算機根據框架梁的具體位置來自動判斷。2.2.3 梁截面尺寸的標注 (1)梁截面尺寸標注格式 梁截面尺寸標注的一般格式是:b×h 或 b
8、×hyc1×c2 或 b×h1/h2 其中: b 梁寬; h 梁高;c1 腋長 c2 腋高;h1 懸臂梁根部高 h2 懸臂梁端部高 (2)梁截面尺寸的標注普通梁截面尺寸的標注例如:300×700 表示:梁的截面寬度300mm,截面高度700mm。加腋梁截面尺寸的標注例如:300×700y500×250 表示:腋長500mm,腋高250mm。詳見圖2.2所示。注意如果300×700y500×250 用于集中標注時,表示該梁的每一跨都要進行加腋,如果某一跨不作加腋,則在該跨原位標注“300×700”懸臂梁截面
9、尺寸的標注 例如:300×700 / 500 表示:梁根部截面高度700mm, 端部截面高度500mm。注意“300×700 / 500” 的集中標注一般用于“純懸臂梁”。若是“框架梁帶懸挑端”,則在懸挑端進行原位標注“300×700 / 500”。2.2.4 梁箍筋的標注 (1)梁箍筋的標注格式 梁箍筋的標注格式:d m(z) 或d m /n(z) 或d m (z1)/n(z2)或 sd m(z) 或 sd m (z1)/n(z2) 其中: d 鋼筋直徑 m 、n 箍筋間距 z 、z1 、z2 箍筋肢數 s 梁兩端的箍筋根數 (2)常見的梁箍筋標注 梁箍筋標注例
10、1 10100 / 200(2) 表示的是:箍筋為HPB235鋼筋,直徑為10,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兩肢箍。梁箍筋標注例210150(2) 表示的是:箍筋為HPB235鋼筋,直徑為10,兩肢箍,間距為150,不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梁箍筋標注例3 8100(4)/ 150(2) 表示的是:箍筋為HPB235鋼筋,直徑為8,加密區間距為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為150,兩肢箍。 (3)規定了加密區長度(或箍筋個數)的梁箍筋標注梁箍筋標注例41310150/200(4) 表示的是:箍筋為HPB235鋼筋,直徑為10,梁的兩端各有13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
11、200,四肢箍。梁箍筋標注例51812150(4)/ 200(2) 表示的是:箍筋為HPB235鋼筋,直徑為12,梁的兩端各有18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兩肢箍。注意:集中標注“箍筋”時,表示的是:梁的每一跨都按這個配置箍筋,如果每一跨的箍筋配置與集中標注不同,可以在該跨原位標注箍筋。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設計人員喜歡把箍筋原位標注在梁的每一跨上。只不過給繪圖或看圖增加了一些麻煩。2.2.5 梁上部通長筋的標注 (1)梁上部通長筋的標注格式 梁上部通長筋的標注格式:sd 或s1d1+s2d2 或s1d1+(s2d2) 或s1d1;s2d2其中: d 、d1 、d2 鋼筋直徑
12、 s 、s1 、 s2 鋼筋根數 (2)常見的梁上部通長筋標注格式 梁上部通長筋標注例12 25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長筋(用于雙肢箍)。 梁上部通長筋標注例2225 + 2 22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長筋(兩種規格,其中加號前面的鋼筋放在箍筋角部)。梁上部通長筋標注例3625 4/2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長筋(兩排鋼筋:第1排4根,第2排2根)。梁上部通長筋標注例4(“+”號前面的是上部通長筋) 2 25 +(4 12) 表示的是:梁上部鋼筋:2 25為通長筋,4 12為架立筋。 梁上部通長筋標注例5(“+”號前面的是上部通長筋)3 22;4 20 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長筋3 22,梁下部通長筋4
13、 20。(關于“上部通長筋”的概念及連接問題詳見“框架梁節點構造”一節。2.2.6 梁的架立筋標注叫你看懂鋼筋圖.doc 架立鋼筋是梁上部的縱向構造鋼筋。 (1)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標注格式 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標注格式是: s1d1 +( s2d2) “+”號后面括號里面的是架立筋其中: d1 、d2 鋼筋直徑 s1 、s2 鋼筋根數 (2)非抗震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架立筋標注格式非抗震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架立筋標注格式是:s1d1 +( s2d2) 或者是:( s2d2)( s2d2)格式,表示這根梁上部縱筋集中標注全部采用架立筋。(3)常見的幾種格式抗震框架梁KL1的上部縱筋標注如下:2 25
14、+(412) 表示的是: 2 25為上部通長筋,412為架立筋。非框架梁L1的上部縱筋標注如下;: (412) 表示的是:梁上部縱筋的集中標注為架立筋412. (4)關于“架立筋”標注的幾個問題梁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標注“架立筋”?架立筋與箍筋肢數有什么關系?“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來所需要的貫穿箍筋角部的縱向構造鋼筋。對于“兩肢箍”的梁來說,上部縱筋的集中標注“2 25”就完成足夠了。但是,當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時,必須把“架立筋”也要標注上,這時的上部縱筋應標注為“2 25 + (212)”,圓括號內的鋼筋為“架立筋”。所以,只有在箍筋肢數多于上部通長鋼筋的根數時,才需要配置架立筋。其計算公
15、式如下: 架立筋的根數 = 箍筋的肢數 上部通長鋼筋的根數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架立筋的根數、箍筋的肢數與上部通長鋼筋的根數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在對梁的鋼筋標注和閱讀結構施工圖時,一定要注意遵守這種制約關系。在某結構施工圖中,抗震框架梁KL1上部縱筋的集中標注為(2 14),請問這樣的標注正確嗎?所標注的(2 14 )是架立筋嗎?A根據抗震規范的規定,抗震框架梁KL1必須有兩根上部通長鋼筋,所以上述的標注是錯誤的。正確的標注是:2 14 。b如果是非抗震框架梁,或是非框架梁,其上部縱筋的集中標注為(2 14)是正確的。此時可以理解為這根梁“集中標注全部采用架立筋”。但是這并不排斥梁原位標注支座
16、負筋。當這根梁的支座負筋直徑較大時(若為2 25),則 14與 25的搭接長度為150mm 。2.2.7 梁下部通長筋標注 (1)梁下部通長筋標注格式 梁下部通長筋標注格式是: s1d1 ;s2d2 其后面的s2d2是下部通長筋。其中:d1、d2 鋼筋直徑 s1、s2 鋼筋根數 (2)梁下部通長筋標注實例 3 22 ;4 203 22為梁上部通長筋,4 20為梁下部通長筋。 (3)關于梁下部通長筋標注的幾個問題 為什么上部通長筋為梁集中標注的“必注項”因為框架梁在設計時要考慮抗震作用,根據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至少應配置兩根直徑不小于14mm的上部通長筋,這兩根上部通層筋應綁扎在箍筋角部。由此可
17、見,上部通長筋系為抗震而設置的,與梁的跨度及所受豎向荷載無關。為什么下部通長筋是梁集中標注的“選注項”因為下部通長筋系為抵抗正彎矩而設置的,它與梁的跨度和豎向荷載有直接的關系,這與梁的支座負彎矩筋類似。所以,從歸類來講,梁的下部通長筋與梁的上部支座負彎矩筋為同一類。因此,就將下部通長筋定為“原位標注”的必注項,“集中標注”定為有條件的選注項。當各跨梁不同的時候,不可能存在“下部通長筋”,只有在各跨梁的下部通長筋存在”相同部分“時,才有可能在集中標注中定義為“下部通長筋”。如果抗震框架梁在集中標注時標注了下部通長筋,在施工中這些通長筋必須設置成為通長筋嗎? 當抗震框架梁在集中標注時標注了下部通長
18、筋時,如果這根貫通的下部通長筋不超過鋼筋的定尺長度,可以把它作為貫通處理,如果超過了鋼筋的定尺長度,則可采用按跨錨固的方法處理。 例如03G1011中某工程的KL5,就不可能有下部通長筋,而該例工程的KL1,4跨梁的下部通長筋存在“5 25”的相同部分,才能在集中標注中定義“下部通長筋5 252.2.8 梁側面構造鋼筋標注(1)梁側面構造鋼筋標注格式 梁側面構造鋼筋標注格式是: Gsd (G表示“側面構造鋼筋”) 其中: d 鋼筋直徑s 鋼筋根數(2)梁側面構造鋼筋標注格式實例 G412 表示的是:梁的兩側共配置412的縱向構造鋼筋,每側各212。 (3)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19、的規格和根數是由設計師在施工圖上明確標注的。可詳見03G1011圖集第6265頁。其搭接和錨固長度可取為15d.。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的拉筋在施工圖上是不標注的,施工和預算人員要根據03G1011圖集第6265頁的規定來布置拉筋,如:當梁的寬度350mm時,拉筋直徑為6mm;當梁的寬度350mm時,拉筋直徑為8mm.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2.2.9 梁受扭鋼筋標注梁的“側面受扭鋼筋”也稱為“側面抗扭鋼筋 (1)梁側面抗扭鋼筋標注格式 梁側面抗扭鋼筋標注格式是:Nsd (N表示“側面抗扭鋼筋“) 其中: d 鋼筋直徑s 鋼筋根數(2)梁側面
20、抗扭鋼筋標注格式實例 N6 22 表示的是:梁的兩側共配置6 22的抗扭鋼筋,每側面各配置3 22 。詳見03G1011圖集第6265頁。 梁側面抗扭縱向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 (非抗震)或lle(抗震)。 梁側面抗扭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和方式與框架梁下部縱筋相同。(3)關于梁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的幾個問題 梁的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有什么相同點? “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都是梁的側面縱向鋼筋,通常把它們稱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的位置來說是相同的。按其構造的規定,其相同點是它們都應在梁的側面進行“等距離”的布置。其“拉筋”規格和間距的規定也是相同的。梁的側面“構造鋼筋“與”抗
21、扭鋼筋“有什么不同點?a“構造鋼筋”是按結構構造而設置的,不必進行力學計算。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10.2.16條規定: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腹板截面面積bh的0.1%,其間距不宜大于200mm。hw 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減去翼緣高度;工字形截面,取腹板凈高。B“抗扭鋼筋”必須進行抗扭計算后才能確定其鋼筋規格和根數03G1011圖集對梁的側面“抗扭鋼筋”有以下的要求:a梁側面抗扭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與方式同于框架梁下部縱筋。對于端支座來說,梁的抗扭縱
22、筋應伸到柱外側縱筋的內側,再彎15d的直鉤,并保證其直錨水平段長度0.4l*E;對于中間支座來說,梁的抗扭縱筋應錨入支座的長度l*E,并且超過柱中心線5d。b梁側面抗扭縱向鋼筋的搭接長度為ll (非抗震)或lLe (抗震)。c梁的抗扭箍筋應做成封閉式,當梁的箍筋為多肢箍時,應做成“大箍套小箍”的形式,且應沿截面周邊布置;當采用復合箍筋時,位于截面內部的箍筋不應計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積;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0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對于施工人員來說,梁的側面縱筋是構造鋼筋還是抗扭鋼筋,應由設計師確定。標注“G”的鋼筋是構造鋼筋,標注“N”的鋼筋是抗扭鋼筋。
23、2.2.10 梁頂面標高高差標注(1)梁頂面標高高差標注格式 一般樓層頂板結構其梁頂標高與頂板(樓面標高)應為同一標高。但是,當梁頂與板頂不在“同一標高”時,就要在梁標注中注寫“梁頂面標高高差”,注寫方法是在圓括號內寫上梁頂面與板頂面的標高高差。 當梁頂比板頂低的時候,注寫“負標高高差”;當梁頂比板頂高的時候,注寫“正標高高差”。(2)梁頂面標高高差標注格式實例 (- 0.100) 表示的是:梁頂面比樓板頂面底0.100m 。如果沒有此項標注,則表示梁頂面與樓板頂面為“同一標高”。2.3 梁的原位標注 梁的原位標注包括兩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和梁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梁上部縱筋的標注位置,可以在梁上
24、部的左支座、右支座或跨中;梁下部縱筋的標注位置在梁下部的跨中。梁的原位標注詳見圖2.3所示。2.3.1 梁支座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梁支座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分別設置為:左支座標注、右支座標注。(1)梁支座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 梁支座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是: sd 或sdm/n 或s1d1 + s2d2 其中: d、d1、 d2 鋼筋直徑 s、 s1、 s2 鋼筋根數 m、n 上下排縱筋根數 (2)梁支座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實例 6 25 4 / 2 表示的是:上排縱筋為4 25;下排縱筋為2 25 。 2 25 + 2 22 表示的是一排縱筋:2 25放在角部:2 22放在中間。為了講述方便,
25、常把上排上部縱筋稱為“第一排上部縱筋”,把下排上部縱筋稱為“第二排上部縱筋”。 在有的工程中,還設置有“第三排上部縱筋”。 例如:9 25 4 / 3 / 2, 第三排上部縱筋是:2 25 。(3)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支座的標注值包含“通長筋”的配筋值 例如:KL2集中標注的上部通長筋是2 25,詳見圖2.4所示。而在某跨左支座的原位標注是6 25 4/2,則左支座第一排上部縱筋4 25中的2 25就是上部通長筋(即處于梁角部的那兩根上部縱筋)。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另一邊可以不標注。也就是說,當支座的一邊標注了梁的上部縱筋,而支座的另一邊沒有標注的時候,可以
26、認為支座的左右兩邊配置同樣的上部縱筋。在KL2中間支座的右邊標注了6 25 4/2,當支座左邊缺省原位標注時,則認為支座左邊的配筋也是6 25 4/2,我們把這性質稱為“缺省對稱”原則。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必須在支座的兩邊分別標注。例如:KL2某個中間支座的左邊標注4 25,又在右邊標注6 25 4/2,說明該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詳見圖2.5所示。設計時應注意,對于支座兩邊不同配筋值的上部縱筋,盡可能選用相同的直徑(其根數不同),使其貫穿支座時,以避免支座兩邊不同直徑的上部縱筋均在支座內錨固。當梁某跨支座與跨中上部縱筋相同,且其配筋值與集中標注的梁上部縱筋相同時,不需要
27、在該跨上部任何部位標注。也就是說,當某跨梁的上部沒有進行任何原位標注時,表示該跨梁執行集中標注的梁上部縱筋上部通長筋(和架立筋)。例如:在圖2.6中,KL2第3跨的上部沒有任何原位標注,則認為該跨上部執行集中標注的上部通長筋4 25 。(4)如果出現不規范的鋼筋標注時該如何處理?例如:在施工圖中常出現下列的鋼筋標注形式: 2 18 + 4 20 4/2(梁上部縱筋標注) 4 25 + 2 22 2/4(梁下部縱筋標注)以上標注顯然是不規范的標注格式,其處理辦法如下:當梁的上部縱筋或下部縱筋多于一排時,可以斜線“/”將多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例如:下部縱筋標注 6 25 2/4 表示的是:第一排下
28、部縱筋為4 25,第二排為2 25。但是,上述2/4的表示方式,只適用于單一規格鋼筋的“分排”。對于兩種以上規格的鋼筋的分排,則要在斜線“/”的前后寫清楚具體鋼筋的規格和根數。 例如:2 25 + 3 22 / 5 25。如果梁的上部縱筋標注為“2 18 + 4 20 4/2”的形式,應結合集中標注的上部通長筋來考慮,如果通長筋為“2 18”,則可按:“2 18 + 2 20/2 20”來處理。如果兩的下部縱筋標注為“4 25 + 2 22 2/4”時,按以下的處理比較恰當,即“2 22/4 25“。因為,把粗鋼筋放在下面的第一排,有利于加強梁截面的承載力。 2.3.2 梁跨中上部縱筋的原位標
29、注 我們在圖紙上經常可以看到,某跨梁的左右支座上沒有做原位標注,而是在跨中的上部做了原位標注,現就這個問題介紹如下:(1)梁跨中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 梁跨中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與某跨梁左右支座上部縱筋原位標注是一樣的。其鋼筋標注格式是:sd , 或sdm/n , 或s1d1+s2d2 其中: d、 d1 、d1 鋼筋直徑 s、 s2、 s2 鋼筋根數 m、 n 上下排縱筋根數 (2)梁跨中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實例 6 25 4/2 表示的是:上排縱筋為4 25;下排縱筋為2 25 2 25+2 22 一排縱筋:2 25放在角部;2 22放在中間。 當某跨梁的跨中上部進行了原位標注時,表
30、示該跨梁的上部縱筋按原位標注的配筋值。從左支座到右支座貫通布置。例如:在圖2.7中,KL1梁第1 跨的上部跨中有原位標注8 25 4/4,表明該跨的配筋從左支座到右支座貫通布置,即表明該跨的從左支座到右支座貫通布置上、下排縱筋各為4 25.。(3)在梁上部跨中原位標注6 25 4/2,與同時標注左支座6 25 4/2、右支座6 25 4/2等效嗎? 原位標注在梁上部跨中,與同時標注左右支座的含義是截然不同的。在梁上部跨中的原位標注,表示鋼筋全跨貫通。而原位標注左、右支座的,則表示該跨梁的左、右支座附近的上部有縱筋布置,而該梁“跨中”沒有這種鋼筋配置。其具體配置是:該跨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4 25
31、從支座邊沿向跨中伸至“1/3跨度”的位置,而第二排上部縱筋2 25從支座邊沿跨中伸至“1/4跨度”的位置。上述兩種原位標注方式的鋼筋配置,如圖2.8所示。 現以03G1011圖集中的“圖4.2.7”為例,在KL3、KL4、KL5的中間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寫”的方法,而且在許多施工圖紙中大量地出現,可見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4)關于梁“跨中上部原位標注”的實際應用 在實際工程中,經常可以看到兩“跨中上部原位標注”的應用實例,如: 【例1】框架梁(或非框架梁)懸挑端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在跨中上部,如在KL4(3A)懸挑端的上部跨中進行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詳見圖2.9所示。 框架梁(或非框架梁
32、)懸挑端之所以要進行“跨中上部的原以為標注”,是因為梁懸挑端上部縱筋不在懸挑端的1/3跨處截斷,而是在懸挑端上部貫通。 【例2】當多跨框架梁的中間跨是短跨時(例如一個辦公樓的走廊跨),這個跨度較短的中間跨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應該注寫在跨中上部。 如果KL4中間短跨的上部沒有進行原位標注,但是中間短跨兩邊的長跨的左右支座上都進行了原位標注6 22 4/2,詳見圖2.10所示,則根據“缺省對稱”原則,中間短跨的左右支座上都具有了6 22 4/2的鋼筋配置。在這種情況下,中間短跨的實際配筋是:無論第一排上部縱筋,還是第二排上部縱筋,都可能在短跨的跨中發生交叉重疊,可見圖2.10下方的KL4上部縱筋的實
33、際配筋。 如果在中間短跨的上部跨中進行原位標注6 22 4/2以后,此時中間短跨的上部縱筋在本跨貫通不吧存在交叉重疊的問題),而且與左右兩跨的支座負筋連通。這時的實際配筋,詳見圖2.11中的下方所示。 圖2.11的左右兩跨的原位標注可以簡化為圖2.12的形式,即把靠近中間短跨左右支座的原位標注缺省。根據原位標注的“缺省對稱”原則,仍然可以獲得6 22 4/2的配筋值。有就是說,圖2.12的配筋與圖2.11的配筋是相同的。 2.3.3 梁跨中下部的原位標注 梁跨中下部原位標注包括: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縱筋原位標注;側面構造鋼筋的原位標注;側面抗扭鋼筋的原位標注;梁截面尺寸和形狀的
34、原位標注;箍筋的原位標注等等。 (1)梁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 梁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 梁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格式是:sd 或sdm/n 或s1d1+s2d2 其中:d、d1、d2 鋼筋直徑 s、s1、s2 鋼筋根數 m、n 上下排縱筋根數梁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實例6 25 2/4 表示的是:上排縱筋為2 25;下排縱筋為4 25。 2 25+2 22 一排縱筋:2 25放在角部;2 22放在中間。 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a當集中標注沒有梁的下部通長筋時,在梁的每一跨都必須進行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因為每跨梁不可能沒有下部縱筋。b如果某根梁集中標注了梁的下部通長筋時,澤該梁每跨原位標注下部縱筋都必須包含“
35、下部通長筋”的配筋值。c當梁某跨下部縱筋配筋值與集中標注大梁下部通長縱筋相同時,不需要在該跨下部重做原位標注。也就是說,當某跨梁的下部縱筋沒有進行原位標注時,表示該跨梁執行集中標注的梁下部通長筋。 (2)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縱筋原位標注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縱筋原位標注格式其原位標注格式是:sdm(-k)/n 或s1d1+s2d2(-k) / sd其中: d、d1、d2 鋼筋直徑 s、s1、s2 鋼筋根數 m、n 上下排縱筋根數 (-k) 不伸入支座的鋼筋根數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縱筋原位標注格式實例實例如下:6 25 2(-2)/4 表示的是:上排縱筋為2 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鋼筋為4 25全部伸入
36、支座。2 25+3 22(-3)/5 25 表示的是:上排縱筋為2 25和3 22其中3 22不伸入支座;下排鋼筋為5 25全部伸入支座。 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a不伸入支座的縱筋僅限于梁下部縱筋的上排鋼筋;b不伸入支座的縱筋僅限于“(-k)”前面所定義規格的鋼筋。從上述實例2所知,“(-3)”前面的鋼筋規格是 22,所以不伸入支座的縱筋是 22而不是 25; c按03G1011圖集規定,不伸入支座的縱筋在距離支座0.1跨度處截斷,所以本伸入支座的縱筋長度是本跨跨度的0.8倍,詳見圖2.13所示。關于“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縱筋”的幾個問題A“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在什么情況下執行?“不伸入支座的梁
37、下部縱筋”是當下部縱筋的規格后面加上“(-k)”的注寫時,就表示有k根下部縱筋不伸入支座。B“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的斷點距離支座邊緣0.1lni,由于它離開了支座,會使梁失去支座的支承嗎?03G1011圖集規定了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縱筋斷點距支座邊緣0.1 lni;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限于梁的第二排下部縱筋,第一排下部縱筋按照規定應該伸入支座,所以兩不會失去支座的支承。此外,在豎向荷載的作用下,每跨梁的正彎矩最大值在跨中,而在還未到達支座的地方,彎矩包絡線就已經上升為負彎矩了。由于在支座附近沒有正彎矩存在,第二排下部縱筋不伸入支座也就不會對結構產生不利的影響了。C如果現在采用03G1011圖
38、集設計的結構施工圖,我們是采用“0.05 lni”還是采用“0.1 lni”? 03G1011圖集的貫徹執行,宣告03G1011圖集的廢止,而且新規定更加合理,所以,應該執行現行03G1011圖集的規定。 (3)梁側面構造鋼筋的原位標注梁側面構造鋼筋的原位標注格式梁側面構造鋼筋的原位標注格式,與集中標注時一樣。但是,其意義與集中標注是不一樣的,如果在“集中標注”中進行注寫時,為全梁設置;如果在“原位標注”中進行注寫時,為當前跨設置。其格式是: Gsd 。梁側面構造鋼筋的原位標注格式實例G4 12 在梁的第三跨上進行原位標注側面構造鋼筋。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A如果集中標注的側面構造鋼筋是G410,
39、則在第三跨上配置的構造鋼筋是G4 12,而在其他跨的構造鋼筋依然是G410。B如果集中標注的側面鋼筋是側面抗扭鋼筋N4 16,但是現在到了第三跨改變為側面構造鋼筋G4 12了,以上都可以讓我們看到“原位標注取值優先”的原則。(4)梁側面抗扭鋼筋的原位標注 梁側面抗扭鋼筋的原位標注格式梁側面抗扭鋼筋的原位標注格式,與集中標注時一樣。但是,其意義與集中標注是不一樣的,如果在“集中標注”中進行注寫時,為全梁設置;如果在“原位標注”中進行注寫時,為當前跨設置。其格式是: Nsd 。 梁側面構造鋼筋的原位標注格式實例N4 12 在梁的第三跨上進行原位標注側面抗扭鋼筋。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A說明在梁的腰筋定
40、義中“原位標注取值優先”的問題我們以03G1011圖集第31頁為例的工程中,KL1(4)集中標注了構造鋼筋G410,表示KL1共有4跨,每跨都設置構造鋼筋410;然而,KL1的第四跨原位標注抗扭鋼筋N4 16,表示在第四跨設置抗扭鋼筋4 16,詳見圖2.4所示。B在KL1的第四跨執行了抗扭鋼筋“N4 16”以后,在這跨還有沒有構造鋼筋“G410”? “G”筋表示側面構造鋼筋,“N”表示側面抗扭鋼筋,兩者性質雖然有不同,但都布置在側面,即都是“腰筋”,存在不可重復設置的問題。因此,規則規定吧它們歸為同一項注寫內容。按照“原位標注取值優先”的原則,所以,第四跨原位標注的“N4 16”取代集中標注的
41、“G410”。 如果“N”筋根數少于“G”筋根數時,只能用同“G”筋直徑相同的鋼筋補上“N”筋比“G”筋所少的根數。關于抗扭箍筋具有的技術特點 A抗扭箍筋的彎鉤長度為36d(非抗扭箍筋:抗震26d,非抗震16d)。 B抗扭箍筋的多肢箍形狀:“大箍套小箍”(非抗扭:可以幾個相同的箍筋互套)(5)梁箍筋的原位標注梁箍筋原位標注的格式梁箍筋原位標注的格式,與集中標注相同。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A當某跨梁原位標注的箍筋規格或間距與集中標注不同的時候,以原位標注的數值為準。B梁箍筋應該在集中標注中進行定義。如果在集中標注中不出現箍筋的標注,而在梁每一跨的原位標注中進行相同的箍筋標注,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例1
42、當KL1(4)的箍筋集中標注為8100/200(2),而在第三跨原位標注為10100/200(2),則表示第三跨的箍筋規格由8改為10,間距與其他各跨相同;而該梁的其余各跨的箍筋仍然執行集中標注的8100/200(2)。例2 當KL2(3)的箍筋集中標注為8100/200(2),而在第一跨原位標注為8150(2),則表示第一跨的箍筋間距改為150mm,不分加密區和非加密區,而該梁的其余各跨的箍筋仍然執行集中標注所規定的加密區間距100mm和非加密區間距200mm。 (6)梁加腋信息的原位標注 關于梁加腋信息的原位標注,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當梁截面尺寸的集中標注為加腋b×hYc1&
43、#215;c2時,如果在某跨梁對矩形截面進行等尺寸的原位標注: b×h(b、h為等截面的寬、高),則表示在該跨梁取消加腋。例如:當KL1(4)截面尺寸的集中標注為300×700Y500×250,而在第三跨原位標注為300×700時,則表示第三跨取消加腋,而該梁的其余各跨仍然加腋。當梁截面尺寸的集中標注為矩形截面b×h時,如果在某跨梁進行加腋的原位標注: b×hYc1×c2(c1為腋長,c2為腋高),則表示在該跨梁應進行加腋。 例如:當KL2(3)截面尺寸的集中標注為300×700,而在第一跨原位標注為300
44、5;700Y500×250時,則表示第一跨應進行加腋(腋長500,腋高250),而該梁的其余各跨仍然不進行加腋。關于加腋鋼筋的計算例如:當加腋的標注為200700Y500250時,計算加腋鋼筋的斜邊長度。 加腋鋼筋為 25,混凝土強度等級C25, 二級抗震等級。 加腋鋼筋的斜長與“腋長”和“腋高”的尺寸有關,并以腋長c1和腋高c2為直角邊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構成加腋鋼筋斜邊長的一部分,加腋鋼筋斜邊的另一部分就是插入梁內的lsE這段長度。所以,加腋鋼筋斜邊長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加腋鋼筋斜邊長度 = sqrt(c1×c1 + c2×c2)+ lsE
45、其中:sqrt()是求平方根,在一般的計算器上都設置有這個功能鍵。 解: 框架梁加腋構造,詳見圖2.15所示。 這個實例的“腋長”(見圖中的c1)為500,“腋高(見圖中的c2)為250,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鋼筋為 25、二級抗震等級,查03G1011圖集第34頁的“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lsE”表格,查出lsE為38d.所以 加腋鋼筋斜邊長度 = sqrt(500×500 + 250×250)+ 38×25 = 559 + 950 = 15091510mm當框架梁設計加腋時,其加腋部分箍筋加密區長度是否包含在梁箍筋加密區長度范圍內? A從03G1011圖集
46、第60頁的框架梁加腋構造圖可知,每跨梁端部有一個“c1箍筋加密”,緊接著又有一個“梁箍筋加密區長度”,可見“梁箍筋加密區長度”是在“c1箍筋加密”之外的,即梁箍筋加密區長度不包含c1箍筋加密的長度。B從受力分析上看,框架梁為什么要加腋,就是因為梁端部承受較大的剪力,而箍筋是抗剪的,因為要承受較大剪力而引起箍筋加密區總長度的增大,也是一個正常現象。(7)梁變截面信息的原位標注梁變截面信息的原位標注格式當梁截面尺寸的集中標注為矩形截面b×h時,如果在某跨梁對矩形截面進行改變尺寸(即梁變截面)的原位標注格式如下: b1×h1(梁截面寬度改變、或梁截面高度改變)則表示在該跨梁進行了
47、變截面。梁變截面信息的原位標注實例當KL1(4)截面尺寸的集中標注為300×700,而在第三跨原位標注為300×500時,則表示在第三跨把局面高度由700改為500,而該梁的其余各跨仍然保持300×700的梁截面尺寸。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 A比較常見的梁變截面形式是兩跨梁的頂面標高一致而底面標高不一致的情況,例如上面是例子,KL1的4跨梁的頂面標高一致這有利于梁的上部通長筋貫穿整道梁。而第三跨梁截面高度變為500,梁底面標高比其他各跨提高了200,這對于梁的下部縱筋影響不大,因為梁的下部縱筋本來就是按跨錨固的。 B有的設計人員喜歡把已經完全錯位的兩跨梁定義為相同的梁
48、編號,這樣的梁沒有一根縱筋可以貫通全梁的。因此,可以把兩跨梁分別定義為兩個不同的梁編號。 (8)梁懸挑端的原位標注在實際工程中,經常看到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懸挑端要進行很多內容的原位標注,如圖2.16所示。現就梁懸挑端的原位標注歸納如下: 懸挑端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A懸挑端上部縱筋原位標注的格式,與前面介紹的“梁上部縱筋標注格式完全一致。B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a因為梁懸挑端的上部縱筋是全跨貫通的,所以,應該在懸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進行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b在樓層框架梁中,當懸挑端上部縱筋和相鄰跨上部縱筋的鋼筋規格相同的時候,應該把這些上部縱筋貫通布置。這樣可以避免眾多鋼筋在支座處錨固而造成支座節
49、點鋼筋密度過大的問題。 懸挑端下部縱筋的原位標注A懸挑端下部縱筋原位標注的格式不能認為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下部通長筋一直要延伸到懸挑端上,因此,在懸挑端必須要進行下部鋼筋的原位標注。懸挑端下部縱筋原位標注的格式,與“梁下部縱筋標注格式”完全一致。B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a為什么不能把梁的下部通長筋一直延伸到懸挑端上呢?因為懸挑端的下部縱筋是受壓鋼筋,只需要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如216),而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是受拉鋼筋,經常要配置較大的鋼筋(如4 25),所以,把梁的下部通長筋一直延伸到懸挑端上是不合適的。因此,需要在懸挑端上進行下部鋼筋的原位標注。b框架梁的下部縱筋不能延伸到懸挑端上,又該作
50、如何處理呢?這些框架梁的下部縱筋延伸到邊框架柱的外側然后拐15d的直鉤,而懸挑端的下部縱筋(直筋)插入框架柱中。懸挑端箍筋的原位標注在懸挑端一般要進行箍筋的原位標注,而不執行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箍筋的集中標注。A懸挑端箍筋原位標注的格式懸挑端箍筋的原位標注的格式是:d - n(z)其中: d 鋼筋直徑n 箍筋間距z 箍筋肢數B懸挑端箍筋原位標注的格式實例格式實例是: 10200(2)C為什么要在梁的懸挑端上進行箍筋的原位標注呢?因為懸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標注的箍筋,框架梁集中標注的箍筋都有“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設置,例如:8100/200(2)這種格式。而懸挑端的箍筋沒有“加密區和非加密區”
51、的區別,只有一種間距,例如:8200(2)這種格式。懸挑端截面尺寸的原位標注 梁懸挑端一般是“變截面”構造,需要在懸挑端上進行截面尺寸的原位標注。 A梁懸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標注的格式 梁懸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標注的格式是: b×h1 / h2其中: b 梁寬h1 懸挑梁根部高h2 懸挑梁端部高B梁懸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標注的格式實例梁懸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標注的格式實例是: 300×700/5000 。表示懸挑端梁寬是300,梁根截面高度是700,梁端截面高度是500。 C需要說明的兩個問題a梁懸挑端根部的截面高度,有時與集中標注的截面高度相同,例如:梁集中標注的截面尺寸為300×700,而懸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標注為300×700/500;有時梁懸挑端根部的截面高度小于梁集中標注的截面高度,例如:梁集中標注的截面尺寸為300×700,而懸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標注為300×600/500;甚至有時梁懸挑端的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0237-2025古代壁畫病害與圖示
- 輸卵管癌護理查房
- 江蘇省南京市六區2024-2025學年初三4月模擬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日語語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阜新市名校2025屆初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肇慶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五校聯考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四川鐵道職業學院《雕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眉山市龍正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中考模擬試卷(英語試題理)試卷含答案
- 江西省育華學校2024-2025學年初三第四次統考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市級名校2025年下學期初三物理試題5月質檢考試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 手術室護士述職報告
- 運輸保供服務方案
- 馬工程《藝術學概論》
- 2024年共青團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2024年)過敏性休克的急救及處理流程課件
- 堅定理想信念爭做時代新人
- 浮與沉潛水艇課件
- SJG 09-2024 建筑基樁檢測標準
- 《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就業權益與保障
- 社區人民調解工作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