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附答案)_第1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附答案)_第2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附答案)_第3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附答案)_第4頁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班級 座號 姓名一、比較小石潭記和右溪記【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

2、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q )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元結右溪記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1) 以其境過清( ) (2)不可名狀( )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2)佳木異竹,垂陰相蔭。3兩文各寫出了水怎樣的特點,分別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4分)甲文:乙文:4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試舉一例說明。(2分)二、比較記承天寺夜游和記游松風亭【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

3、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 ”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注】木末:樹梢。死敵:死于敵手。死法:死于軍法。恁么:如此,這樣。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懷民亦未寢( )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4、( ) (4)思欲就亭止息( ) 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7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3分 三、游恒山記(選段) 十一日,風翳凈盡,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東而上,土岡淺阜,無攀躋勞。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虬松離立道旁,2亭曰望仙。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陰,是名虎風口。于是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內則官廨廚井俱備。坊右東向拾級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

5、窟,再上則北岳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會仙臺。臺中像群仙,環列無隙。余時欲躋危崖、登絕頂。還過岳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道,遂解衣攀躡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杰然天半,而滿山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8解釋下列文中加點的詞語。(1)無攀躋勞( ) (2)還過岳殿東( ) 9找出文中點明游恒山的時間和天氣情況的句子。10用自己的話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仰眺絕頂,猶杰然天半。11細讀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現作者精神風貌的句

6、子。12從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四、比較滿井游記與虎丘記【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節選自袁宏道滿井游記)【乙】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

7、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置,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拍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節選自袁宏道虎丘記)【注】虎丘:山名,位于蘇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勝古跡。 下迨(d ài

8、 )蔀(p u )屋:下至小戶人家。 交衢間:指路邊。 雷輥(g n )電霍:雷鳴電閃。 布席:安設筵席。 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對。 妍媸(ch ):美和丑。 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 屬(zh )而和(h è)者,才三四輩:隨著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 竹肉相發:簫管聲伴著歌唱聲。竹肉,管樂器和歌喉。13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風力雖尚勁(猛,強有力) C 得數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約)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于時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緩拍而歌 C 竟以歌喉相斗

9、屬予作文以記之 D郊田之外 齊國之美麗者也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16文段理解。(1)【甲】文寫_景,以_景觀為主,重點描繪了水光山色、柳條麥田等優美景色;【乙】文繪秋景,以人文景觀為主,重點描述了 的熱鬧場面。(2)【甲】、【乙】兩文都采用了點面結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點,極富層次感。請以【乙】文為例具體說明(可借用原文語句回答)。3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言文比較閱讀參考答案1. (1) 因為 (2)說出2.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2)美好的樹木與奇異的山竹投下的陰影,互相遮映。3. 清澈透明,側面(間接)描

10、寫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寫 4.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寫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境。 5. (1 睡覺 (2只,只是 (3曾經 (4到,靠近6(1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2(2分 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 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7樂觀、曠達(或“豁達、灑脫”等 ;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8. 升、登 現在作“環”,轉,繞 9. “十一日,風翳凈盡,澄碧如洗。” 10. 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 11. “余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12. 此題為開放性題。旨在能從讀徐霞客游恒山過程中,了解并學習他的精神,即: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于實踐求實的精神。(與文章內容吻合,語言通順,言之有理,即可。) 13C 14B15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樹枝條好像在舒展又沒有舒展開,柔軟的柳梢在風中飄搖,麥苗像獸頸上的鬃毛,約有一寸來長。 16(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飲斗歌(2)示例: 面:“簫鼓樓船,無日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