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節檢測:第6-7章檢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節檢測:第6-7章檢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節檢測:第6-7章檢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節檢測:第6-7章檢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章節檢測:第6-7章檢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6、7章檢測試題測控導航表知識點題號1.生物育種方式的原理及過程1,3,112.基因工程及其應用2,9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及生物多樣性的形成5,6,7,8,12,134.種群基因頻率及其計算4,10、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1. 某植物的基因型為AaBB,通過下列技術可以分別將其轉變為以下基因型的植物:AABBaB AaBBCAAaaBBBB則以下排列正確的是 (B )A.誘變育種、轉基因技術、花藥離體培養、細胞融合B.雜交育種、花藥離體培養、轉基因技術、多倍體育種C.花藥離體培養、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轉基國技術D.多倍體育種、花藥離體培養、誘變育種、轉基因技術解析:

2、根據生物育種的原理可以判斷 ,某生物的基因型是 AaBB,若要獲得AABB可采用雜交育種的方法;若要獲得aB適宜采用花藥離體培養;若要獲得AaBBCg宜采用轉基因技術;若要獲 得AAaaBB則采用多倍體育種的方法,所以選B。2. 下表關于基因工程中有關基因操作的名詞及對應的內容,正確的組合是(C )供體男力針線運載體受體A質粒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接酶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大腸桿菌等B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DNA!接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質粒大腸桿菌等C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質粒大腸桿菌等D大腸桿菌等DNA!接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質粒解析:供體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3、,用限制酶進行“剪切”,用DNA!接酶進行“縫合”,大腸桿菌具有繁殖快等特點 , 可以作為受體。3. 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 , 正確的是 ( B )培育雜合子優良品種可用自交法完成欲使植物體表達動物蛋白可用誘變育種的方法由單倍體育種直接獲得的二倍體良種為純合子培育無子西瓜是利用青霉素處理促進果實發育的原理培育八倍體小黑麥是利用染色體變異的原理用來生產青霉素的菌種的選育原理和雜交育種的原理相同A. B.C.D.解析 : 自交法使后代純合子比例增大, 雜合子比例降低, 錯誤 ; 使植物體表達動物蛋白可用基因工程育種的方法, 錯誤 ; 由單倍體育種直接獲得的二倍體良種為純合子, 正確 ; 培育無子西瓜

4、利用了染色體變異的原理, 錯誤 ; 培育八倍體小黑麥是利用染色體變異的原理, 正確 ; 生產青霉素的菌種的選育原理是基因突變, 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 二者不相同,錯誤。4. 據 調 查 , 某 校 高 中 學 生 關 于 某 性 狀 基 因 型 的 比 例 為 XBXB(42.32%) 、 XBXb(7.36%) 、 X)Xb(0.32%) > XV(46%)、XbY(4%),則該地區犬和犬的基因頻率分別是(D )A.60%、 8%B.80%、 92%C.78%、 92% D.92%、 8%解析:假設有100個個體,XBXB有42.32個、XBXb有7.36個、Xxb有0.32個

5、、XBY有46個、XbY 有4個,基因Xb有7.36+2 X 0.32+4=12個,占全部等位基因 犬和Xb總數(150個)的比例為 12/150 X 100%=8%,或正確。5.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深刻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看法。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敘述 , 正確的是( C )A. 生物進化的本質是種群中有利變異的保存和積累B. 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決定了進化的方向C. 個體的表現型在個體死亡后消失, 種群通過繁殖保留基因庫D.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解析 : 生物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 項錯誤。 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B項錯誤。個體壽命有限, 但是通過繁殖將

6、基因傳遞給后代而保留 ,C 項正確。也有不經過地理隔離形成新物種的實例 , 例如四倍體西瓜是新物種 ,D 項錯誤。6. 如圖為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圖示,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C )神爵進化的他仆.吼過植心|全部維網L導陵I-*1基因由進佗的實質現代生的進化理含笆含與次 事物幃件班化的結果A.a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B.b 一定是自然選擇C.c是自然選擇學說D.d是基因的多樣性解析:從題圖中箭頭可知,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A 項錯誤;突變和基因重組(b)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B項錯誤;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繼承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核心觀點自然選擇學說,C項正確;生物多樣性包含基因多樣性、物

7、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故D項錯誤。7 .玉米的含油量隨選擇世代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分析,選育過程對高含油量玉米品種的產生所起的作用是(C )A.改變了控制產油的一對等位基因的總頻率8 .改變了玉米的基因庫,導致新物種的產生C.淘汰了一些表現型,從而導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頻率增大D.在逐步產生并選擇多又等位基因的同時,淘汰了多對等位基因解析:一對等位基因的總頻率始終是1,故A錯誤?;驇焓窃摲N群中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含油量增加但并未產生新物種,故B錯誤。含油量的增加應是淘汰了一些含油量低的表現型,進而導致含油量高白基因頻率增大,故C正確。該過程沒有產生多對等位基因,也沒有淘汰這對等位基因,

8、是淘汰了這對等位基因中的不利基因,故D錯誤。8.家蠅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原因是神經細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表格是對某市不同地區家蠅種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家蠅種群來源敏感性純合子(%)抗性雜合子(%)抗性純合子(%)甲地區78202乙地區64324丙地區8415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變是基因堿基對缺失的結果8 .甲地區家蠅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為22%C.比較三地區抗性基因頻率可知乙地區抗性基因突變率最高D.丙地區敏感性基因頻率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解析:由題目可知,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氨基酸數目沒改變,氨基酸的改

9、變應該是由堿基H對替換引起的;甲地區抗性基因頻率為20%< 2+2%=12%通過計算可知,乙地區的抗性基因頻率最高,但不代表突變率最高;丙地區敏感性基因頻率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9 .如圖為人的抑癌基因P53的部分區域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白是(D )4之如前ff堇 170鼎堿基+ 2葡湖堿基7正常人G A A c c G G AGO C T T C C C C TECA.與正常人相比,患者的這種變異被稱為基因突變B.正常人的該區域可被限制酶E切割成3種片段C.雜合子該區域可被限制酶E切割成4種片段D.拼接被限制酶E切割的片段需用DNA聚合酶解析:與正常人相比,患者的P53基因部分區

10、域中個別堿基對發生替換,因此屬于基因突變。正常人的P53基因部分區域有 2個限制酶E的酶切位點,因此可以被切割成 3種片段。患者的 P53基因部分區域由于只有一個限制酶E的酶切位點,因此可以被切割成 2種片段,雜合子體內既有正?;颍钟挟惓;?,因此可被限制酶 E切割成4種片段。拼接被限制酶E切割的片段需用DNA1接酶。10.如圖表示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后某個種群中A和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后,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B.在變化過程中,P點時Aa的基因型頻率最小C.Q點表示環境發生了變化,A基因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境D.該種群基因庫中 A和a的基因頻率的變化表示

11、新物種將產生解析:變異是生物本身存在的,環境條件只是起選擇作用。P點時兩曲線相交,只能說明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0.50。Q點后,A基因頻率增大,表示環境發生了變化,A基因控制的性狀 更加適應環境。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11.下圖所示為用農作物和兩個品種分別培養四個品種的 過程。4 V aAuBb-S)AAbb * <Z)AAhb) I jy導入外源AAaaB的事因"(1)用和通過I和n過程培育出的過程所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由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為 。(2)通過m和V培育出的育種方法是 。該方法培育出的個體都(填“是”

12、或“不是”) 純合體。(3)由培育出的是是 倍體。該個體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目是個。(4)通過VI過程培育出的過程叫 。(5)培育出過程叫 , V過程需要用 處理。解析:(1)用和通過I和n培育出的過程是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為1/16。(2)通過m和V培育出的育種方法是單倍體育種。該方法培育出的個體都是純 合體。(3)由培育出的是四倍體。該個體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目是4個。(4)通過V1過程培育出的過程叫基因工程育種。(5)培育出過程叫花藥離體培養,得到的都是單倍體,V過程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目的是使細胞內的染色體加倍。答案:(1)基因重組1/16 (2

13、)單倍體育種是(3)四4 (4)基因工程(5)花藥離體培養秋水仙素12.(14分)達爾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不同島嶼上發現分別生活著15種陸龜類,它們的形態各異,食性和棲息場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經過研究發現它們都保留著南美洲西海岸大陸龜類的痕跡,說明是由大陸龜進化而來的。請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說明大陸龜的進化 過程及原因:(1)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 ,在大陸龜的后代中具有多種可遺傳的變異,為大陸龜進化提供了 。(2)剛開始進化時不同島嶼之間的龜類因為有 隔離而不能進行基因交流。(3)不同島嶼上的地理環境條件不同,使得不同島嶼上的龜形態結構向不同方向發生改變,當這種改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

14、 ,從而形成眾多新物種。(4)若某龜的種群中基因型AA Aa、aa的個體分別占30% 60% 10%若該種群中aa個體不適應新環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個體連續隨機交配一代,沒有自然選擇,則該種群性狀分離比是,其后代中雜合子占的比例為,該種群是否進化?。解析:(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的,可遺傳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2)不同島嶼之間的龜類因為有河流的阻礙,屬于地理隔離而不能進行基因交流。(3)產生新物種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的產生,長期的地理隔離會形成生殖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4)aa個體被淘汰掉,AA占3/9,Aa占6/9,隨機交配時產生的配子A占2/3,a占1/3,后代中隱性

15、個體占1/3 X 1/3=1/9,其余為顯性個體,故性狀分離比是顯性:隱性 =8:1。雜合子 Aa 占2/3 X 1/3 X 2=4/9。因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是否發生改變,該種群之前 A的基因頻率是 30%+60咻1/2=60%,a為60%< 1/2+30%=40%,在隨機交配一代后A占2/3即66.7%,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該種群發生了 進化。答案:(1)種群 原材料 (2)地理(3)生殖隔離 (4)8 : 1 4/9 是13.如圖1顯示了某種甲蟲的兩個種群基因庫的動態變化過程。種群中每只甲蟲都有相應的 基因型,A和a這對等位基因沒有顯隱性關系 ,共同決定甲蟲的體色,甲蟲體色的基因型和表 現型如圖2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主更的嘉因型和裳現型。©信以黑色覆黑灰色票包也(1)從圖2可知,控制甲蟲體色的 A和a這對等位基因的關系是不完全顯性;不同體色的甲蟲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多樣性。(2)在種群I中出現了基因型為 A A的甲蟲,A 1基因最可能的來源是 。A A個 體的出現將會使種群I基因庫中的 發生改變。(3)圖中箭頭表示通過遷移,兩個種群的基因庫之間有機會進行 。由此可知, 種群I和種群n之間不存在 。(4)根據圖1兩個種群中不同體色的甲蟲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測出處于工業污染較為嚴重的環境中的是種群 ,該環境對甲蟲的生存起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