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防護_第1頁
輻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防護_第2頁
輻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防護_第3頁
輻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防護_第4頁
輻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防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輻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防護3輻射的分類 非電離輻射 粒子振動,溫度上升能量低,不足以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如光線、超聲波、無線電波) 電離輻射 化學變化 損害有足夠的能量使原子中的電子游離而產生帶電離子(如、粒子、X射線、射線)4輻射防護的目的 在放射實踐中得到最大收益 將輻射損傷減少到最低限度5輻射劑量單位 照射量:表示射線空間分布的輻射劑量,即在離放射源一定距離的物質所受照射的量。 國際單位庫侖/公斤,傳統單位倫琴。 與活度大小有關外,與位置有關。6 吸收劑量:單位質量的受照物質吸收射線的平均能量。 單位戈瑞,表示一千克受照射物質吸收射線能量為一焦耳。傳統單位拉德。 1Gy=100rad7

2、當量劑量:表示按照輻射權重因子WR加權的吸收劑量,是衡量射線生物效應及危險度的輻射劑量。 單位希沃特,傳統單位雷姆。8不同種類輻射的品質因數輻射種類平均品質因素X、射線、粒子和電子1中子、質子和靜止質量大于1個原子質量單位的單電荷粒子10粒子及多電荷粒子209組織器官的權重因子器官或組織WTICRP-60性腺0.2紅骨髓0.12結腸0.12肺0.12胃0.12乳腺0.05肝臟0.05甲狀腺0.05皮膚0.01骨骼0.011011作用于人體的放射源 天然本底輻射:宇宙射線、感生放射性核素、地球輻射 醫療照射 其他人工輻射12高本底地區3.7msv/年民房3.75 msv/年宇宙射線0.45 ms

3、v/年水蔬菜空氣0.25msv/年土壤0.15msv/年北京歐洲往返一次0.04msv/年肺部透視一次0.2msv/年13世界高天然輻射地區與劑量率地區年劑量倍數*伊朗RAMSAR市6-3602.7-160印度KERRALA區平均135.8巴西ESPIRITO0.9-3515.5*中國平均天然輻射年劑量2.26mSv的倍數其致癌率及遺傳疾病與正常地區民從無任何差異14輻射生物效應 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效應 確定性效應:輻射損傷的嚴重程度與所受劑量呈正相關,有閾值存在。不超過就不會發生有害效應。 日本核爆生存者調查,小于250mSv無任何臨床癥狀,白血病或其他實體癌的發生率與常人無異。 15 隨機效

4、應:輻射效應發生的幾率與劑量相關的效應,無閾值。 ICRP保守又重要的假設:人體只要受到輻射,不管劑量多少,都有引發癌癥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沒有低限值,而且致癌或不良遺傳的機率與接受劑量成正比。16輻射的健康效應軀體效應急性效應皮膚發生紅斑,骨髓、肺、消化道傷害,白血球減少,不孕,惡心,嘔吐、腹瀉確定效應慢性效應白內障,胎兒影響白血病,癌癥隨機效應遺傳效應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所發生的各種疾病17輻射損傷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生物分子電離和激發,或化學鍵的斷裂自由基產生直接作用間接作用正常功能和代謝作用障礙生物大分子損傷、細胞微細結構損傷、細胞死亡18人體組織器官輻射的敏感度敏感度組織名稱高

5、胎兒、淋巴組織、生殖腺、骨髓、脾稍高皮膚、水晶體、消化道中等肝臟、血管低肌肉、骨骼、神經19急性全身暴露的確定效應癥狀單次劑量mSv確定效應的癥狀250以下無可察覺癥狀。可能引起淋巴細胞的染色體變異250-1000可能發生短期的血細胞變化(淋巴細胞、白細胞減少),有時有眼結膜炎的發生,但不致產生面能的影響1000-2000有疲倦、惡心、嘔吐現象,血液中淋巴細胞及白細胞減少后緩慢恢復2000-400024小時內會有惡心、嘔吐,數周內有脫發、食欲不振、虛弱及全身不適等癥狀,可能死亡4000-6000與前者相似,但癥狀顯示快,2-6周內死亡率為50%6000以上死亡率100%20輻射防護目的 防止放

6、射生物效應中一切有害的確定性效應的發生 降低放射生物效應隨機效應的發生率,使其達到被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21輻射防護的原則 放射實踐正當化 放射防護最優化 個人劑量限制化 五年內年有效劑量晶狀體皮膚職業工作者100mSv平均20mSv50mSv150mSv500mSv非職業人員1mSv30d)污染時,應剝離表面或長期覆蓋。34體表去污 皮膚污染立即用水沖洗,可用軟毛刷輕柔刷洗,防止損傷皮膚;頭發污染可用洗發液、3%檸檬酸溶液或EDTA溶液沖洗頭發;眼睛污染時可用洗滌水反復沖洗;傷口污染時應根據情況先予止血,再用0.9%氯化鈉或3%雙氧水沖洗傷口。 35放射性廢物處理 固體廢物可采用放置衰變法進行

7、處理,即在專用設備中存放至大約10個半衰期或劑量檢查達到允許水平后,作為非放射性一般廢棄物處理。 放射性氣體利用大氣使其稀釋和擴散,通過實驗室內的通風柜排氣管排入大氣,對排氣管道要求高于50m內建筑物3m以上。 液體廢物用稀釋、凈化等措施處理,符合要求后排放并對排放水定期進行監測 。36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 就業前的體格檢查 血紅蛋白低于110g/L(男)或100g/L(女); 紅細胞數低于41012/L(男)或3.51012/L(女); 白細胞總數持續低于4.5109/L者; 血小板持續低于100109/者L; 嚴重的心血管、肝、腎、呼吸系統疾患、內分泌疾患、血液病、皮膚疾患和嚴重的晶體混濁

8、或高度近視者; 神經、精神病患者等等。 37 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的項目中,可根據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不同特點選擇重點檢查項目。對疑有放射性核素已進入體內的人員,應當進行體內放射性核素積存量的檢測,在這方面可做小便、大便或呼出氣的測定或人體整體計數。全面定期檢查和重點定期檢查的時間間隔和頻率,則以有關工作條件和職工健康等具體情況來決定。一般而言,可根據放射性工作場所的級別或個人平均劑量水平而決定常規檢查的頻率,如甲級工作場所、乙級工作場所和丙級工作場所,常規檢查的時間間隔可依次延長。38受特殊照射人員的醫學觀察 受照劑量接近100mSv時,應及時進行醫學檢查,作血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對由于事故而發生

9、皮膚或傷口受到污染,或者放射性物質被吸入和食入者,應立即采取治療措施,如清除傷口或創面的污染、手術、服用加速排泄藥和催吐劑等。治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及時。39我國現行放射防護法規體系 名 稱發布機關發布時間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醫用診斷X線衛生防護規定放射免疫測定盒郵寄辦法(試行)關于腫瘤放射治療劑量學的若干規定核電站環境放射衛生監測及公眾健康狀況調查規范射線防護器材防護質量管理規定放射防護監督員管理規定非醫用加速器放射衛生管理辦法輻照加工裝置衛生防護管理規定核設施正常運行和事故期間公眾受照劑量檢測與評價規范核事故醫學應急準備和響應安全守則核設施放射衛生防護管理規定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衛生防護及影像質量保證管理規定核事故醫學應急管理規定國務院衛生部衛生部、郵電部國家計量局、衛生部衛生部 衛生部衛生部衛生部衛生部衛生部 衛生部、國家核安全局衛生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