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課程體系開發_第1頁
基于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課程體系開發_第2頁
基于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課程體系開發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課程體系開發日期: 2010-8-23 9:43:24瀏覽: 16來源: 學海網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論文關鍵字: 高職院校 核心競爭力 課程體系開發 人才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在職業教育發展進程中,高職院校的的數量和規模得到迅速發展,其在教育領域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成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重要保障,本文就如何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核心對從“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課程體系開發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 自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出“大力發

2、展高等職業教育”以后。隨著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高職教育也抓住了蓬勃發展的機遇;全國高職院校的數量和規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截止到2007年全國高職院校達到1109所 。但隨之也突顯出部分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的錯位,其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教學計劃仍沿用學科本位課程體系的教學形式;把傳授理論知識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而忽視了對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能力的培養。2005年溫家寶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 。200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明確提出用3年時間建設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

3、辦學理念的明確定位和面臨職業教育市場的大洗牌使高職院校的競爭日趨激烈。于是打造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每一所高職院校今后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問題,而高職院校在過去發展過程中一貫重規模輕質量,重硬件輕軟件的辦學方法,使高職院校的競爭軟實力成為短板。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是否能與就業崗位技術能力要求零距離接軌便成為高職院校競爭的關鍵,因此制定出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至關重要,而此方案下的課程體系的開發也迫在眉睫。 二、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中核心實力的分析 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于1990年在一

4、篇題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的概念,即:核心競爭力是指一個組織長時間形成的、組織特有的、蘊涵于組織內部的、能保持持續競爭優勢并取得主動發展的組織整體能力。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孕育、積累、沉淀形成的。而蘊涵于學校內質中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是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中最難以被其他學校模仿的因素,是其在未來職業教育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優勢和核心能力。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包括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基本培養方式的統稱,它解釋了要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培養的問題。顯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企業發展需要

5、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任務。目前,國內外普遍推行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產學合作”模式,即:產業界與學校的合作,它與傳統的學科本位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要求學校與市場、與企業的聯系更加密切,便于學校了解市場和企業的要求,從而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使學生的學習與就業零距離接軌。為了培養復合企業需求的高規格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各專業的教學內容也必須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Work Process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是由德國不萊梅大學技術與

6、職業教育研究所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它是按照工作過程來設計和編排課程內容,改變了以往學科體系框架下以靜態的“陳述性”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更加注重動態的行動領域下的工作技能培養和隱性知識的傳授。其設計原則是校企共同聯合開發,開發步驟如下: 第一、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專業與職業之間的差異點、了解專業市場和人才市場;了解行業需求、職業需求和崗位需求;確定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第二、與行業企業專家的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并對企業提供的崗位及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務。制定專業崗位及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表 第三、確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

7、務對應的學習領域;疏理、歸類、整合職業行動能力;制定本專業框架性教學計劃中的行動領域分析表。 第四、根據職業行動領域典型工作任務提出的行動能力,再分析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確定能力培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等,按照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設計學習領域;并制定專業框架性教學計劃。 第五、聘請行業專家、一線技術人員、教師對課程體系進行評估和論證;對評估意見綜合考慮,對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第六、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質量保障體系。以課程開發為核心,加快對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制度的建設進程,以配合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建設。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是依據這種課程開發模式進行教

8、育改革與試行,并在理科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學生在此基礎上掌握了企業的基本操作流程,從而實現了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能夠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企業的工作崗位中。但目前此種教育模式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四、關于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實施的幾點建議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的核心是“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和“校企聯合”。要求專業課程開發者職業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體化的深入分析,并將分析結果應用到教學設計中, 這個過程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企業崗位及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及行動領域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課程的開發也要與時俱進,要根據企業的日益改進的工作過程需不斷的修

9、訂和完善。 另外,教學的實施要注意針對具體的工作任務展開,教學設計要以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必備和夠用為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講解、啟發、指導和評價的作用,實現“教”“學”一體化、“角色”“崗位”一體化。 目前國內一些高職院校對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的運用比較機械,把所有的專業,不分文理科,都試圖以這一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實際上違背了這一模式提出的初衷,在實際的教學中,并非所有的文理專業都能很明確的分出工作過程,對于那些不能明確分出工作過程的文科專業,可以不采用這一模式。 五、結論 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開發,對于保證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十分必要。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和競爭軟實力的具體體現,但由于職業教育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與院校的配合能否真正到位也制約著課程體系開發建設的效果,因此對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還需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劉守義通過比較看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特點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2俞仲文,劉守義等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20051111 4溫家寶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在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Z20051l14 5張清霞,張國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