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案_第1頁
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案_第2頁
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案_第3頁
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案_第4頁
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案教學內容:P27例3、例4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2、技能目標: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3、情感目標:接納并樂于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綜合運用運算定律,使學生感到自由。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老師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目:l2399100=()。同學們都埋頭算了起來,高斯卻沒有,他仔細地觀察了算式,認真地想了想,馬上報出得數。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嗎?為了徹底搞清這個問題,讓我們從考察比較簡單的問題人手。二、新課教學:1教學例3

2、:254687313(1)師生競賽,看誰算得快。(2)通過比賽,請速度快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可能有兩種情況:a、不用簡便的方法計算,只是學生計算能力強、速度快。問:有更簡單的方法嗎?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問:你是怎樣想到的?這樣算為什么會比較快?(1)揭示課題:(2)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千、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定律”)(3)基本運用:用簡便方法計算。71857825762138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A、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觀

3、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2湊整訓練: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作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36283。471643教學例4:275617344(1)學生進行嘗試練習。(2)反饋投影出示整個計算過程。(3)請同學們當小老師,說說為什么可這樣做?根據什么?(4)小結:先湊整,再簡算。湊整中同時使用交換律、結合律,我們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數任意調換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兩個數放在一起加。三、自主訓練1怎樣簡便怎樣算。77255452327315185186

4、8743367125213348(1)分組完成(每組一張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對)。(2)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做?依據是什么?(指名說、同桌互說)2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練一練”3。口答得數,說說依據和方法。發展訓練:老師出給高斯的題目怎樣算?123456799100=(1+100)(299)十(5051)101×505050四、課堂小結: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計算中有什么作用?關鍵是什么?2、綜合運用計算律進行計算,你有何感覺?注意:當能熟練運用時,簡算過程可寫可不寫。五、課堂作業:作業本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說課(1)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想例2解決了什么問題,李叔叔騎

5、車旅行一個星期的計劃還剩下幾天?然后給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即引出例3。讓學生看圖說出后四天行程計劃的具體內容與已知數,并明確所求問題。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式并嘗試計算,再通過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學生明確當某些加數可以湊成整百或整十數時,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連加計算簡便。為此,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改變加數的位置和連加的順序,依據是什么。應當指出的是,在例3的計算過程中:115+132+118+85115+85+132+118把85移到132的前面,嚴格說來,不僅用到了加法的交換律,還用到了加法的結合律。因為這里之所以能把132+118看作一個整體,之所以能在計算前就先把85與(132

6、+118)交換,都是因為有加法結合律作保證。即:115+132+118+85115+(132+118)+85加法結合律(用了兩次)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科學與數學學科的區別,只要學生說出第一步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把85交換到132的前面,第二步運用了加法的結合律把115與85,132與118結合起來先相加,就行了。有些學生常常會省略一些過程,如115+132+118+85(115+85)+(132+118)或者115+132+118+85200+250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2)在對例3的計算作出小結之

7、后,“做一做”的四道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當然,也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算式,說說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再各自動手計算。5關于練習五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第1題,要求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入表中。如有必要,可以讓學生看書說說練習的要求,使全班同學都明確依次將哪兩個數相加,和填在哪個格子里。填完后,再讓學生說說表中數的規律:以加號所對的那條對角線為對稱軸,對應位置上的兩數相等。所以,計算時可以利用這個規律,算出對角線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第2題,可以提示學生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到過加法的交換律,旨在喚起學生的回憶,并使他們認識到以前學過的交換加數驗算加法的方法,其依據就是加法交換律。在此基

8、礎上,第3題明確提出“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第4題是讓學生判斷哪些算式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或結合律。參考答案如下:76+18=18+76(加法交換律)37+45=35+4731+67+19=31+19+67(加法交換律)56+72+28=56+(72+28)(加法結合律)24+42+76+58=(24+76)+(42+58)(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上面的第2個算式可以認為沒有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該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一個加數減少了2,另一個加數增加了2,和不變。這實際上是加法的一條運算性質,過去又稱為“和的變化規律”。這在標準和本套教材中都不作要求。如果有學生認為該算式運用了加法結合

9、律,即:37+45=(35+2)+45=35+(2+45)=35+47應當給予肯定和表揚。但如果沒有學生想到這一點,教師不必刻意啟發。第5題中每小題都可以簡便計算,如果有學生按運算順序計算也應該允許。第6、7兩題是用加法計算的實際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樣計算的。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簡便計算教學反思     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是運算的基本性質。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反映加法運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別是對于加法的可交換性、可結合性,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認知基礎。     對于小學生來

10、說,運算定律的運用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本節課,我依據“引導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課題,設計并實施教學,縱觀本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在復習引入中,鞏固學生的思維基礎。     由于四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水平較低,抽象思維比較弱,對于他們來說,規律的理解,歷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伊始,通過提問“什么是加法交換律?怎樣用字母表示”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打下良好的思維基礎。     2、 自主探究中,遵循認知規律,訓練學生思

11、維發展。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自主去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發現應該盡量多一些。”基于我班同學思維基礎,教學時,我遵循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通過觀察算式8810496的兩種算法,引導學生初步發現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的特點。接著通過對幾組等式的觀察,進一步驗證這一定律。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通過觀察推理驗證總結這一思維訓練過程,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與發展。在學生發現理解了加法結合律后,又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培養了學生的符號感。     3、 多層次的鞏固練習,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習題設計則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本節課的練習題,由基本習題、根據運算定律填空使學生在運用運算定律的過程中,對定律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通過辨析題“判斷哪些等式用上了加法結合律”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明確了“加法結合律”的特點,最后通過思維訓練題,探索小高斯解題奧秘,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不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