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晨還是黃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反思及評價(20116劉偉梅)_第1頁
是清晨還是黃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反思及評價(20116劉偉梅)_第2頁
是清晨還是黃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反思及評價(20116劉偉梅)_第3頁
是清晨還是黃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反思及評價(20116劉偉梅)_第4頁
是清晨還是黃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反思及評價(20116劉偉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是清晨還是黃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反思、綜合評價執教教師:榮根學校 劉偉梅教學設計教材: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析:是清晨還是黃昏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第六課時內容,是學生在了解了晝夜現象是由地球的自轉形成的基礎上,對地球自轉方向的探究。教材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1.提出問題;2.建立相對運動的概念;3.探究地球自轉的方向。對于地球自轉的方向,有的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已經有所了解,但對于“自西向東”或“自東向西”究竟該如何轉比較模糊,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而對于相對運動的現象,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經歷和體驗,在教師的引導下較容易理解。基于以上考慮,本設計對教材作出了以

2、下處理:第一部分:通過讓學生找地球儀上明暗部分的活動,產生對明暗交界部分是清晨還是黃昏的爭論,引出對地球自轉方向的探究。第二部分:明確“自西向東”或“自東向西”的轉法,這是這節課開展研究的一個前提。第三部分“探究地球自轉的方向”,將原第二部分內容“建立相對運動的概念”結合到這一內容中去,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并通過體驗活動加深學生對地球自轉方向的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運用,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分析之中。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2、科學探究:尋找證據來證明地球自轉的方向,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科學實證意識,激發學生對探

3、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興趣。教學重難點: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教學準備:手電筒、地球儀、兩個紙袋(每人一份)、記號筆。教學過程:1.引入。請大家在地球儀上找出巴黎和北京。我們已經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形成的,并且伴有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讓我們作個具體的判斷吧 !“當巴黎是正午12點時,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呢?”讓學生思考。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么呢?必須知道北京 (巴黎)所在的地區是要轉向背著太陽的一面呢,還是要轉向對著太陽的一面呢?也就是必須知道地球的自轉方向。我們如何判斷地球的自轉方向呢?讓學生討論。(根據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的自轉方向也是自東向西嗎?2認識相對運動。()引

4、入:為了弄清“地球是朝哪個方向自轉”這個問題,讓我們來聯想一些熟悉的現象。 當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駛的汽車里,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會怎樣?(人坐在向前行駛的汽車里,會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向后退。)你們坐過船嗎?在船上怎樣知道船是否在行駛?怎樣知道船在向哪個方向行駛?如果看船上的物體能發現嗎?為什么?(在船上,只有看窗外的景物是否在“動”,才能知道船是否行駛;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時說明船在向前行駛,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前進時說明船在向后行駛;看船上的物體是不行的,因為它們是和船一起運動的。)()講解:當我們隨同車、船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同時,通過觀察車、船以

5、外的景物運動狀況,可以判斷我們乘坐的車船運動情況。3.探究地球的運動狀況。我們可以根據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關系,推想地球的運動狀況。()討論:在地球上,我們看不到大地在動。據此能說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嗎?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們便是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體,是不能判斷地球這艘大船動或不動的。)怎樣才能判斷地球動或不動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體運動情況。)通過觀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現象,也就是說都在自東向西運動。這說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2)實驗:如果想看到一個球從我們的前面出現,又消失在我們的身后,而球卻不動

6、,應該怎樣做?如果要讓一個沒有運動的球,看起來是從我們的左邊向右邊運動,并且循環下去,應該怎樣做?做兩個紙袋,在紙袋上分別寫東、西兩字。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太陽。把自己當作地球,右手套寫“東”字的紙袋,左手套寫“西”字的紙袋。把黑板上畫的太陽當作太陽,試試,我們要怎樣轉動,才能看見太陽開始在自己的“東”邊升起,然后到“西”邊消失,而且不斷循環。向大家匯報小組的實驗結果:“地球”怎樣轉動,我們才能看見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4判斷。()用手電筒代表太陽,照在地球儀上,當巴黎是正午12點時,北京究竟是清晨還是黃昏?()用同樣的方法判斷,當北京是正午 12點時,巴黎是清晨還是黃昏?5板書設計: 是清

7、晨還是黃昏方向相反 太陽 東 西 東 西相對運動 地球 地球運動方向自西向東運動教學實錄一、引入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晝夜交替現象是由于地球自轉形成的,并且伴有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今天就讓我們進行具體的判斷。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當巴黎是正午12點時,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請大家先思考一下。生:(思考中)師: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什么呢?生:必須知道地球是轉向對著太陽的一面呢還是背著太陽的一面。師:也就是必須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我們如何判斷地球的自轉方向呢?請大家想一想。生:二、認識相對運動 師:為了弄清“地球是朝哪個方向自轉”這個問題,讓我們來聯想一些熟悉的現象。比如當你

8、坐在快速向前行駛的汽車里,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會怎樣?.生:會看到路旁的樹、房子等物體向后退。師:你們坐過船嗎?在船上怎樣知道船是否在行駛?怎樣知道船在向哪個方向行駛?如果看船上的物體能發現嗎?為什么?生1:在船上,只有看窗外的景物是否在“動”,才能知道船是否行駛 生2: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時說明船在向前行駛,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前進時說明船在向后行駛。生3:看船上的物體是不行的,因為它們是和船一起運動的。三、探究地球的運動狀況師:當我們隨同車、船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這叫做相對運動。我們是不是可以根據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關系,來推想地球的運動狀況呢?生:可以。

9、師:在地球上,我們看不到大地在動,那我們能說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嗎?為什么?生:不能。我們自己就在地球上,當然會看到大地沒有動。師:是呀,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們便是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體,是不能判斷地球這艘大船動或不動的。那么,怎樣才能判斷地球動或不動呢?生1:要在月球上去看。生2:要看地球以外的星球的運動情況。師:科學家通過觀察了解到,地球以外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現象,也就是說都在自東向西運動。你能不能由此判斷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呢?生: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師:我們先來做一個模擬實驗,檢驗一下我們的判斷是不是對的。(拿出一個籃球)如果想看到這

10、個籃球從我們的前面出現,又消失在我們的身后,而他自己卻不動,應該怎樣做?生:我們自己原地轉動。師:那如果要讓這個沒有運動的籃球,看起來是從我們的左邊向右邊運動,并且循環下去,應該怎樣做?生1:在原地轉圈圈。生2:要逆時針轉。師:(拿出兩個紙袋,紙袋上分別寫東、西兩字,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太陽。)我們把自己當作地球,右手套寫“東”字的紙袋,左手套寫“西”字的紙袋,把黑板上畫的太陽當作太陽,試一試,我們要怎樣轉動,才能看見太陽開始在自己的“東”邊升起,然后到“西”邊消失,而且不斷循環。生:(嘗試)師:向大家匯報小組的實驗結果:“地球”怎樣轉動,我們才能看見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生1:要逆時針轉動

11、。生2:從右手向左手的方向轉動。生3:自西向東。四、判斷 師:通過這個模擬實驗我們也了解到了,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那你現在可以解答我們開始上課時的問題了嗎?(用手電筒代表太陽,照在地球儀上)當巴黎是正午12點時,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生:我來轉動一下地球儀就知道了。師:那你能判斷出“當巴黎是半夜12點時,北京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嗎?生:能教后反思針對對四大教學環節的思考一、引入部分這一部分給人的感覺是老師講得多,師生交流的少,而且要把學生的思路引向“地球的自轉方向”的確比較費勁。在一些思維不太靈活、空間想象力不夠好的班級里上課時,能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學得也很費勁。有時候,只有極個別

12、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看來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聽懂了,想明白了,跟得上。在這一塊就多花了一些時間、功夫。二、認識相對運動部分這一部分最大的缺陷在于學生沒有很好地進行親身體驗,幾乎都是靠思維,都是在利用生活經驗來交流。如果有多媒體展示相關情境,如果教學場地足夠寬敞,再加上學生的親身感受,這一部分的教學才會比較到位,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和了解“相對運動”。三、探究地球的運動狀況部分模擬實驗前的討論非常重要,從身邊的物體的相對運動擴展到宇宙空間,確實不容易,清楚的講述,形象的比喻,師生間有效的交流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模擬實驗前,一定要給學生說明白,要求是什么,這個那個代表著什么,然后再讓學生試一試,談談感受,整理一下體驗結果。這樣下來,學生就能比較容易的掌握相關內容了。四、判斷部分通過前面的學習,借助一些物品來判斷某個地區是清晨還是黃昏不會很難,但是學生在這里往往會停頓,提醒之后才會做出判斷。也許前面幾個部分教學還不夠扎實,比如“認識相對運動”和模擬實驗。當然,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科學理性思維能力也會對此有所影響。科組綜合評價這是一堂比較精彩的科學課!課上得很成功,給人耳目一新。課堂貫穿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課改理念,為使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