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化療性靜脈炎中的應用論文_第1頁
風險管理在化療性靜脈炎中的應用論文_第2頁
風險管理在化療性靜脈炎中的應用論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風險管理在化療性靜脈炎中的應用論文導讀:本論文是一篇關于風險管理在化療性靜脈炎中的應用的優秀論文范文,對正在寫有關于化療論文的寫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作用,論文片段:等因素造成的靜脈,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轉變。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嚴重者發生化療藥物滲漏和局部壞死。引起化療性靜脈炎的相關因素有藥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解剖因素、操作技術、個體因素等。靜脈炎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還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再次穿刺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影響化療方案的順利進行,因此對化療患【摘要】目的探討腫瘤患者化療所致靜脈炎的風險管理策略及效果。策略評估觀察組外周靜脈條件、化療相關因素,識別化療性靜脈炎的高風險因

2、素,實施風險預防及制約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策略,出現靜脈炎時給予處理。結果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后靜脈炎的發生明顯減少(P001)。結論風險管理是減少化療性靜脈炎的有效管理方法,其結果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關鍵詞】風險管理;化療;靜脈炎;護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7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915-02護理風險管理是對現有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和處理,有組織、有系統地消除或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以及風險對患者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策略1。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一個重

3、要手段,多數化療藥為生物堿制劑,對血管的刺激性強,輸注后易引起靜脈炎而導致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甚至壞死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分析探討風險管理在腫瘤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對于實際護理工作中減少靜脈炎的發生、提高化療患者的護理質量具有現實作用。我科2012年至今,通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降低了化療性靜脈炎發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資料與策略11研究對象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科靜脈化療的結直癌患者174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85例,女89例,年齡34-60,平均(4468425)歲,其中首次化療者32例,3次者85例,3次者57例;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科靜脈化療的結直癌患者125例作為對

4、照組,其中男63例,女62例,年齡31-65歲,平均(4390540)歲,其中首次化療者23例,3次者62例,3次40例。對象入選標準:經病理確診為惡性腫瘤并有化療指征的患者;化療方案為氟脲嘧啶Baxter泵兩天加奧沙利鉑一天;年齡65歲;化療周期6次。病例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的軀體疾病患者;有嚴重智力或認知障礙和精神疾病患者;癌癥晚期或出現全身多處轉患者。12研究策略化療期間觀察組采用風險管理策略,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策略。121建立風險管理層級和流程病區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采用責任護士護理組長-病區護士長三級管理制度。在腫瘤科工作三年以上的護師或主管護師當任小組長,每組成員三到四人,化療病人

5、的靜脈穿刺工作和健康指導由各組小組長進行。122制定風險評估標準對每個需靜脈化療的患者制定靜脈化療評價體系包括患者的靜脈條件、化療藥的藥理毒性、基本病情等綜合因素,其中靜脈條件評估是重點共分成5個級別,見表12。當靜脈評估達3級以上即視為高風險對象,應予高度重視;同時患者的病情、年齡和營養狀況也是重要因素,如糖尿病、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年齡大、體質偏胖或偏瘦者都是化療性靜脈炎發生的主要因素。此外還應評估與化療相關的因素如:對化療的認知度、以往采取的靜脈穿刺策風險管理在化療性靜脈炎中的應用略、有無藥物外滲史和靜脈炎史等。1231采用專人穿刺法對于首次化療者進行總體的靜脈評估,根據靜脈條件,制定

6、穿刺計劃;對于非首次者由遠及交替使用不同靜脈,盡量給使用過的靜脈充分的修復時間。正確選擇血管內徑較粗、血管彈性好、便于觀察和穿刺的部位,不用下肢和受傷肢體的靜脈,穿刺部位盡量避開肌腱、神經、關節等部位,防止滲漏后引起肌腱攣縮和神經功能障礙3。對外周靜脈評估達3級以上者或化療療程長者可用深靜脈置管如鎖骨下靜脈置管和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提高靜脈穿刺成率。1232做好化療過程的監測和宣教化療過程中加強巡視,嚴密觀察有無回血、腫脹、疼痛;班班交接和記錄;當天化療結束即拔除留置針,如第二天需輸注重新穿刺;加強化療知識的宣教,教會病人自行觀察輸液情況,告知病人如何保護輸液側肢體,盡

7、量避開因活動不當導致穿刺針移位造成藥液外漏。1233化療前預防性保護血管化療前將25cm硝酸甘油貼劑貼在穿刺點上2-3cm處24小時,用于預防化療性靜脈炎取得滿意效果4。官英麗等5報道,在輸注化療藥前用33%硫酸鎂紗條沿靜脈走向濕敷于注射的靜脈部位,至化療藥輸注完1-2小時后停止,效果顯著。1234近年來臨床上常使用喜療妥霜外涂治療和預防靜脈炎,對化療性靜脈炎引起的疼痛、水腫治療效果明顯,在化療時外涂有預防作用。1235強化風險意識教育定期組織護士學習護士條例等相關法律,召開科室安全分析會議,進行風險管理教育,增強風險防患意識。不定期組織科室人員學習化療相關知識包括化療藥的作用、不良反應、外滲

8、的處理策略、靜脈炎的常見預防和處理措施。124觀察評價標準采用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靜脈炎程度的判斷標準。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無條索狀轉變,未觸及硬結;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轉變,未觸及硬結;級:穿刺點疼痛,紅或腫,靜脈有條索狀轉變,可觸及硬結。有以上一種癥狀即判斷靜脈炎。觀察時間為:從化療開始到化療結束第三天。13統計學策略將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各種比例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比較采用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觀察組靜脈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3討論化療性靜脈炎是由于長期大劑量輸入

9、化療性藥物或反復靜脈穿刺等機械、物理、化學等因素造成的靜脈,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轉變。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嚴重者發生化療藥物滲漏和局部壞死。引起化療性靜脈炎的相關因素有藥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解剖因素、操作技術、個體因素等。靜脈炎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還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再次穿刺的難度,更重要的是影響化療方案的順利進行,因此對化療患者靜脈的保護和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顯得尤為重要。在了解靜脈炎的相關因素和發生機制的基礎上本研究采用風險管理策略,針對易引起靜脈炎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預防性制約措施,有效降低了化療性靜脈炎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風險管理后化療性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降低

10、,但級靜脈炎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作用,其中一例是因為患者體質偏胖,深靜脈置管失敗,且外周靜脈很細,在淺靜脈化療過程中穿刺側上肢腫脹疼痛,化療后第三天出現靜脈炎;另一例是因為化療藥外滲引起,雖然經過及時處理,但是因該患者所用的化療藥為奧沙利泊,該藥對局部組織刺激性大,所以導致級靜脈炎。因此在化療過程中應融入整體護理概念,建立靜脈管理系統,完善患者靜脈的評估模式和維護方式,制定一整套防治靜脈炎的操作流程,這樣才能有效防止靜脈炎發生。通過臨床觀察采深靜脈置管化療,因血流量大,血管粗,藥物可迅速被稀釋,減輕了對局部和血管的刺激,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且與化療藥物種類、療程、方案等無明顯關系,因此化療

11、患者可首選深靜脈置管,但深靜脈置管需一定技術,經濟成本相對較高,出院后管道的護理得不到保障,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患者出院后每周一到二次的管道維護不能按時完成,因此全部實施有一定困難。通過對靜脈化療患者強化風險管理,增強了工作人員的風險防患意識,明確了護士的責任心和職責范圍,也讓我們知道重視風險管理各個環節的必要性。但護理風險管理要以護理質量持續改善作為保障,并且需要全科護士的參與,不斷修改、完善科室質量標準和操作指引系統,并指導護士行為落實。護理風險管理必須對護士進行層級培訓,不斷提高護士專科水平,以提高護理專科護理質量來防范護理風險。參考文獻1青梅,陳麗英,徐雪艷,等護理風險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2006,6(8):36-382錢小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