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專題練習(無答案)_第1頁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專題練習(無答案)_第2頁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專題練習(無答案)_第3頁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專題練習(無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專題練習1重為1000N的小車,在拉力的作用下沿程度地面勻速前進10m,小車所受阻力為車重的0.3倍,那么拉力對小車做的功為 J;小車重力做的功為 J。2舉重運發(fā)動在2s內(nèi)把1500N的杠鈴勻速舉高了2m,在空中停留了3s那么,他對杠鈴做了_J的功,前2s內(nèi)的功率是_W;后3s內(nèi)的功率是_W;整個過程的平均功率是_W3一輛江西產(chǎn)的“全順牌汽車,在昌九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受到的阻力是2019N,這輛汽車1min做的功是_J,發(fā)動機的功率是_W4某同學把一本初中物理課本從課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那么該同學對物理課本所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 02J2J200J 2019J5用10N

2、的程度推力推著重為60N的物體沿程度方向做直線運動,假設推力對物體做了60J的功,那么在推力做功的過程中 物體一定運動了1m 物體一定運動了6m 物體一定受了10N的摩擦力物體一定受了60N的摩擦力6一只重500N的箱子放在程度地面上,甲學生用100N的程度力將箱子程度挪動10m,乙學生把這只箱子勻速進步2m,那么,他們做功的大小是 A相等 B甲學生做功多 C乙學生做功多 D條件不夠,無法確定7關(guān)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A功率大的機械做的功多B功率大的機械做功時用的時間少C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越多,那么功率越大D省力多的機械功率大8甲、乙二人的體重一樣,同時從一樓開場登樓,甲比

3、乙先到三樓,那么他們二人 A做的功一樣,但甲的功率較大B做的功一樣,功率也一樣C甲做的功較多,但功率一樣D甲做的功率多,功率也較大9一位體重為500N的同學在跳繩測試中,1min跳180次,每次騰空的最大高度平均為4cm,那么他在跳繩過程中,抑制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60WB36×10W C6×10W D36×10W10某同學質(zhì)量為50kg,他用40N的力沿程度方向推木箱木箱重100N,經(jīng)4s木箱在程度地面上挪動了2m在這個過程中,該同學做的功是多少焦?假如他把木箱搬到三樓,每層樓高4m,那么他搬木箱上樓的過程中做多少焦耳的功? 圖14-2211重為100N的物

4、體A,放在程度地面上,在20N程度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14-22所示求:1拉力在5s內(nèi)對物體A所做的功;2拉力F的功率 圖14-2312如圖14-23所示,物重100N,在力的作用下,以5cms的速度在程度面上勻速向右運動,此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0N,那么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N;拉力為_N;拉力在10s內(nèi)所做的功為_J 13在中考體育考試的測試中,某同學1min跳了180次,假設他的質(zhì)量為40,每次跳起的高度為5,他跳一次做的功是 J,跳繩時的功率是 W取g=10N/。14小強同學家住北園小區(qū)3號樓五樓。放學后,他從一樓上到五樓共用了20s。假設小強及書包總重為48

5、0N,每層樓的高度為3m,那么他上樓的功率是 W。15物體在一樣的力F作用沿力F的方向挪動了間隔 S,試比較在圖示的三種情況中力F對物體做功的多少 Aw1=w2=w3 Bw1>w2>w1 Cw1<w2<w3 Dw1<w3<w216以下圖所示的四幅圖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A將包提起來 B站在水平勻速 C乘升降電梯 D提著包上樓行駛的車上 17在舉重比賽時,一運發(fā)動在第一階段把150kg的杠鈴很快舉過頭頂,第二階段使杠鈴在空中停留3s。以下關(guān)于運發(fā)動對杠鈴做功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他在第一階段內(nèi)沒做功B他在第二階段內(nèi)沒做功C他在兩個階段內(nèi)

6、都沒做功 D他在兩個階段內(nèi)都做了功18兩個滑輪完全一樣,其重力均為20N分別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將重400N的物體以一樣的速度勻速提升了10m,不計摩擦和繩重,那么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 圖14-24A做的功大于做的功 B和做的功相等C做功的功率小于做功的功率 D和做功的功率相等19小麗用40N的程度推力將一個重90N的箱子程度推動了1m;所用時間 2s;小宇又將這個箱子勻速提上了 0.4m高的臺階,所用時間1.5s。比較小麗、小宇所做的功W1、W2和做功的功率P1、P2之間大小的關(guān)系是 AW1 W2 P1 P2 BW1 W2 P1 P2CW1 W2 P1P2 DW1 W2 P1 P220某人

7、騎一輛普通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勻速行駛,假設人和車所受的阻力為20N,那么通常情況下,騎車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A1WB10WC100WD1000W21有甲、乙兩輛功率相等的汽車,假如在一樣時間內(nèi)勻速通過間隔 之比S甲:S乙=2:1,那么 A兩輛汽車牽引力之比F甲:F乙1:2 B兩輛汽車牽引力之比F甲:F乙2:1C兩輛汽車做功之比W甲:W乙1:2 D兩輛汽車做功之比W甲:W乙2:1圖14-2522如圖14-25所示,重為100N的物體A在程度拉力F的作用下,沿程度面以0.4ms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5N。不計滑輪、繩子、彈簧秤的重力,忽略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那么 A物體A受

8、到程度面的摩擦力為5NB拉力F的功率為4WC假設物體A勻速運動2s,拉力F做功為4JD物體A受到的支持力和物體A對程度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23關(guān)于機器的功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機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B機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圖14-36C機器的功率越小,機械效率越低 D機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24如圖14-36所示,用一動滑輪把100N的沙子勻速提到3m高處,作用在繩末端的拉力為60N,那么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A30 B60 C833 D12025.以下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機械效率可以進步到100% B機械效率總小于1C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高 D機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

9、多圖14-38 26如圖14-38所示,某人在lmin內(nèi)用40N的力,把重100N的物體勻速進步9m,此人做功的功率是 W,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27用一個動滑輪提起重96N的物體繩重與摩擦不計,所用的拉力為60N,那么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假設用此動滑輪提起重200N的物體,那么拉繩子的速度為_時,拉力的功率為224W,這時的機械效率為_。28如圖14-39所示,用滑輪組拉著一只木塊P沿程度面以0. 5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4N。假設每只滑輪重1N,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那么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在2s內(nèi)拉力F做的功為J。圖14-3929F某人用如圖14-45所示的滑

10、輪組勻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為300N,繩子自由端被拉下2m,在此過程中,求:拉力F所做的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不計摩擦和繩重。30一個工人用圖14-46所示的滑輪組提升2019N的貨物,所用拉力600N,繩子自由端4s內(nèi)拉下4m,不考慮繩重和摩擦,求:1有用功和總功率;2機械效率;3假設用此滑輪組提升3200N的貨物,所需拉力為多少? 31如下圖,斜面高為1m,長為3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將重為840N的箱子推到車上。在這過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大?斜面的摩擦力多大?32一輛汽車不小心開進了泥潭中,司機取來一套滑輪組欲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下圖,假設車重為8×104N,汽車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0.03倍,滑輪組機械效率為80%,問:1該司機至少需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2假設拉動汽車時,汽車前進的速度為0.2m/s,那么司機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3如下圖,某打撈隊的工人用滑輪組把底面積為0.02m2、高為2m的實心圓柱體從水下提起,圓柱體的密度為2.0×103kg/m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