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望岳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偉大的“詩圣” _。2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首聯寫遠望泰山、的特點;頷聯寫近望泰山、的形象;頸聯則寫凝望泰山云氣升騰、薄暮鳥歸之景;尾聯聯想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3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4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請簡要分析“鐘”“割”“小”字好在何處。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試分析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雄心和氣概"并品析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6描繪畫面“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7、下面對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2、 )A這首詩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氣。B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C頷聯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詩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兩句是詩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8、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的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這首詩描寫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發作者仰慕贊嘆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C“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上句寫泰山是實寫,下句是虛寫。9、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詩人由實望泰山而產生登臨意愿,于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的景象
3、和心理感受。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地多么廣大以距離廣遠襯托山勢高峻,用筆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運氣、福氣的意思,這句是說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實為泰山的運氣。D全詩格調高亢,尤其是七、八兩句表現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10.在詩中,作者是怎樣表現泰山之高的.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同答。(4分)春望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偉大的“詩圣” _。2、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到。3、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_”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破敗,頹垣殘壁的慘象,使人怵目驚
4、心;一個“深”字,寫出了_。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4、結合全詩內容,說出試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幾層意思。5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6.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7.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破”“深”二字的表達效果。8. 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9. 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1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11.古人作詩十分講究煉字。本詩尾聯中的“搔”字錘煉得好,好在哪里.12、對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5、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B、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C、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悅之情。13、下面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四句寫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敗之景,后四句抒發思念親人的盼望之情。B在頷聯中,詩人移情于物,通過花鳥的情態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C詩人得不到家信,是因為戰亂引發了長安城內一場持續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詩意脈貫通,情景兼具,內容豐富,感情強烈,懸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石壕
6、吏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偉大的“詩圣” _。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3.本詩的題目是“石壕吏”,但對詩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么.4. 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5.對開頭前四句的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1句寫捉人的差役乘著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來。B第2句交代故事的發生,預示將有一場災難降臨。C第3、4句,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 D第3、4句反映了人民長期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的情景。歸園田居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田園詩人” _。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
7、quot;(主旨、中心思想)3.試描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所展現出的畫面。4.如何理解“但使愿無違”中的“愿”字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5.說說“帶月荷鋤歸”一句的妙處。6.詩中表現詩人辛勤勞作的句子是:“_,_。” (1分)7下列關于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話,好像一個老農娓娓道來,透露了詩人熱愛農村勞動的心情B、三四兩句寫一早一晚:早起去鋤草,直到黃昏月出后才扛著鋤回家。截取兩個片斷,將一天勞動的苦辛,從”理荒穢”中可體現出來。C、五六兩句承上句而來,描繪了道路狹隘、草木叢生、夕露沾衣的畫面,寫詩人墾荒南畝勞動的艱辛。D、“但使愿
8、無違”是全詩的歸結和主旨。”愿無違”是說詩人不怕勞動的艱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慮。使至塞上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 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3、頷聯詩人以“”、“”自比,表達了的感情。4. 從修辭角度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5.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6.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圓”二字的妙處。7、蘇軾評價王維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出來的。這幅圖畫具有美。美的具體表現:8.王國維說:“
9、一切景語皆情語。”第三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以征蓬、歸燕、孤煙、長河、落日為對象,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意境奇特,氣勢博大。B頷聯寫途中所見,既是敘事,也是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詩人孤獨惆悵的內心情感。C頸聯描寫邊塞奇特壯麗的風光。誦讀時應該使用急促的節奏,低沉、悲涼的語調,表現勁拔、堅毅之美和蒼茫之感。D尾聯寫行至蕭關,探馬來報,都護逐殺敵軍,已到了最前線。語透雄豪,既見軍情緊急,又見詩人對戰事的關心。10.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重點筆墨在于寫景
10、,以大漠、秋景為背景,用征、歸雁、孤煙、長河、日圓等景物,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B.第二聯用“出”、“入”描繪動態景物,第三聯用“直”、“圓”描繪靜態景物,動靜結合,使畫面富于變化,意境深遠。C.黃河橫貫大漠,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達了詩人獨特的審美感受。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雄渾開闊,詩中有畫,堪稱千古絕句,體現這首詩歌哀婉消沉的藝術特色。渡荊門送別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 _。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歷來被人們稱道。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2分)3.這首詩前六句著重,后兩句抒情,抒發了詩人的感
11、情.(2分)4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5說說“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中的“下”字好在哪里。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品味該詩尾聯中“送”字的妙處。登岳陽樓(其一)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詩歌以“”和“”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情感。(2分)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一句所展示的畫面。5.談談你對“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的理解。6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A此詩意境宏深,氣象開闊,情感蒼涼悲壯。B
12、“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描繪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祥和安寧的景象。C“萬里來游”“三年多難”,傳遞出詩人寫此詩的處境。D“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緒。7.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是全詩寫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可以想見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的掃描,逐漸放開,最后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B、詩的頸聯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C、這首詩通過登樓所見,抒發詩人輾轉江湘,顛沛流離之苦,國家破敗、中原動蕩之憂,以及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讀之讓
13、人感慨萬分。D、與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詩相比較,能看出此詩的老杜風格。詩人在模仿的同時,又富于變化,布控精巧、情思綿綿,自成一格。長歌行一、默寫. v.二、練習1從寫法上看,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告訴人們什么道理.2體會“老大徒傷悲”中“徒”的妙處。3本詩勸勉珍惜青春,積極進取,不要老來空自悲嘆。蘇軾卻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聯想人生也可以老當益壯,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請舉例說明。4如何理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句。5請再寫出一句勸勉人們珍惜時光的名句。野望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發揮你的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再現
14、“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景象。3本詩寓情于景,于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_的心情。4本詩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圖景.5體會“欲何依”這一細節,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6分析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7“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樣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早寒江上有懷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_。2這是一首 抒情詩。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3用簡潔的語言描繪首聯所展現的畫面。4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5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論語 微子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
15、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里作者借“”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7說一說“木落雁南度, 北風江上寒”一句寫景的妙處。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本詩前四句描繪_,后四句表現_。 3描繪“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現的畫面。4杜甫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繪出洞庭湖的壯闊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_與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中的“蒸”和“撼”兩個動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6分析尾聯的表達技巧,并說說它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7本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黃鶴樓一、默寫. v.二、練
16、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詩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抒寫了怎樣的感慨.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展現的畫面。4尾聯情景交融。試想象煙波江上日暮之景,體會其中融入的鄉愁之情。5在馬致遠的秋思中與“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兩句詩是。6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7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送友人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分析本詩所蘊含
17、的思想感情。3賞析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賞析“橫”與“繞”兩字的妙處。5賞析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6請簡要分析本詩以“蕭蕭班馬鳴”收筆的妙處。秋詞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展開聯想與想象,描述“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情景。3你怎樣理解詩中“鶴”的形象.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4“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么.5從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兩個方面與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閱讀。6詩歌后兩句借景抒情。這兩句描寫丁什么樣的景.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 (4分)7詩中說:“自古逢秋悲寂寥”請寫出一句“逢秋悲寂寥”的古詩詞名
18、句。(2分)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古到今文人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寥,這是因為只看到秋天氣象蕭殺,而作者卻看到了秋天正是喜獲豐收的美好季節。B第二句中的一個“排”字,寫出了孤鶴搏擊長空的豪情壯志,這正是詩人雖遭貶抑,卻絕不消沉的頑強意志的生動體現。C第一句應誦讀得深沉曠遠,使人們聯想到從古到今眾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給人一種厚重的滄桑之感D后二句,顯示出樂觀向上、氣沖霄漢的豪邁氣概和開闊雄健明凈爽朗的意境。所以誦讀時應愈來愈高昂有力。魯山山行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詩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詩人 _。2頷聯“改”“迷”用的好,請簡要分析兩字好在何處.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霜落熊升樹,
19、林空鹿飲溪”所展現的畫面。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這首詩描寫景物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6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總寫“山行”所見所感,先寫所感再寫所見,突出了詩人愛山的情趣。B、頷聯用一“改”字寫山的千姿百態,用一“迷”字寫詩人游興之濃,兩字十分傳神。C、頸聯采用互文見義的寫法,寫“山行”所見的動景,可見詩人內心非常閑適。D、最后寫云外傳來一聲雞鳴,告訴詩人有人家的地方還很遠很遠,詩人耐內心陡生隱懊之情。浣溪沙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詞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_派詞人 _。2本詞通過描寫清泉寺優雅的風光和環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3描繪上闋所展現的
20、畫面。4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懷,請結合全詞內容,試從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點,談談你的理解。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默寫. v.二、練習1本詞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詩人。2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的畫面。3. 作者“僵臥孤村”,為什么“不自哀”.4.聯系前兩句詩,談談“尚”字的表達作用。5.對本詩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僵臥孤村”卻不“自哀”,是因為詩人“尚思為國戍輪臺”。B、詩中的“風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寫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處境和命運。C、詩人特別想要去戍守“輪臺”,說明他對“輪臺”這一地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D、詩人以夢境
21、來表現自己的報國之心,于激越豪邁之中也透出了壯志難酬的悲涼。八年級上冊古詩詞賞析參考答案望岳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詩圣” 杜甫 。2、望高大雄偉峰巒連綿山色青翠神奇秀麗巍峨高大3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通過描寫泰山的神奇秀麗,表達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及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4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的景物,請簡要分析“鐘”“割”“小”字好在何處。“鐘”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將神奇秀麗集中于泰山,運用擬人,將大自然寫的有情,生動形象的寫出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抒發了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割”是“分開”的意思,寫出了泰山將山南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隱天蔽日
22、的奇險,抒發了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小”在此處是“矮小”的意思。它不僅形象地寫出泰山巍然高聳的氣勢,同時象征性地表達了詩人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意思接近即可) (2分)5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試分析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雄心和氣概"并品析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實現自己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意思接近即可)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6描繪畫面“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
23、切斷,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7、D 8、D(上句是虛寫,下句是實寫。) 9、C10、一是“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泰山蒼翠的山色掩映著齊魯大平原,借齊魯兩地烘托泰山參天聳立的形象;二是“陰陽割昏曉”,寫出泰山橫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陰一陽,一昏一曉,實寫泰山雄偉高矗;三是“蕩胸生層云”,寫細望泰山腰間的團團云氣,凸顯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覽眾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絕頂,俯視群山,一個個都顯得那么矮小,虛寫泰山之高。(答出其中兩點且言之有理得滿分) 春望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詩圣” 杜甫 。2、望山河草木花鳥3、破長安城里凄涼的春景4、“望”有“觀望”“希望”“
24、盼望”之意。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希望戰火平息;盼望能與親人團聚。5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通過寫長安城淪陷的破敗景象,抒發了詩人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懷。6.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國都淪陷,城池殘廢,雖山河依舊,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這兩句詩用春草的茂盛反襯城中的蕭條景象,突出了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 融情于景,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國家山河依舊,可淪陷后的國都殘破不堪、亂草叢生,這與昔日繁華形成巨大反差(1分),突出戰亂對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或答“表現出國都戰亂之后的荒涼蕭條”)痛徹地表達出詩人憂國傷時的強烈感情。(1分)7.賞析“國破山
25、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破”“深”二字的表達效果。“破”是淪陷的意思,山河雖在,但國都已淪陷,“破”字突出戰亂危害,以景襯情,突出作者的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深”是茂盛的意思,寫出了長安城春天亂草遍地,樹木蒼蒼的蕭條景象,“深”字寫出了戰亂的危害,以景襯情,突出作者的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8. 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花也落淚,悵恨親人離別,鳥啼令我心更亂。這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感時憂國、恨別思家的情感。9.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畫面: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的撓頭嘆息
26、。老人昔日那長長的白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的無法梳髻插簪。含義:運用細節描寫,含蓄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感時憂國、憂國思家的情懷。10、用對偶(夸張)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迫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11. “搔”字是對詩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細節描寫(1分),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憂國思家之情。(1分) 詩人“白頭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國家殘破(憂國) (1分)。惦念遠方親人的安危(思家) (1分))12、
27、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家書難得,表達了強烈的思鄉之情)13、C石壕吏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偉大的“詩圣” 杜甫 。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全詩通過敘述差吏乘夜捉人,連衰年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對國家的擔憂,對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3.本詩的題目是“石壕吏”,但對詩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么.詳寫老婦人,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戰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形象地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4. 老婦向官吏訴說家中的悲慘遭遇,目的是什么.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
28、。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婦無可奈何自請服役。5. A第1句寫詩人乘著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來。 歸園田居1本詩的作者是 東晉 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_。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表達了詩人隱居躬耕,熱愛田園生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3.試描繪“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所展現出的畫面。狹窄的田間小路邊草木叢生,皎潔的月光照在草葉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詩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無違”中的“愿”字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愿”指詩人隱居躬耕,熱愛田園生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愿”是指詩人辭官歸
29、隱田園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1分) 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迷失自我。(1分)歸隱遁世,是他消極地逃避現實的表現或當時社會太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5.說說“帶月荷鋤歸”一句的妙處。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歸耕圖。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此時,人與月與自然環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體。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6.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7D: 愿無違”表明詩人愿意保持人格的完整,堅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誠的態度、自然的方式,完成短暫的生命。使至塞上1本詩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詩人 王
30、維_。2. 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被朝廷排擠不得志的飄零、孤寂、憤懣之情和遠離故土的思念,以及飄泊天涯的悲壯。3、征蓬 歸雁 激憤抑郁和孤獨思鄉4. 從修辭角度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山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在敘事寫景中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飄零、孤寂、憤懣之情以及遠離故土的思念。5.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大漠無邊,長天空闊,一縷青煙直上青天,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6.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圓”二
31、字的妙處。“直”是“筆直”的意思,大漠無邊,長天空闊,一縷青煙直上青天 。“直”字使景物在荒涼孤獨中透出挺拔堅毅。 “圓”是“渾圓”的意思,滾滾的黃河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 “圓”字給人以溫暖蒼茫的感覺。這兩個字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表現了詩人漂泊天涯的悲壯。7、示例一:圖畫的構圖美。(1分)畫面空間闊大,層次非常豐富:從上到下有天邊的“落日”、空中的烽煙、地上的“長河”;從近到遠有烽煙、夕陽、無邊的“大漠”。(2分)示例二:圖畫的線條美。(1分)線條簡約,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廣闊的大漠上,縱的是烽煙,橫的是黃河,圓的是落日。(2分)示例三:圖畫的色彩美。(1分)色
32、彩艷麗、豐富:黃色的“大漠”、渾黃的“長河”、白色的烽煙、紅色的“落日”,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2分)示例四:圖畫的意境美。(1分)詩句形象生動描繪出壯麗、奇特、別致的塞外風光,動靜結合,意境雄渾。“大漠”背景下,有緩緩升起的烽煙,有波瀾不驚的“長河”,有即將西下的“落日”。(2分)8寫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景物(1分);營造了“蒼茫”(或“空曠”“曠遠”“遼闊”“廣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現了孤寂的情感(1分)。9、C 10.D渡荊門送別1本詩的作者是唐 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_。2.(2分) 答題示例: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
33、漸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賞字詞:“隨”是“隨著”的意思,山隨著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了,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 是“流入”的意思,浩蕩的江水奔騰不息,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無盡的原野。“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和昂揚的激情;“盡”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漸消失了,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
34、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3.敘事寫景思鄉4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船輕快地順流東下,看到月亮就像飛鏡一樣向西墜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曉霧云生,變幻莫測,好像傳說中的海市蜃樓。形象奇偉,想象瑰麗,表現出詩人放達灑脫的個性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5說說“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飛下來”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鏡子從天上飛下來了,想象奇特,表現出詩人放達灑脫的個性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賦予水以情態,深情為詩人送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別。7. “送”字直接點題(扣題),(1分)“送”的主體是
35、故鄉的山水,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戀之情。(1分)登岳陽樓(其一)1本詩的作者是宋 代著名的詩人 陳與義_。2.夕陽遲 欲暮時(2分) 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破碎的哀傷和顧影自憐、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4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一句所展示的畫面。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旌旗一動不動。5.談談你對“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的理解。詩人滿頭白發獨立秋風中,面對那枯木滄波懷古傷今、生出無限悲愁。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風,又比喻嚴峻的政治形勢;“老木滄波”既是
36、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詩人的家國之恨。6B(2分) 7.B長歌行1從寫法上看,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告訴人們什么道理.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把園中葵變黃了到葉衰比喻人生短暫。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們:光陰易逝,人生短暫,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不要等到老了再傷心后悔。2體會“老大徒傷悲”中“徒”的妙處。“徒”字是“空”“白白” 的意思。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于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于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3本詩勸勉珍惜青春,積極進取,不要老來空自悲嘆。蘇軾卻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誰道人
37、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聯想人生也可以老當益壯,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請舉例說明。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選擇一種講明理由,并舉例證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觀點,可結合“少壯時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時期,應抓緊時間努力奮進”來談,正如孟郊說:“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可舉歷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萬兜鍪”的孫權等。而“老當益壯”的觀點就從“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學到老”的角度談,可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等為例。、4如何理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句。運用比喻,以“江河東流入海,不復西歸”為喻,生動形象地說明光陰一去不復返。5請再寫出一句勸勉人們珍惜時光的名句。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野望1本詩的作者是唐 代著名的詩人王績 。2發揮你的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再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景象。每一棵樹都頂著一抹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脈重巒疊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暉。樹葉黃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陽余暉落在山上。 舉目四望,樹林和山巒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3本詩寓情于景,于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 孤獨抑郁 的心情。4本詩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圖景.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晚圖,畫面以詩人登高遠望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輝中樹葉凋零、山山錯落、牧人驅犢獵馬帶禽返家的一派蕭瑟景象,這一景象和詩句“相顧無相識”“徙倚欲何依”結合起來表達了作者落寞
39、欲隱的心情。5體會“欲何依”這一細節,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6分析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 渲染氣氛,奠定基調,表達感情,照應開頭,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等。7“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樣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作者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了,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伯夷、叔齊在殷亡后,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懷采薇,詩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隱居之意)流露出詩人孤獨抑郁的心情。早寒江上有懷 1本詩的作者是唐_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
40、浩然_。2這是一首懷鄉思歸 抒情詩。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 ,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3用簡潔的語言描繪首聯所展現的畫面。秋風乍起,樹葉紛紛飄零,大雁南飛,北風呼嘯,江上涌起層層巨浪,令人倍增寒意。4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這兩句寓情于景,把思歸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緒寄寓在迷茫的黃昏江景之中。5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歌表達了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6論語 微子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這里作者借“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7說一說“木落雁南度, 北風江
41、上寒”一句寫景的妙處。作者捕捉了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樹葉漸落,北雁南飛寫秋意,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秋天的寒冷,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作者寓情于景,借深秋景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 孟浩然 。2本詩前四句描繪洞庭湖的壯觀景象 ,后四句寫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的心情。 3描繪“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現的畫面。水汽蒸騰籠罩整個云夢大澤,洞庭湖水波濤洶涌彷彿就要撼動岳陽城一般。4杜甫詩“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繪出洞庭湖的壯闊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與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5“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中的
42、“蒸”和“撼”兩個動詞用得好,好在哪里.“蒸”是“彌漫”之意,寫出了水氣蒸騰籠罩云夢澤的朦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撼”是“搖動”之意,運用夸張,寫出了波濤翻滾洶涌的氣勢,突出了洞庭湖的壯觀。 6分析尾聯的表達技巧,并說說它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化用了“臨淵羨魚”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得到張丞相的舉薦,入朝為官,報效朝廷的思想7本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轉地向張九齡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繪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后四句抒寫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對方援引的心情。黃鶴樓1 本詩的作者是唐 代著名的詩人 崔顥 。2詩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
43、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抒寫了怎樣的感慨.抒寫了詩人對于人去樓空、歲月流逝、世事蒼茫的感慨。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展現的畫面。晴天之時,從黃鶴樓遙望對岸,漢陽的樹木看得清清楚楚;鸚鵡洲上,草長得極其茂盛。4尾聯情景交融。試想象煙波江上日暮之景,體會其中融入的鄉愁之情。太陽快要落山了,夕陽染紅了長江,天色愈來愈暗,何處是我的家鄉.等待我的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長江上煙霧籠罩,波濤浩水,更引起作者無限的鄉愁。5在馬致遠的秋思中與“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兩句詩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6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
44、;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愁”字。全詩意境開闊,吊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將“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縈回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7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濃郁的思鄉之情。送友人 1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_。2分析本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3賞析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畫面)。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動靜結合,以美景襯哀情,抒發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賞析“橫”與“繞”兩字的妙處。“
45、橫”是橫臥之意,青山橫臥外城北面,“橫”字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青山的靜姿,以美景襯哀情,抒發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繞”是圍繞之意,清澈的水圍繞著東城,“繞”字,生動地描繪出白水的動態,以美景襯哀情,抒發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5賞析頸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天上的白云隨風飄浮,就像即將遠行的友人行蹤難定,漂流他方;一輪夕陽緩緩下沉,似乎不忍落山,就像詩人對朋友依依難舍的心情。運用比喻,以浮云孤飛,來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將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6請簡要分析本詩以“蕭蕭班馬鳴”收筆的妙處。詩的最后寫詩人與友人揮手告別。兩匹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蕭蕭長鳴。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寫人而寫馬,將離別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動人。用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秋詞 1本詩的作者是唐 代著名的詩人劉禹錫 。2展開聯想與想象,描述“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情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那凌云的白鶴,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3你怎樣理解詩中“鶴”的形象.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詩人是以“鶴”自喻,視“鶴”為堅強不屈的化身,抒發了作者豪邁樂觀之情。4“秋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第4章教學
- 荊門污水頂管施工方案
- 糖尿病腎病護理教學查房
- 數碼相機的基礎知識
-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藝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普通話語音》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中學綜合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營銷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玻璃門衣柜施工方案
-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大學物理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火龍罐綜合灸療法
- IT項目管理方法論
- 登錄用戶協議
- 有絲分裂說課
- 14S501-1球墨鑄鐵單層井蓋及踏步施工
- 基于PLC洗車系統設計
- 加強理解溝通-爭做陽光少年主題班會
- 低壓綜合配電箱二次配線工藝守則
- 中國動畫的發展中國動畫發展史課件
- 2023年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報告(模本)
- 浙江省紹興市2023年中考英語真題(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