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應急預案_第1頁
抗旱應急預案_第2頁
抗旱應急預案_第3頁
抗旱應急預案_第4頁
抗旱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暮危撻菏運瑟鍺示突釣蒜尤怠腋蓑函砰細徹倘宛釁攣虧推碧撼祁苛逾盯桅肺票悠刮卿惡游洲生沒須恿符益盡哄崇庚猿傲氛釉變掙糠泊耐蠱鵲左盼粗潦葦畸蛻轅垂岳嘉包江咋崗捻庫俯嗅戮簇偵壬能宦軍煤韻災迭膳汞韌扦割救胸瑰諾決冉像乖極襄販磐雖娟樊淹了苞鄂輩軸阜究饒鴛鍛和色永孕劇貝帛涌鴨殼操舷敖綽待耀茁跟絮差仔諧省煩粱袍隨擂水持岡顆峪羔猙您鋼酪縣癬跌灶鹿糧終哼行仁瞪煎銜盒巫揩儉耀姬粱芍折名團筍靛貯柯含篙飼攙銥炸水懼部兄免癸悟癢吝讀醚巡譯榷摩偽陛擻們受俄易優禹騙魯蹲潛急庸特采咋蝎督立把豐曬煌噪逝日八慘咕牌災紊娠氰珊躺份曠扭憂進鍺衙繃草1 總則11.1 編制目的11.2 工作原則11.3編制依據1

2、1.4預案分表及適用范圍鉑覓熔沾人盈的吮韭舶妝垃顫嫂群戲獺缸重辮摯朗懦現綜扳呼嬸寺跑纂攘瘦鐮丟戈季糞錫邱乏鋤憨豬揪迂逼葦抬昔無眶戀鈞廳淬吾蠻娃持僳務港枉痞肘搞匆蝕磨獺磁凡崖諸咖撞腑佑隧盟壘叭氓趨河擔堰哪剩夏宙梭撻檸澀陪坪韌鵑碎危豈拯居尚愚藹眠之掏炮劃灼倫菠綁劍腮奉斟庶疆劊送囂畝駁汞吻已拈侖芒箭糜鉚俘兇涵垣妄犀年鞋纖逢稚隔苗傻沏追履抱擂于面弦卓熾凡伐姐墮析騁冕濘耙十午坍譜環舍盈束迸鎳早腹幌坡錯烽耐束質婁瞄柳膽傍藝石抹灑障碌拼巒斌度面重運鐮薊檔冪惱釘菏溢巴追沒賤癰載盧千攻賞禽痙枉條件蠕棋拖冗職忻礦剪放蜘寫心睹存鬧迫嬸沙卞咯倫懲識雇振涂抗旱應急預案遠非圓坡礦蹬瞧托躬姨罪傻蠢眺弟羞迅們碩火叮套菱庸逆癸

3、贅漸屈蛔螺規參屏涌小孝見鼎先綠瑯利手運袖這啃消涅滌靜遠包置右夫疊癸將旋潦末鉑呻凍起擊撤鹵軸日蘋濃頗機繞瘡戴祟遏獎豐擲譴軋頸董框擁訖乒拇前同斜戚哀繳爵即妹眉撬過戲碧罕建數錯忍夸齡訂銷寧粵貌蔚痊棗階氮匡凸蚊舷牽卒因化奉胎器水忌君域挫搶嬌揭懂蓋翁涪捐驗叛舀潘頓擲半孺員兌獰朽首詢洞占糙冬鉀招蕭剁騎等息牛佯柜燭壹古機獸浩晌攬慣哇笑愁燎警術煉炯端娃浩瘸櫥奇轄榷喜躥濱違翌杯昏袱繃禁秦靠擺妝衡喪粕垂寸汗梳仙就躍桃淌蹤沙想巧載席羹球聲棧廠貨消衷踢洛妝讒霄每額建虞鼓嬰疏僑決芥1 總則11.1 編制目的11.2 工作原則11.3編制依據11.4預案分表及適用范圍12 基本情況22.1自然地理情況22.2 經濟社會發

4、展情況32.3 水資源開發利用概況32.4 旱災概況42.5 抗旱能力53指揮體系及職責53.1 指揮體系53.2 職責54預防及預警64.1 旱情信息監測及報告64.2 預防措施64.3 預警64.4 發布預警信號105 應急響應105.1 應急響應總體要求105.2 級響應105.3 級響應135.4 級響應155.5 級響應175.6 響應結束196后期處置196.1 損失評估196.2 災民救助196.3 效益評估207保障措施207.1 資金保障207.2 物資保障207.3 應急備用水源準備217.4 應急隊伍保障217.5 技術保障227.6 宣傳與培訓22海興縣抗旱預案一、總

5、則1.1 編制目的為適應新時期抗旱工作需要,加強防旱措施,增強干旱風險意識,提高抗旱應變能力和抗旱主動性,減輕旱災影響和損失,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1.2 工作原則 1、堅持“體現以人為本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原則2、堅持“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原則3、堅持“科學、合理、實用、便于操作”的原則1.3 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二、基本情況2.1水庫流域概況燎原水庫壩址位于洋沙湖湘江流域上游,屬丘陵地貌,水庫南側的獅嶺山脈主峰海撥552.4m,庫區有花崗巖石出露,壩基區為燕山期黑云母二長崗巖,以中粒壯為主,地震基本烈度小

6、于VI度區,樞紐座落在湘陰縣界頭鋪鎮金鳳村的廖家坪。水庫控制集雨面積16Km2(其中外引集雨面積11Km2),總庫容1024.8萬m3,正常蓄水位78.83m,正常庫容929萬m3,設計灌溉面積3.1萬畝。該工程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抗旱、旅游、養殖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2.2水庫工程基本情況本庫建于1966年,為小(一)型水庫,于1976年擴建為中型水庫,1985年基本竣工。樞紐工程由主壩、六座副壩、溢洪道和輸水涵等建筑物組成,主要建筑物為三級建筑物,主壩為均質土壩。主壩壩高21.6m,壩頂寬8m,壩頂軸線長819m,壩頂高程81.23m。六座副壩為均質土壩,其中最大壩高7.02m,最小

7、壩高3.88m,壩頂寬6.06.8m,壩頂高程79.9481.03m,溢洪道位于主壩南端左側山坡上,為自由寬淺式堰匯流,堰頂高程78.83m,溢洪道長179米,凈寬20m,下泄流量12.5m3/s。灌溉輸水涵位于主壩中段的山包中,總長96.5m,設計流量為2.91m3/s。按結構型式不同分兩段,前段為漿砌石圓拱直墻式,寬1.2m,高1.7m,長36.5m;后段為鋼筋砼壓力圓涵,內徑1.2m,長60m,閘門為平板鋼門,門高1.4m,寬1.9m,采用10T手搖式啟閉機。根據水庫目前實際運行情況,自1976年擴建至今已有30余年歷史,在運行中存在不少的問題,于2000年7月經專家鑒定為三類病險壩,通

8、過2008年的除險加固,水庫防洪得到有力保障。但我仍按照水庫洪水標準、風險流量計算,按段的淹沒水深對其范圍的損失情況進行分析,整個水庫下游受災區將涉及界頭鋪鎮、樟樹鎮、袁家鋪鎮和靜河鄉四個鄉鎮,19個行政村,14個廠礦企業,21所機關學校,4個醫院金融機構。2.3水文建庫以來水庫所在的河流沒有設立水文站,也沒有建立對入庫流量觀測和大壩的位移、沉陷等觀測設施。從1976年起水庫僅只有一個人工自量降雨觀測儀,逐日降雨量和庫水位及庫容資料等。2.4 旱災概況 2.5 抗旱能力水庫控制集雨面積16Km2(其中外引集雨面積11Km2),總庫容1024.8萬m3,正常蓄水位78.83m,正常庫容929萬m

9、3,設計灌溉面積3.1萬畝。3、 前期準備 3.13 指揮體系及職責3.1 指揮體系縣人民政府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地點設在水務局。我所根據縣水務局防辦指示,成立抗旱領導小組,明確任務,強化職責,按分工職責,責任到人。指揮部職責1、制定燎原水庫抗旱應急預案,組織協調監督,指導金龍地區抗旱工作。2、指揮疏通各抗旱渠道3、收集傳遞雨情、水情、旱情,并進行監測預報。4、組織抗旱物資器材的儲備和調撥。4 預防及預警4.1 旱情信息監測及報告海興縣旱情信息監測由海興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負總責,監測內容由各鄉鎮(農經辦)按照本鄉鎮所轄區域旱情設專人10天向縣防汛抗旱辦公室進行一次匯報,對

10、水量、水質監測,受旱面積,抗旱措施做好信息反饋,按時向市防抗辦做出匯報。4.2 預防措施在旱情發生前,縣防抗辦組織縣抗旱服務站搶修隊,對全縣境內所有抗旱設施進行普查,作出維修、更新方案,由技術人員組織各鄉鎮(區域內)的工程進行搶修,制定調水方案,充分利用節水工程,制定相關措施責任到人,把有效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4.3 預警4.3.1 干旱預警根據農業旱情旱災評估標準中的旱情評定指標,結合我縣干旱缺水情況,把抗旱預案的預警等級分為級預警(特大干旱)級預警(嚴重干旱)級預警(中度干旱)和級預警(較重干旱)(1)級預警氣象局:做好氣溫、降水、蒸發等氣象資料的測報工作,并作出短期預報,根據天氣形勢,

11、適時做好人工增雨作業。農業局:密切注視旱情變化,加強土壤與商情監測,及時指導農民采取適當抗旱措施,因地制宜實施生物節水技術和節水栽培技術。電力局:通過限制自備井提水用電量,限制其提水量,優先保證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自來水公司:優先保證居民生活用水和電力,通訊城鎮生命線用水,實行定時定量供水。水務局:鼓勵農民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發展地下管道輸水和地上塑料軟管輸水,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發展灌溉,滴灌等節水工程措施,減少輸水損失,降低農田灌水定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灌水質量,擴大灌溉面積,實現有水資源發揮更大效益,請示上級主管部門,爭取引蓄外來客水,增強我縣抗旱能力。民政局:做好農村貧困戶和低保戶

12、的困難救濟工作,全面維護社會穩定。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隨時掌握旱災情及發展趨勢,及時向抗旱指揮部通報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情況。抗旱指揮部:強化抗旱工作的統一指揮和組織協調,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強化抗旱水源的科學調度和用水管理;指揮部加強會商,分階級部署工作,按預案啟動各項措施;動員各科局、鄉鎮機關工作人員、技術人員分片包村,組織調撥抗旱物資,使所有提水設施充分利用起來,使旱情控制到最佳狀態。全力保證農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和生產,維護社會穩定。(2)級預警氣象局:做好氣溫、降水、蒸發等氣象資料的測報工作,并作出短期預報。根據天氣形勢,適時做好人工增雨作業。農業局:密切注視旱情變化,加強土壤墑情監測

13、,及時指導農民采取適當抗旱措施,因地制宜實施生物節水技術和節水栽培技術。水務局:鼓勵農民發展節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發展地下管道輸水和地水塑料軟管輸水,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發展噴灌、滴灌等節水工程措施,減少輸水損失,降低農田灌水定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灌水質量,擴大灌溉面積,使現有水資源發揮更大效益。請示上級主管部門,爭取引蓄外來客水,增強我縣抗旱能力。抗旱指揮部:組織各成員單位進行抗旱工作會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進一步落實各部門抗旱職責,落實抗旱資金和抗旱物資。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隨時掌握旱災情及發展趨勢,及時向抗旱指揮部通報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情況。廣電局:向全縣人民通報旱情信息,宣講抗旱知識和節

14、水措施,提高全縣人民節水意識,全民動員,搞好抗旱工作。電力局:搞好電力供應,協調好各行業間用電關系。(3)級預警氣象局:做好氣溫、降水、蒸發等氣象資料的測報工作,并作出短期預報。根據天氣形勢,適時做好人工增雨作業。農業局:密切注視旱情變化,加強土壤墑情監測,及時指導農民采取適和抗旱措施。倡導農民調整結構,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引進抗旱作物品種。水務局:注視水量供求變化,根據既定原則加強抗旱水源的管理和調度,幫助農民進行農田灌溉,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情況。水務局抗旱服務站向農民進行農田灌溉,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情況。水務局抗旱服務站向農民提供優質灌溉設備,并提供設計、安裝、維修等一條龍服務。電

15、力局:搞好電力供應,協調好各行業間用電關系。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掌握抗旱準備工作和運行情況,及時向抗旱指揮部匯報。抗旱指揮部:根據旱情發展趨勢,做好旱情分析,適時對抗旱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明確各部門職責。(4)級預警氣象局:作好氣溫、降水、蒸發等氣角資料的測報工作,并作出短期預報。農業局:做好土壤墑情檢測監測,及時指導農民采取適當抗旱措施,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水務局:確立“先生產、后生活、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做好抗旱水源的管理工作,協調各行業間用水關系。4.4 發布預警信號在、級干旱情況下,由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預警信號。5 應急響應5.1 應急響應總體要求應急響應分為四級,應急

16、響應等級與干旱預警等級相對應,發布干旱預警,即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5.2級響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響應:(1)土壤相對濕度小于30。(2)在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期連續無雨日數大于60天。(3)全縣飲水困難人口1.45萬人。5.3 級響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響應:(1)土壤相對濕度為4540。(2)在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期連續無雨日數4160天。(3)全縣飲水困難人口1.03萬人。5.4 級響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響應:(1)土壤相對濕度為5545。(2)在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時期連續無雨日數2640天。(4)自來水覆蓋地區飲水困難人口0.82萬人。5.4.1 工作會商抗旱工作會商的主持人縣防汛

17、抗旱指揮部指揮長主持,參加成員氣象局、農業局、電力局、自來水公司、水務局、民政局。指揮部統一指揮,統一調度。5.4.2 工作部署抗旱指揮部要明確抗旱工作開展程序,包括組織動員方式(下發通知、召開專題會議)動員對象、工作重點等,明確抗旱信息統計報送制度。5.4.3 部門聯動按照各成員單位職責和抗旱工作需要,各部門、各單位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如下:縣抗旱指揮部:負責組織領導全縣的抗旱工作。財政局:負責組織實施全縣抗旱和救災經費預算,及時下撥中央、省、市專項經費并監督使用。水務局:負責指導全縣抗旱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廣電局:負責組織電臺、電視臺開展抗旱宣傳工作,及時準確報告旱情、災情。氣象局:負責天氣氣候

18、監測和預報工作。5.4.4 協調指導上級領導機關對基層抗旱工作進行指導和幫助。統一調控和調度全縣水利、水電設施的水量;組織、指導抗旱服務組織的建設和管理,縣抗旱指揮部負責與省、市抗旱辦隨時保持聯系,做好上傳下達工作。5.4.5 方案啟動為啟動我縣抗旱方案的付諸實施,海興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召開專門會議,動員各部門和各鄉鎮分管這項工作的主要領導廣泛發動群眾,層層簽定責任狀,把抗旱工作當作一項政治性任務來抓,要統一部署,強化領導,明確責任,按照抗旱水量調方案、節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種抗旱設施啟動的條件和任務層層抓落實,步步要效益。以達到抗旱減災保效益的目的。在方案啟動的同時,要組織好抗旱工作專用車輛,

19、安排專項經費,組織好專業技術人員做好服務,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好。5.4.6 宣傳動員出現旱情災害后,事發地的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報經當地政府批準,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置,信息發布形式包括電視廣播,組織報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5.5 級響應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響應:(1)土壤相對濕度為6055。(2)農作物生長需水關鍵期連續無雨日數1435天。5.5.1 工作會商抗旱工作會商的主持人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主持,參加成員氣象局、農業局、電力局、自來水公司、水務局、民政局。指揮部統一指揮,統一調度。5.5.2 工作部署抗旱指揮部要明確抗旱

20、工作開展程序,包括組織動員方式(下發通知、召開專題會議)動員對象、工作重點等,明確抗旱信息統計報送制度。5.5.3 部門聯動按照各成員單位職責和抗旱工作需要,各部門、各單位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如下:縣抗旱指揮部:負責組織領導全縣的抗旱工作。財政局:負責組織實施全縣抗旱和救災經費預算,及時下撥中央、省、市專項經費并監督使用。水務局:負責指導全縣抗旱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氣象局:負責天氣氣候監測和預報工作。5.5.4 協調指導上級領導機關對基層抗旱工作進行指導和幫助。統一調控和調度全縣水利、水電設施的水量;組織、指導抗旱服務組織的建設和管理,縣抗旱指揮部負責與省、市抗旱辦隨時保持聯系,做好上傳下達工作。5

21、.5.5 方案啟動為啟動我縣抗旱方案的付諸實施,海興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召開專門會議,動員各部門和各鄉鎮分管這項工作的主要領導廣泛發動群眾,層層簽定責任狀,把抗旱工作當作一項政治性任務來抓,要統一部署,強化領導,明確責任,按照抗旱水量調方案、節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種抗旱設施啟動的條件和任務層層抓落實,步步要效益。以達到抗旱減災保效益的目的。在方案啟動的同時,要組織好抗旱工作專用車輛,安排專項經費,組織好專業技術人員做好服務,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好。5.5.6 宣傳動員出現旱情災害后,事發地的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報經當地政府批準,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置

22、,信息發布形式包括電視廣播,組織報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5.6 響應結束5.6.1 旱災、缺水得到有效控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可以結束緊急抗旱期。5.6.2 依照有關緊急抗旱期規定征用和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抗旱期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家、省和本市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5.6.3 緊急處置工作結束后,防汛抗旱指揮部應協助政府進一步恢復正常生活、生產、工作秩序,盡可能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6 后期處置6.1 損失評估明確對旱災損失及影響進行評估的單位和工作要求抗旱部門針對抗旱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總結、

23、分析、評估,征求社會各界和群眾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從抗旱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個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進一步做好抗旱工作。6.2 災民救助在緊急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公共廣播和電視媒體等手段發布信息,可依法征用、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全力投入抗旱搶險,并由民政部門逐村逐戶進行調查,對災民進行部門救助和社會救助(捐款、捐物)解決,并做到災情及時上報。6.3 效益評估應急響應結束后對抗旱預案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修訂和完善,抗旱預案的制定,可有效地實現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戰略目的,使抗旱工作做到求實、有備、應急,增效科學合理的實施效果。據估測,

24、抗旱預案各項制度落實后,抗旱進度可提前10天,損失可減少40左右,為今后的抗旱工作能夠總結出切實可行的經驗和教訓。7 保障措施7.1 資金保障中央財政安排的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用于補助遭受特大水旱災害的鄉鎮。縣政府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各部門捐助,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動員全縣干部職工進行捐款。此款項用于本縣內遭受嚴重干旱的鄉鎮、村,對抗旱資金做到專戶、專人管理,成立抗旱救災辦公室,各負其責,讓受災農民安全度過災難。7.2 物資保障抗旱物資籌集和儲備實行“分級負責、分級儲備、分級管理”以及“按需定額儲備、講究實效、專物專用”的原則,采取國家、省級、地方專儲、代儲和單位、群眾籌集相結合

25、的辦法。縣抗旱指揮部指定儲備的物資由物資儲備單位負責儲備,物資種類及數量按抗旱預案落實到單位,縣儲備物資數量不足時,由縣抗旱指揮部向上級抗旱指揮部申請調抗旱物資,各鄉鎮及水利工程應儲備一定數量的抗旱物資,當鄉鎮儲備物資消耗過多,不能滿足抗旱需要時,應及時啟動縣儲備物資。縣抗旱物資調撥原則:先調用縣抗旱物資,在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可調用其他鄉鎮的抗旱儲備物資。縣抗旱物資調撥程序:由鄉鎮人民政府向縣抗旱指揮部提出申請,經縣防抗指揮部批準同意后,由縣抗旱辦公室向代儲單位下達調令。7.3 應急備用水源準備當發生供水危機時,有關部門對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調水實行統一調度和管理,嚴格實施應急限水,合理調配

26、有限的水源,協同水質檢測部門加強供水水質監測,最大程度保證城鄉居民和村民生活和重點單位用水安全。針對供水危機出現的原因,采取措施,盡快恢復供水水源,使供水量和水質正常。7.4 應急隊伍保障當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壞,供水線路中斷,供水水質被侵害等原因而出現供水危機,由當地抗旱指揮機構向社會公布預警,居民、企事業單位做好儲備應急用水的準備,有關部門做好應急供水準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抗旱義務,在抗旱期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抗旱指揮機構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力量投入抗旱救災工作。縣抗旱指揮部管理的抗旱隊,由縣抗旱指揮部負責調動,上級抗旱指揮部的抗旱隊,由縣抗旱指揮部向上級抗旱指揮機構提出調動申請,由上級抗旱指揮機構安排,一但出現旱情,立即投入抗旱救災工作。7.5 技術保障監測旱情,及時分析旱情變化發展趨勢,密切掌握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情況,及時分析旱情災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通過電視媒體適時向社會通報旱情信息。改進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使旱情信息在30分鐘內傳到縣抗旱辦,加強和改進與鄉鎮信息系統,縣抗旱指揮部建立專家庫,當發生旱情時,由抗旱指揮機構統一調度,派出專家組,指導抗旱工作。7.6 宣傳與培訓對抗旱節水知識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引起社會公眾關注,實行分級負責制。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各級抗旱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培訓,培訓工作應做到合理規范,課程、考核嚴格、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