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單元測試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頁
第4單元測試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頁
第4單元測試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頁
第4單元測試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頁
第4單元測試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無 止 境高二地理第一學期第四單元測試卷考試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讀我國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 13題。1、該地所在農業生產基地的農業地域類型是()A.混合農業B.水稻種植業C.商品谷物農業D.大牧場放牧業2、限制該地所在農業生產基地發展的重大生態問題是( )A.草場退化和土地沙化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澇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濕地退化3、該地區農業部門擬建設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庫大壩,合理的規劃方案是()A 地一水庫大壩、地一果林、地一耕地、地一水土保持林B 地一水土保持林、地一耕地、地一果林、地一水庫大壩C.一果林、地一耕地、地

2、一水庫大壩、地一水土保持林D.一耕地、地一水土保持林、地一水庫大壩、地一果林圖2示意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生產與生態定位。讀圖2,回答4-5題。圖24、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發展方向是(學無 止 境A.增大坡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B.大量開墾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積C.大規模機械化,建成商品糧基地D.退耕還林(草),發展舍飼養殖5、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生態與生產功能是()東部農耕區的生態屏障和畜產品供應基地東部農耕區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糧食供應基地西部牧區的水源涵養帶和飼草料供應基地西部牧區的水源涵養帶和重要糧食供應基地A. B . C . D .圖3示意某國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變化。讀圖 3,回答68題。TfA

3、6、1982年該國城鎮化水平約為()A. 10% B . 20% C . 30% D . 40%7、20世紀該國城鎮人口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是()A. 60年代初期B. 70年代中期C. 80年代中期D. 90年代后期8、1961 2007年,該國城鎮化總體趨勢表現為()A.鄉村人口持續增加B.城鎮人口緩慢減少C.進入加速發展階段D.進入郊區化階段9、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吸引國際直接投資占全國比重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從1999年開始,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就超過了珠江三角洲地區B.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三角洲地區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國際直接投資多C. 200

4、1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額首次超過珠江三角洲D. 1997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額略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學無 止 境10、下圖是我國四個地區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圖中代表的地區依次是()C對如升質碰截夕蚪經忙gn極唔企業)網1所用AO銀姚發展)A .蘇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東北地區B .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C .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東北地區D .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浙江溫州地區、蘇南地區讀我國部分省市區19962004年耕地變化情況表,回答 1115題:19962004年我國部分省區耕地變化情況表區域耕地2面積

5、(Km)人口(萬人)1996- 2004年耕地減少去向比重 ()減少面積2(Km)建設占用災毀耕地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內蒙古5568922321009.601.782.2695.260.69y肅348602467374.202.360.5591.245.84235256961248.6013.761.231.8883.12江蘇447207110344.8037.273.268.7150.77福建12135326166.5036.618.372.4452.58寧夏8110495373.602.290.2096.560.94陜西344743543935.002.673.5773.3720.40注:

6、耕地面積和人口均為1996年數據。11、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積最大的省區是()A.內蒙古 B .甘肅 C .福建 D .寧夏12、生態退耕面積最大的省區是()A.寧夏 B .內蒙古 C .甘肅 D .陜西13、上題正確選項地區生態退耕的主要是原因是()A.保護濕地B.防止土地荒漠化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地質災害 14、主要由于農業結構調整而造成耕地減少最多的的省區是(A.江蘇 B .福建 C .廣東 D .寧夏15、上題正確選項地區農業結構主要的調整方向是()A.發展商品谷物農業B.發展林業C.發展水產養殖業D.發展鄉鎮企業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蕉嶺中學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單元測試卷班級

7、 姓名 座號、選擇題題號12345678答案題號9101112131415答案二、綜合題16、讀東北區自然地理環境概況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7 分)(1)、寫出山脈的名稱:(2)、寫出河流的名稱:E、F、(3)、寫出平原的名稱:甲、乙、丙、學無 止 境(4)、對東北商品糧基地建設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各有哪些?17、(18分)東北地區西部草原農業發展方向是圍繞生態建設與增加農民收入兩大主題,結合退耕還林、 還草工程的實施,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下圖表示的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的草場一畜牧業一加 工業耦合發展模式,讀圖分析產業之間的相互聯系,并結合所給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宰場

8、一肅牝業一加工業劇合我要模足四(1 )分析該系統是如何實現生態保護的? (6分)(2)分析該系統是如何實現增加農民收入的? (4分)(3 )綜合分析評價該系統的優點。(8分)18、(13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本推動型就要向技術推動型轉變,而長三角本身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這時恰好表現出來。另外,長三角土地規模和人口規模上是珠三角的兩倍。而珠三角都市經濟圈的可持續發展確實存在一系列問題。由于受到南嶺阻隔,經濟腹地狹小,珠三角對周邊區域輻射帶動能力還學無 止 境不夠強。從市場角度來說,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蘇南地區以及浙東北地區,共1 5個城市,而珠江三角洲包括廣州在內共計1 4個縣市,從幾方

9、面數字看,兩者都相差一倍以上。與此相對比,珠江三角洲無論在城鎮的規劃質量、布局的合理性,還是在城市功能的發育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出過分依賴“香港因素”的特點,市場的輻射性也不如“長三角” 。可以肯定,曾因改革開放先行一步而成為沿海明珠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正面臨來自長江三角洲地區咄咄逼人的競爭。閱讀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 )聯系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4分)(2 )分析材料說明目前珠江三角洲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4分)(3)為了使工業化和城市化更好地發展,同時面臨長江三角洲的競爭,你認為珠江三角洲該如何發展?(5分)19、(7分)從1840年

10、被迫打開國門,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的現代化經歷了漫長7表示的是改革而艱辛的歷程,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圖8是我國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級規模金開放以來全國及國內三大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的變化情況,圖 字塔示意圖。學無 止 境城市人口比重(狗L60 -19T8I %51992200020M 年馀W 犯。事) 60 30030 V 90 120 150城市等級t人口規稹) 特大城市3 100萬人)大城市(90-100萬人) 中等城市(ZOVQ萬人)小城而f 萬人)城市數量(個)圉跑I解解叫國瑋I I而山摩(1)讀圖7、8,分析改革開放以來

11、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主要特點。(4分)(2)在西部地帶城市化進程中,有人提出了應優先發展大城市的觀點,你認為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3分)必修三第四單元測試卷參考答案、選擇題題號12345678答案CDCDABDC題號9101112131415答案BCABBCC二、綜合題16、(共17分,除特殊說明外,每空 1分)(1)大興安嶺 小興安嶺 長白山(2)遼河 松花江 黑龍江 烏蘇里江(3)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遼河平原(4)平原廣闊;土壤肥沃;夏季光熱充足(3分)人均耕地面積大,糧食商品率高;機械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較高;國家政策支持(4分)17、(1)通過退耕還草,減少了農民對土地的開墾,建設了合理的

12、人工草場,發展畜牧業,利用了中部 地區(生態環境好)的糧食飼料,使得草原地區的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復,西部地區的肥料補給中部地區, 使得中部地區的土壤更加肥沃,生態環境更好;同時受到后面的加工出口業的牽制,使得農民能夠自覺合 理利用保護草場,從而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2)農民退耕還草以后,發展畜牧業,利用中部地區的糧食飼料搞好屠宰加工,進而賣出肉食品在當地 消費或是出口,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3)這種生態系統有效地保護了西部草原的生態環境,還使得中部產糧區的糧食就地轉化,從而中西部 地區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形成了有機的產業鏈,各自的優勢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因此,不僅保護了 生態環境還提高了農民的收入。18、(1)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良好的區位條件;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2)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不足;土地用地規模不足;市場范圍、腹地范圍不夠廣;城鎮的規劃質量、布 局合理性不夠高。(3)針對上述限制性因素,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應該做到:努力做好產業升級,使資本優勢轉變為技術優 勢;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吸引高水平的人才,提高市民的勞動力素質;搞好城市規劃,區域內經濟合作協 調發展;突破市場、區域界限,努力擴大范圍,提高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大珠江三角洲等等。但是發展過 程中要注意避免同長江三角洲的惡性競爭,開拓自己的空間,發展自己的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