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理論總結匯總_第1頁
匯率理論總結匯總_第2頁
匯率理論總結匯總_第3頁
匯率理論總結匯總_第4頁
匯率理論總結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匯率理論總結傳統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說國際借貸說鑄幣平價說金本位制度利率平價說匯兌心理說國際收支說現代匯率決定理論貨幣分析法彈性價格模型資產組合分析法(資產市場說)黏性價格模型貨幣替代模型匯率理論最新發展思路宏觀均衡分析方法外匯市場微觀結構方法一、傳統理論(一)鑄幣平價說-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1816-1936)1、金本位制:(1)廣義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 (2)狹義指金幣本位制,也稱金鑄幣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點:(1)黃金是世界貨幣(根本保證)(2)各國貨幣的含金量決定著彼此間的兌換比率(3)匯率波動幅度小,以黃金輸送點為限(4)“物價-鑄幣流

2、動機制” (5)資本的流向與黃金的流向正好相反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1)依賴于嚴格的條件(2)世界黃金產量、占有結構的限制(3)有賴于價格體系的穩定(4)需要黃金的自由兌換2、金幣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鑄幣平價 (1) 1752年英國經濟學家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年)在論貿易平衡中提出“價格-鑄幣流動機制”(2)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兩國貨幣含金量之比:s = G*G s為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率(直接標價法);G為本國貨幣的含金量; G*為外國貨幣的含金量在這種貨幣制度下,貨幣價值是以鑄幣的含金量表示的,匯率的決定與變動有一個基準,即鑄幣平價。

3、(3)黃金輸送點:金幣本位制度下,外匯匯率漲落引起黃金輸出入國境的界限. 黃金輸送點=鑄幣平價±運費 上限:黃金輸出點 鑄幣平價加運送黃金費用下限:黃金輸入點 鑄幣平價減運送黃金費用(直接標價法)外匯市場買賣時的價格在黃金輸送點內波動.黃金輸送點成為匯率波動的上下限是由于金本位時期存在著兩種對外結算方式引起的 (4)結論:<1>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鑄幣平價。鑄幣平價是兩國貨幣之間法定的兌換比率,但不是市場上的真實匯率。市場匯率隨外匯供求關系的變化圍繞鑄幣平價上下波動。<2>匯率波動的界線是黃金輸送點,最高不超過黃金輸出點,最低不低于黃金輸入點。匯率

4、的變動幅度是相當有限的,匯率是比較穩定的。 (5)局限性:<1>各國必須遵守金本位制的游戲規則。<2>理論建立在貨幣數量論的基礎上。<3>無法解釋紙幣本位制度下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率。3、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黃金平價(1)這兩種貨幣制度是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共同特點:<1>沒有金幣流通; <2>流通中的銀行券、紙幣可以按照其法定含金量與黃金直接或間接兌換; <3>黃金輸出入受到極大的限制。(2)匯率決定的基礎:黃金平價:兩種貨幣的法定含金量之比(二)國際借貸說1、國際借貸說,又稱國際收支差額理論。是由英國學者喬治

5、·葛遜(George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2、基本觀點:國際借貸的差額是決定匯率變動的基礎,該差額是由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差額決定的。根據國際借貸的流動性,戈森將國際借貸分為固定與流動兩種,國際借貸分為固定借貸和流動借貸,前者指借貸關系已經形成但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后者指已經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在他看來只有后者,即已經到期需要即刻清償的借貸關系,才是決定匯率變動的因素。固定部分有時甚至會出現相反的匯率表現。3、評價:局限性:(1)沒有回答匯率決定基礎這一本質問題。 (2)難以解釋長期匯率變動的原因。 (3)比較適用于外匯市場發達的國家。意義:說明了國際收支失衡是

6、導致匯率變動的主要原因。(三)購買力平價說1、地位:匯率理論的核心2、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卡塞爾(瑞典學者,于1922年進行系統闡述)3、基本思想:貨幣的價值在于其購買力,各國貨幣單位在國內的購買力大小及其升降的比較決定了各國貨幣之間的兌換率及其兌換率的變動。4、理論基礎:一價定律、貨幣數量論5、一價定律:在不考慮交易成本和商品套利自由的情況下,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商品活動時,將使國際間以相同貨幣表示同質貿易商品的價格一致。(1)提出:弗里德曼(2)前提條件:商品同質、商品價格不存在粘性(3) 一價定律: pid= epif e為直接標價下的匯率,pid為本國商品的價格,pif為外國

7、商品的價格 (4)一價定律不成立的原因: <1>交易成本的影響。<2>關稅和貿易壁壘的影響。<3>非貿易商品的影響。6、絕對購買力平價: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匯率的決定(1)一價定律:pd= epf e為直接標價下的匯率,pd為本國商品的價格,pf為外國商品的價格 (2)絕對購買力平價前提:<1>對于任何一種可貿易商品,一價定律都成立;<2>在兩國物價指數的編制中,各種可貿易商品所占的權數相等。 (3) e = pdpf 該式表示匯率等于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比率。當本國物價水平相對上升時,本幣的購買力就會相對下降,則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反之

8、,當本國物價水平相對下降時,本幣的購買力就會相對上升,則匯率下跌,本幣升值(4)絕對購買力平價的缺陷:第一、不同國家居民在商品消費偏好上的差異導致了產品的巨大差異性。在設立物價指數時,各國各種商品的權重不可能是相對的,甚至一國在不同時期權重也是不同的。第二、市場不可能是完全競爭的,關稅、貿易壁壘以及交易成本也加大了這種偏離。第三、非貿易商品的存在,使得世界上所有商品的價格無法一致。第四、國際貿易中同一種商品完全同質是不存在的。7、相對購買力平價:指在一定時期內,匯率的變化與該時期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化成比例。 (1)相對購買力平價:et= e0 , 其中,PIdt,PTft分別是本國和外國在t

9、時期的物價指數,e0是基期匯率,et是計算期匯率該式含義:盡管匯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兩國物價絕對水平的對比,但可以反映兩國物價的相對變動。物價上升速度較快(物價指數相對基期提高較快)的國家,其貨幣就會貶值。(2)在現實經濟中,相對購買力更具有實用性。8、購買力平價理論總結:(1)購買力平價的基礎是貨幣的價值尺度與支付功能。(2)絕對購買力平價是在國際市場無壁壘,商品充分交易基礎上的。(3)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國際市場非完全的基礎上的。9、購買力平價理論的評價:(1)說明匯率的長期變動趨勢,但無法說明匯率的短期和中期變動趨勢。(2)無法解釋匯率的變動與物價水平的變動之間的因果關系。(3)前提條件與現

10、實經濟情況不符。(4)決定的均衡匯率是貿易商品市場均衡的匯率,而不是國際收支平衡的真實均衡匯率。(5)檢驗的技術條件過于苛刻。(四)利率平價說1、利率平價理論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于1923年提出。2、利率平價說利率平價是建立在外匯市場短期均衡基礎之上的理論,因此是外匯短期分析的工具。該理論分為套補的利率平價和非套補的利率平價兩部分。3、套補的利率平價:(1)套補的利率平價指在利率套利的同時進行遠期外匯拋補交易。(2)假定條件:<1>所有投資者與借款者都是厭惡風險的 <2>套利的交易成本為零 <3>套利資金供給彈性為無窮大 <4>不考慮多種金融資

11、產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差異 <5>完善的金融市場,資本自由流動(3)套補的利率平價公式:= idif公式推導(略)該公式的經濟含義是:遠期匯率的變動率等于兩國利率的差額。利率高的貨幣遠期匯率下跌,利率低的貨幣遠期匯率上升。 4、非套補的利率平價:在即期外匯市場上買進外匯進行利息套利時,自愿承擔遠期匯率變動的風險,沒有在遠期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進行拋補,而是根據對未來即期匯率變動的預期值計算獲取的收益進行投機。令預期的貨幣升值率或貶值率為E,則 E= iid 經濟含義:當一國貨幣的升值率或貶值率等于兩國利差時,則兩國間將不會有非拋補的利率套利的活動發生。5、套補的利率平價和非套補的利率

12、平價的關系:外匯市場上的投機活動最終使得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和非拋補的利率平價條件同時成立。f=Eef , E= iid ,f為一年期的遠期合約交割的遠期匯率,Eef為一年后的匯率預期。6、利率平價說的評價:利率平價理論提示了利率與匯率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表現為兩種貨幣的利差對匯率變動的影響,而且也表現為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這一關系的重要意義在于:第一,說明了利率是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揭示了通過遠期套匯套利,規避投資風險的方法 第三,揭示了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規律;第四,為遠期匯率的確定提供了一種方法;第五,為央行通過調節利率達到其匯率目標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由此,我們對利率平價理

13、論可以做出這樣一個評價:利率平價理論是匯率決定理論的一塊基石,同時以其重要的實踐意義而成為投資者的決策指南和投機者的盈利手段。(五)國際收支說1、國際收支說又稱作外匯供需流量理論,由美國學者阿爾蓋完善,是國際借貸說的改進。2、基本原理:假定外匯市場的匯率是一個完全沒有干預的可自由浮動的市場價格。于是可通過匯率的自由浮動,實現外匯資金的供求平衡,從而實現國際收支的平衡。假定國際收支僅包括經常賬戶(CA)和資本與金融賬戶(K),用公式表示為: BP=CA+K=0 K代表資本賬戶,CA代表經常賬戶,在此我們把經常賬戶等同于貿易賬戶,則它主要有商品和勞務的進出口決定。 貿易賬戶中的進口是由本國國民收入

14、(Y)和實際匯率(eP*/P)決定的,出口是由外國國民收入(Y*)和實際匯率決定的。于是,影響經常賬戶的主要因素就有: CA=f(Y,Y*,P,P*,e)假定資本賬戶的收支取決于本國利率(i)與外國利率(i*),還有對未來匯率的期(Eef e)/e。將這些因素與(1-6)綜合,于是影響國際收支的主要因素為: BP=f(Y,Y*,P,P*,i,i*,e,Eef)=0 再假定,除匯率外的其它變量均是給定的外生變量,則匯率將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變動至某一水平,從而使國際收支達到均衡狀態。 e=g(Y,Y*,P,P*,i,i*,Eef ) 3、各變量的變動對匯率的影響:(1)國民收入的變動:當其他條

15、件不變時(下同),本國國民收入增加,將通過邊際進口傾向而帶來進口的上升,這導致對外匯需求的增加,外匯匯率上浮(本幣貶值);外國國民收入的增加,將通過本國出口增加,導致外匯供給增加,外匯匯率下浮(本幣升值)。(2)價格水平的變動:本國價格水平上升,將導致實際外匯匯率下浮(本幣升值),本國產品競爭力下降,抑制出口,使本國經常賬戶惡化,這又導致了外匯匯率上浮(本幣貶值),使實際匯率恢復均衡。而外國價格水平上升,將導致實際外匯匯率上浮(本幣貶值),由此,刺激出口,使本國經常賬戶得以改善,這又導致外匯匯率下浮(本幣升值),使實際匯率恢復均衡。(3)利率的變動: 本國利率上升,將通過資本流入的增加,導致本

16、國資本賬戶的改善,使外匯匯率下浮(本幣升值)。外國利率上升,將通過資本輸出的增加,導致本國資本賬戶惡化,使外匯匯率上浮(本幣貶值)。(4)對未來匯率預期的變動:如果預期本幣在未來將貶值,資本將會流出以避免匯率損失,這帶來本幣即期的貶值。如果預期本幣在未來將升值,則本幣幣值在即期就將升值。 (5)注意: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對各變量如何影響匯率的分析是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得出的。而實際上,這些變量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從而它們對匯率的影響是難以簡單確定的。以國民收入這一變量為例,本國國民收入增加會在增加進口的同時,造成貨幣需求的上升從而提高了利率,但這又帶來了資本流入。因此,國民收入增長對匯率的影

17、響取決于以上兩種效應的相對大小。此外,本國國民收入的增加還有可能導致對未來匯率預期的改變,這就更加難以確定它對匯率的影響。(六)匯兌心理說1、匯兌心理說最初是由杜爾提出基本思想,是法國學者艾伯特·阿夫達利昂于1927年完成理論體系2、基本思想:對匯率起決定性因素的是人們對外國貨幣的主觀評價主觀評價取決于 (1)“質”的方面:外國貨幣的購買力、對債務的償付能力、外匯投資的收益、政治穩定的程度、資本外逃的狀況和投機活動 (2)“量”的方面:國際借貸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數量3、評價:(1)局限性 :<1>忽視了匯率決定的基本因素 <2>對匯率長期變動趨勢沒有說服力(2)

18、意義:將心理預期因素引入匯率分析二、現代理論(資本市場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資金流動的發展對匯率產生了重大影響,外匯市場上的匯率變動極為頻繁而且波幅較大。匯率逐漸被人們視為一種資產的價格,在分析匯率決定時采用了與普通資產價格決定基本相同的理論,這一分析方法被稱為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說。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稱為匯率理論的重要一派,代表人物有美國經濟學家布蘭森(Willian Branson)、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ch)和弗蘭克爾(Jacob Frenkel)等。該理論特別重視金融資產市場均衡對匯率決定和變動的影響。 資產市場說的主要觀點:(1)應將匯率看成是一種資產

19、價格,這一價格是在資產市場上確定的,對匯率的分析應用與普通資產價格決定相同的理論。(2)匯率的決定主要取決于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對資產價格而言,它在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反映的是對這一資產持有的存量進行調整的需要。(3)未來經濟條件的預期對當期匯率的決定有重大影響資產市場說的假設前提:第一、外匯市場有效,市場當前價格反映了所有可能得到的信息。第二、分析對象是一開放小國,該國無法影響國際利率水平。第三、本國居民主要持有三種資產: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外國債券;同時外國居民不持有本國資產,本國居民不持有外國貨幣。在貨幣替代模型中,本國居民假設持有外國貨幣。第四、資金完全流動,抵補利率平價始終成立。(

20、一)彈性價格模型1、可簡稱為匯率的貨幣模型,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J.Frenkel)和比爾森(J.Bilson)等人首先提出的。彈性價格貨幣模型是一種長期而非短期理論,是因為這一理論基本上不考慮價格剛性,認為,價格水平總是立即調整的,從而使經濟始終保持在充分就業狀態并滿足購買力平價條件。2、假設前提:(1)垂直的總供給曲線。(2)穩定的貨幣需求。(3)購買力平價(PPP)成立。3、狹義彈性價格模型(1)狹義模型不考慮貨幣機會成本,僅考慮交易性需求(2)貨幣數量方程為MKPYMs貨幣供應量,Md貨幣需求量。Y為一國實際產出,P為一國商品價格水平,K為貨幣行為常數,上標*表示外國變量本國貨幣市

21、場均衡為:Ms =Md =KPY 外國貨幣市場均衡為:Ms* =Md*= K*P*Y* 得到:P= P*=將上面兩式代入購買力平價公式S=中,得到:S=()()()兩邊取對數:lns = =(lnk*-lnk)+ (lnMs-lnMs*)+ (lnY*-lnY) 上式說明,匯率受兩國貨幣供應量、兩國的國民收入影(3)狹義彈性模型沒有考慮貨幣的需求彈性和利率變量4、廣義彈性價格模型:(1)廣義彈性價格模型考慮了貨幣的投機性,增加了利率變量,將廣義貨幣數量方程表達成:MKPYei ,其中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為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2)本國貨幣市場均衡 :MsMd =KPYe-i 外國貨幣市場均衡:

22、Ms*= Md* = K * P * Y * e-i* 代入購買力平價S=P/ P * 得S=()()()()兩邊取對數得:lns=(lnk*-lnk)+(lnMs-lnMs*)+ (lnY*-lnY)+ (i-i*)假設兩國有相同的貨幣行為常數,則模型可簡化為:lns = (lnMs-lnMs*)+ (lnY*-lnY)+ (i-i*)(3結論:<1>從最后公式可以看出,在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下,匯率是由本國與外國之間的貨幣供給量、利率水平和實際國民收入水平決定的。<2>這樣彈性貨幣分析法就將貨幣市場上的一系列因素引入了匯率水平的決定中。(4)基本模型沒有涉及資本的完全流

23、動,沒有考慮投機者的行為5、引入預期后的彈性價格模型在彈性模型中,資本完全流動,非抵補利率平價成立:Se-S=i-i*, s是即期匯率,se是下一期預期匯率。 lns=(lnMs-lnMs*)+ (lnY*-lnY)+ (se-s) 引入預期前,彈性模型無法解釋匯率短期內超常波動。引入預期因素后說明,在貨幣供應量、國民收入水平沒有顯著變化時,匯率也會因為公眾對匯率預期的變化而大幅變化6、彈性價格模型理解:彈性價格模型表明:本國與外國之間實際貨幣供給水平、國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通過各自對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決定了匯率水平。(1)貨幣供給水平對匯率影響:外匯匯率與本國貨幣供給成正比,與外國貨幣供給成反

24、比。當本國貨幣供給相對上升時,將導致現有價格水平上的超額貨幣供給,在利率和實際產出(國民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公眾將增加支出而減少貨幣余額。由于產出不變,額外支出會迅速導致本國物價水平的上升。在購買力平價成立的條件下,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貶值)。(2)國民收入水平對匯率影響:外匯匯率與本國相對于他國的收入成反方向變動。本國國民收入的增加,意味著貨幣需求的增加,在現有價格水平上由于貨幣供給沒有相應增加,因此居民持有的貨幣余額下降,公眾將減少支出而增加貨幣余額。而支出減少會迅速導致本國物價水平的下降。在購買力平價成立的條件下,外匯匯率下降(本國貨幣升值)。(3)利率收入水平對匯率影響:外匯匯率與本

25、國相對于他國的利率成正向變動。本國利率的上升,意味著貨幣需求的減少,在現有價格水平上由于貨幣供給沒有相應增加,因此居民持有的貨幣余額持有相對過多,公眾將增加支出而減少貨幣余額。而支出增加會迅速導致本國物價水平的上升。在購買力平價成立的條件下,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貶值)。(4)影響小結:<1>在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下,假定其他條件一樣,本國貨幣供給量增加既定的百分比,則導致本幣貶值相同的比例。<2>在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下,假定其他條件一樣,本國實際國民收入增加,會導致本幣升值。<3>在彈性價格貨幣模型下,假定其他條件一樣,本國利率水平上升,會導致本幣貶值。 7、缺

26、陷性:(1)它以購買力平價為前提,具有與購買力平價理論同樣的缺陷;(2)它假定貨幣需求函數是穩定的,這在實證中存在爭議。以收入和利率為基礎的需求函數不能全面反映實際的貨幣需求。(3)商品價格具有完全彈性,這點受到眾多研究者的批評。大量的研究結果顯示,商品市場上的價格調整不同于金融資產市場上的價格調整,它一般比較緩慢,在短期內具有粘性。 (4) 在浮動匯率前,彈性價格模型在實證檢驗中擬合性較好,但1978年以后,實證檢驗效果差。(二)黏性價格模型1、黏性價格模型又稱為:匯率超調模型或多恩布什模型 ,由多恩布什在1976年的預期與匯率動態論提出。2、產生背景:由于彈性價格貨幣模型忽視了預期在決定國

27、際利差中的作用,無法解釋匯率在短期內劇烈變動的現象。當市場受到外部沖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多恩布什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準確的信息。3、基本假定:(1)由于商品價格粘性,購買力平價在短期內不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后,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后,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因此長期內購買力平價成立。(2)總供給曲線在短期內不是垂直的,商品價格存在粘性。4、基本原理:多恩布什認為,當市場受到外部沖擊時,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調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場因其自身的特點和缺乏及時準確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速度

28、較慢,過程較長,呈粘性狀態,稱之為粘性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價格調整速度較快,因此,匯率對沖擊的反應較快,幾乎是即刻完成的。匯對外沖擊做出的過度調整,即匯率預期變動偏離了在價格完全彈性情況下調整到位后的購買力平價匯率,這種現象稱之為匯率超調。由此導致購買力平價短期不能成立。經過一段時間后,當商品市場的價格調整到位后,匯率則從初始均衡水平變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長期購買力平價成立。5、評價(1)貢獻:<1>總結了匯率現實中的超調現象,并在理論上首次予以系統的闡述。<2>匯率在短期內不僅會偏離絕對購買力平價,而且還會不符合購買力平價說的相對形態。在匯率從短期均衡向長期均衡過渡中

29、,本國價格水平在上升,但外匯匯率卻不升反降,即本幣在外匯市場上反而升值。(2)局限性:<1>它將匯率波動完全歸因于貨幣市場的失衡,而否認商品市場上的實際沖擊對匯率的影響,未免有失偏頗。<2>它假定國內外資產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事實上,由于交易成本、賦稅待遇和各種風險的不同,各國資產之間的替代性遠遠還沒有達到可視為一種資產的程度(三)貨幣替代模型1、該模型是科瑞1976提出,貨幣替代理論的核心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貨幣需求理論2、假設條件:貨幣替代理論假設本國居民可以自由持有外國資產。(1)研究對象為小國開放經濟,就業充分(2)價格完全彈性,本國只生產貿易品(3)絕對購買力平

30、價成立(4)人們只持有本國貨幣M和外國貨幣F兩種零息資產3、初始均衡,居民擁有外國資產F,均衡匯率s1 ,本國需求D1,等于充分就業產出。S1S2:預期本幣貶值,匯率上升至s2 ,經常項目順差(YY”),本國的外國資產增加,國內的外國資產均衡曲線上升,由F1移至F2,本國的外國資產均衡 。經常項目順差YY”=FF”S2S3:本國財富增加,需求從D1移至D2,形成新的均衡匯率s3。在s3下,對外國資產匯率超調引起的市場財富增加被外國資產吸收。外國資產均衡曲線上升,由F2移至F3。 (三)資產組合模型1、由布朗森1977年開始建立。主要特點:(1)假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是不完全替代的,非抵補利率平

31、價不成立。(2)不僅從宏觀經濟研究,也考慮了實際經濟單位的影響。短期匯率主要受由財富持有者的偏好影響,長期匯率受經常賬戶影響。(3)引了財富效應的分析,資產價格影響財富水平,從而影響投資者的資產組合。(4)融入理性預期分析(5)資產組合均衡模型強調存量和流量的區別2、基本假設:(1)本國居民持有三種資產:本國貨幣(M),本國債券(B)及外國資產(F)。(2)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是不完全替代的,風險等因素使得非抵補利率平價在此不成立(3)、外幣資產的供給僅在短期內被看做是固定的,它的本幣價值等于sF(s為直接標價法匯率)。3、圖形分析本國貨幣市場、本國債券市場、外國債券市場三個市場的均衡(1)本國

32、貨幣市場平衡:MM曲線表示使貨幣市場處于平衡狀態的本國利率與匯率的組合。曲線斜率為正,是因為隨著s增大(本幣貶值),使得資產總量的本幣價值提高。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將導致貨幣需求的上升。在貨幣供給既定的情況下,為了維持貨幣市場平衡,需要提高本國利率來降低貨幣需求。 貨幣供給增加,MM曲線左移;貨幣供給減少,MM曲線右移。BB曲線表示使本國債券市場處于平衡狀態的本國利率與匯率組合。BB曲線的斜率為負。如果本幣貶值,s增加,導致資產總量增加,會增加對本國債券的需求量如果本國債券供給量不變,為維持本國債券市場的均衡,只能降低本幣利率使得債券價格上漲,由此減少本國債券的需求量。(2)本國債券市場平

33、衡模型:本國債券供給增加,MM曲線右移;供給減少,曲線左移。(3)外國債券市場平衡模型:FF曲線表示外幣資產市場處于平衡狀態時的本國利率與匯率的組合。曲線斜率為負,因為隨著本國利率的上升,部分對外幣資產的需求會轉移到本國債券上,導致外幣資產需求減少,在外幣資產市場上出現超額供給,這需要本幣升值、外幣貶值(即s的下降)來減少以本幣表示的外國資產供給量。此外,外幣資產供給的增加將導致FF曲線向下移動。因為如果在利率既定時,外幣資產市場要實現平衡,就得降低外幣匯率s,提高對外幣資產的需求量4、資本市場短期平衡狀態:MM是本國貨幣市場均衡FF是外國債券市場均衡線BB是本國債券市場均衡線BB比FF陡是因為利率變動對本國債券價格沖擊更大當貨幣市場、本國債券市場、外國債券市場同時平衡時,經濟處于短期平衡狀態,顯然這意味著經濟的短期平衡位于三條曲線。值得注意的是,當資產總量W的供求平衡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