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研究生學術交流與研討姓 名 學 號 學 院 專 業 導 師 2015年10月學術交流與研討學術報告一:報告題目:基于OpenSees的結構與巖土體系非線性動力分析報 告 人:廈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 古泉時 間:2013年10月21日OpenSees的全稱是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 (地震工程模擬的開放體系)。它是由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資助、西部大學聯盟“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
2、h Center,簡稱PEER)主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主研發而成的、用于結構和巖土方面地震反應模擬的一個較為全面且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程序軟件體系。OpenSees是開源的。官方網站提供了有關軟件架構的信息,源碼訪問途徑及開發過程。開源將使得地震工程研究人員和用戶可以以此為交流的紐帶,建立起OpenSees軟件開發的共同體。它的非黑箱操作,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無限的潛力。古泉副教授介紹了OS的基本使用方法,簡單直觀,讓我們對掌握OS的使用充滿信心。同時指出了OS在結構與巖土體系非線性動力分析的應用,及自己的一些研究,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門,為我們未來可能的科研方向指明了道路。OpenSees適用于結構
3、非線性模擬、抗震分析研究、土與結構相互作用分析、敏感性與可靠度分析、結構倒塌模擬、混合試驗仿真分析、摩擦碰撞分析等土木工程的各個研究領域。現階段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也正在積極的建立起自己的在OpenSees計算平臺,OS在抗震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了一個大趨勢。另一方面,古泉老師對學術的態度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談到“科研中的有些枯燥乏味的事總要有人做”,在科學研究中,像開發有限元軟件這種需要長時間大精力的事情,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持,需要學者對科研的熱情。目前中國還缺乏自己的有限元軟件,建立起自己的數值平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2學術報告二:報告題目:挪威地
4、下空間工程與巖石力學在地下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報 告 人: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學教授 李春林時 間: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1月20日下午,我校杰出校友、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科技大學李春林教授應邀在世紀樓國際報告廳作了題為“挪威地下空間工程與巖石力學在地下工程設計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我院各系所共百余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李教授主要從挪威地下空間利用情況、圍巖中的承壓圈力學分析、巖石力學的經典應用案例這三個方面就地下空間建筑工程的研究和建設展開了詳細報告。他首先陳述了挪威地下空間的利用情況,介紹了挪威杜宇地下空間充分合理利用的先進思想,典型應用例如地下水廠、地下倉庫、地下儲油儲氣。然
5、后,李教授為大家深入闡述了如何在地下工程設計中合理處理地下空間工程和巖石支護的問題,詳細闡述了動載巖體支護系統的要求及D-錨桿(D-Bolt)支護系統。在實際工程案例分析中,李教授就挪威奧林匹克地下體育場、某地下水電站廠房超載巖柱及某地下水電站廠房支護錨桿的失效這三個有關巖石動力學的應用案例展開了論述。李教授的報告圖文并茂,并輔以實況記錄的視頻,讓在場的師生們生動地了解到了挪威的地下工程設計思想。報告會后,李教授與在座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并逐一解答了在場師生的提問。在解答過程中,李教授表示中國的地下工程設計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希望同學們能努力學習,為我國地下空間的發展和利用做出貢獻。通過聆聽李
6、教授的報告,我對地下空間的應用及巖石力學的相關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對自己的學習和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學術報告三:報告題目:鋼管約束混凝土結構及其工程應用報 告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 周緒紅時 間:2013年12月09日12月9日上午,中國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周緒紅教授受聘中南大學名譽教授儀式在中南講堂舉行。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院士出席受聘儀式,并為周緒紅院士頒發了名譽教授聘書。千余名師生代表與會并聆聽了講座。儀式結束后,周院士作了題為鋼管約束混凝土結構及其工程應用的學術報告。周院士以中國石油大廈、大連市體育館等建設項目案例進行分析,詳細闡述了鋼管約束混凝土結構設計和
7、施工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和價值。周院士將報告內容劃分為五大模塊進行講解,從鋼管約束混凝土柱的特點、鋼管約束混凝土柱的靜力性能及抗震性能、鋼管約束混凝土梁柱節點性能、鋼管約束混凝土結構的經濟性分析以及鋼管約束混凝土結構的典型工程應用展開論述。他強調,鋼管約束混凝土與普通鋼管混凝土最大的區別在于鋼管約束混凝土的壓力只作用在混凝土上,鋼管只承受張力,這種結構形式的力學性能優越,可較充分發揮高強材料性能,并且抗火性能較好。他指出,作為一種新型結構,鋼管約束混凝土的構件、節點、體系有待進一步研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周院士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講解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本次講座規模宏大,人氣甚旺,在現
8、場聆聽后,不禁為周院士深厚的學術造詣所折服。在聆聽中學到了許多關于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新穎知識,對鋼管混凝土在結構中的受力機理和鋼混相互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學術報告四:報告題目: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創新與實踐報 告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聶建國時 間:2014年03月31日2014年3月31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聶建國教授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鐵道學院國際報告廳隆重舉行。中南大學副校長陳春陽教授出席儀式并為聶建國教授頒發了榮譽教授聘書。我院黨委書記黃建陵教授、院長謝友均教授、高速鐵路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余志武教授以及副院長盛興旺教授、何旭輝教授、蔣麗忠教授等參
9、加了儀式。聶院士的報告內容詳盡、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在報告中,聶院士將理論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提出了“安全、適用、經濟”的結構設計原則,并通過疊合板組合梁、連續組合梁、負彎矩區抗拔不抗剪連接、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組合錨固、雙鋼管混凝土柱、組合橋塔橋墩、槽型組合梁、波形鋼腹板組合梁、組合加寬等創新型組合結構的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闡述了“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在各種特殊復雜條件下相比單純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優勢。同時,聶院士通過對組合結構橋梁“負彎矩區抗拔不抗剪連接”的研究,引出了一項技術創新:負彎矩區抗拔不抗剪螺桿式栓釘。此項發明創新可廣泛應用于各類組合結構橋梁的負彎矩區。通過對創新過程的娓娓道來
10、,聶院士鼓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敢于創新、追求完美。另外,聶院士還通過幾個特殊工況條件下的橋梁設計和加固案例,反復強調了對比試驗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對比試驗,獲得客觀數據,才能驗證和證明各種創新設計的優劣,才能有底氣挑戰權威,打破教條。還通過幾個失敗的案例,向在座設計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強調了橋梁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以及構造措施的重要性。最后,聶院士提出了一個好的結構設計要構造簡答、施工方便,建議今后的工程建設要朝著“設計施工”一體化方向發展,并建立“設計顧問制”和 “責任人制”,以確保設計更加合理、質量更加可靠。通過次次講座,我對鋼混組合結構的受力機理、設計理念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雖然
11、自己現在的專業為隧道工程,但是聽過聶院士的講解后,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也認識到學科交叉的重要性,收獲頗豐。學術報告五:報告題目:隧道設計計算方法與地鐵車站設計報 告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 鄭穎人教授時 間:2014年05月10日鄭穎人院士在講座中從材料受力特點講起,通過傳統極限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極限分析法的對比,詳細的講解了最新的有限元極限分析法原理,并依據此計算方法對不同埋深的隧洞破壞機理和破壞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鄭穎人從當前國內外地下工程設計狀況、有襯砌隧洞的設計計算等方面出發,對隧道設計的計算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通過青島地鐵車站工程的具體算例對地鐵車站設計進
12、行研究,以大量模擬實驗數據與計算結果的對比,驗證了有限元極限分析法的計算方法是相對可靠和可信的。講座結束后,土木工程學院巖土系的王星華教授、隧道系的彭立敏教授就講座內容,與鄭穎人院士做了深入探討。兩位教授均表示,鄭穎人院士的講座在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實踐方面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讓我開拓了視野,了解了隧道工程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方向。鄭教授的講座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給地鐵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方法,使我們很受啟發。學術報告六:報告題目:鐵路隧道底鼔案例的成因分析與反思報 告 人:教授級高工、成都鐵路局副總工 王立川時 間:2014年6月6日2014年6月6日下午3點,成都鐵路局教授級高工王
13、立川兼職教授暨學術報告會在鐵道校區世紀樓國際報告廳舉行。我院黨委書記黃建陵教授、黨委副書記郭峰教授、彭立敏教授、何旭輝教授以及部分隧道系老師參加了本次會議。聘任儀式結束后,王教授隨即做了題為“鐵路隧道底鼔案例的成因分析與反思”的首場學術報告。王教授首先滿含深情地對培育自己的母校鐵道學院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同時也特別感謝了自己的導師彭立敏教授。接著王教授結合自己工作、學術研究經歷,就技術、施工和地質等方面展開詳細論述,介紹了隧道底部結構隆起所造成的危害,以及目前該問題在國內外的現狀。為了使大家能有進一步的認識,王教授之后重點以自己親自主持的西南某鐵路隧道的隧道底部隆起的處治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他
14、通過大量的現場監測數據,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基底托換、注漿、預應力錨索加固等各種處治技術的優劣,是我大開眼界。他尤其提到了目前在邊坡工程、隧道工程中常用的預應力錨索加固的松弛問題,認為由于預應力錨索的具有松弛的特性,在前期的加固效果較好,但從長遠效果來看,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報告的結尾,王教授結合自己的工作感想,以混凝土喻人生,如“人生如混凝土,在成型的過程中不多振搗振搗,就會松松垮垮的,無法密實堅強”、“人生如混凝土,不同的標號代表著不同的抗壓承受能力”、“人生如混凝土,內心沒有鋼筋意志,是經不起各種拉扭彎剪折騰的”等等,生動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通過本次講座 ,我對隧道底部結構隆起的成因、危害、處
15、治方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被王教授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尊師重道的品格所折服,受益良多。學術報告七:報告題目:中國高鐵走出去美國市場的機會與挑戰報 告 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鐵路運輸與工程中心副主任,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Tsung-chung Kao時 間:2014年04月08日2014年4月8日下午15:00,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鐵路運輸與工程中心副主任,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鐵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Tsung-chung Kao在 鐵道校區世紀樓國際報告廳為鐵道師生作了題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美國市場的機會與挑戰”的學術報告。Tsung-chung
16、 Kao詳細講述了美國鐵路發展及鐵路教育、鐵路研究的現狀,提出“中國高鐵走出去勢在必行”,并分析了中國高鐵進入美國的機會與挑戰情況。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在建規模最大、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產品性價比最優的國家。中國高鐵從過去的追趕變成了今天的引領,已然成為了我國的標志性成就。業界普遍認為中國高鐵已經到了需要“走出去”的時候了。Tsung-chung Kao教授在講座中為中國高鐵“走進美國”出謀獻策。他認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機會顯而易見:美國是高速鐵路的處女地;世界各國均在發展高鐵;美國市場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一站,不可缺少。與此同時
17、,中國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選定標的、制定短中長期計劃、設立前哨站等方面也面臨挑戰。中南大學的鐵路交通領域在應對這些挑戰作出了努力。他還表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將與中南大學等國內高校加強合作,共同培育國際鐵路專業人才。學術報告八:報告題目: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及展望報 告 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理事、著名軌道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專家 杜心言教授時 間:2014年12月06日2014年12月6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理事、著名軌道交通系統安全管理專家杜心言教授在鐵道校區世紀樓國際報告廳作了題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及展望”的學術報告。報告主要包括當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城市軌道交通制式分類、國家機電設
18、備系統發展歷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前沿與最新研究進展、城市軌道交通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九個方面的內容。杜心言教授指出了軌道交通的運輸能力靈活、舒適、安全等技術特性和一些發展遇到的瓶頸,并提出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基本思路,根據現況構想了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前景和技術進步。杜心言教授表示隨著中國城市人口膨脹,發展大運量城市軌道已成為解決大城市交通矛盾最重要的手段。在各國的城市軌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進程也在迅速推進,然而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城市軌道建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譬如在交通運營與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競爭、各部門信息溝通程度不足等。杜心言教授指出應建立一個創
19、新型網絡平臺,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聯系,同時統一對于安全管理的標準。報告結束后,針對同學們對城市交通提出的疑問,杜心言教授一一做了解答,獲得場下熱烈掌聲。學術報告九:報告題目: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管理與相關工程思考報 告 人:滬昆客專江西公司總工 郭建光時 間:2014年11月04日2014年11月04日滬昆客專江西公司總工郭建光在國際報告廳為大家作了題目為“高速鐵路建設項目管理與相關工程思考”的報告。報告主要包括當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城市軌道交通制式分類、國家機電設備系統發展歷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前沿與最新研究進展、城市軌道交通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九個方面的內容。杜心言教授
20、指出了軌道交通的運輸能力靈活、舒適、安全等技術特性和一些發展遇到的瓶頸,并提出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基本思路,根據現況構想了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前景和技術進步。杜心言教授表示隨著中國城市人口膨脹,發展大運量城市軌道已成為解決大城市交通矛盾最重要的手段。在各國的城市軌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進程也在迅速推進,然而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城市軌道建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譬如在交通運營與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競爭、各部門信息溝通程度不足等。杜心言教授指出應建立一個創新型網絡平臺,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聯系,同時統一對于安全管理的標準。報告結束后,針對同學們對城市交通提出的疑問,杜心言教授一一做了解
21、答,獲得場下熱烈掌聲。學術報告十:報告題目:nanoparticles in concrete materials報 告 人:愛荷華州立大學工程學院 王科進教授時 間:2015年06月15日6月15日上午9時,愛荷華州立大學工程學院王科進教授來我校訪問,并在鐵道校區高速鐵路實驗室310會議室舉辦了一場學術報告會。我院鄧德華、戴公連、胡曉波、吳昊、龍廣成等老師及研究生參加了報告。王科進教授此次帶來的報告題目為nanoparticles in concrete materials,即納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運用。納米材料在工程中的運用包括納米硅、納米鈦、納米鋁、納米黏土、納米石灰石、納米管。 王教授分析納米材料放入混凝土中的四個主要作用:將納米材料放入到混凝土中時,混合物中的其他化學物質會進行化學反應,加速水化反應;此外,納米材料可將系統填密實,改良系統結構,把界面改善;納米材料可以很好的改善水泥產品的結構并能夠改良混凝土的流動性。王教授仔細分析了納米材料在各個反應中的關系,如納米灰的含量與早期強度、后期強度的關系,Ca(OH)2的含量在反應中與耐久性的關系,納米石灰石與孔隙結構分布的關系,納米石灰石性質與抗凍性能力的關系等,并運用數學分析的方法結合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