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_第1頁
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_第2頁
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_第3頁
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_第4頁
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孫玉茹摘 要:教師的勞動特點及肩負的育人任務,決定了教師必須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即師德。自古以來,許多教育家、哲人、志士在熔鑄師德方面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對其優良傳統要給予繼承這是無疑的。然而當人類已跨入了21世紀,教育形勢飛速發展、教師角色有所變化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師德的優良傳統?在教育創新的大背景下,師德又如何創新?繼承與創新是怎樣的關系?在這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本文對以上幾個問題將進行初步探討。關鍵詞:師德 優良傳統 繼承 創新師德,簡言之,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師德的發展,既有時代性,又有繼承性。在教育改革迅猛發展、教育創新已成為“熱點”的今天,我們將怎

2、樣繼承師德的優良傳統?師德又如何創新?二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在繼承和創新中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呢?一在中國師德價值系統中,是以道德價值為核心的。在這方面,不同時代都提出了一整套的標準和要求,同時形成了一套修養道德和恪守道德的方法和途徑??鬃又匾曌陨淼钠返滦摒B,提出了“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敝鲝埥處熞耙陨碜鲃t”“正人先正已”,在教學中力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和“循循善誘”。西漢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碧拼n愈把教師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近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張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修養到不愧為人之師表的地步。”總之,我國歷史上許多教育家和學者對師德都有精辟的論述,這些

3、主張包括立德、修身、治學等多個方面,至今仍是師德的重要內容。對于師德中的優良傳統,尤其是那些閃光的精華,不僅是我們的寶貴遺產,而且為世人所矚目,所敬仰。世界各國有識之士尚努力在研究、學習其中的優秀部分,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又豈能妄自菲?。拷逃邠撝祟愇拿鱾鞒械臍v史使命,繼承師德優良傳統是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的需要,也是創新教育的需要。但長期以來,我們比較著重于繼承原有的師德傳統,這對于變化較慢的社會大體是可以適應的,而在知識、科技、經濟、教育和社會變化不斷加快、教師角色已發生變化的時候,這種“繼承”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因此,繼承的方法也應隨時代的改變而有所改變,在教育創新的大前提下,對師德

4、優良傳統的繼承應是創新意識下的繼承。1、 古為今用,突出時代精神。在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上,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在建黨8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書記也指出,對于幾千年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精神加以繼承和發展”。而師德優良傳統,則是幾代人“篩”出來的“精品”,對此我們就更要突出“古為今用”,即適合新的形勢,突出時代特點。例如,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為人師表重自律”的師德傳統,“表”原是外衣、外貌,后引申為表率、標準。師表合一即指教師在道德和學問上為人榜樣之意。德才學識兼備,尤其是人格為人楷模者,才是所謂的師表。教育是以人格培養人格的職業,師范教育更

5、是以“師表”培養“師表”的職業。因此便有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之說。對這些師德優良傳統我們當然應該很好地繼承并發揚光大。只是今天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師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師表”也就有了新的標準。教師不僅要有高度自覺獻身事業的思想品德素質,還要有自信樂觀的身心素質;不僅要有廣博精深的科學文化素質,還要有自覺研究發展的能力素質;不僅要有勤奮嚴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治學態度,還要有追求新知、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等。而“學高”,不只是學問要深,而且還應該“博”;“身正”,包括的面就更廣泛,從政治覺悟、思想修養、道德情操、知識學問、工作態度、作風等方面都要有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標準,這樣才有利于師資隊伍

6、的建設。2、 更新內涵,描準現代化需要?!皫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曾是概括教師職責的一句話,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從傳統傳授知識的角色轉變為教育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由于角色的轉變,教師的職責也要有更大的適應性、靈活性。拿“授業”來說,教育界曾有人認為,知識是人家創造你來傳授,教師只是單純傳授知識?,F在不同了,我們培養的是現代化的創新人才,所以,教育者的治學方法也一定要創新,教師不應是“授之以魚”,而應是“授之以漁(捉魚的方法)”。再有,隨著教師職能的轉型,教師的“傳道”也已由單向灌輸現成的思想道德結論,轉變為關心、指導、幫助受教育者實現思想道德素質的自我發展

7、,在這過程中同時也使自己受到教育,獲得發展。教師已不再是凌駕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輸者”“管束者”,而應變為受教育者的“良師益友”??磥恚^承師德的優良傳統還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描準現代化的需要。3、 繼“陳”補新,完善優良傳統。對待某些文化遺產我們需要“推陳出新”,但對師德優良傳統我們還是采取“繼陳補新”的辦法好。這就如同果樹的“嫁接”,在保持原樹優點的基礎上,再吸收新“枝”之所長,這樣才會結出更甜美的果實。在師德傳統中我們一直倡導教育者要做嚴格要求學生的“嚴師”,可是實踐證明,“嚴師”未必出“高徒”。于是一些教育學者認為,教師不應只是“嚴師”,還應是拓展學生心靈智慧的“人師”,教師對學生不應只

8、是“嚴”字當頭,還應是“愛”字當先。這并不意味著否定了要做“嚴師”的優良傳統,因為愛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是辯證統一的。教師對學生的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尊重,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離開了對學生的愛,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越嚴格,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反之,嚴格要求學生恰是對學生愛和尊重的體現。一個對學生的品德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教師只能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教師??傊?,科學的繼承應該是在新的條件下改變師德優良傳統的落后性和不完備性,以達到我們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只有在新的觀念指導下,師德優良傳統才能更好地發揚光大。二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條件,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9、在新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迅速崛起的今天,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備受關注。創新意識對于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教育改革的深入至關重要。同樣,對繼承師德優良傳統也至關重要。因為不創新就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不創新就不能促進教育的發展。但要創新必須先弄清“創新”一詞的時代內涵?!皠撔隆?,本來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是指一種生產過程。這種生產過程具有商業目的,是搶占或保持市場、追求經濟效益的一種手段。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創新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由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擴展到知識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諸多方面。今天我們使用“創新”這一概念時,已從經濟學狹義的內涵擴展成廣義的概念:即在

10、使用中既包含“創造”的含義,又是指新的革新和發展。有人認為,創新是反傳統的,創新就意味著破壞和廢除,是和舊的東西格格不入的。這種看法對那些不合時宜的“傳統”的東西來說是合理的,但對于優良傳統來說,那就應另當別論。因為既然是“優良”就一定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因此師德的創新絕不是對優良傳統的否定,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和發展。正如錢偉長教授在談創新時指出的:“條件變了,把從前的科學真理加以改造,突破原有的局限,這叫進步,叫創新?!?方榮:如何培養有創新精神的人-錢偉長教授談教育創新,群言2001年第1期,第5頁。 教育學2001年第3期,第15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 談松華:教育創

11、新的時代內涵,教育學2001年第3期,第15頁。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頁那么,對于師德優良傳統的創新又從何做起呢?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作為重點的,為此,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 觀念創新觀念創新,是指要提高創新意識,具有創新觀念。眾所周知,有正確的認識才有正確的道德行為。因此,對師德優良傳統的創新,觀念創新是先導。21世紀社會的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特征,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也要有更大的適應性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作為指導者,教師的人格在教育過程中的影響力將會更強,教師的敬業精神、開拓創新精神、責任

12、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無不對學生產生著示范作用。為了更好地將優良師德傳統繼承下來,就要以創新促發展。我們必須按照鄧小平同志關于“三個面向”的指示,從全球意識、時代意識和未來意識的高度來提出師德的新要求,這樣,才能樹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師德。例如,教育將從主要作為傳授知識的活動轉變為學習和交流的活動;將從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將從規范的統一性學習轉變為創新性的學習等等。這樣,教育者就不再是知識的灌輸機器,而應成為開發和釋放人的創造潛能的發動機。中國教師長期受“師道尊嚴”的思想影響,不少教師民主、平等觀念淡薄,為更好適應未來社會教育的發展,突破傳統師生關系上的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

13、管理的狀況,建立科學、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對師德優良傳統進行創新時,首要的是要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要做到觀念創新,一方面要從宏觀上了解世界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認真探索21世紀的需求,一方面要結合中國的實際在實踐中進行大膽革新。1999年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指出:“人類正在走向知識社會高等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必須進行歷史上從未要求它進行過的最徹底的變革和革新”面臨新的形勢,師德的創新也應是前所未有的,是革命性的,既使是優良傳統也應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適合教育形勢的創新,這是教育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是師德創

14、新的前提。2、“規范”創新所謂“規范”創新,就是要建立新的師德規范,以便為教師提供“制度化”保證。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特別重視社會主義師德的建設,曾在教師中廣泛開展了“尊師愛生”、“五講四美”、“為人師表”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國家教委在1991年頒布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可以說,這是社會主義學校教師應當遵循的基本師德準則。是社會主義師德建設的里程碑。其中有6條,分別講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探索規律,教書育人;勤奮學習,又紅又專;熱愛學生;誨人不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從規范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新師德是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的。在高校中,也應以此為基礎,在

15、新的世紀建立新的師德規范。這是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是教師順利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履行自己崇高職責的重要保證。3、自我創新自我創新,也就是說不要只是將師德的創新停留在制定條文和遵守基本“規范”上,還應該提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和個體操作中,用時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從多個方面用多種方法樹立教師的新師德形象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談松華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說:“教育創新,在宏觀領域是構建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為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提供制度化保證;在微觀領域是最大限度地開發教師的創造力潛能,形成適合人的充分發展的師德模式。這是素質教育的本義和要求?!彼挠^點和時代的要求很合拍。因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16、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面對現代化的要求和培養“四有”新人的艱巨任務,教師,尤其是師范院校的教師的師德素質高低,將關系到未來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的質量高低。以上三個方面,觀念創新是前提,規范創新是保證,自我創新是體現。當前,“育人”已經事實上成為了教育的“倚天屠龍劍”,而今天所育之人,必須是全面發展的有創新能力的人,學生不再是“知識容器”,而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由片面灌輸,到導思、導疑、導練、導情、導用、導行等。因此,教師除了遵守師德規范外,還要在實踐中勇于“脫胎換骨”,大膽創建新師德。三對于師德的優良傳統,又是繼承又是創新,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呢?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歷史

17、,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笔聦嵰彩侨绱?,人們創造任何一種東西,都是在先輩已提供的必要條件下的創造。回顧一下建國以來我們在理論建設上走過的歷程就不難發現,這是一個不斷繼承和不斷發展的過程。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鄧小平同志的“特色理論”,又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而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思想,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又是對其的創新和發展。他們的理論創新無一不是建立在繼承基礎之上的,而繼承的活力恰在于不斷創新。由此可以看出,繼承與創新是一種辯證統一

18、的關系,對師德優良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也是如此:即繼承應是創新意識下的繼承,創新應是繼承基礎之上的創新。我們不能割斷歷史,也無法割斷歷史。因為在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著民族的精神,因此我們在創新時,必須考慮到對優良傳統的繼承,我們的態度不是擺脫它,而是讓它煥發出青春的光輝。不過,我們在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時,應該注意以下幾下問題:1、不要以為,繼承就是“復制”。對中國師德的優良傳統的繼承,不是頌古非今,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古為今用,繼往開來。(這一點前面已有了論述。這里是為了進一步強調。)比如,陶行知先生提出過教育者要具備“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健康的體魄,藝術的興味,改造社會的精神”和“人格防

19、”的主張。在今天這些主張也并沒過時,但我們繼承時必須繼承其“精神”,而不是要求教師都會干農活兒。重要的是我們要沿著這個方向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師素質結構。2、 不要以為,既然是優良傳統就無法創新。誰也不能否認,教師在優良的師德傳統中,已經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但是時代變了,有些治學方法、修身立德的內容已不適應已經發展變化了的社會,師德優良傳統中有些內容的局限性已日漸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革新,以形成新師德體系。3、不要以為,沒有新的“發明”就不是創新。應該說,師德的創新與科學的創新是不一樣的。對師德優良傳統的創新是一種“再發現”的過程,其最高境界往往是提出了傳統師德未曾想到的,但又確為合理的東西。我國著名教育家劉佛年先生說:什么叫創造?我想只要有一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稱得上創造。對于師德優良傳統的創新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我們可以把創新的范圍看得廣一點,不要想得太神秘。4、不要以為,師德創新只是制定一個新條文。師德優良傳統的創新是一個從觀念到制度到個體實踐全方位的步步深入的工程,而不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