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建設理念 發展綜合交通_第1頁
創新建設理念 發展綜合交通_第2頁
創新建設理念 發展綜合交通_第3頁
創新建設理念 發展綜合交通_第4頁
創新建設理念 發展綜合交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新建設理念 發展綜合交通努力實現“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良好開局同志們:    這次全市交通運輸及公路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和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2010年及“十一五”交通運輸工作,明確“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安排2011年交通運輸工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紫驪同志出席今天的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市公路局陳靈局長也將對全市公路工作進行部署,各單位要認真學習并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向大家作工作報告。    一、“十一五”時期交通運輸工作回顧 

2、0;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全市交通運輸事業進入了完成投資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發展勢頭最快的時期。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交通公路部門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精神,把握機遇,加快發展,“十一五”交通運輸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2010年作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按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紫驪同志在全市交通運輸及公路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交通投資再上新層次、實現“六個新突破”的要求,全市交通運輸及公路系統齊心協力,奮

3、力爭先,各項交通工作取得新成績: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創新高。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1億元,比上年增長51.8%,投資規模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其中:軌道交通完成17.7億元,高速公路23.1億元,省養公路3.2億元,地養公路4.6億元,市區交通及站場建設1.4億元,港口航道1億元。高速公路作為拉動交通投資的龍頭,投資額比上年增長近50%。交通運輸生產平穩增長。公路水路完成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7458萬噸、112.55億噸公里、1.81億人、55.99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1.5%、48.7%、2.8%、3.5%。港口貨物吞吐量4964.63萬噸,集

4、裝箱吞吐量70.53萬標準箱,比上年增長19和24.8。交通一體化規劃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啟動江門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二五”規劃;共有9個重點項目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區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其中30個中遠期高快速路規劃我市占了5個,在珠三角排名第4,其中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中開高速及新會支線等項目被納入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開工建設,刷新了我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最快速度,成為交通一體化的重要成果。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公共交通共投入5400萬元,完成市區公交企業重組,新增公交車150輛(其中60輛清潔能源公交車);設立市區公交專項資金;啟用公交五邑通,成為全

5、省首批公交一卡通互認城市之一。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化220公里,成功爭取省對我市5個客運站場和315個農村候車亭補助1005萬元,實現近50%的鎮有站,超過50%的行政村有亭。年票征收實現歷史性突破。累計征收2.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18.4%,超收4046萬元。年票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省長黃華華批示“珠中江年票經驗值得廣佛肇、深莞惠借鑒”。    五年來,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41.56億元,比“十五”增長近50%,創歷史新高,年均增長11.6%。五年新增公路里程3143.7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2公里,一級公路92公里、二級公路43公

6、里、三級公路305.4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五”期末的71.6公里/百平方公里發展到104.5公里/百平方公里。整治內河航道約166.7公里。碼頭年通行能力增長57.9%。新增公路等級站場4個,增長率23.5% 。    到“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997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78公里,一級公路723.1公里、二級公路805.6公里、三級公路1475.4公里。公路密度10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等級客運站場21個。全市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013公里,其中等級航道(七級以上)615公里。全市擁有生產碼頭泊位299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個,年通行能力3

7、822萬噸和156萬人次。    五年來,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能力、行業管理、文明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交通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果    “十一五”交通運輸事業的突破和發展,始于一系列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我們提出了以建設珠三角西岸重要交通樞紐為目標,推進“兩個加快”(加快與珠三角發達地區的對接、加快同城快速化步伐)、打造“三大網絡”(打造高速和國省道公路網絡、打造水運和港口網絡、打造軌道交通網絡)的總體思路;科學編制了江門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一五”規劃、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

8、第一期)、江門市公路網規劃、江門市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總體規劃等規劃。抓住珠三角規劃綱要實施的契機,積極探索城市合作模式,先后與廣州、佛山、珠海、中山、云浮等市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推動我市融入珠三角發達地區,實現區域一體化;把推行市域年票制和珠中江年票互認作為推動珠中江區域合作,實現交通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促成珠中江成為全省率先實現年票互認的經濟圈;積極推進市際公交網絡一體化對接,推行公交五邑通,加快與全省公交一卡通對接互認。實踐證明,這些思路和舉措,進一步凝聚了全行業加快發展的共識,努力把交通運輸各項工作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為“十一五”交通運輸科學發展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 

9、0;  (二)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間,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全面推進。軌道交通從無到有,完成投資42億元。廣珠城軌建成通車和廣珠鐵路開工建設,廣佛江珠城軌、江恩城際(含臺山支線)及南沙-江門疏港鐵路前期工作有序開展。高速公路完成53.41億元。江珠高速、江肇高速江門段建成通車;市域內3區4市全部通達高速公路。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開工建設,江羅、中開高速和新臺高速南延線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國省道及市區重點項目完成37.8億元。抓住國道網修編的機,爭取省交通運輸廳支持新增境內國道。新建濱江大道更好地承接廣佛輻射,加快推進濱江新區開發建

10、設;開平大道與開陽高速、G325等高快速路相連,提升了我市區位優勢;完成G325大修及省道擴能擴容工程,國省干線通行能力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完成6.3億元。完成江門港總體規劃和江門港發展戰略研究編制;完成崖門5000噸級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勞龍虎水道整治工程、新會天馬港萬噸泊位工程、南洋船舶、新會化工碼頭等一批高等級泊位;站場建設完成2.05億元。我市被列為179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之一,恩平、鶴山納入省級公路運輸樞紐規劃。江門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總體規劃通過審查。建成市汽車客運總站、新會汽車客運站、鶴山共和汽車站、蒼城客運站等運輸樞紐站場及農村客運站場。    (三

11、)城鄉運輸取得新發展    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五年來共投入8.87億元,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1660公里,受益群眾達70萬人。農村客運均等化水平和客運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建成并通過定級的鎮級客運站30個,在建客運站9個;建成及在建農村客運候車亭638個;全市1020個行政村開通客運班車,通村班車146條,通車率比“十五”期末的79.3%增加了20.7%,達到安全通行條件的村100%實現通客運班車。公共交通得到優先發展。出臺江門市市區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關于市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全市公交車數量由736輛增加至1023輛,出租車由606輛增加至

12、936輛,市區萬人擁有公交車數由“十五”期末的2.56標臺上升至8標臺;積極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各項交通工作指標落實到位;推動縣際、毗鄰市際線路公交化改造,進一步完善與佛山、珠海、中山等市以及我市市內縣級公交網絡的對接。    (四)行業服務保障能力取得新水平    “十一五”末,全市營運貨車53731輛124129噸位,營運客車1887輛63576座位;全市營運船舶606艘,42.1萬載重噸,3469客位,平均載重噸由2005年的每艘250噸增加到每艘695噸。公路水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客運量、客運周轉量分別比“十五”期末增

13、長29.2%、112.3%、110%、20%。港口貨物及集裝箱吞吐量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117和3.7。綜合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有新提升。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安全生產常態化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春運等重點時段運輸保障有效,綜治和維穩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勝利完成支援四川、茂名災區交通建設任務,特別是在援川工作中,對口援建雁門鄉成為汶川第一個通過交通援建整體驗收的鄉鎮。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取得可喜成績,重點工程合格率達100%。船舶引航安全實現零事故,超大型船舶引航技術取得新突破。公路水路運輸安全生產平穩可控,交通運輸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五)體制改

14、革取得新成效    “十一五”期間是交通運輸領域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大部門改革順利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交通綜合行政執改革穩妥實施;大力推行市域年票制,妥善實施荷塘西江大橋、臺山公益大橋和開平塔山收費站等3個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的撤銷工作;積極配合實施燃油稅費改革,堅決取消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組建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拓寬投融資渠道;全面完成4市3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農村公路養護水平再上新臺階;    (六)行業文明建設水平取得新進步    “十一五”期間,全

15、市交通運輸系統開展一系列具有行業特色的文明創建活動。以開展強思想、強隊伍、強服務的“三強”活動為主線,深入推進“交通建設突破年”、“加快發展年”等主題活動,組織了解放思想調研成果報告會、交通綜合規劃專題輔導報告會、文明窗口流動紅旗評比等,鼓勵干部樹立“迎難、破難、克難”的信心和勇氣,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形成了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的良好局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涌現出一批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交通運輸行業特色的先進典型。“十一五”期間,我市交通運輸系統先后受到國家有關部、委表彰3次,省級表彰33次,市級表彰39次;有1人被評為國家級先進個人,27人被評為省級先進個人,30人

16、被評為地市級先進個人。    “十一五”時期交通運輸發展的成績是交通運輸行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克服自身發展低潮和瓶頸等各種嚴峻挑戰所取得的。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交通公路部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關心、支持、重視的結果,是交通運輸系統歷屆領導班子堅強領導、打下良好基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支持的結果,是交通運輸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眾志成城,團結協作,努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交通運輸局黨組,向關心支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政府、有關部門和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

17、年來,在推進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以下的寶貴經驗。    一是市委、市政府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高度重視,是做好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政治保證。五年來,市委、市政府把交通運輸擺在“先行官”位置,市委書記陳繼興提出“交通一體化是我市納入珠三角一體化的突破口,要借大交通進一步融入珠三角”;劉海市長上任后調研的第一站就是交通公路部門,他提出要從支撐未來整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重新思考交通工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紫驪多次帶隊就重點項目向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匯報,爭取支持,并勉勵交通運輸隊伍認清形勢,增強危機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實現交通投資再上層次。市委、市政府還專門

18、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重點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為交通運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直接指導,給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成為推動“十一五”交通運輸工作的政治保證和巨大力量。    二是積極破解交通運輸瓶頸問題,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五年來,交通運輸系統積極解放思想,正視運輸結構發展不平衡、通往發達地區高等級公路通行能力不足、港口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認真審視開工率低、項目推進難的困境,以克服土地和資金“兩個瓶頸”,破解規劃、融資和體制“三個難題”為著力點,迅速打開突破口,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19、160; 三是把握機遇加快發展,是推進交通運輸工作的關鍵和核心。五年來,我們始終將加快交通發展置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之中,抓住貫徹規劃綱要和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機遇,科學制定和組織實施發展規劃,抓緊時間謀劃對我市影響大、帶動力強的戰略項目,加快與國家、省有關部門銜接,千方百計爭取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的規劃口子,為我市加快融入珠三角一體化儲備了一批重大項目。    四是順應群眾出行需求,是交通運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年來,我們順應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廣開言路聽取訴求,在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運班車、城鄉公交一體化等工作上強力推進,統籌兼顧城鄉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20、致力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和能力,努力讓交通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五是形成交通發展的強大合力,是交通運輸工作順利開展的堅強支撐。五年來,地方各級政府對交通建設高度重視和支持,在項目推進、征地拆遷、資金籌措等環節挑起擔子,加強領導,分工負責,做了大量工作;發改、規劃、財政、國土、環保等部門通力協作,主動服務,大力支持交通事業發展,為優質高效完成交通建設任務創造條件。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交通運輸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基礎設施總量不足,公路密度與全省105.82公

21、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還有差距;各種運輸方式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等級航道偏少,沿海港口大型化、專業化程度較低,港口航道資源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水運仍然是交通運輸發展的短板。二是土地和資金仍然是制約交通運輸加快發展的主要問題。三是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還相對緩慢,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較低、與軌道交通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接駁換乘還有待完善,公交站場建設滯后。四是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有待完善與推進,發展綜合交通樞紐意識不強,運輸站場設施不足夠。     二、“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主要任務    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對當前和今后我市經濟

22、社會發展的科學判斷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期、城鄉統籌發展突破期、民生幸福提升期,提出了“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幸福僑鄉”的核心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現“十二五”目標,必須明確“一樹立、兩抓實、三突破、四提升”的工作思路,強調交通一體化仍然是我市推進一體化、融入珠三角的切入點,突出要加強與珠三角核心城市及其他城市的交通對接,推進市內一體化。同時“十二五”時期又是我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市間無縫對接的關鍵時期,交通運輸的發展將關系到我市“十二五”目標的實現。今后五年,我市交通運輸必須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理念。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也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

23、力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交通運輸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提出“十二五”時期全省交通運輸發展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則,完善優化公路網和高等級航道網“兩個網絡”,加快構建道路運輸服務體系和沿海與內河運輸服務體系“兩個運輸體系”,并以信息化為引領,著力提升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構建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實現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提供有力支撐。    “轉型”、“發展”將是“十二五”時期我市交通運輸的關鍵詞。要通過轉型謀發展,以轉型促發展。特別

24、是廣珠城際輕軌的建成通車,填補我市軌道交通運輸方式的空白,如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運輸結構,促進綜合交通發展,統籌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城鄉、區域交通運輸之間的協調發展將是發展的關鍵和重點。    “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的總體發展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完善優化“三大網絡”(高速和國省道公路網絡、水運和港口網絡、軌道交通網絡),加快公共交通和樞紐站場建設,提升交通一體化發展水平,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提升交通科學管理水平,打造珠三角西岸重要交通樞紐城市,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5、0; “十二五”時期,要切實抓好十項主要工作:    (一)加快完善區域公路網絡    繼續保持適度規模和速度的公路網建設,并把道路網絡銜接、路網結構優化作為重點,構建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發展協調的公路網絡。到2015年末,努力實現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1000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15.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50公里,對外高速公路通道達10條,與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市的聯系進一步加強;公路交通與周邊地市全面對接,消除“斷頭路”和“瓶頸路”。    高速公路。重點加快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江

26、羅高速公路、中開高速及新會支線、新臺高速公路南延伸線的建設,增加快速對外通道數,強化與周邊城市的聯系;積極推進江肇南延線高速、鶴臺高速、臺恩高速及佛開新線(橫一干線)的前期工作,加強全市各區域的聯系;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強化沿海港口的集疏運系統。    以國省道為主的干線公路。要以提高路面質量為中心,強化國省干道的干線公路功能,重點消除瓶頸路段,全市所有國道達到一級標準,所有省道基本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實施省道升級改造,對車流量大的國省道線路進行復線工程的前期研究,對部分已經形成瓶頸的干線公路橋梁進行改造;推進市域內及市際間干線公路網的新建,滿足市域內組團間及市際重要

27、節點間快速出行的需要,積極推進西環路快速干道、新中一級公路、縱三干線公路大澤至雙水段的建設,發揮在緊急狀況下的交通分流和組織功能;統籌城鄉發展,加強城鄉聯系,推進市域內縣鄉道路的建設,完善市域路網,提高路網覆蓋率和服務能力。    農村公路。進一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擴大交通網絡規模,提高網絡通達率;繼續完成農村公路的硬底化工程,統籌資金,優先解決革命老區、貧困村和人口在500人以上自然村的“行路難”問題,力爭在2015年基本解決500人以上自然村路面硬化建設問題。    跨海跨江大橋。加快跨海跨江大橋建設,加強與廣佛、深港、珠澳都市圈

28、的聯系,促進區域融合。重點推進江順大橋、鶴南西江大橋等跨西江特大橋梁的建設。      (二)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    積極推進鐵路和城際軌道規劃建設步伐,實現軌道交通營運總里程達到200公里左右,基本解決江門市綜合交通運輸結構性矛盾,促進江門與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市的融合。加快廣珠鐵路建設,推進南沙-江門疏港鐵路、西部沿海鐵路的建設工作,強化綜合運輸通道的通行能力,提升運輸樞紐地位;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廣佛江珠、江恩城際(含臺山支線)的建設,注重站場的選址,理順軌道與城市公交的銜接。  

29、  (三)加大港航建設投入    推進3萬噸級崖門航道、石板沙水道、北街水道、陳沖水道等內河航道的升級改造,提升內河航道等級和通航能力,推動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線”高等級航道網全面建成。加快廣海灣、鎮海灣沿海航道建設,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推動臨港產業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加快廣海灣港區、新會港區、恩平港區建設,推動深水泊位建設。優化港口結構,加強與珠三角區域國際化海港的聯系,推進與廣州港南沙港區、珠海港高欄港區等主要港口之間的資源整合,促進珠三角港口群的協調發展。加強江門港主要港區集疏運系統的規劃建設,提升港口輻

30、射能力與吸引力,擴大經濟腹地,增強競爭優勢。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達8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00萬標箱。    (四)加強綜合樞紐站場建設    以城際軌道、鐵路的快速發展為契機,開展城市中心綜合樞紐及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工作,重點加快推進江門綜合客運樞紐、江海綜合客運樞紐等樞紐站場的規劃和建設;大力推進臺山、開平省級公路運輸樞紐的規劃工作。    (五)加快構建現代物流平臺    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合作為契機,依托港口、鐵路等重大交通樞紐,以廣海灣港區、新會港區、恩平港區的

31、發展及公鐵路運輸的快速發展為基礎,加強物流中心和專業貨運站場的科學規劃和政策引導,重點建設鶴山物流中心等物流園區和物流專業市場,構建由公路、水路、鐵路、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構成的銜接順暢、快速便捷的物流配送網絡,加快構建現代物流平臺。扶持現代物流企業,大力發展第三、四方物流和物流金融服務,降低物流成本,積極引進和培養物流人才,實現物流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    (六)積極建立現代客運服務系統    以高速公路、鐵路、軌道為主體,發展快速客運,滿足中遠出行的需求;市際間以珠三角城際軌道為主體,發展區域快捷客運系統;建設綜合城市公共客

32、運系統,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結合江門豐富的水資源和旅游資源,以內河航運為主體,發展旅游客運;整合快速客運、干線客運、旅游專線、城市客運,促進不同層次間的銜接,構建現代客運服務體系。    (七)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水平    建設與現代化城市相適應的一體化大公交網絡,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提高公交分擔率,滿足不斷增長的公共交通需求。到2015年,市區公交車達到1280輛,萬人公交車擁有量為15標臺,公交網線密度達到1.9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線路覆蓋率達到99%,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35%;公共交通成為城市主要的出行方

33、式,適時發展大中運量公共交通,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打造綠色、低碳公交。完善農村客運體系建設,以村村通班車為目標,以建設農村客運站、亭為基礎,完善客運服務設施建設,有效提升農村客運服務水平。    (八)推進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    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公路水路運輸一體化規劃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 2012年底全面完成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他地區年票互認。推進公共交通“一卡通”,并逐步實現與珠江三角洲公共交通IC卡并網,促進與珠江三角洲融合。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聯網收費,提高網絡整體運輸效率;深化交通一體化發展的合作體制

34、機制,形成全面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體系。    (九)加強交通運輸支持保障體系建設    強化交通管理意識,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機制,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提高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設,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建立公眾出行信息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運輸監控平臺以及維修救援網絡,構建全市交通信息保障體系;加快交通應急保障系統的構建。重點建設交通應急預警系統、應急指揮系統、輔助決策系統和應急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    (十)加強行業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    以全面提

35、高交通運輸系統的執行力和群眾滿意度為目標,加強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交通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創新文明行業創建活動載體,組織形式多樣的文明創建主題活動,培養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先進典型,秉承和弘揚交通運輸系統的優良傳統,為推動交通運輸事業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加強法制建設,提高綜合交通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執法水平,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提高可靠的制度保障;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健全交通運輸行業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和長效機制,加大教育、制度、監督的力度,堅持排查行業廉政風險點,加大對工程建設領域關鍵環節、重要部位的監督檢查,落實領導干部廉政準則,打造“廉潔交通”、“陽光交通

36、”。    三、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作為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市政府提出今年是“大項目推進年”。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十二五”工作目標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貫徹規劃綱要,突出以加快大項目推進為重點,以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為主導,以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方向,以實施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抓手,創新建設思路,建立倒逼機制,為實現“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良好開局而努力。    2011年安排交通運輸體系重點建設項目69項,計劃完成投資6

37、5億元,比去年增長27%。主要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規劃    今年我市交通規劃工作要圍繞確立珠三角西岸重要交通樞紐地位為目標,以“三個網絡、一個節點”為主攻方向,提高基礎設施網絡服務水平,促進綜合運輸體系協調發展,為我市產業布局發展打好基礎。“三個網絡”一是以高速公路為龍頭、城市快速路為配套的公路網絡,進一步打通與發達地區的核心區域通道,建立城鄉一體、區域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加快融入珠三角一體化進程。二是以軌道交通為帶動,地面快速公交為輻射的城市公交網絡,確立“同城公交”的理念

38、,積極發展城市地面公交與城際軌道交通的快速接駁,形成對接珠三角的市際大容量公交骨干網絡。三是壯大航運網絡。深化江門港總體規劃,通過規劃指導、市場引導,發揮銀洲湖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加快廣海灣的規劃建設,加大高等級航道整治力度,爭取打破我市航運發展的瓶頸。“一個節點”就是加快以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站場為關鍵節點的規劃建設。抓緊江門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總體規劃的報批,配合省交通運輸廳做好廣東省綜合客運樞紐規劃研究,在輕軌站場、長途汽車站,旅客集散中心等交通節點規劃建設綜合客運樞紐中心,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換乘。    (二)著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39、0;  2011年我們要建立倒逼機制,確保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65億元,力爭完成70億元。一是加快在建項目建設步伐,全力以赴推進佛開高速公路擴建、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江肇高速剩余工程、省道S365麻陽線改造、S369圣貴線恩平段改造、新中一級公路、新會繞城公路等項目的建設;全面完成江沙公路大修、S272外海至睦洲段大修、五邑路擴建和大洞、禮東、龍馬、連腰大橋建設。二是創新建設模式,積極推進以BT投資建設模式推進江順大橋、西環路快速干道工程建設。三是加快推進江羅高速、中開高速公路及新會支線、新臺高速南延線和G325復線期工程、G325開平市過境公路、G325鶴山過境公路、S274稔廣

40、線武溪至三合段等項目,為開工建設創造條件。四是加快重點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推進江肇高速南延線、高欄港高速北延線、佛開新線、鶴臺高速、臺恩高速、“縱一”干線和綜合交通樞紐站場等規劃研究,及早做好沿線土地控制,預留線位,為項目建設奠定基礎。配合做好廣珠鐵路江門段建設的相關工作及珠三角城際、西部沿海鐵路的規劃選線工作,及早做好與公路的銜接。    (三)著力提升公共交通發展水平    2011年,我市公交發展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市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發展重心從服務設施的增加向服務質量的提升轉變,使公交真正成為綠色、低碳的運輸方式。一

41、是繼續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加快推進快速公交系統(BRT)前期研究,辟建公交專用道,更新、新增220臺公交車,實現萬人擁有公交車標臺數達到10標臺,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15%。結合創文活動要求,努力提高公交服務水平。二是結合城際輕軌通車,進一步優化公交線路,合理配置資源,改善地面公交與城際輕軌的換乘效率,實現輕軌站場與公交站點的有機結合。三是啟動公交智能化建設。在市公汽公司率先建設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實現公交實時圖像遠程監控和信息傳輸,提高公交運行效率;結合候車亭改造,逐步建設數字站牌,向乘客及時提供班車到站時間、途徑站點等信息,提高城市公交服務的科技含量和吸引力。四是繼續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工作,

42、拓展新能源在公交車、出租車的應用范圍;深化公交一卡通應用,不斷完善處理技術,提高普及面。五是積極扶持城市公交企業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支持企業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快捷、低碳環保的公共交通服務。    (四)著力實現港口航道發展有突破    港口航道建設目前仍然是我市綜合交通運輸的短板。要積極發展港口航道運輸,一方面更加突出地加快港口、航道、碼頭建設步伐。加快崖門5000噸級航道整治、新會港區二期工程、江海作業區公用碼頭、臺山市廣海灣二期工程魚塘作業區、信義碼頭工程、新會化工碼頭、亨源油氣碼頭及恩平碼頭擴建和航道疏浚

43、工程等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崖門水道30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臺山市廣海港區三期工程(廣海灣港區)5萬噸級通用碼頭防波堤及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提高水運服務能力。同時配套加強港口、航道、碼頭后方的高速公路、鐵路等集疏運通道建設。另一方面要抓好港口碼頭管理。嚴格做好碼頭使用岸線的報批和碼頭建設管理,重點研究內河老舊碼頭的整治工作。大力發展公用碼頭,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和發展公用碼頭,研究企業專用碼頭公用化的政策和管理機制,加強規模化、集約化公用港區建設,提升港口公用化服務能力與水平,提高港口資源利用效率。    (五)著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  

44、0; 實現基本服務均等化,是貫徹實施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按照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提出的2011年要基本實現達到安全通行條件的鎮級有站、村級有亭、客運通達率100%的目標,加大力度推進農村客運站亭建設,調動各方積極性和主動性,著重解決農村客運站、亭建設征地困難、用地成本高、手續復雜等問題,下大決心確保實現農村客運均等化年度目標,完善和增強農村客運服務水平,使廣大農民更好地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啟動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設工作。根據全市自然村公路通達調查情況,出臺實施意見,爭取每年完成12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任務。    (六)著力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管理    一是積極推進迎“國檢”工作。加快省道S273高銅線、S276腰那線、S367沖恩線等線路路面中修工程進度,進一步規范完善內業資料,圓滿完成“國檢”任務。二是加大工程建設管理力度,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