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施工組織_第1頁
病蟲害施工組織_第2頁
病蟲害施工組織_第3頁
病蟲害施工組織_第4頁
病蟲害施工組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五、項目實施方案目錄工程概述14一、真菌性病害15(一)炭疽病類15二、線蟲病17三、葉部害蟲17(一)刺蛾類17(二)尺蛾類18(三)美國白蛾18(四)天蛾類22(五)毒蛾類23(六)燈蛾類23(七)鳳蝶類23四、枝干害蟲24(一)天牛類24五、吸汁害蟲25(一)蚜蟲類25(二)葉蟬類25(三)蚧類25(四)木虱類26(五)螨類26六、草坪養護27工程概述(一)服務范圍:對沙河口區轄區棄管綠地及樹木(含行道樹)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病蟲害疫情管理,提高防治措施,保護綠化成果。實施面積約15萬平方米。(二)規范要求:病蟲害防治工作須按照園林植物保護技術規程及國家和地方現行的規定執行。(三)

2、車輛配備要求:為本項目配備2臺噴藥車,專車專用。選用先進的防治器具,化學防治專用車、動力噴霧器具、常用農藥。(四)人員配備:除項目負責人外,本項目配備2名園林技術人員。公司將培訓2名病蟲害預測員,長期在管轄區內觀察病蟲害發生的情況,如有突發性的病蟲害及時通知到單位。公司成立8-15人主要防治小組。2、 大連地區常發生的病蟲害簡介1、 草坪銹病、黑斑病;2、 常綠樹種黃粉病、線蟲病;3、 闊葉樹種食葉害蟲;美國白蛾、青刺蛾等;4、 干部害蟲、楊干象等;3、 防治方法: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物保護方針,管理和養護相結合,監理健全各項機制達到甲方要求的標準。1、 化學防治:主要用于突發性病蟲

3、害和擴散的食葉害蟲及時進行藥物防治;2、 人工防治:主要用于美國白蛾未擴散的蟲網進行人工剪除燒毀;3、 綜合防治:對管轄區內的植物及時松土除草,灌水促進植物健壯成長;前言根據病蟲害的性質和種類,將植物病害分為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線蟲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蟲害包括地下害蟲、葉部害蟲、枝干害蟲和吸汁害蟲。一、真菌性病害 此類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發生較為普遍。常見的種類有:(一)炭疽病類1癥狀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見的一類病害。主要為害寄主的葉片和新梢, 可以在花、果、莖、葉柄上發生。該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癥狀是初期呈暗綠色,似水燙傷狀,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

4、病部腐爛。慢性型的典型癥狀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輪紋狀排列的黑小顆粒。2發病規律 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病重。通過透光性差、植株長勢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條件有利其發生。不同的品種,其抗(耐)病性有差異。3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的優良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健壯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統。(3)結合修剪,及時剪除病葉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4)發病初期施藥防治。常用藥劑有: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炭疽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二)葉斑病類1癥狀 葉斑病是植物病害蟲最龐雜的類群,凡是葉部產生斑點的病害均可稱為葉斑病。其主要癥狀是在植物的葉片上產生大小不等、形狀多樣、顏色多樣的斑點或斑塊。有些在病斑上還會出現黑色小點。如魚尾葵葉斑病,杜鵑葉斑病、美人蕉葉斑病、君子蘭葉斑病、蘇鐵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2發病規律 該病的病原在病殘體或土中越冬。隨風雨傳播。多數在高溫條件下發病重。雨水多、霧多、露水重、連作、過度密植、通風透光不良、植株生長勢弱均有利于發病。3防治措施(1)及時清除病葉、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病原。(2)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力,進行輪

6、作(溫室內可換土),改進澆水方法,有條件者可采用滴灌,盡量避免對植株直接噴灌。保持通風透光。(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隔7-10天噴一次,連續3-5次,注意藥劑要交替使用。(三)銹病類1癥狀 可發生在多種植物上,主要為害寄主葉片。典型癥狀是病部變褐并出現黃色至紅褐色銹粉狀物質(為夏孢子堆).常見的為美人蕉銹病、月季銹病、葡萄銹病等。2發病規律 引起銹病的病原均稱為銹菌。病原在

7、病部越冬。通過風雨傳播。每年夏季發病較重。溫暖、多雨、多霧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發病,偏施氮肥則加深發病程度。3防治措施(1)及時清除病枝葉及病殘體,減少病原。(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3)結合修剪,及時剪除病葉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4)發病初期施藥防治。常用藥劑有: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炭疽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 (四)霜霉病類1癥狀 此病主要為害葉片,典型癥狀是病葉正面出現不規側淡黃至淡褐斑,葉背具白色、灰色或紫色霜霉層,如菊花霜霉

8、病等。2發病規律 病原在病殘體上越冬。春、秋季發病較重,一般在涼爽、多雨、多霧、多露的條件下易發病。3防治措施(1)及時清除病殘體。(2)注意通風透光和搞好排水。(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 25%甲霜靈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陪夜等。二、線蟲病此病由線蟲的寄主引起。線蟲為微小的蠕蟲,可寄生在植物的多種器官上。引起的為害狀極像病害的癥狀,故將其稱病害。如根結線蟲病、松材線蟲病,穿孔線蟲病等。下面對根結線蟲病作簡介:1、 癥狀 在寄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瘤狀物,線蟲則置于瘤內。植株受害后枯死。2、 發病規律 雌蟲產卵于根瘤內或土中,幼蟲主要在淺土中活動,進入根部后,其

9、分泌物能刺激根部產生瘤狀物。主要通過種苗、肥料、流水和農具等傳播。3、 防治措施(1) 加強檢疫。(2) 輪作、選用無病土栽種。(3) 土壤消毒 可選用10%益舒寶顆粒劑、10%克線磷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等,每畝施用量3-5kg.三、葉部害蟲此類害蟲主要以植物的葉片為食。主要集中在鞘翅目和鱗翅目。(一)刺蛾類1.形態 屬鱗翅目、刺蛾科。幼蟲俗稱刺毛蟲、癢辣子。成蟲體粗壯,體被鱗毛,翅色一般為黃褐色或鮮綠色,翅面有紅色或暗色線紋。幼蟲短肥,顏色鮮艷,頭小,可縮入體內,體表有瘤,上生枝刺和毒毛。常見的有褐刺蛾,綠刺蛾,黃刺蛾和扁刺蛾等。2.發生特點 刺蛾類分布廣,食性雜,危害對象多,可為害桃、

10、李、梅、桑、茶等多種林木。以幼蟲咬食葉片為害。一般1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結繭越冬。4-10月均有為害。初孵幼蟲有群集性,成蟲有趨光性。化蛹于堅實的繭內。3.防治措施(1)人工除繭 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樹枝上的越冬繭,或結合樹盤淺翻,清除樹盤內土中的繭。(2)燈光誘殺 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用燈光誘殺成蟲。(3)藥劑防治 可選用青蟲菌制劑1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3000倍液等。(二)尺蛾類1.形態 屬鱗翅目,尺蛾科。為小至大型蛾類。幼蟲稱為“尺蠖”。成蟲體細長,翅大而薄,鱗片稀少,前后翅有波浪狀花紋相連。幼蟲蟲體細長,僅第6腹節各具1

11、對腹足。常見種類有油桐尺蠖、柑橘尺蠖、青尺蠖、綠尺蠖、綠額翠尺蠖、大葉黃楊尺蠖等。2.發生特點 1年發生多代。多以蛹在土中越冬。以幼蟲咬食葉片為害。成蟲靜止時,翅平展。幼蟲靜止時,常將蟲體伸直似枯枝狀,或在枝條叉口處搭成橋狀。幼蟲老熟后在疏松的土中化蛹,入土深度一般為1-3cm。成蟲具趨光性。3.防治措施(1)人工捕殺 捕捉幼蟲或挖掘蛹將其殺死。刮除卵塊。(2)燈光誘殺 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用燈光誘殺成蟲。(3)藥劑防治 低齡幼蟲可用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25%殺蟲雙水劑500-8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10%興棉寶乳油2000-4000倍液等。對于老熟幼蟲,因其抗

12、藥性很強,不易殺死,可在老熟幼蟲入土化蛹時,在樹冠周圍表上撒施3%甲基異硫磷顆粒劑或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用量4-5kg,以殺死剛出土羽化的成蟲。 (三)美國白蛾1、為害植物美國白蛾食性極雜,幼蟲吐絲結巢群居300多種植物。主要為害行道樹、觀賞樹木、果樹和花卉,尤其是闊葉樹受害最重。其中懸鈴木、白蠟、椿樹、泡桐、金銀木、山楂、桑樹等受害較重,美國白蛾還為害桃、櫻花、楊樹、柳樹、榆、槐、海棠、丁香、紫荊、五角楓、爬山虎、葡萄、金銀花等園林植物,同時也為害園林植物周圍的玉米及蔬菜等農作物。美國白蛾在一般情況下并不危害針葉樹,但在老齡幼蟲分散危害時,往往對個別針葉樹造成一定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生

13、態環境發生變化,美國白蛾的食性也往往發生一定的改變。2、為害癥狀美國白蛾以幼蟲取食植物的葉片,1至2齡的幼蟲一般群居在吐絲結成的網幕中,在葉的背面嚙食葉肉,殘留葉子上表皮及細葉脈,被害葉呈紗窗狀,僅個別嫩葉被咬成小洞;3齡幼蟲可將葉片咬透,呈小孔洞。隨著蟲齡的增長,幼蟲不斷將網幕增大以擴充食料。常見的網幕長1米左右,大的網幕可從樹梢向下拉到樹干的基部,長達3米以上。一棵樹上的網幕有幾個到十幾個,多的達200多個。網幕把樹葉及小枝條綴連在一起,內有大量蟲糞、幼蟲和幼蟲脫的皮殼,對樹木的生長發育影響極大。4齡后幼蟲分散成小群體蠶食葉片,5齡后幼蟲爬出網幕單獨活動、取食,直到全樹葉片全部被吃光。同時

14、幼蟲向附近的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雜草等植物上轉移危害。美國白蛾大發生時,由于食性雜,發生量大,傳播蔓延快,以致所到之處,不少園林植物的葉片被吃光,嚴重地影響樹木的生長發育,受害區各種園林植物呈現一片枯黃,狀如秋天,甚至造成樹木枯死。因此,美國白蛾對城市園林綠化影響極大,為國際重要檢疫對象,也是我國重要害蟲檢疫對象。3、形態特征1).成蟲:為白色中型蛾子,體長9至14毫米,翅展23至44毫米,體白色。復眼黑褐色,下唇須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纖細。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數個體腹部白色無斑點,少數個體腹部白色上有黑點。雄蛾觸角雙櫛狀,黑色,長5毫米,內側櫛齒較短,約為外側櫛齒的2/3,下唇須外側黑

15、色,內側白色,多數前翅散生幾個或多個黑褐色斑點;雌蛾觸角鋸齒狀,褐色,前翅多為純白色,少數個體有斑點。后翅一般為純白色或近邊緣處有小黑點。成蟲前足基節及腿節端部為桔黃色,脛節和跗節外側為黑色,內側為白色。前中跗節的前爪長而彎,后爪短而直。成蟲壽命一般4至8天。2).卵:圓球形,直徑0.5毫米左右。卵表面有許多小刻點,初產即為淺黃綠色,有光澤,以后逐漸加深為黃綠色,孵化前呈灰褐色。3).幼蟲:體色變化較大。根據幼蟲頭殼和體背毛瘤的色澤分為“黑頭型”和“紅頭型”。我國目前發現的多為“黑頭型”。老熟幼蟲頭寬2.5毫米,體長28至35毫米。“黑頭型”頭部黑亮,體黃綠色至灰黑色。沿背中央有1條灰褐至灰黑

16、色的寬縱帶,背線、氣門上線、氣門下線淺黃色。毛帶上方兩側各有1排黑色毛瘤。體兩側毛瘤多為橙黃色,毛瘤上著生白色長毛叢,雜有黑色或褐色毛。氣門白色。長橢圓形,具黑邊。胸足黑色,臀足發達。4).蛹:體長8至15毫米,寬3至5毫米,暗紅褐色。有臀棘8至17根。雄蛹瘦小,雌蛹較肥大。蛹外被有黃褐色或暗灰色薄絲質繭,繭上的絲混雜著幼蟲的體毛共同形成網狀物。4、生活習性美國白蛾一年3代,以蛹在樹皮裂縫、地面枯枝層或表土層內越冬。越冬蛹一般在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見,5月末至6月初出現第一代一齡幼蟲,6月下旬始見幼蟲化蛹;7月上旬始見第二代成蟲羽化,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蟲開始化蛹;8月下旬至

17、9月上旬初始見第三代成蟲,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三代幼蟲進入蛹期。1個世代大約40天左右。美國白蛾剛羽化成蟲對垂直物體表現出強烈的趨性。成蟲在鉆出蛹殼后,迅速爬到附近直立的物體上,如樹干、墻壁、電線干以及草本植物的莖干上,靜伏不動,高度大約在l米左右。天黑以后開始飛翔,尋找寄主植物。在群體密度比較大時,成蟲一個接一個地起飛,直線飛向天空,其飛翔高度可以超越樹冠。在空中飛翔的蛾子沿樹冠或在樹冠之上回旋,最終落到所嗜食的寄主植物上,完成了對寄主植物的選擇。成蟲的這一飛翔活動對種的生存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越冬蛹的分布比較分散,有許多遠離寄主,倘若沒有這次選擇寄主的飛翔活動,絕大多數幼蟲會因缺乏合適的食

18、料而發育不全或餓死。美國白蛾的趨光性較弱,在各種光線中,對紫外光的趨性相對較強。因此,黑光燈仍能誘到一定數量的成蟲。由于雌蛾的孕卵量較大,不大活動,所以燈光誘到的成蟲多為雄蟲,約占總蛾量的90。成蟲落到寄主植物上之后,開始靜伏下來,直到次日凌晨3時。當蛾子受到微光的刺激后開始向葉片邊緣移動,此時雄蛾尤為活躍,在葉片上來回爬行,有時還拍擊翅膀。隨著光線的進一步增強,雄蛾開始起飛。在雄蟲活動的誘導下,雌蛾開始釋放性外激素,招引雄蛾,并開始交配。一般情況下,雌成蟲交配后于當天下午或夜里開始產卵。沒有交配的雌成蟲一般不產卵或只產少數分散的卵,大部分卵留在體內。雌蟲常將卵產在樹冠外圍葉片的背面,有少部分

19、雌蟲將卵產于枝條上。通常一頭雌蟲一生只產一塊卵。雌蟲產完塊卵往往需要2至3天,個別情況下甚至更長。但大部分卵是在第一天產下的,其后只產少量的卵。成蟲產卵時受驚擾也不飛走,對其后代有極強的保護反應。雌蟲在產卵時緩慢地向一側擺動腹部,產下一排卵,然后身體稍向前移動,又將腹部擺向另一側,產下另一排卵。因此,在一個卵塊中,卵塊的行與行之間排列緊密,每塊平均500至700粒,最多可達2000多粒。雌蟲產卵時往往將卵產于平行的葉脈間,所以許多卵塊的形狀呈矩形或菱形。卵塊上覆蓋有雌蛾脫落的體毛,卵塊表面的鱗毛有強烈的防水性,可以防止卵粒被雨水沖刷掉。卵期6至12天,其長短因不同溫度和濕度條件而不同。幼蟲共7

20、齡,幼蟲期30至40天。初孵幼蟲有取食卵殼的習性。幼蟲具有暴食性,并有較強的耐饑餓能力。一頭幼蟲一生可吃掉10至15片桑葉或白蠟葉片。尤其是5齡后食量劇增,有時在3至4天內可將一棵樹的葉片吃光。據對不同齡期的幼蟲進行了耐饑餓力的測定,1至2齡幼蟲可耐饑餓4天;3至4齡幼蟲可耐饑餓8至9天;5至7齡幼蟲可達到9至15天。幼蟲的這種較強的耐饑餓能力對其隨運輸工具或貨物進行遠距離傳播極為有利。幼蟲老熟后就停止取食,沿樹干下行,在樹干的老皮下或附近的其他地方尋覓化蛹場所。在遇到合適的地方后,幼蟲就鉆入其內化蛹。若幼蟲鉆入土中,則形成蛹室,蛹室內壁襯以幼蟲吐的絲和幼蟲的體毛。在其他場所,幼蟲則吐絲做繭,

21、在其內化蛹。5、綜合防治方法1).加強檢疫工作對來自疫區的苗木、接穗、花卉、鮮花及包裝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須嚴格檢疫。2).做好蟲情監測一旦發現害蟲,應盡快查清發生范圍,并進行封鎖和除治。幼蟲不要隨意亂丟棄,應就地銷毀,以防蔓延。3).人工物理防治人工剪除網幕:巡查剪網。美國白蛾幼蟲有群集和吐絲結網綴葉的習性,即1至4齡幼蟲在樹上為害時將局部枝條及葉片吐絲結成網幕狀,在網內取食葉片。此時通過觀察并用高枝剪及時剪除美國白蛾幼蟲網幕及危害的枝條,可消滅蟲源達到防治的效果。剪下的枝長及網幕要裝于塑料紡織袋中,集中燒毀。圍草誘蛹:利用老熟幼蟲有沿樹干下樹尋找潛伏場所進行結繭的習性,在樹干上人為設置結

22、繭場所,引誘其潛伏,然后予以消滅。具體操作方法:發現有美國白蛾危害的樹木,在老熟幼蟲開始下樹時期,在樹干離地面1至1.5米左右處,用谷草、稻草、麥秸、雜草等在樹干上綁縛一周,誘集下樹老熟幼蟲在其中化蛹,然后于蛹前解下草把燒毀。燈光誘殺:利用誘光燈在成蟲羽化期誘殺成蟲,誘光燈應設在上一年美國白蛾發生比較嚴重,、四周空曠的地塊,可獲得較理想的防治效果。捕殺成蟲:成蟲飛翔能力不強,可于成蟲期捕捉成蟲。4).生物防治對3至4齡前幼蟲噴施Bt乳劑,可施用含量為16000IU/毫克的Bt可濕性粉劑2000至3500倍液;或噴美國白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噴后第8天幼蟲感病最多,持效期達30多天,防治效果在90以

23、上;釋放美國白蛾周氏嚙小蜂,在美國白蛾老熟幼蟲期,按1頭白蛾幼蟲釋放3至5頭周氏嚙小蜂的比例,選擇無風或微風上午10:00至下午5:00以前進行放蜂,將繭懸掛在離地面2米處的枝干上。5).植物殺蟲劑防治對于低齡幼蟲,使用1.2煙參堿乳油1000至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6).性信息素誘殺利用美國白蛾性信息素,誘殺雄成蟲。春季誘捕器設置的高度以樹冠下層枝條(2.0至2.5米)處為宜,夏季以樹冠中上層(5至6米)處設置最好。每100米設一個誘捕器,誘集半徑可達50米。7).化學防治對4齡前幼蟲使用20除蟲脲懸浮劑6000至8000倍液,滅幼脲類具有持效期長且抗雨水沖刷的特性,持效期達1個多月,噴

24、后半小時遇小到中雨都無妨。在美國白蛾破網后噴此類藥防治效果差些,凡是吃到藥的蟲不能蛻皮或化蛹,但對停止取食的老熟幼蟲無效。也可使用20米滿膠懸劑1500至2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膠懸劑2000倍液等仿生農藥進行防治。對于幼蟲發生危害嚴重地段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混合后進行防治。6、識別要點與美國白蛾相似的主要種類有:1.柳毒蛾(Stilpnotiasalicis)。主要區別是:該種毒蛾前后翅白色,翅面無斑點,有絲質光澤;足脛節和跗節有黑白相間的環紋。雌成蟲觸角,短雙櫛齒狀,觸角主干白色;雄成蟲觸角羽毛狀,觸角主干棕灰色。黃尾毒蛾(Euproc

25、tissimilis)。主要區別是:該種毒蛾體白色,前翅后緣有2個黑褐色斑紋,有時不明顯。前足脛節帶棕色毛。雌成蟲觸角櫛齒狀,腹部粗大,尾端有黃色毛叢;雄成蟲觸角羽毛狀,腹末黃色部分較小。星白雪燈蛾(Spilosomamenthastri)。主要區別是:該種燈蛾翅白色;胸足具黑紋。腹部背面除基節和端節外為黃色或紅色。前翅散生黑點。 (四)天蛾類1.形態 屬鱗翅目,天蛾科。為大型蛾類。體粗壯。觸角絲狀,末端呈鉤狀,口器發達,翅狹長,前翅后緣常呈弧狀凹陷。幼蟲粗大,體表粗糙,體則常具有往后向方的斜紋。第8腹節背面具1根尾角。常見種類有藍目天蛾、豆天蛾、甘薯天蛾、芝麻天蛾、芋雙線天蛾等。2.發生特點

26、 以幼蟲咬食寄主葉片為害,造成葉片殘缺不全。每年要可發生多代。常蛹在土中越冬。成蟲飛行迅速,具強烈的趨光性。3.防治措施 參考尺蛾的防治措施。(五)毒蛾類1.形態 屬鱗翅目毒蛾科。為中型蛾類。成蟲體粗壯,體被厚密鱗毛,色暗。幼蟲具毛瘤,毛瘤上長有毛簇分布不均勻,長短不一致,毛有毒。常見種類有雙線盜毒蛾、舞毒蛾、烏桕毒蛾、柳毒蛾等。2.發生特點 以幼蟲咬食幼嫩葉片,為害對象多。1年發生多代,以幼蟲或蛹越冬。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低齡幼蟲具群集性。3.防治措施 參考尺蛾的防治措施。(六)燈蛾類1.形態 屬鱗翅目,燈蛾科。為中型蛾類。蟲體粗壯,體色鮮艷。腹部多為紅色或黃色,上生一些黑點。翅多為灰、

27、黃、白色,翅上常具斑點。幼蟲體表具毛瘤,毛瘤上具濃密的長毛,毛分布較均勻,長短較一致。2.發生特點 以幼蟲咬食葉片為害。每年發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蟲具趨光性,幼蟲具假死性。3.防治措施 參考尺蛾的防治措施。(七)鳳蝶類1.形態 屬鱗翅目、鳳蝶科。為大型蝶類。體色鮮艷,翅面花紋美麗,后翅外緣呈波浪狀,有些種類的后翅還具有尾突。幼蟲前胸前緣背面具翻縮腺,亦稱“臭丫腺”,收到驚動時伸出,并散發香味或臭味。常見種類有柑橘鳳蝶、玉帶鳳蝶、茴香鳳蝶、樟鳳蝶、黃花鳳蝶等。2.發生特點 每年可發生多代。越冬形式因種而異。主要以幼蟲咬食蕓香料、樟料及傘形花科等植物的嫩葉、嫩梢。一般于夏、秋季為發生盛期。成蟲常產

28、卵于幼嫩葉片的葉背、葉尖上或嫩梢上。幼蟲一般在早晨、傍晚和陰天取食。3.防治措施(1)人工捕殺 結合修剪、清園搜殺蛹;在各次新梢抽發期捕殺卵及幼蟲;蟲盛發期可用捕蟲網捕殺成蟲。(2)藥劑防治 在新梢期,幼蟲處于低齡期用藥。藥劑可選用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青蟲菌(100億/克)1000倍液等。(3)可在田間收集發黑、變軟的死蟲,搗爛后加水拌勻(加水量約蟲量的50倍)后用紗布過濾,去過濾液噴霧。四、枝干害蟲主要指蛀干、蛀莖、蛀枝條及危害新梢的各種害蟲。(一)天牛類1.形態 屬鞘翅目,天牛科。中至大型。成蟲長形

29、,顏色多樣。觸角鞭狀,常超過體長。復眼腎形,圍繞觸角基部。幼蟲呈筒狀,屬無足型,背、腹面具革質凸起,用于行動。常見有星天牛、桑天牛、桃紅頸天牛等。2.發生特點 種類多、分布廣、為害對象多。以幼蟲鉆蛀植物的莖干、枝條,成蟲啃食樹皮,為害葉片。幼蟲常在韌皮部和木質部取食并形成蛀道。每1-3奶奶發生1代。多以幼蟲在蛀道內越冬。幼蟲老熟后在蛀道內化蛹。 3.防治措施(1)人工捕殺成蟲,刮除蟲卵。(2)鉤殺幼蟲 發現有新鮮蟲糞和木屑的蛀洞后,用鋼絲伸入蛀道將幼蟲鉤殺。(3)毒殺 用棉花球或爛布條沾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顆乳油5-10倍液,塞進蛀洞,或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蛀洞,然后用泥封住洞口,可毒殺幼

30、蟲、蛹和未出洞的成蟲。(4)加強栽培管理,保持樹勢旺盛,樹干光滑,以減少成蟲的產卵機會。冬季及時清園,樹干涂白,密封蛀洞。五、吸汁害蟲(一)蚜蟲類1.形態 屬同翅目,蚜科。為小型昆蟲,體長約2mm,體色多樣,觸角絲狀。具有翅型和無翅型。第6腹節兩側背具1對腹管,腹末具尾片。常見種類有桃蚜、棉蚜、菜蚜、菊姬長管蚜、蕉蚜、夾竹桃蚜等。2.發生特點 以成、若蟲刺吸寄主的葉、芽、梢、花為害,造成被害部分卷曲、皺縮、畸形。還能誘發煤煙病和傳播病毒病。1年可發生多代。可行孤雌生殖和胎生。干旱氣候、枝葉過于茂密、通風透光性差有利其發生。成蟲對黃顏色有趨性。3.防治措施(1)蟲口密度小時可用清水或洗衣粉水沖洗

31、。(2)利用天敵,如草蛉,食蚜繩,瓢蟲等。(3)用黃色板誘殺在黃色板上面涂上一層黏膠,或在黏膠上加一些殺蟲劑,利用其對黃顏色的趨性誘殺。(4)大量發生時用藥劑防治,常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5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防治。(二)葉蟬類1.形態 屬同翅目,葉蟬科。為小型昆蟲,體長多在3-12mm,體色因種而異。頭寬,觸角剛毛狀,體表被一層蠟質層。后足脛節有一排刺。常見的有大青葉蟬、小青葉蟬、桃一點斑葉蟬、黑尾葉蟬等。2.發生特點 以成、若蟲刺吸寄主枝、葉的汁液為害。1年可發生多代。以成蟲越冬。在夏、秋季發生較為嚴重。成蟲具強烈的趨光性。能橫行。3.防治措施 參考蚜蟲類的防治措施。(三)蚧類蚧又稱介殼蟲。屬同翅目,蚧總科。為小型昆蟲。蚧類多以雌蟲和若蟲固定不動刺吸植物的葉、枝條、果實等的汁液為害。為害對象多,還能誘發煤煙病,造成植物的外觀和生長受到嚴重的影響,降低了產量和觀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