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制說明本指導意見是城域傳送網建設的總體指導性文件,主要目的是明確發展方向、建設策略和重點,制定建設目標、建設方案、具體舉措,同時為省公司制定傳送網三年滾動提供依據。傳送網建設管理體系及文件更新情況如下:文件文件名稱涵蓋范圍文件狀態下發日期文號總體建設要求中國移動省內承載網絡建設管理要求(暫行)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1-5-13移201166號2013年中國移動省內傳送網建設要求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3-1-31中移計201322號中國移動城域傳送網建設指導意見(2012版)城域傳送網本次廢止2012-4-6中移計201262號中國移動城域傳送網建設指導意見(2014版)城域傳
2、送網本次下發中國移動傳送網合作建設管理規定(2012版)城域傳送網現行2012-3-9中移計201245號明確傳輸網合作建設若干問題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1-7-21移2011117號專項建設要求中國移動傳送網絡保護配置指導原則(2013版)省內骨干傳送網現行2013-5-16中移有限計201365號中國移動省內骨干PTN網絡建設要求省內骨干傳送網現行2013-4-26中移計201391號中國移動100G WDM OTN網絡建設指導意見省際/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4-2-20移201419號傳送網IP over WDM建設指導意見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07-8-11中移有
3、限計2007148號中國移動光傳送網(OTN)2011-2012年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1-4-29中移有限計201161號中國移動40G WDM/OTN系統建設指導意見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2-3-16中移計201250號中國移動TD-LTE擴大規模實驗網工程傳送網建設要求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本次廢止2012-8-30中移計2012152號TD-SCDMAIub接口IP化及傳輸專項改造建設要求城域傳送網現行2013-2-23201369號中國移動高精度時間同步開通及應用指導原則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完成編制中國移動光纜線路建設要求(2012版)省內骨干/城域傳送
4、網現行2012-8-30中移計2012153號中國移動通信管道建設要求(2012版)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2-8-30中移計2012154號中國移動OLP系統建設指導意見省際/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正在編制中國移動分組微波建設要求城域傳送網正在編制智能ODN建設指導意見(2014版)城域傳送網正在編制中國移動客戶專線項目管理要求(2014版)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4-7-162014326號明確光纖帶光纜建設中若干注意事項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1-3-22201189號分場景建設方案中國移動有線接入網建設場景模型方案匯編(2013版)城域傳送網現行2013-4-24201
5、3203號工程設計要求PON網絡設計總體技術要求(2013版)城域傳送網現行2013-7-292013380號中國移動PTN網絡設計指導手冊(2013版)省內骨干/城域傳送網現行2013-10-16移2013157號目錄一、總體要求和重點建設內容 . - 1 -二、網絡結構和組成元素 . - 2 -(一)網絡結構. - 2 -1. 有線接入網. - 3 -2. 城域骨干傳送網. - 3 -(二)網絡元素定義. - 4 -三、匯聚機房和管道 . - 5 -(一)匯聚機房. - 5 -1.新建原則. - 5 -選址原則. - 6 -建設要求. - 6 -2.3.(二)管道建設. - 7 -四、光纜
6、網絡建設 . - 8 -(一)有線接入網光纜. - 9 -1. 城區建設. - 9 -2. 鄉鎮/農村的光纜建設. - 14 -(二)城域骨干傳送網光纜. - 14 -(三)智能 ODN. - 15 -五、系統建設 . - 15 -(一)PON 系統建設. - 16 -1.FTTx 組網模式. - 16 -2.OLT 部署要求. - 17 -3.OLT 上聯方式. - 17 -4.光分路器部署. - 17 -(二)PTN 系統建設. - 18 -1. 網絡結構. - 18 -2. 互聯互通. - 22 -(三)WDM/OTN 系統建設. - 22 -1.層. - 23 -2. 匯聚層. - 2
7、3 -(四)其他. - 23 -(五)系統功能配置. - 25 -1.保護配置. - 25 -2.QoS 部署及帶寬. - 27 -3.VLAN和部署. - 29 -4.IP 地址. - 29 -六、. -303032-七、說明. -附錄. -1. TD-SCDMA 和 LTE 業務的 QoS規則. - 32 -和系統設計. - 34 -2. TD-SCDMA 和 LTE 的帶寬一、總體要求和重點建設內容傳送網是實現公司網絡和業務長久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應按照面向未來、統籌需求、整體、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網格化、IP化、差異化的思路,加快彌補基礎短板、積極優化系統部署使用、著力提升末端接入能
8、力。一是依托綜合業務接入,加快彌補基礎短板綜合業務接入一次到位,保持長期穩定,力爭2014年底在城市建成區(2013年的市政)范圍內100%完成綜合業務接入區建設。匯聚機房以主要滿足綜合業務接入需求開展建設;管道以提升市政道路覆蓋率為主開展建設,由市政道路向業務接入點延伸的分支管道,應與客戶接入及厚覆蓋相結合,積極開展建設。分纖點是綜合業務接入區的三大關鍵要一,其數量、位置和容量是衡量全業務接入能力和時效的主要指標,應結合整體、以覆蓋所有業務接入點為目標,加大建設力度,快速提升管線覆蓋能力。二是TD-SCDMA和LTE無線網建設,積極優化系統部署使用面向TD-SCDMA和LTE,傳送網要按照“
9、首保站點接入,兼顧架構調整,按需擴容帶寬”的總體原則開展建設。城域接入層持續按照單環6-8個節點組織PTN接入環優化調整,快速完成共站址的PTN設備部署;匯聚層以現有10GE PTN系統為基礎,根據實際帶寬需求增長建設40GE PTN系統,層重點開展L3PTN的建設,并做好與省內骨干傳送網PTN系統的銜接。匯聚- 1 -層設備應預留向更高速率演進的能力。城域L3 PTN節點間互聯帶寬、城域匯聚層根據及其他業務帶寬開展建設;城域出口帶寬根據實際流量及增長開展建設。對于TD-SCDMA、LTE、客戶專線、OLT上聯等以太網電路通過PTN承載時,應合理設置保證帶寬和峰值帶寬,發揮IP化優勢,提高承載
10、效率。三是加強對集客專線業務的支撐,著力提升末端接入能力城區依托綜合業務接入區,面向一般接入點,開展以分纖點為主的薄覆蓋,分纖點距離目標業務接入點在中心城區小于 200 米,其它目標區域小于 500 米;面向重點客戶專線接入點,完善業務需求與建設的聯制,“小步快跑”開展管線接入覆蓋,以 2-3 個月為周期確認業務發展計劃,提前將光纜由分纖點向客戶延伸。非城區依托現有按需完成向業務接入點的延伸。對于家庭寬帶,一是堅持講效益,重點發展有價值、能的用戶,二是挖潛力,推進共建共享,重點提高現有利用率。二、網絡結構和組成元素城域傳送網主要負責各類業務接入并傳送到相應的業務節點或省內/省際出口節點。(一)
11、網絡結構城域傳送網分為有線接入網和城域骨干傳送網兩部分。其網絡結構示意圖如下:- 2 -1. 有線接入網有線接入網為、WLAN熱點、客戶專線和家庭寬帶等各類業務提供接入,主要包含匯聚節點以下到和各類客戶接入節點之間的一系列傳送實體,主要包括PON、PTN等系統設備,以及主干接入光纜、分纖點、末端接入光纜、光分路器等光纜線路設施。2. 城域骨干傳送網城域骨干傳送網為有線接入網業務提供匯聚和傳送功能,并為數據承載網、網等上層網絡提供城域范圍內業務傳送功能,主要包含節點、匯聚節點之間的一系列傳送實體,一般分為層和匯聚層。層負責提供機房間的各類業務調度,應具備大容量的業務調度能力和多業務傳送能力;匯聚
12、層負責一定區域內各類業務的匯聚和疏導,應具備較大的業務匯聚能力及多業務傳送能力。- 3 -(二)網絡元素定義接入節點是指、WLAN、客戶專線、家庭寬帶等業務接入的節點,主要配置GE/10GE PTN、ONU、SDH/MSTP等設備。匯聚節點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用于單個匯聚區域內業務收斂的普通匯聚節點;第二類是用于單個或多個匯聚環業務收斂并實現與節點互聯的骨干匯聚節點。普通匯聚節點設置在普通匯聚機房,骨干匯聚節點設置在骨干匯聚機機房,主要配置10/40GE PTN、10G/2.5G SDH/MSTP、OTN、OLT等設備。節點是指用于終端業務或用心機房之間業務調度的節點,設置在機房,主要配置10G
13、E/40GE PTN、10G SDH/MSTP、OTN等設備。綜合業務接入指為滿足、WLAN、客戶專線、家庭寬帶等各類業務接入需求,結合行政區域、自然區劃、路網結構和客戶分布,將城市區域或其它業務密集區,如發達鄉鎮,劃分成多個能獨立完成業務匯聚的區域。綜合業務接入包括匯聚節點、主干接入光纜、分纖點、末端接入光纜、聯絡光纜等網絡要素。(1)分纖點是指為實現客戶業務快速、便捷接入在光纜路由上設置的具備纖芯調度和配纖功能的光纜網絡節點,室外主要為光交接箱,室內主要為ODF架。就其所處網絡位置和實現功能來講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主干接入光纜路由上的主干分纖點,第二類是末端接入光纜路由或位于小區內的末端分纖
14、點,主要面向單個商業樓宇或多個住宅樓宇。- 4 -(2)主干接入光纜是指匯聚節點與主干分纖點或兩個主干分纖點之間的光纜,主要是完成匯聚節點至多個業務接入點之間公共路由上光纜的集中化部署,減少管孔消耗,降低建設成本。(3)末端接入光纜是指主干分纖點至業務接入點之間的光纜,主要實現業務接入。(4)聯絡光纜是指相鄰綜合業務接入區主干分纖點之間、主干分纖點與節點之間的光纜。三、匯聚機房和管道匯聚機房和管道作為戰略性基礎,滿足近期需求的同時,有重點有節奏地適度開展儲備建設,保證網絡長期穩定發展。(一)匯聚機房充分梳理現有,挖潛利用現有、營業廳等機房,同時對面積、電力緊張的機房要及時安排搬遷改造,盡快完善
15、匯聚機房布局,滿足綜合業務接入需求。1. 新建原則若已的綜合業務接入無匯聚機原有匯聚機房不具備擴展能力時,應新增匯聚機房。郊區(縣)僅有1個業務出局機房時,可根據業務分擔需求考慮新增匯聚機房,提高性。一般鄉鎮/農村應結合現有接入層光纜的優化調整,在光纜層次多、覆蓋范圍廣的區域可考慮新增匯聚機房。新增匯聚機房時,先選擇使用面積、電力等配套條件已具備或改造后可具備的現有- 5 -機房。單匯聚機房收斂區域內覆蓋的用戶數大于10萬時,可考慮新增匯聚機房進行業務分擔。2. 選址原則匯聚機房應按照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劃分進行整體,優先選擇管線豐富、進出便利、便于維護管理的位置。城區 (含縣城) 內優先選擇商業
16、樓宇及商鋪,不建議選擇進出條件不便的住宅小小學校等區域。機房樓層優選一層或二層,如選三層及以上,需具備足夠弱電井空間滿足線纜進出的條件,在可能發生水浸的區域不宜選擇一層和樓層。鄉鎮/農村區域可根據土地或房屋使用條件、光纜以及組網要求等進行選址。機房的承重應滿足電信設備相關用房的承重標準和蓄電池組的承重要求,不滿足進行加固處理。3. 建設要求對于新增或遷改的匯聚機房應滿足近期及中遠期發展需求,建議普通匯聚機房傳輸相關的使用面積一般60平方米左右,最小不應低于40平方米,具備不低于30KW的電力引入條件;對于骨干匯聚機房傳輸相關的使用面積100平方米左右、具備不低于50KW的電力引入條件。如匯聚節
17、點與城域數據網節點、營業廳等共址設置時,非傳輸相關的使用面積需在合理核算基礎上單獨增加匯聚機房面積。對于新增、以及遷移改的匯聚機房應以購建為主,租用為輔,租用年限一般不低于10年。- 6 -(二)管道建設管道的、建設和管理必須與城市和道路建設緊密結合,在城市新建道路的同時同步進行管道建設;堅持“覆蓋率”與“連通率”并重,以“全面、分步實施”為方針,以“規模化、網絡化”為目標,市政道路,尤其是城區主要(主干、次干)道路,以及各類功能區周邊道路開展建設。市政道路管道應統籌近期和中遠期各類業務接入需求,結合城市發展及建設情況,編制基于城市覆蓋的長期,并根據發展情況定期調整。重點城區內新建小區、業務密
18、集區、管道稀缺區域的市政道路開展管道建設和有潛在需求的客戶或小區適度提前建設管道;充分利用城市道路改擴建等機會,采用自建、共建、外購、置換、租用等方式,滿足近期網絡需要,逐步提升市政道路管道覆蓋率。根據道路分布、市政、客戶分布等因素,合理部署人手孔、過路管道等。一般干、次干道路路口設置人孔,便于實現多方向管道互通;在單向敷設管道的路段根據客戶分布預埋過路管道,便于實現位于道路另一側的客戶接入。同時著重解決目前管道出口少、斷點多、過路少、重點段落匱乏、覆蓋深度不足等問題。嚴格規范管理管道、管孔使用,新建光纜需統籌同路由各類業務纖芯需求開展建設,提高已有管道的生產效能。- 7 -根據住宅區和住宅內
19、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住宅區和住宅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要求,新建住宅小區,不再進行小區內通信管道及住宅內配線建設。對于既有住宅小積極配合省電信管理局,制定相應平等接入改造方案,并在設施改造工先使用原有配線。各場景下城域管道容量應依據下列原則進行和建設:表1:城域道容量建設要求表2:機樓出局管道建設要求四、光纜網絡建設光纜網絡應統籌考慮各類業務需求、滿足多種形式組網,按“整體、分段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開展建設。整體是指主干分纖點以上到位,并保持相對和穩定,主干分纖點以下至業務接入點局前井(樓宇或小區)的末端接入光纜及分纖設施也到位,確定纖芯數量和開口位置,保證業務點接入
20、時建設方案的唯一性。- 8 -機樓局前井、進線室或豎井出局路由局前井至進線室/ 豎井管道備注機房具備兩個相互的局前井、進線室或豎井至少兩條不同物理路由不少于12孔,兩局前井間管道須連通,管孔數不得少于6孔優先選擇沿主干道路建設匯聚機房-至少兩條不同物理路由不少于6孔區域道路建設原則備注城區快速路、主干路46孔(等效100,下同), 也可在道路兩側各敷設2 4孔原則上無特殊需求不應增大管孔數,如局部段落可能會發生管孔緊張時,應合理調整,避免同路由光纜鋪設數量過大。次干路24孔支路或客戶接入12孔郊 區(縣)主干路24孔次干路12孔分段建設是指層、匯聚層、主干接入段、末端接入段要分別、逐段建設,每
21、段之間應設置光交接箱或ODF架。分步實施是指在整體下,兼顧業務需求和網絡結構,提前開展主干接入光纜、主干分纖點等結構性建設,按需開展末端接入光纜建設;在區域選擇上,優先業務需求密集、發展潛力大的區域開展建設。(一)有線接入網光纜城區(含縣城)和發達鄉鎮應按照綜合業務接入區方式建設,一般鄉鎮和農村等區域主要基于現有光纜進行延伸和調整,并根據具體業務需求適時推進。1. 城區建設1.1 綜合業務接入區(1)原則原則上,綜合業務接入區到位,尤其對于城市建成區。綜合業務接入區應基于詳實的地理環境、客戶分布、現狀等基礎信息,按照“網格化”思路,分區分級制定方案,明確業務歸屬區域,業務接入節點,進而形成分區
22、明確、接入有序、管理清晰的光纜接入網。綜合業務接入區面積不宜設置太小,原則上不小于 2 平方公里。大中型城市內的金融、行政等高度集中的功能區,工業園區,高密度住宅區等區域據功能區域劃分;商戶聚居區、普業區、普通住宅區、寫字樓區及其他業務密集區的可按照 2-5 平方公里;非- 9 -業務密集城區、縣城和發達鄉鎮等區域可按照 5-10 平方公里。(2)建設方案每個綜合業務接入在階段即完成建設方案的制定,包括匯聚節點、主干分纖點、主干接入光纜、主干分纖點至局前井的末端接入光纜的設置位置和容量配置。匯聚節點原則上,每綜合業務接入設置一個匯聚節點,若現有匯聚機房的面積、電力、穩定性等不能滿足業務發展需求
23、時,可建設第二個匯聚機房以實現業務分擔或機房替換。匯聚節點也可以設置在接入機房,后續應按照匯聚節點標準進行建設。分纖點主干分纖點、末端分纖點到位,根據業務發展需求分步實施建設。分纖點應選擇部署在光纜方向多、客戶分布密集的道路一側,也可選擇部署在具備條件的內,按照設點可分為室內分纖和室外分纖兩種方式。室外分纖設施的光交接箱可選擇道路交匯處、業務區域中心等位置;室內分纖設施的 ODF 架、壁掛式光纖分配箱優先考慮設置在現有局房內,也可設置于樓宇弱電機房內。主干分纖點的容量配置應綜合考慮主干接入光纜纖芯數和覆蓋的業務接入點數量;對于大中型城市的主干分纖點容量應不低于 576端子,小城市的主干分纖點容
24、量應不低于 288 端子。末端分纖點可根據業務需求選擇合適的光交接箱、分纖盒等。- 10 -對于業務密集的城區,分纖點距離接入點應低于 200 米,力爭達到 100 米以內;對于一般城區,分纖點距離接入點應低于 500 米,力爭達到 200 米以內,形成以分纖點為基礎的薄覆蓋建設。在完成分纖點覆蓋的區域內力爭實現 15 天內滿足業務接入。主干接入光纜主干接入光纜應結合綜合業務接入區和已有光纜進行整體建設;主干接入光纜以環形結構為主,每綜合業務接入建設 2-4 個主干接入光纜環,優先選擇沿主干、次干道路鋪設,且應選擇業務接入點較為密集的一側,相鄰分纖點之間應采用直達光纜連接,每個主干接入光纜環上
25、的分纖點數量以 4-8 個為宜。為滿足、客戶專線等業務的雙掛組網需求,在綜合業務接入區僅有一個匯聚節點時,可在兩個綜合業務接入區的相鄰分纖點之間部署聯絡光纜。主干接入光纜建設應面向5年以上需求。原則上,應采用96-144芯光纜,業務密集區或FTTH模式區域可適當放大至288芯。主干接入光纜環采用獨享纖芯+共享纖芯的方式進行纖芯分配。獨享纖芯是指本光交接箱從兩個方向直達匯聚節點的纖芯,在經過的分纖點不成端,一般用于PON系統;共享纖芯是指在主干接入光纜環上的每個光交接箱均成端的纖芯,適宜環網系統使用。主干接入光纜先采用管道方式鋪設,避免采用小芯數光纜“端到端”敷設的建設方式,減少對管孔的占用。末
26、端接入光纜- 11 -在某點有需求時性完成沿線或附近區域業務接入點局前井(樓宇或小區)至主干分纖點的末端接入段光纜建設,局前宇內的末端接入段光纜據業務接入點需求開展建設。在末端接入光纜入,需協調多方需求,預留足夠纖芯,一次建設到位,避免后續業務接入需再次協調影響建設進度。末端接入光纜纖芯數量據業務接入點數量和潛在客戶需求進行設置。主干分纖點至末端分纖點之間的末端接入光纜應選擇48-96芯,入樓光纜一般選擇12-24芯,FTTH模式下可選擇12-48芯。為滿足、客戶專線等業務接入,主干分纖點與節點間應根據需要建設聯絡光纜,一般采用24芯,業務較多時可采用36-48芯。新增業務接入先考慮從末端分纖
27、點接入綜合業務接入區,進而采用主干接入光纜組建環型或星型結構網絡,提升已建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利用率。對于新增,相鄰綜合業務接入區內有多個新增的,原則上應通過分纖點接入,利用主干接入光纜組建環網;相鄰綜合業務接入區內僅有1-2個新增,且適合插點擴容時,可通過末端接入光纜、聯絡光纜接入原有環網。對于新增客戶專線,原則上應全部通過分纖點接入。銀行等垂直行業客戶,、學校、連鎖酒店等重要客戶或樓宇、園區、聚類市場等接入點,要緊跟業務發展計劃,完善業務需求與建設的聯制,“小步快跑”適度超前的推進厚覆蓋建設,即:按照季度或者一定周期與業務部門確認業務發展計劃,爭取提前將末端- 12 -接入光纜由附近分纖點延伸
28、至樓宇或客戶所在物的局前井或已進駐樓宇弱電間,并為沿線客戶預留纖芯和開口,力爭具備 7 天內業務接入能力。原則上不向客戶提供光纖出租。對于家庭寬帶,原則上改擴建的既有小區和新建小采用FTTH接入方式。對于新建小區家庭寬帶接入項目,應只負責小區內用戶接入點交換局側以外的末端接入光纜建設。對于既有小區家庭寬帶接入項目,應積極協調駐地線持有方(業主、物業等),通過多方式、多途徑(與廣電、電力等合作)獲取駐地線的使用權,并在原有管線的基礎上完成末端接入光纜的布放。末端接入光纜應以開通快速、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為目的,采用管道、明線、微纜等鋪設方式,并結合自建、共建共享、租用等多種開展建設。(3)建成標準
29、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建成標準為:已劃分明確的區域邊界,具備1-2 個業務匯聚點機房,主干接入光纜和分纖點已基本完成部署,即:主干接入光纜路由達到要求、平均纖芯數不低于 72 芯,分纖點的平均容量不低于 144 芯,并已覆蓋區域內 80%的業務接入點(分纖點與業務接入點距離在密集城區小于 200 米,其它城區小于500 米)。在有客戶接入需求時,只需新建分纖點以下的末端接入光纜即可滿足管線接入的要求。1.2 現有光纜改造(1)結構性改造- 13 -根據業務發展需要,應逐步開展節點多、距離長、多級環帶環結構的接入光纜改造。原則上環帶環結構不超過2級,一級接入環上的節點數應在6-8個,一般不超過10個。
30、(2)擴容性改造由于管孔受限,影響主干接入光纜部署或后續擴容的,需對現有小芯數光纜進行。光纜先保證主干接入光纜部署需求,原有小芯數光纜可根據芯數、開口等有選擇的作為末端接入光纜使用或直接替換。末端接入光纜在預留纖芯和開口時可采用“開天窗”方式,并加強對纖芯使用和維護的管理。2. 鄉鎮/農村的光纜建設對于發達鄉鎮,根據業務發展需求,可參照綜合業務接入模式開展接入網光纜建設;對于一般鄉鎮/農村,不宜按照綜合業務接入區劃分原則進行區域,業務接入光纜直接從附近或沿線部署的接頭盒進行延伸。在業務接入較為集中的、道路交匯點等可建設光交接箱或ODF等分纖點設施。(二)城域骨干傳送網光纜機房間應按照直達路由建
31、設,多機房間應形成網狀網結構;匯聚層光纜應主要采用環形結構建設,原則上單個匯聚環覆蓋一片連續的區域,有物理路由連接的匯聚機房之間或骨干匯聚機房上聯至機房的光纜以直達路由為主,如需通過跳纖方式組建匯聚環時,匯聚機房內完成跳纖,避免使用室外光交接箱跳纖。新增匯聚機房,應結合匯聚環的組網和改造計劃,建設至附近核- 14 -心機匯聚機房的直達光纜。機房、匯聚機房的出局光纜應滿足2個及以上物理路由。光纜布放盡量選擇靠近主干道路。城區城域骨干傳送網光纜力爭逐步實現全管道敷設,縣(市)間、鄉鎮農村匯聚機房間光纜可采用直埋或敷設。原則上城區內各層光纜應使用,當不同層面光纜需同路由建設時,應采用分纜方式部署,并
32、合理安排系統組網,避免同一段落的光纜故障同時影響兩個層面的系統。對于縣-市環、鄉鎮/農村區域在做好纖芯的前提下可共纜使用。層光纜原則上不低于96芯,匯聚層光纜原則上不低于48芯,骨干匯聚機房與機房間建議布放不低于96芯的光纜。(三)智能ODNODN網絡的部署應考技術演進,新建時,應采用可平滑升級為智能ODN的傳統ODN設備或直接采用智能ODN設備。原有ODN設備可結合現網改造進行智能化升級。五、系統建設系統建設應滿足IP化、寬帶化的業務承載需求,注重新技術的引入和推廣應用,加強多種技術間的協同部署,充分發揮各類技術優勢,實現面向流量、擴展性強、安全可靠的傳送目標。PON主要面向可靠性和QoS要
33、求相對較低的業務接入,WLAN、普通客戶專線和家庭寬帶應以PON技術為主接入;PTN和SDH/MSTP技術主要面向可靠性和QoS要求較高的業務接入,是和重要客戶- 15 -專線的主流接入技術。(一)PON系統建設PON 系統部署應繼續按照“EPON、GPON 并重,優選 GPON”的原則開展建設。積極推廣 PON 技術在客戶語音專線、互聯網專線接入中的應用;推動家庭網關型ONU(HGU)的部署;在基于 TR-069 的家庭網關管理方式應用前,內置 WLAN 的FTTH 型ONU 仍采用 PON 網元管理系統(EMS)管理,WLAN 模塊相關功能采用預配置模式設置。在FTTH/FTTO場景下,分
34、光比較覆蓋范圍較大時,OLT先選擇使用Class C+光模塊,并積極推動OLT和ONU異廠家組網模式。1. FTTx 組網模式PON系統建設應主要采用FTTH/FTTO和FTTB+LAN 模式,原則上不采用FTTB+DSL模式建設,不應新建雙絞線。對于,原則上在以下場景可采用PON技術接入:一是PON覆蓋區域的LTE新選址站且無潛在部署PTN設備的場景;二是覆蓋范圍較小的室分站、Nano Cell以及未來可能引入的Femto場景。采用PON接入LTE時,光分路器應設置在主干分纖點以下位置,優先采用獨享PON口方案,也可與WLAN AP接入共PON口,原則上不與客戶專線和家庭寬帶接入共PON口,
35、可選擇性配置主干光纖保護。對于WLAN應主要采用FTTB+LAN模式,通過ONU的POE/POE+功能為AP供電。若AP分布分散,超出五類線覆蓋范圍時,可采用FTTH模式。WLAN AP應主要采用直接接入ONU的方式,不建議采用交換機匯聚和- 16 -PTN設備接入。僅在難以新部署PON的場景下可采用AP經以太交換機接入ONU方式,宜采用一級交換機,不建議采用多級交換機級聯的方式。僅當WLAN AP上聯帶寬之和較?。▽嶋H峰值帶寬不大于50M),且已部署有PTN設備時可采用PTN方式接入。對于客戶專線,應以FTTO模式為主,每用戶獨享ONU,根據客戶端口需求配置SBU/MTU設備。對于家庭寬帶,
36、在城區(含縣城)和發達鄉鎮新建小區原則上應優先采用FTTH方式,并可根據用戶需求選擇部署SFU和HGU。面向客戶專線和家庭寬帶接入的FTTH/FTTO型ONU的建設費用不屬于固定資產的開支范圍,應納入運營成本。2. OLT部署要求城區(含縣城)和發達鄉鎮區域,OLT應主要集中部署于匯聚機房,對于業務非常密集的城區,現有匯聚機房不能滿足業務接入時,OLT也可以設置在接入機房,后續應按照匯聚節點進行建設。一般鄉鎮/農村區域,原則上不單獨為滿足OLT部署新建機房,OLT可部署于方便實現用戶接入的機房。3. OLT上聯方式OLT與SR/BRAS同機房設置時,OLT上聯口通過城域數據網的匯聚交換機收斂后
37、或直接采用光纖連接至SR/BRAS。當OLT與SR/BRAS不在同一機房設置時,若OLT機房內有OTN設備則直接通過OTN上聯;若OLT機房內無OTN設備則通過PTN上聯。4. 光分路器部署- 17 -PON系統宜采用一級分光,部分場景下可采用兩級分光。面向家庭客戶接入的FTTB模式和面向客戶接入的FTTO模式下原則上應采用一級分光;面向家庭客戶接入的FTTH模式下,在用戶較為分散時應積極采用兩級分光。采用FTTH模式時,GPON和EPON分光比原則上應分別不低于1:64和1:32;FTTO模式時,若普通客戶帶寬需求較大時(平均大于100M)可適當降低分光比。光分路器應綜合考慮用戶分布、業務密
38、度、分光架構等具體情況放置位置,光分路器的設置應盡量靠近用戶。FTTB模式下,光分路器可安裝交接箱、弱電井或小區機房。如小區規模很大,建議分區域集中設置。FTTH模式下,對于新建小區,光分路器集中設置于每棟樓機小區光交接箱內;對于別墅區域,光分路器集中設置交接箱或機。(二)PTN系統建設繼續加大 PTN 的建設力度,提升覆蓋深度和廣度。一是根據TD-SCDMA、LTE 發展和客戶專線接入,提前城區所有站址開展PTN 部署,二是為滿足補點客戶專線接入需求,PTN應向郊區、鄉鎮進一步延伸。1. 網絡結構(1)層層 PTN 建設可采用網狀結構或口字型結構組網機房間- 18 -有業務調度需求的宜采用網
39、狀結構,對于業務僅在 1-2 個機房落地或出口至中心城市的宜采用口字型結構。鑒于原 PTN層設備的最大交叉容量為 320G,LTE 的帶寬需求較大,因此LTE 業務,每個節點成對配置支持 L3 功能的大容量 PTN 設備,交叉容量應不低于 640G,大城市應不低于 1T。若負責城域出口的節點 L3 PTN 設備端口或交叉能力不足時,可采用多對大容量L3PTN 設備。城域出口 PTN 設備與省干PTN 設備采用UNI 接口對接。新增L3設備已有L2設備 聚 層圖例L3 PTNL2 PTN匯聚PTN省干PTN已有系統連線連線(2)匯聚層匯聚層一般采用環網結構,節點數量(不包括節點)在4-6 個,匯
40、聚環原則上應按照區域劃分,每個匯聚環覆蓋一片連續的區域。原則上,匯聚環應采用單層結構,新增的匯聚節點,應就近接入節點或相鄰的匯聚節點,具體接入方式和應用場景如下:- 19 -匯核心層省內骨干:開環加點:單獨組環:重新組環圖例節點匯聚節點新增匯聚節點遷移匯聚節點 已有系統連線修改系統連線連線為開環加點。適用于匯聚環區域內新增節點數量較少(不超過 2 個),且開環加點后的網絡結構和節點數量仍能網要求的場景。為單獨組環。適用于匯聚環區域內新增節點數量較多(3個及以上)的場景,可單獨組建新匯聚環。新匯聚環先下掛心節點或骨干匯聚節點,不應下掛與普通匯聚節點。為重新組環。適用于現有匯聚環結構不合理或其他需
41、要進行改造的場景,并應以保持現網運行穩定安全為前提制定重新組環方案。當原有10G PTN 系統無法支持新增業務的配置或忙時利用率較高(超過 80%)時,優先通過插板擴容組建雙匯聚環,若原有設備支持40GE 或100GE 或N*10G 混合線卡接口,則優先組建10GE+40GE 或100GE或N*10G 混合線卡的雙匯聚環,若僅支持 10GE,則組建雙 10GE 的匯聚環,若無法進行插板擴容則新建 PTN 設備組建 40GE 或 100GE 或N*10G 混合線卡匯聚環。原則上,單個匯聚PTN 設備下掛的接入PTN 數量不宜超過 80 個(接入按照 1/2 計算)。- 20 -(3)接入層城區,
42、PTN接入環應以單層環或環帶短支鏈結構為主,單個接入環上的站址數建議為6-8個,最大不超過10個。鄉鎮農村區域,PTN接入環還可采用2級接入環帶短支鏈的結構,單個接入環上的站址數建議為6-10個,最大不超過15個。接入環先考慮雙掛至同一匯聚環的兩個匯聚節點。城區(含縣城)的宏PTN設備率力爭不低于85%。對于供電、光纜路由等不穩定的PTN設備不建議納入環網結構。鑒于城區大部分均已部署GE PTN設備,LTE新址站多為插點擴容或混合組環,為最大限度利舊現網,新增設備仍應以GE PTN為主。對于目前LTE已采用異頻組網或以S222站型為主、客戶專線接入密集等區域,當現網設備支持組建10GE接入環時
43、,先考慮組建10GE接入環,當現網設備不支持組建10GE接入環時,應通過插板擴容或跳點方式組建雙GE接入環。對于現網采用GE環接入LTE的,當GE環的忙時平均流速連續7天超過環網帶寬的70%或連續2天超過80%時可考慮升級為10GE或雙GE環。在采用PTN、SDH/MSTP等技術接入高價值客戶專線時,為進一步降低建設成本,對IP化接口的專線應積極推動PTN技術的推廣應用,并推廣采用小型化的PTN設備。對于跨省跨地市的客戶專線,原則上在城域骨干、省際/省內骨干范圍內應力爭端到端采用同一技術承載。- 21 -2. 互聯互通(1)PTN 設備與 SDH/MSTP 設備互聯互通PTN 設備與現網 SD
44、H/MSTP 設備應組網,網絡互通先選擇匯聚層業務接口互通。對于PTN 設備接入的新增 E1 電路,原則上通過 PTN 電路技術在層 PTN 設備落地,若需要通過層 SDH 設備落地,先選擇在匯聚層通過 cSTM-1 業務接口(UNI)實現 PTN 和SDH/MSTP 對接。(2)PTN 設備同地市異廠家互聯互通對于同一城市存在 2 個 PTN 廠家設備組網時,異廠家層 PTN設備通過客戶側接口(UNI)對接,并優先考慮采節點互連+IP FRR保護方式提升網絡的安全性,若異廠家互通方案的成熟性不,也可采用單節點互連+多鏈路 LAG 保護方式。若各廠家 PTN 所帶LTE 業務只通過一個廠家設備
45、在層落地,建議采用 10GE 以上光接口對接,適應層業務量大的特點。(三)WDM/OTN系統建設WDM/OTN系統主要解決長距離傳送和纖芯受限問題,波道資源為剛性管道,在向流量經營轉變時期,尤其是還未清楚掌握流量模型,實際流量與帶寬可能存在較大差異時,先考慮采用PTN等分組化傳送系統承載,WDM/OTN系統不應盲目擴大建設。城域骨干傳送網新建波分系統應采用OTN技術,目前仍以10G OTN系統為主,省會級計劃單列市或大型地市的城域層,可根據- 22 -業務需求適時引入100G OTN。1.層對于省會、計劃單列市或部分業務發達的城市,層可建設多套OTN系統進行業務分擔。對于一般城市,及所有縣-市
46、環OTN系統,已配置波道數超過最大可配置波道數的70%時,可考慮開展OTN新系統建設。為應對突發業務需求,層OTN建設時應預留一定冗余波道。現階段,層新建波分系統時應以8010G OTN為主,對于帶寬需求量大(如三年期末可達到8010G OTN的滿容量配置和使用)或未來一年內業務接口速率大于10G(如40G、100G)時,可考慮采用80x100G OTN系統承載。2. 匯聚層對于骨干匯聚節點,其負責單個或多個匯聚環業務的疏通,據業務發展適度提前建設OTN系統;對于普通匯聚節點,兩年內匯聚環容量達到或超過50G時,可考慮建設OTN系統。原則上,鄉鎮、農村區域僅限跨距較長時采用OTN系統解決,其他
47、場景暫不建議部署OTN系統。(四)其他1. SDH/MSTP現有SDH/MSTP系統原則上僅限于插板擴容,并嚴格其投資規模,保持SDH/MSTP設備總量不再增加。對于客戶明確要求SDH/MSTP承載的集客專線,先通過現網調劑方式解決。2 MSAP/協議轉換器/光纖收發器- 23 -多業務接入平臺(MSAP)/協議轉換器/光纖收發器作為有線接入的一種補充,一般不應作為首選解決方案進行規模部署。原則上,僅在以下場景可考慮采用MSAP等技術接入:一是明確不接受現有PTN/PON等分組化設備接入的專線,如金融類專線;二是在PON未覆蓋區域,單點接入且投資效益不高的專線。MSAP局端設備應部署在內或主干分纖點及以下位置,減少光纖占用;原則上,MSAP設備不單獨組網,應就近連接至PTN或SDH/MSTP系統進行業務疏通。3. 微波微波設備作為特定業務接入場景下的主要解決方案使用:(1)需提供普遍性服務但投資效益較低的場景,如海島、山區、草原等客戶數量少、接入距離長的區域,先考慮采用微波設備接入,后續根據業務發展和組網需要適時開展光纜建設;(2)接入時效要求較高,光纜施工期不能滿足的場景,如開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