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結構專業統一技術規定(2009年版)編制:批準:一、技術管理1、為了保證設計質量,制訂“事前指導”、“中間檢查”,“最后把關”的技術常規制度,各階段工作按下面框圖執行。2、每項工程結構設計均應設置專業負責人,一般由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或有獨立操作項目經驗的結構工程師擔任,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在設計文件蓋有注冊號的執業印章。結構部經理根據全部門人力和設計任務情況統籌考慮,確定專業負責人、結構設計人員的配置和計劃安排。專業負責人應與部門經理全過程密切配合,確保工程設計進度和質量,妥善處理與建設、施工、監理等相關協作單位的關系,負責組織設計人員相互檢查數據輸入、設計參數及特殊構件定義等信息。3、凡參與本
2、項目本專業的設計人員由專業負責人統一協調,專業負責人的工作包括:編制統一技術口徑,校對或審核設計文件,落實外部資料,與其它專業及相關公司的協調,參加工程技術會議等。4、設計人員應將完整的全套施工圖打印成白圖,附上計算書以及相關專業的資料、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交給校審人員(一般為專業負責人)進行校審,校審人員應對照上述資料認真檢查核對,提出修改意見。設計人員應按校審意見逐條修改,并在白圖上留下修改記錄,修改完成后應將白圖交校審人員核查。5、一般建筑應進行多結構方案比較和優化設計,通過試算確定合理的結構布置,構件截面和配筋。優化工作完成后,交專業負責人和部門經理以及相關專業確認后(如建設方有要求,需
3、建設方確定),方可開展下一道工序。6、超限高層建筑應采用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整體計算,且應進行全院評審。同時,應避免嚴重不規則的建筑結構。7、工程建設標準是約束性文件,工程設計中以嚴肅科學的態度,應認真執行。在特定的條件下,可采有新結構體系、新技術、新材料,但應論證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二、圖面表達1、圖紙排版:目錄總說明基礎(含平面圖和詳圖)豎向構件(含平面圖和配筋圖,由下至上)各層結構圖(含結構平面圖、梁配筋圖、板配筋圖,由下至上)屋頂構架圖樓梯圖其它詳圖。因故無法同批出圖、遲出或后出圖的,應在圖紙目錄中列出并在備注欄中加于說明,以示工程結構設計圖紙的完整性。圖紙深度嚴格按04G
4、103執行。2、 圖幅控制:結構施工圖優先選有A1(841x594)和A2(594x420)圖,避免使用A0、A3圖,可采用加長圖,但每個單項工程所有加長圖必須統一。如平面過長過大,可采用縮小比例(如采用1:150,1:200),也可分塊繪制。選擇圖幅應與圖紙內容、比例、所估計尺寸相呼應,應疏密有致,布圖不能過于擁擠,也不能太空曠。每個單項工程圖幅不宜大于3種。3、 比例選擇:結構施工圖常有比例為1:200、1:150、1:100、1:50、1:25。前三種用于樓層結構圖,后兩種用于大樣圖、結構詳圖等。4、尺寸標注:平面圖中應清楚準確地表示梁、柱、墻等構件與臨近軸線的關系尺寸。一般結構的尺寸線
5、為三道尺寸(總尺寸、軸線尺寸、構件定位尺寸),復雜的平面增加一道構件定位尺寸,所標注的尺寸應盡量靠近要表示的構件。5、線型線寬:采用“PKPM”和“探索者Tssd” 線型,線寬按制圖規范執行。6、文字與字符:所有結構圖的字體均采用“探索者Tssd”字體,圖面上索引以及標準字高3,“說明”字高5,圖名字高7。7、結構設計總說明根據不同的結構形式補充完善后,每項單體僅對總體信息和相關部份進行修改。其它需補充的內容在分項圖中補充。8、基礎平面圖中應表示墻或柱的截面型式及位置,基礎定位要簡單準確,大樣及表格形式統一,對地基及基礎施工要求的內容應一致,室內地坪填土要求分層夯實。9、每樓層原則上要有“結構
6、平面圖”,“梁配筋圖”,“板配筋圖”。 (1) “結構平面圖”中應反映板厚、梁墻柱定位尺寸、板面高差(與本層標準H不同的區域采用淺色陰影表示)、洞口(尺寸和加筋)、構造柱、雨蓬、陽光窗和空調板、立面線條、板暗梁以及樓梯(含定位和編號)等內容?!傲骸迮浣顖D”中不繪制構造柱和板暗梁。樓層基本構件可在AUTOCAD中做成塊,“結構平面圖”和“梁、板配筋圖”合用,以便修改。(2) 如結構平面簡單,可略去“結構平面圖”上述內容應在“梁配筋圖”和“板配筋圖”中表達出來。(3) 對剪力墻結構,應有專門的墻體編號或邊緣構件編號的豎向構件平面圖。對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可將豎向構件編號標在“結構平面圖”
7、中,不單獨繪制豎向構件平面圖。(4) 一般情況下,無轉換層的高層住宅畫三個結構標準層;有轉換層時畫四個結構標準層。(5)在結構平面圖和梁、板配筋圖中應繪置層高表,并標注結構構件所在位置。10、柱(異形柱或墻)配筋圖中應按比例分標高段畫配筋(比例1:25)同一部位的豎向構件采用同一個編號,柱(異形柱或墻)配筋圖剖面詳圖中,應在旁邊畫出箍筋式樣。11、所有平面圖上的鋼筋混凝土豎向構件不宜用涂黑方式表達,而采用中粗線填充淺色陰影或鋼筋混凝土圖例方式表達。頂層柱(墻)采用中粗線空心表示。中梁采用虛線,錯層、洞口、建筑外邊緣梁采用實線。12、所有結構構件編號應嚴格與圖集03G101-1中相同編號對應統一
8、??蚣芰篕L*,次梁L*,純懸挑梁XL*,屋面梁WKL*或WL*,剪力墻連梁LL*,框支梁KZL*, 轉換次梁KZCL*;剪力墻Q*,約束邊緣暗柱YAZ*,約束邊緣端柱YDZ*,約束邊緣翼墻或翼柱YYZ*,框架柱KZ*,框支柱KZZ*。樁ZH*,地梁DL*,擋土墻DQ*,構造柱GZ*,圈梁QL*,過梁GL*,獨立基礎J*,條形基礎TJ*,預埋件M*。暗梁AL*,梯柱TZ*,梯梁TL*。三、結構形式結構形式和布置直接關系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成本。設計時應針對建筑特點,選用合適的結構形式。多層公共建筑優先選用框架結構,特殊情況可采有框架-剪力墻結構;多層住宅(含洋房和別墅)優先選用異型柱框架結構
9、,也可采有異型柱與短肢剪力墻混合形式,特殊情況允許局部轉換,但應滿足相應規范構造要求;板式高層公共建筑宜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點式高層公共建筑宜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小高層住宅(1012層)根據建筑平面情況采用異型柱框架-剪力墻結構或剪力墻結構,帶轉換層時應采有框支剪力墻結構;12層以上的高層住宅一般采有剪力墻結構,高層公寓可采有剪力墻結構或框架-核心筒結構,帶轉換時采有框支剪力墻結構。150m210m的超高層可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或筒中筒結構,210m280m的超高層宜筒中筒結構,280m以上的超高層應采有混合結構。高層建筑不得采用短肢剪力墻結構。轉換層一般采有梁式轉換,采有其他轉換(如厚板
10、、桁架、預應力等)應進行可行性論證。結構布置應有利于整體結構的剛度均衡、穩定和構件受力協調。既要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又要獲得良好的結構受力形式,做到受力明確,傳力直接,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均勻,使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基本重合,避免豎向剛度較大突變。四、荷載取值 1、填充墻荷載(層高為2.9米時,裙房部分墻線荷載按實際取值)以下為計算示例,根據具體項目情況單獨制定相關統一措施:線荷載均按層高2.9米確定:外墻、分戶墻采用壁厚25mm、孔數12孔的頁巖空心磚,密度10KN/m3,其他內隔墻密度按8.3KN/m3,12孔及以上,矩形孔;外墻雙面各20mm厚抹灰,外墻面40厚的聚苯板(容重0.5KN/m3)
11、,200厚頁巖實心磚考慮雙面抹灰,其單位面積重5.24x200/240=4.37 KN/m2。所有排煙道、通風井道、給排水管井、強、弱電井道均采用頁巖實心磚。衛生間、廚房考慮1.8米高得頁巖實心磚。(1)200厚外墻(外保溫) 線荷載=0.2×(2.90.5)×10+0.04x0.5x2.9+2.9×(0.04×20)8 KN/ m外墻在客廳處開有落地窗,可輸線荷載為3 KN/ m (2) 200厚分戶墻 線荷載=0.2(30.3)×10+3× 0.04x20=8KN/ m(3)200厚內隔墻 (雙面抹灰) 線荷載=0.2(30.3)
12、×8.3+3× 0.04x20=7KN/ m(4)100厚內隔墻(雙面抹灰,不包括衛生間和廚房) 線荷載取0.1×2.7×8.3+3×0.04×20=4.8 KN/ m(5)衛生間,廚房考慮砌筑1.8米高的頁巖實心磚。 200厚廚房、衛生間隔墻 線荷載取(5.24x200/240+0.3)x1.8+(3-1.8-0.3)x0.2x8.3+(3-1.8)x(0.04+0.3)=11KN/ m 100厚廚房、衛生間隔墻 線荷載取=(5.24x100/240+0.3)x1.8+(3-1.8-0.5)x0.1x8.3+(3-1.8)x(0.0
13、4+0.3)=6 KN/ m(6)女兒墻按200厚1.5米高實心頁巖磚,恒載7 KN/ m(7)井道、電梯間墻均為200厚實心磚,取線荷11 KN/ m2、陽臺攔板及露臺攔桿 線荷載取3.0 KN/ m33、樓板平面恒載 、活載(1)客廳:恒載板自重1.7 KN/ m2 活載2 KN/ m2(2)臥室:恒載板自重1.5 KN/ m2 活載2 KN/ m2(3)廚房、衛生間:恒載板自重2 KN/ m2回填荷載(回填爐渣容重不超過13.0 KN/ m3)活載:不帶浴盆衛生間活載2.0 KN/ m2,帶浴盆衛生間活載3.5 KN/ m2,廚房活荷載2.0 KN/ m2,(4)屋面:一般上人屋面恒載板
14、自重5 KN/ m2 一般上人屋面活載2.0 KN/ m2 種植屋面恒載板自重3 KN/ m2覆土每50mm增加1 KN/ m2,活載3.0 KN/ m2(5)入戶花園:恒載板自重2 KN/ m2;活載3.0 KN/ m2(6)大露臺恒載活載按種植屋面,活載3.0 KN/ m2(7)電梯間、樓梯間公共走道:恒載板自重2 KN/ m2;活載3.5 KN/ m2(8)車庫樓板及斜車道恒載取,板厚+2 KN/ m2,活載取4 KN/ m2,(9)商場恒載取,板厚+2 KN/ m2,活載取3.5 KN/ m2.(10)庫房恒載取,板厚+1.5 KN/ m2,活載取12 KN/ m2五、材料 (1)鋼筋
15、與鋼材一般情況下,梁縱向主筋采用HRB400()360N/,柱(或墻)的縱向受力鋼筋采用HRB335()=300N/。梁、柱箍筋HPB235()=210N/。一般情況下板采用冷軋帶肋鋼筋CRB550()=360N/,規格采用d7、d9。轉換層箍筋以及地下室頂板鋼筋采用HRB335。特殊情況(如甲方要求,市場供貨困難等)可作調整。鋼材選用Q235和Q345。(2)混凝土梁、板混凝土一般采用C25、C30,梁、板混凝土采用同等級混凝土。轉換層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同落地豎向構件。多層建筑所有結構構件一般采用同等級混凝土。層數不超過18層的高層建筑豎向構件底部根據軸壓比提高強度等級,但不等超過三種。超
16、過18層的高層建筑豎向構件根據計算需要,選取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般C50或C45開始,不得超出C60),以上每隔三五層遞減一個混凝土等級直至C30。150m以上超高層混凝土結構底部框架柱宜采有鋼骨混凝土或鋼管混凝土,經逐級遞減,上部采用普通混凝土柱。280m以上超高層不得采有混凝土結構,應采用鋼結構。高層樁身混凝土一般采用C30(當樁身承載力需要調整時可采取C35,一般不超過C40),普通地梁和承臺采有C30,抬梁根據計算需要,應跟上部剪力墻采用相同混凝土;多層樁樁身混凝土采用C25,普通地梁和承臺采有C25;地下室壁一般采用C30、其抗滲等級不低于P6;高層淺基礎混凝土一般原槽澆灌、強度同上部
17、柱和剪力墻,如持力層為泥巖可降低2個等級,但不得小于C30;多層淺基礎混凝土采有C25;墊層混凝土一般采有C15。六、構件尺寸以及構造要求 1、剪力墻剪力墻厚度根據軸壓比和穩定進行控制,最小厚度不得小于160mm(高層),具體見現行“抗規”和“混凝土高規(JGJ3)”7.2.2條規定。應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墻,如不可避免時,應控制其軸壓比在0.6(短肢墻為長高比58間墻肢,軸壓比中軸力為只考慮重力荷載,應滿足高規7.1.2條規定)。200厚一字形墻肢應嚴格控制其軸壓比,并按高規附錄D驗算墻體穩定。剪力墻加強部位的高度計算見“混凝土高規(JGJ3)”7.2.2條和10.2.4條規定。底部帶轉換層復雜
18、高層建筑,轉換層以下剪力墻墻厚根據剛度及穩定性要求確定,核心筒內墻可取200厚。轉換層以上標準層剪力墻墻肢厚度一般取200mm,特殊情況可根據計算要求適當加厚,但不得大于250mm。住宅建筑結構中剪力墻肢長根據需要設置,在滿足計算的要求時,墻肢長應不大于1650mm。如個別墻長小于8倍墻厚時,除計算要求外,其配筋按二級抗震構造。由于建筑底部層高原因而非軸壓比原因,為了穩定墻肢墻厚加厚至350mm或者300mm,墻長不能滿足大于8倍墻厚的要求,這種情況不屬短肢剪力墻。聯肢剪力墻亦不屬短肢剪力墻。除計算要求外,剪力墻構造分布鋼筋安下表墻厚(mm)一、二、三級 四級拉 筋加強部位非加強部位加強部位非
19、加強部位20081508200820082006450/600250102008200815082006400/60030010150102001020081508450/600350122001220010150102008400/600注:上述鋼筋除12為HRB335外,其余均為HPB2352、剪力墻邊緣構件一級,二級抗震墻從基礎頂至加強部位加一層范圍(即從加強部位至轉換層以上3層)內應設置成約束邊緣構件。轉換層以上從第四層開始,邊緣構件應設置成構造邊緣構件,設計該部分構造邊緣構件時,應按高規7.2.17第4條,按非一般結構設置構造邊緣構件,其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1.(1) 約束邊緣構件:
20、約束邊緣構件編號應嚴格按照圖集03G101-1中編號要求在墻平面布置圖中,應標注出墻編號Q,墻的定位尺寸(包括強厚,偏心,墻長度),邊緣構件編號及長度尺寸,其中陰影部分和非陰影部分,均應標出。陰影部分采用細實線填充成陰影。非陰影部分采用虛線區別,詳見下圖:墻編號按墻厚編號,只要墻厚一樣,分布筋一樣均編一個號,當非陰影部分長度比陰影部分長度不超過200時,就不設非陰影部分,而只設置陰影部分。畫約束邊緣構件詳圖時,有非陰影部分的,應在詳圖中畫出,但不畫非陰影部分的配筋,非陰影部分的配筋另出詳圖。邊緣構件畫法詳見下圖: 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配筋率:一級 1.2%;二級 1.0%一級約束邊緣構件箍筋間
21、距為100,二級不大于150.約束邊緣構件箍筋均采用鋼(HRB400),其體積配箍率,當混凝土為C50時,一、二級體積配箍率不小于1.28%,C55體積配箍率不小于1.4%。當轉換層上兩層,配筋較大時,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可局部采用鋼,其余部分均采用級鋼(HRB335)。(2) 構造邊緣構件構造邊緣構件的體積配箍率和箍筋配置按下表混凝土等級 C45 C40 C35 C30 C25體積配箍率 0.58% 0.53% 0.46% 箍筋 8150 8150 8200 8200 8200其中箍筋在混凝土為C35C45時采用級鋼(HRB400),C30以下時采用級鋼(HPB235)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除
22、計算配筋較大時除外,其余均采用12,當轉角柱,或者翼柱,在長墻內的縱向鋼筋間距可按大于200設置,詳見下圖:3、柱柱截面根據抗震等級和軸壓比確定,矩形柱最小截面不得小于300x300,圓柱不得小于D350。柱一般情況下均為構造配筋,如超出構造配筋很多,應調整截面。薄弱部位的柱、與樓梯中間平臺或層間梁相連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框支柱、一級及二級角柱的箍筋均應全高加密至100。4、梁1)框架梁截面寬度不得小于200mm,截面高度不得小于400mm,高寬比不得大于4,截面高度可按跨度的(1/81/18)確定,跨高比不宜小于4。非框架梁截面寬度不得小于12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250mm,地梁、
23、水池梁、車庫頂部梁截面寬度不得小于250mm,車庫頂部框架梁截面寬度不得小于450mm(覆土少可取400mm)、其高度根據荷載和跨度控制在7001100mm范圍。所有梁配筋率宜控制在0.61.5范圍內。2)住宅建筑外墻上梁高需要與建筑立面相協調并核對,如無特殊要求,2900層高按500mm,3000層高按600mm,陽臺、露臺的挑梁和邊梁梁高為400mm,樓梯間剪刀梯橫梯梁梁高400mm,衛生間處相關梁高500。樓、電梯走道上設置梁時,梁高不得大于400。住宅內部梁高應控制在600以內,次梁寬最小可取120mm。如計算需要陽光窗處梁高可按1000輸入,以滿足規范對計算參數的要求,但計算配筋時該
24、梁應按500梁高進行計算配筋,上翻500采用門字箍后澆加高。房間內盡量做到不露梁,若露梁須征得業主及建筑同意。廚房和生活陽臺之間梁頂面標高降低50,計算時應把該處梁按450,如該梁是主梁,不能降低梁頂標高,則把該梁做成變截面梁。詳見下圖。3)梁上起柱的梁,應沿全梁長箍筋回密,梁兩側應設14的腰筋,腰筋間距不大于200。4)需要注意樓梯間橫梯梁,尤其是帶轉換層裙樓部分橫梯梁梁高,應滿足橫梯梁下部300范圍內至梯梁下部的凈高不小于2200mm,該凈高應是扣除了梁下部抹灰和地坪或者踏步貼磚后的凈高。5)梁的配筋應注意滿足高規6.3.2條的各項要求。在檢查配筋率時,可在計算模型中配筋簡圖中檢查??绺弑?/p>
25、大于或等于10的梁應控制繞度和裂縫。6)肋梁樓蓋的連續次梁支座筋可在不需要處截斷,跨中區段設2d12架立筋;井式樓蓋次梁可將上部兩根角筋拉通。7)一般次梁支座處兩側各設三道附加箍筋,規格與主梁箍筋相同,不夠時再設附加吊筋??蛑Т瘟褐ё巸蓚燃咏顟炈?。8)與主梁整體現澆但按簡支設計的梁,其支座處縱筋不少于跨中鋼筋的1/4。9)住宅標準層200寬的梁,當縱筋直徑d20時,每排可配3根,否則每排只配2根;當梁高600時,不得配三排筋。10)梁側構造筋按總說明,梁配筋圖中不再標注(特殊情況除外)。11) 轉換梁的配筋要求均按二級,上部通長鋼筋配筋率不小于0.4%(轉換次梁非抗震,按0.3),轉換梁的
26、箍筋采用級鋼,梁腰筋不少于d16200。若較多墻肢通過轉換次梁傳至框支主梁,梁應力較為復雜,框支主梁配筋應予加強,統一規定,轉換主梁的縱筋及箍筋均放大10%。如直接落在轉換梁上,該轉換梁可不放大。轉換層梁鋼筋采用直螺紋連接。梁板應采用微膨脹混凝土,防止開裂。5、板(1)地下室頂板板厚取180,雙層雙向配筋,最小配筋率0.25%。地下車庫樓板板厚120,商場部分樓板厚度,應根據計算確定,但不應大于120,轉換層板厚180.注意其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25%。一般板最小配筋:80厚d7200,100厚d7180,120厚d7150。結構連接薄弱部位采用120。(2)廚房板降低50,板厚100或80
27、,一般按雙層雙向通長配筋。(3)入戶花園、陽臺板降低100,板厚100或80。(4)屋面板厚度應根據板跨確定,但最小厚度不小于120。(5)房間雙向最小尺寸為39004100時,板厚取110。房間雙向最小尺寸為42004400時,板厚取120。房間雙向最小尺寸為45004800時,板厚取130。上述板厚,均需滿足計算的強度和變形要求。(6)一般情況下,主衛下降370350,板厚80100,客衛下降420400(包括戶內只有一個衛生間者),板厚80100。均雙層雙向通長配筋。(7)當柱斷面尺寸700時,柱周邊板上部設雙向正交構造筋d10150,伸出柱邊長度取板短向凈跨的1/4且不小于500。(8
28、)地下室外墻厚250350,墻頂設置暗梁,不大于30米以內設置一道后澆帶。 (9)樓梯間、電梯間部位的公共走道板厚120mm。 (10)一般情況下,空調板、陽光窗豎板板厚均為80100mm。 (11)帶轉角陽光窗的房間,板厚均不小于120mm,且應在轉角部位暗梁。(12) 屋面板支座按受力計算需要配筋,未配筋區域另加d6.5200防裂構造筋與受力筋搭接或錨入周邊梁內。(13)落地轉角窗轉角部位的板的附加鋼筋構造按圖五(14) 不規則板加設暗梁或加雙層網片筋,在板配筋圖上表示,暗梁截面:300×板厚,縱筋上下各3F12,箍筋F6.5200。填充墻下未設梁者應視情況附加鋼筋或設暗梁。3、
29、洞口1)樓、電梯前室在布置剪力墻和確定梁高時,應特別注意,門洞、窗洞的凈尺寸應滿足建筑、消防、通風要求,凡是由各專業提供的開洞,最后應由各專業會簽確認無誤后,方可出圖。2)帶轉換層的住宅,在裙樓部分層高較高,筒體內開洞,連梁高度應控制在1500以內,在計算建模時,可把洞口高度加大,然后設置過梁,用輕質墻回砌。3)樓板開洞尺寸小于1000,不需加梁。4)剪力墻開洞尺寸小于600,可不設暗柱,但應避開邊緣構件。5)煙道,孔洞,構造柱在結構平面圖或板配筋圖上表示。七、基礎 基礎采用樁基礎或者獨立柱基礎。1、建筑無地下室時,基礎頂面標高原則上應低于室內標高0.5m,有地下室為0.3m。2、核心筒下基礎
30、應盡量采用樁加承臺梁或者墻下條基的方式,受力明確,方便計算。如不好布置樁,則可采用筏板樁。樁的布置原則上應布置在墻下,筏板厚度不大于1.6米,通過計算按雙層雙向配筋221506、樁間距布置最小間距不小于1d(d為樁身直徑),且擴大頭不能重疊相交。8、保護層厚度:筏板、承臺梁40(均設置墊層)。9、樁的單樁豎向力的計算按重慶市工程建設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50-47-2006)計算。1)有擴大頭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不考慮嵌固)RPaRPapcfaAP ( 符號意義詳見重慶地標8.3.10-1)2)考慮嵌固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一般不做擴大頭)RsafaAP ( 符號意義詳見重慶地標
31、8.3.10-2)注意: 有擴大頭的樁一般情況不考慮樁的嵌巖承載力。 上式中樁端持力層承載力特征值faf.fuk(地標4.2.3), fuk為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原則上由地勘部門提供),該值對巖石地基為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乘以地基條件系數而得,其中巖石的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對泥巖應取天然值,砂巖取飽和值。如地勘部門沒有提供泥巖地基天然單軸抗壓強度下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而提供的是地基條件系數,則這時持力層承載力特征值為:fa0.33×泥巖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地基條件系數樁身配筋率不小于0.2%,縱筋直徑不小于D12,樁頂有較大彎矩時視具體情況加強配筋,樁頂1500范圍內箍筋不小
32、于d10100(有承臺時從承臺底部算起,無承臺時從地梁底部算起),以下箍筋不小于d8200或300。最小樁徑800。 當采用樁基礎時,樁心應盡量與墻肢截面形心重合。為了節約工程量,允許部分墻肢位于樁身截面以外,但墻肢最遠點距離樁邊的最小距離不大于300,樁頂設承臺,承臺厚800,環向箍筋D12150,上下筋D14150(配成箍筋形狀)。2)根據地勘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計算后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滿足下式要求Ra0N/G+Q 即G+Q RPa0NRa-根據地勘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計算確定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0-建筑樁基的重要性系數,按建筑樁基技術規范G+Q-恒載和活載綜合分項系數。取1.2。
33、0N-樁頂軸向壓力設計值。對應PKPM底層內力圖中的最大軸向力設計值。10、巖質地基的柱下獨立基礎和剪力墻下的條基計算。1)柱下獨立基礎,巖質地基,如滿足重慶地標8.1.7條時,可不考慮水平力和彎矩對基底壓力的影響。2)剪力墻下條基,當嵌入中、微風化巖石深度滿足地標8.1.7條時,在計算嵌固深度時,豎向承載力可按樁計算,持力層為中風化泥巖時,其承載力特征質,須按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值計算。條基一般情況不考慮嵌固力。當條基嵌入持力層深度滿足地標8.1.7時,條基可不配底部鋼筋。11、當持力層深度12米時,可作成條基。當持力層深度25米時,可做成樁基,不設置承臺或者樁帽。當持力層深度5米以上時,樁基礎
34、須設置承臺或者樁帽。12當獨立柱基為巖質時,可不考慮基礎的抗剪計算。13、剪力墻結構采用條基時,可不設置拉梁。14、基礎托梁,如滿足深受彎構件條件時,須按深受彎構件計算和配筋。托梁兩端按鉸接,而配筋構造須按框支梁。八、環境及邊坡環境擋墻原則上按圖集J008-13選用,如有特殊要求可另行設計,選用和計算時,填土的抗剪參數和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基底摩擦系數,應根據地勘報告。如6米以下的土質邊坡,地勘沒有提供上述參數上述參數,墻后填土綜合內摩擦角按30°,基底摩擦系數取0.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由地勘部門現場確認。如遇高邊坡應根據專項地勘報告,另行設計。九、其它 1、填充墻構造要求按西南G70
35、1(一)、(二)、(三)要求。2、過梁按西南G301(一)、(二)要求。十、計算校核1、計算參數的確定??蓞⒖枷铝袇等≈担航Y構重要性系數: 1.0混凝土容重: 26.5 KN/ m3豎向荷載計算信息: 模擬施工荷載1結構規則信息:一般結構按不規則尤其是夾層建筑。永久、活荷載是否分開計算: 分開墻、柱設計時活荷載是否折減: 折減傳給基礎的活荷載是否折減: 折減墻、柱、基礎活荷載折減系數 按默認風荷載計算信息: 計算X,Y方向風荷載基本風壓: 0.4 KN/ m2(超過60米。按100年一遇的風壓考慮取0.45 KN/ m2)風荷載處結構基本周期用計算的第一基本周期填入(計算風振用)地面粗糙度:
36、 郊區 B類;市區C類考慮雙向地震作用: 是(建筑的質量與剛度分布對稱、均勻可只考慮單向地震作用)是否考慮扭轉: 考慮結構計算振型 滿足90的質量參與系數并不小于18個抗震設防烈度: 6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設計地震分組: 第一組場地類別: 類(暫按類)剪力墻抗震等級: 按結構單體確定周期折減系數: 剪力墻結構取0.85,框架結構取0.60.8結構阻力比: 5連梁剛度折減系數: 0.70.8中梁剛度增大系數: 1.51.8地震作用放大系數 1.0梁主筋強度 360N/墻(柱)筋強度 300N/梁箍筋強度 210N/墻分布筋強度 210N/計算時無特別情況(不抗震設防)時,層側向剛度均
37、可采用方式3地震層間建立與地震層間位移比。帶轉換層的建筑,應明確轉換層的位置(層數)。并在特殊構件中必須定義框支柱、框支梁。帶轉換層的住宅應將轉換層一下各層的柱,考慮承擔該層20的剪力。即進行0.2Q的調整。帶轉換層的建筑應對與框支柱相連的梁內力。2、計算結果的確認1)梁、柱、墻是否超限。2)墻肢穩定,柱、墻肢軸壓比是否超限。3)第一周期是否為扭轉為主(扭轉系數0.5),以扭轉為主的第一周期與以平動為主的第一周期之比是否超限,考慮偶然偏心影響的地震作用下,扭轉位移比(樓板假定為剛性)是否超限。4)最大位移與層高的比值是否超限,層間位移角是否超限.5)是否出現結構薄弱層(側向剛度有突變),如發現
38、有薄弱層,應在計算中明確薄弱層的位置,以便程序按規范對薄弱層進行地震剪力的放大,6度區可不做薄弱層彈塑性變形驗算。6)剛重比是否超過2.7,小于2.7應在程序中考慮計算重力二階效應。7)建筑的整體穩定計算是否滿足要求。8)帶轉換層的建筑轉換層上下層的層剛度比是否超限。9)3層及3層以上高位轉換時,轉換層側向剛度是否滿足不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60。統一技術規定的補充規定一 計算書1 應認真校對計算各計算參數,各計算參數應該嚴格控制在國家和重慶市超限建筑界定中各相關要求范圍內。尤其以下各項參數。 樓層豎向構件最大水平位移與該樓層位移的平均值的比值(計算書中結構位移文件中Ratio-(x)和R
39、atio-(y)不應大于1.4。 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自振周期T1的比值不得大于0.85. 樓層側向剛度與相鄰上三層的比值不宜小于0.8,不應小于0.7。在計算書結構設計信息中Ratx1、Raty1,乘以0.7后不宜小于0.8,不應小于0.7.即0.7Ratx1(0.7Raty1)不宜小于0.8,不應小于0.7。 樓層側向剛度與相鄰上層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不應小于0.5。在計算書結果設計信息輸出文件中,Ratx、Raty,的倒數不應小于0.5,不宜小于0.7,即1/ Ratx和1/ Raty,不應小于0.5,不宜小于0.7。 塔樓與大底盤的質心偏心距占底盤相應邊長的百分
40、比,不得大于0.2。計算書結構設計信息文件中質心坐標,xmass,ymass,裙樓頂層x向的質心坐標減去塔樓樓層x向的質心坐標等于x向的偏心距,該偏心距不得大于裙樓x向邊長的20%,;y方向按x向相同計算。 抗側力結構層間受剪承載力與相鄰上層的比值不得小于0.5,該參數直接查計算書出文件結構設計信息中最后Ratio_Bu:x,y。 等效剪切剛度與相鄰上層的比值,不得大于0.6。即轉換層層數為二層及二層以上,轉換層上部與轉換層下部各層的等效剪切剛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6。該值直接查計算輸出文件結構設計信息中高位轉換時轉換層上部與下部等效剪切剛度比,該值不應大于0.6.當轉換層為一層時,應控制層剛比,即查轉換層上一層(即第二層)的Ratx和Raty,該值宜接近1,不應大于2. 等效剪切剛度與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平均值的比不應小于0.7。其查看方法詳見第條。二 設計與繪圖結構布置圖中應表示出個部位的板標高、板厚。在板頂標高不同部位應有小剖面,表示出高差。結構布置圖、梁板配筋圖中,梁采用虛線,在有高差部位以及邊梁邊線、洞口部位實線,洞口部位需有洞口標識線。樓梯部位在平面圖中應留成洞口,但不標注洞口標識,而采用對角斜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遂寧蓬溪縣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八模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中考考前指導卷(1)數學試題含解析
- GRC施工監理合同52025年
- 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中考全真模擬卷(七)物理試題含解析
- 石家莊市2025年初三下學期(線上)適應性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寧夏中學寧縣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月考試題含答案
- 遼寧省遼陽市二中學教育協作2025年初三第二學期月考二化學試題含解析
- 公寓二房東租賃合同
- 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卷(A)(含答案)
- 網絡營銷:推廣與策劃 第3版 課件 項目4 搜索引擎營銷(知識基石)
- 期中試卷(試題)-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全國行政區域身份證代碼表(EXCEL版)
- MOOC 大學體育-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腰椎間盤突出疑難病例討論
- 社區便利店計劃書
- 人工智能的風險與挑戰
- 基層紀檢委員培訓課件
- 信息論與編碼期末考試題(全套)
- 肺癌麻醉科教學查房
- 氣體檢測系統中英文對照外文翻譯文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