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測繪技術規范_第1頁
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測繪技術規范_第2頁
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測繪技術規范_第3頁
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測繪技術規范_第4頁
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測繪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測繪技術規范1. 范圍本規范規定了包括XX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中的現狀圖測繪、施工放樣和竣工測量等工作。本規范適用于XX省省域內土地整治項目(包括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放樣和竣工驗收等階段的測繪工作。本規范固定的要求是通用的。各階段的測量工作,除應按本規范執行外,還應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推薦性標準是否執行?技術標準和相關行業規范的規定。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

2、。GB50026-2007 工程測量規范增加:TD/T1033-201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CJJ-99 CJJ/T8-2011城市測量規范城市測量規范GB/T 7929-1995建議改為:GB/T20257.1-2007 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 14912-2005 1:500、1:1000、1:2000外業數字測圖技術規程GB/T 17160-1997 GB/T17160-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 1:500、1:1000、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GB/T18316-2001 建議改為:GB/T18316-200

3、8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和質量評定GB/T14804-93被GB/T13923-2008代替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GB/T18314-2001 GB/T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3923-2006 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CH1002-95 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3-95 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已經被代替:GB/T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CH/T4015-2001 地圖符號庫建立的基本規定SL52-93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TD/T1011-2000 中華人民

4、共和國國土資源行業標準(土地開發整理規劃設計規程)TD/T1012-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行業標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3-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行業標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哪一年的?應補充代號。GB/T21010-2007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建議增加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RTK測量技術規范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3.1 農村土地整治對農村地區低效利用和不合理用利用的土地,通過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土地利

5、用活動。3.2 基本農田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3.3 高標準基本農田一定時期內,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建設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包括經過整治后達到標準的原有基本農田和新劃定的基本農田。3.4 基本農田保護區為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和管理而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依照法定程序確定的特定保護區域。3.5 基本農田整備區指通過土地整治活動,逐步形成的集中連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區域。規劃期間區域內的耕地可以調整補充為基本農田。3.6 高標準基本

6、農田建設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建設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3.7 測繪 對選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區一定范圍內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進行測定、采集、表述及對獲取的數據、信息、成果進行處理和提供的活動。3.8 項目現狀圖要求能反映項目區的土地利用現狀與顯示出項目區的地形地貌,以滿足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設計需要的圖紙及數字化地圖。3.9 項目竣工圖在工程竣工階段所測繪的真實反映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結果的圖紙及數字化地圖。4 數學基礎4.1

7、 平面基準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統1980西安坐標系。4.2 高程基準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4.3 投影和分帶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根據比例尺分帶。4.4 分幅與編號現狀地形圖采用矩形分幅,規格為50cm×50cm。圖幅編號采用圖幅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中間短線連接,一般格式為x-y,比例尺為1:500的地形圖精確至0.01km,比例尺為1:1000和1:2000的地形圖精確至0.1km。其較小的項目區也可以采用流水編號或者順序編號法。此段建議由具體的設計書去規定。這樣會比較靈活。4.5 成圖比例尺選擇 根據項目區的地形地貌特點及工程的需要,選擇1:50

8、0或1:1000或1:2000的適宜比例尺成圖。4.6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按表1的規定選取。表1 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地形類別比例尺1:5001:10001:2000平地(m)0.50.51丘陵(m)0.512山地(m)112注:平地、丘陵和山地依地傾角()確定,平地:3°;丘陵:3°10°;山地:10°。5 控制測量5.1 控制點布設原則5.1.1 選點5.1.1.1 一般規定 設計和選點時,應利用已有點位;當與高等級控制點聯測時,應同時考慮聯測方案;當測區內高等級控制點稀少時,可按GB/T18314-2001的有關規定采用GPS測量方式加密高等級控制

9、點,并使點位構成良好的圖形。5.1.1.2 控制點點位的選定控制點點位的選定應遵守GB50026-2007的第3.1.3條的規定。5.1.2 埋石項目區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應埋設標石,位于鋪裝路面上的部分點位,可采用其他能長期保存、穩定的標志代替埋設標石、標志,標石的埋設規格按GB50026-2007執行。為便于尋找及使用,項目區首級控制點應繪制點之記,并在埋石后立即進行。其他各級控制點的點之記可視需要而定。5.2 平面控制測量建議增加“廣東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即GDCORS方法)5.2.1 一般規定平面控制測量方法應遵循以下規定:a) 平面控制可采用GPS測量、導線(網)等施測方

10、式;b)首級平面控制宜采用GPS進行觀測。5.2.2 GPS平面控制測量a) GPS平面控制測量應遵循以下規定:“平面控制測量應遵循以下規定:”不應用a),應單獨作為主文b) GPS控制點位置的選擇與埋石應符合GB/T18314-2001的相關規定;c) GPS網應與附近的國家大地點或者既有GPS點聯測,聯測點的總數不得少于三個,特殊情況不得少于兩個。當聯測點數為兩個時,應分布在網的兩端,當聯測點數為三個及三個以上時,宜在網中均勻分布;d) 采用GPS觀測時接收衛星信號時間,不得少于1小時不同控制等級有不同的觀測時長;e) GPS測量控制網的設置精度及作業方法應符合GB/T18314-2001

11、的相關規定。5.2.3 導線測量項目區內的導線點可分為一、二、三級,項目區首級控制網宜采用一級導線點,二、三級導線點用于加密控制點。首級控制網應布設成環形圖有效控制測區,網內結點不宜相距過近。各級導線點的觀測技術要求見表2.表2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表格部分內容與2007版的工程測量規范不一致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DJ1DJ2DJ6一級40.55151/30000-24101/15000二級2.40.258151/14000-13161/10000三級1.50.1212151/7000-122

12、41/6000當測區測圖的最大比例尺為1:1000時,一、二、三級導線的平均邊長及總長可適當放長,但最大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2倍。注:表中n為測站數。5.3 高程控制測量建議增加“廣東省似大地水準面模型成果,作為測區高程控制測量起算使用5.3.1 一般規定項目區首級高程控制網選擇不低于四等的水準測量四等水準測量進行施測,也可用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來代替,首級網應布設成附合網。加密時,宜布設成附合路線或結點圖。5.3.2 水準測量水準點應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點。墻水準點應選設于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一個測區及其周圍至少應有3個建議改為2個水準點。水準觀測

13、應在標石埋設沉降穩定后進行,其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GB50026-2007第4.1.4沒見到這條條和第4.2.3.6沒見到這條條的規定。5.3.3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在平面控制點的基礎上布設成三角高程網或高程導線的形式。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GB50026-2007第4.3.2條的規定。5.3.4 GPS高程測量利用GPS進行高程控制測量,GPS網點應根據精度需要和測區地形狀況適當的聯測高程控制點。聯測高程點的高程可以是不低于四等水準測量或與其精度相當的其他方法測定。5.4 圖根控制測量應增加與圖根控制同級的RTK測量方法5.4.1 圖根平面控制測量5.4.1.1 圖根

14、平面控制測量的一般要求圖根平面控制測量的一般要求是:a) 圖根平面控制點的布設,可在各等級控制點下施測。當項目區較小時,圖根三角、圖根導線可作為首級控制。在難以布設閉合導線的狹長地區,可布設支導線,但導線邊不應超過3條;b) 項目區內控制點的個數(含各等級點),一般地區不宜小于表3的規定:表 3 圖根點的個數與2007版的工程測量規范不一致測圖比例尺圖幅尺寸(cm)控制點個數1:50050×5081:100050×50121:200050×5015表中所列點數指施測該圖幅時,可利用的全部解析控制點2007版的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如下圖:5.4.1.2 圖根導線測量技

15、術要求圖根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50026-2007第5.2.7條、第5.2.8條的規定。5.4.1.3 圖根高程控制測量圖根高程控制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50026-2007第5.2.12條、第5.2.13條、第5.2.14條的規定。5.4.2 圖根控制點的精度圖根控制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成果應精確至小數點后2位。這是計算取位,不是精度5.5 施工控制測量5.5.1 平面控制測量施工階段的平面控制測量應盡量利用已有現狀地形圖的控制點位。如果現狀地形圖控制點數量達不到施工測量所需要求時,應布設新的點位并遵循GB50026-2007第8.2.1條、第8.2.3條和SL52第SL52-932

16、.1條的規定。5.5.2 高程控制測量施工階段的高程控制測量應盡量利用已有現狀地形圖的控制點位。如果現狀地形圖控制點數量達不到施工測量所需要求時,應布設新的點位并遵循GB50026-2007第8.2.9條、第8.2.11條和SL52-93第3.5.7條的規定。6 現狀地形圖測量建議增加航空攝影測量的方法。對于大面積的基本農田建設項目,采用無人機或有人機獲取高分辨率航空像片,通過布設外業控制點制作成數字正射影像圖,能更加直觀地反映現狀,可細致分辨每一塊田地、溝渠、道路、植物的種類等。通過疊加數字高程模型可生成三維場景數據,從而實現項目區的快速瀏覽、距離量算、坡度分析量算、土方量計算等功能,可有效

17、地提高工作效率。現狀地形圖的測繪工作按以下步驟實施:a) 土地整治測繪項目立項后,應進行現場踏勘,踏勘時,應有該項目測繪單位、規劃設計單位和業主三方共同參加。并及時向土地整治項目主管部門提交書面踏勘報告;b) 測繪單位接受土地整治測繪項目后,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技術設計,并經土地整治項目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6.1 一般要求a) 地形測量的一般技術要求應符合GB/T14912-2005的相關規定;b) 現狀地形圖的測繪方法有全站儀測圖、GPS-RTK測圖和平板測圖,其技術要求應符合GB50026-2007第5.32沒見到這條條、第5.3.6條的規定;c) 高程點應精確標注至0.01m;d)

18、應在地形圖上測注可否改為標注出擬定的項目區邊界,并施測項目區邊界外50100m范圍內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道路和水系及其附屬設施,具體范圍依比例尺建議改為實際情況而定。項目區的主要水源(含水庫和引水渠)在項目區邊界外的應適當加大施測范圍。6.2 土地整治要素測繪6.2.1 土地利用要素測繪a) 土地權屬界線測繪。盡量利用最新土地利用現狀圖和農村土地確權成果圖的土地權屬界線進行轉繪,在現狀地形圖上標注清楚,要求標注到最末級所有權主體;b) 各地類及地類界線測繪。盡量利用最新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地類界線進行轉繪,精度未達到要求的進行必要的補測;按土地利 刪掉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的要

19、求在現狀地形圖上繪制各地類界線,各地類界線必須封閉;c) 基本農田保護區界線測繪。利用最新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圖進行轉繪,在現狀地形圖標注出基本農田保護區界線;d) 田塊測繪。梯田坎的寬度在地形圖上大于2mm時,應實測坡腳應適當實測;小于2mm時,可量注比高。水田一以田埂為界,測注田面高程,當田埂寬在地形圖上小于1mm時,可用單線表示。6.2.2 水利設施要素測繪a) 依比例尺測注現狀渠(溝)的位置、長度、寬度(當圖上為單線時,要在溝渠旁注明其實際寬度)、深度(每隔30m1:2000圖上就是1.5厘米,是否太密至少測注一個渠或溝底的高程,渠或溝的轉彎處必須測注一個高程),并標注其材質、流向。如:

20、K,L×H。其中K為材質,L為寬度,H為深度;b) 涵洞應測注洞底高程,并標示涵洞的寬度及高度(即孔徑),用A×B表示(A為寬度,B為高度,A,B都取小數點后2位);c) 對項目區的灌溉和排水起重要作用的水閘,應準確在圖上定位,并測注水閘的壩面高程及水閘的寬與高;d) 灌排泵站應在圖上準確定位,并測注出水管高程,標泵站的功率等參數;e) 測繪項目區內的塘、攔河壩、水庫等水源工程,測注壩(堤)頂高程和壩(堤)腳高程,水塘應測注塘頂邊高程,并標注其最高、最低及平均水位和灌溉渠首水位(或高程),水井應測注井臺高程;f) 擬建塘、攔河壩、水庫等工程選址處應加密施測高程點或測繪大比例

21、尺地形圖以滿足施工要求;g) 排水涉及到的溝、湖泊、外河不清楚是怎樣定義的等,需要標注河岸和溝岸高、最高、最低及平均水位等;h) 流經項目區內的河道兩岸有防洪堤的,應測注防洪堤堤頂高程。6.2.3 道路工程及管線地物道路工程及管線地物測繪要素:a) 依比例尺測繪項目區內的主要道路,沿主要道路中心線每40m是否描述為圖上多少厘米的范圍注記路面高程,并標注道路的等級、建設標準,圖上為單線表示的道路應注記其寬度;b) 準確標注項目區內橋梁的位置,并標注橋梁的寬度、建筑材料;c) 測繪項目區內的電力線路及附近變電站。電力線路應區分高低壓線線路并標明電壓等級,標注項目區附近可利用的變電站及相關參數;d)

22、 測繪項目區內的光纜及其他地下管線,并標注其埋深;e) 測繪項目區內的行樹,施測其范圍并標注植被的類別。6.2.4 拆遷工程拆遷工程測繪要素:a) 項目區內設計拆遷的居民點、井窖、墳等建(構)筑物要確定其位置、面積、權屬;b) 涉及拆遷的居民點,標注居民區內需拆遷的建筑物外圍高程。不涉及拆遷的居民點(含村旁林及村旁附屬零星地物)可只施測外圍,內部標注村莊名稱,對于居民點地類界外分散的房屋應逐個測繪,居民區內與項目區有關的溝、渠、路、橋、水系等應測注。6.2.5 疏浚工程疏浚工程測繪要素:a) 測深點的密度以能顯示出水下地形特征為原則,一般間距為圖上13cm。河道縱向稍稀,橫向稍密,中間可稍稀,

23、岸邊應加密,對于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區應適當加密;b) 測深點的高程(測深)中誤差應不大于0.2m。測深點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大于圖上1.5mm。在流速大的地區,可放寬至23mm。6.3 現狀地形圖的繪制6.3.1 成圖精度要求成圖精度應達到以下要求:a) 現狀地形圖上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按表4的規定:表4 圖上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圖上地物主要地物一般地物點位中誤差(mm)±0.6±0.8隱蔽或施測困難的地區,可放寬50%。b) 等高線插求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參照GB50026-2007第5.1.5條的規定。6.3.2 現狀地形圖的表示方法6.3.2.1

24、 分層要求測圖數據應分層。具體要求見表5表5 圖形數據分層要素類別層名數據層描述層代碼層代碼中包含的層(c)字母建議不要,如河流用hl幾何特征定位基礎測量控制點三角點、圖根點、水準點、衛星定位等級點、獨立天文點clkzpoint水系河流地面河流、地下河段、時令湖hlcpolygon溝渠地面干渠、高于地面干渠gqcline支渠地下灌渠及出水口、輸水渡槽、輸水隧道、倒虹吸、涵洞、干溝zqcline湖泊常年湖、池塘、時令湖hpcpolygon水庫水庫、建筑中水庫skcpolygon其他水系要素泉、水井、蓄水池、水窖、瀑布、跌水qtsxpoint水利及附屬設施干堤、一般堤、水閘、揚水站、滾水壩、攔水壩

25、、加固岸slsspoint、line居民地及設施居民地建成房屋、建筑中的房屋、棚房、破壞房屋、架空房屋jmdpolygon工礦及其設施豎井井口、斜井井口、平洞洞口、廢棄的礦井、水塔、水塔煙窗gksspolygon農業及其設施抽水站、飼養場、溫室、大棚、打谷場、球場、積肥池nysspolygon公共服務及其設施學校、電視發射塔、移動通信基站、垃圾場、公墓、墳地、獨立大墳、宣傳櫥窗、廣告牌ggsspolygon名勝古跡古跡、遺址msgjpoint宗教設施廟宇zjsspoint科學觀測站氣象臺、水文站、地震臺、天文臺、衛星地面站、科學實驗站kxgcpoint其他建筑物及其設施圍墻、柵欄、欄桿、籬笆、

26、活樹籬笆、鐵絲網qtssline交通鐵路標準軌、窄軌等鐵路tlcline城際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公路、高速公路cjglline城市道路快速路、高架路csdlline鄉村道路機耕路、鄉村路、小路xcdlline道路構造及附屬設施加油站、停車站、收費站、車行橋、過街天橋、人行橋、纜索橋、級面橋、人行拱橋、亭橋、隧道、明峒dlssline水運設施船碼頭、渡口syssline管線輸電線輸電線、配電線、電桿、電線架、電線塔、變電室(所)、電線桿上的變壓器sdxline通信線地面上、地面下、電纜標、入地口等通信線txxline油氣水輸送主管道架空、地面上、地面下等管道zgdline境界與政區省

27、級行政區已定界、未定界的行政區界線sjqline地級行政區已定界、未定界的行政區界線djqline縣級行政區已定界、未定界的行政區界線xjqline鄉、鎮行政區已定界、未定界的行政區界線xzqline其他區域自然保護區界、特殊地區界、村界、村小組界qtqline地貌等高線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助曲線、示坡線dgxline高程注記點特殊高程點gcdpoint水下注記點水下高程點sxdpoint自然地貌獨立石、土堆、石壟zrdmpoint人工地貌斜坡、田坎rgdmpolygon植被與土質農林用地稻田、旱地、菜地、水生經濟作物地、果園、桑園、其他園地、成林、幼林、灌木林、竹林、疏林、跡地、天然草地

28、、改良草地、人工草地、蘆葦地、花圃等nlydpolygon土質鹽堿地、巖石露頭地、嚴重污染地、嚴重積水地tzcpolygon注記注記注記zjcannotation6.3.2.2 符號尺寸符號尺寸應符合以下要求:a) 依比例繪制的輪廓符號,應保持輪廓位置的精度,輪廓內的說明符號,按GB/T 7929-1995執行;b) 半依比例繪制的線狀符號,應保持主線位置的幾何精度;符號的寬度、線號的粗細,按GB/T 7929-1995執行;c) 不依比例繪制的符號,應保持其主點位置的幾何精度;d) 符號的形狀、大小和方向按GB/T 7929-1995執行。6.3.2.3 注記注記應符合以下要求:a) 注記應

29、使所指示的地物能明確判讀。一般情況下,要求垂直于南北圖廓線繪制,字頭應朝北,特殊情況依地物方向而定。圖上每1520cm標記一處?,F狀地物名稱可隨線狀彎曲的方向排列。文字側邊或底邊,應垂直或平行于線狀物體。注記間隔尺寸最小不小于0.5mm以上;最大不宜超過字寬的5倍;b) 注記字應避免壓蓋主要地物或等高線的特征部分;c) 居民點應標注名稱;d) 獨立地物有名稱的應標注名稱;e) 等高線的注記字頭,應指向山頂或高地,字頭不應朝向圖紙的下方;等高線應描述光滑圓順,用規定粗細的線條描繪計曲線和首曲線。6.3.2.4 圖幅整飾圖幅整飾應符合以下要求:a) 圖名XX省*市(區)*縣(市、區)*鄉(鎮)是否

30、應考慮一個鄉鎮中有幾塊地的情形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現狀地形圖。b) 圖廓圖廓整飾按GB/T 7929-1995執行。c) 圖例每幅圖均應配置圖例,圖例所列要素必須涵蓋本圖幅內所有要素。圖例應繪制清晰,色調協調,地類界線明顯,涉及到的圖例及色標按規定的圖例及色標執行,圖例見GB/T 7929-1995;d) 標注制圖日期及制圖單位整飾按GB/T 7929-1995執行。6.4 成果檢查與驗收6.4.1 一般規定6.4.1.1 檢查、驗收制度檢查、驗收遵循以下制度:a) 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區現狀地形圖成果實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一級檢查為過程檢查,在全面自檢、互查的基礎上,由作業組的專職或兼職刪

31、去檢查人員承擔。二級檢查由施測單位的質量檢查機構和專職檢查人員刪去在一級檢查的基礎上進行;b) 外業檢查采用二級檢查,一級驗收方式進行改為:外業檢查:?,F狀地形圖數學精度檢查采用全站儀野外采集明顯地物點、高程點,與現狀地形圖進行比較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等精度或高精度的數據進行比較,統計平面高程精度。圖面檢查采用野外巡視檢查結合圖面精度評定內業數據處理檢查綜合進行。6.4.1.2 問題的登記和處理各級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必須做好記錄并提出處理意見。6.4.1.3 檢查、驗收報告書產品成果最終驗收工作由測繪任務的委托單位組織實施,參加驗收的單位應有市、縣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參與,驗收工作結束后應出具驗

32、收報告,并由縣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確認蓋章。6.4.1.4 上交成果上交成果資料應包括:a) 控制測量成果資料,包括控制點成果表、控制點聯測圖、圖幅結合表圖幅結合表不屬于控制測量成果、點之記等;b) 儀器檢驗資料(按規范要求的各個項目);c) 提交現狀地形圖數據文檔;d) 紙質圖件;e) 報告(工作報告、技術總結);f) 檢查驗收報告和質量評定;g) 如項目區現狀地形圖由兩家或兩家以上的測繪單位進行測繪的,還應提交接邊,標明各施測單位的勘測面積。6.4.2 檢查、驗收項目及內容6.4.2.1 控制測量控制測量的檢查、驗收內容包括:a) 控制測量網的布設和標志埋設是否符合要求;b) 各種觀測記錄和計

33、算是否正確;c) 各類控制點的測定方法、擴展次數及各種限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d) 起算數據和計算方法是否正確,平差的成果精度是否滿足要求。6.4.2.2 上圖要素上圖要素測量的檢查、驗收內容包括:a) 各要素測量的測量方法、記錄和計算是否正確;b) 各項限差和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要求;c) 測量的要素是否齊全、準確,地物、地貌的取舍是否合理;d) 各要素的測量是否能滿足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的要求。6.4.2.3 現狀地形圖繪制現狀地形圖繪制的檢查、驗收內容包括:a) 現狀地形圖的規格尺寸,技術要求,表述內容,圖廓整飾等是否符合要求;b) 各類土地利用分類符號和顏色是否匹配、對應;c) 圖面精度和

34、圖邊處理是否符合要求;d) 對有關地形要素的取舍是否合理;e) 權屬界線與權屬主體是否標注清楚,有無矛盾;f) 項目區范圍界線是否封閉;g) 主要線狀地物(管線、垣柵)是否標注,有無矛盾。6.4.3 質量評定根據CH1003-95對成果質量進行評定,質量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7 施工測量7.1 一般規定施工測量的一般規定:a) 施工測量工作應包括以下內容:1) 根據工程施工總布置圖和有關測繪資料,布設施工控制網;2) 針對施工各階段的不同要求,進行建筑物輪廓點的放樣及檢查工作;3) 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測繪資料;4) 進行驗收測量及工程量計算;5) 單項工程完工時,根據設計要求,

35、對水工建筑物過流部位及重要隱蔽工程的幾何形體進行竣工測量。b) 施工測量主要精度指標應符合表6規定表 6 施工測量主要精度指標序號項目精度指標說明內容平面位置中誤差(mm)高程中誤差(mm)1混凝土建筑物輪廓點放樣±30±30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2土石料建筑物輪廓點放樣±50±30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3機電設備與金屬結構安裝安裝點±10±10相對于建筑物安裝軸線和相對水平度4土石方開挖輪廓點放樣±200±100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5局部地形測量地物點±0.75(圖上)-高程注記點-1/3基本等高距相對于鄰

36、近高程控制點c) 施工測量人員應遵守SL52-93的規定。7.2 施工測量與放樣的準備與方法7.2.1 放樣的數據準備放樣的數據準備遵循SL52-93第4.2條的規定。7.2.2 平面位置放樣方法的選擇平面位置放樣方法的選擇應遵循SL52-93第4.3條的規定。7.2.3 高程放樣方法的選擇高程放樣方法的選擇應遵循SL52-93第4.4條的規定。7.3 挖方工程的放樣挖方工程的放樣應遵循SL52-93第5.2條、第5.3條的規定。7.4 立模與填筑放樣立模與填筑放樣應遵循SL52-93第6.1條、第6.2條、第6.4條的規定。7.5 線路測量線路測量應遵循SL52-93第9.3.5條、第9.3

37、.6條、第9.3.8條、第9.3.9條的規定。7.6 疏浚工程及渠堤施工測量疏浚工程及渠堤施工測量應遵循SL52-93第11.2條、第11.3條、第11.4條及第11.5.5條、第11.5.6條的規定。7.7 地下洞室施工測量地下洞室施工測量應遵循SL52-93第8.1條的規定。8 竣工測量8.1 一般規定竣工測量應遵循的一般規定:a) 竣工圖指在施工后,施工區域內地上、地下建筑物及構筑物的位置和標高等的編繪與實測圖紙;b) 項目主體工程或典型工程,特別是基礎、地下管線、機井及設備安裝等隱蔽部分,回填前應實測其位置及標高,作出記錄,并繪制草圖否需要規定拍照記錄;c) 竣工圖的比例尺,宜為1:1

38、000或1:2000,如不能清楚地表示某些特別密集地區,也可以在局部采用1:500,其坐標系統、圖幅大小、注記、圖例符號及線條,應與原設計圖一致。原設計圖沒有的圖例符號,可使用新的圖例符號,并應符合現行總平面圖設計的有關規定;d) 竣工測量的精度指標參照各章節相應項目的測量中誤差的規定執行。施測精度,一般不應低于放樣的精度;e) 對于需要竣工測量的部位,應事先與設計、施工單位協商,確定測量項目,防止漏測;f) 竣工圖編繪完后,應經過設計、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任的審核、會簽。8.2 竣工圖的實測竣工圖的實測應符合以下規定:a) 竣工圖的實測,應在已有的施工控制點上進行。當控制點被破壞時,應進行恢復?;謴秃蟮目刂泣c點位,應保證所施測細部點的精度,并應符合本規范現狀地形圖測繪的有關規定;b) 對已有資料,應進行實地檢測,其允許誤差,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c) 竣工圖細部點的實測方法及主要技術要求,按現狀地形圖測繪的有關規定執行。8.3 竣工圖的編繪、8.3.1 總平面圖總平面圖的編繪應遵循以下規定:a) 竣工圖應根據現有資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