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極拳專有名詞釋義太極拳內功神意氣是構成傳統太極拳藝之內功的三要素。 通過符合事物發展 規律的途徑和方法訓練、積儲而成內功。太極拳內功蘊藏在拳架之中, 主導、催促著形體產生與內功變化相關的動靜、開合的運動姿勢。這 是太極拳陰(內功)陽(拳架)相生,內外相合之基本規律的體現。神是自身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積累在行拳和揉手中的體現,由積功日久始得之。惟拳藝進展到中級階段才對拳中之“神”的運走有所感 知。最早是在盤拳過程中意識到的忽隱忽現,進而神的顯現對行拳、 揉手的幫助非同尋常,令人興奮而又不可思議。待真正掌握了行拳之 規律以后,人的理解力與反應速度會大大提高,處變不驚,應對自然。 外在氣定神閑,內在聚
2、精會神,可在瞬間與意念、內氣的行止相契合,支配調動內功的運走于無形。在行拳與揉手 中,“神”所表現出的奧妙與威力超乎想象,生機勃勃、變化莫測。 神的運用不受身體內外所拘,亦不受時間、空間所限,能隨時隨地、 隨心所欲地發揮其養生和技擊作用,不受外物干擾,亦無阻礙。J八意太極拳對意的運用發自內心。所謂“心誠于衷(中)而顯于外”之 中位于胸部正中、兩乳之間。此處亦是中丹田的所在。前人圍繞著胸 部十字中心這個點在太極拳論中做過許多文章,譬如:“手從口出、 手從口收”“發于中、形于外、達于四圍”“有心不用何時曉”“運 用在于心”等等都指明了心意在太極拳修煉中的特殊地位與重要性。“意在先”“重意不重形”是
3、初學階段由用力做勢向“意領招 出”過渡的思想基礎。從一開始學拳就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用意 識引導動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識引領著形體的運行, 從而逐步進 入“招中有術”的階段。初級階段:為“從無意到有意”,必須在松散的基礎上“意氣” 才會出現。意與氣是分不開的,氣必須由意領而通出,為意在先,即 意在前引領內氣通出。當一“松”“散”,以意領氣通出時為意氣引 催姿勢。中級階段:由于認識到“凡此皆是意不是形”,“意”才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入意的頻繁出現階段,“為從有到繁”過程。高級階段:在“意”的頻繁出現中感覺到“意”的用途雖多,但彼此的顯現、運走皆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表現出極強的共性和規
4、律 性。在拳論中提醒學練者要注意“有意確無意、 無意出真意的論述。 真意的流露不摻雜人為的貪心與雜念, 于意想不到中自然出現。高級 階段為“從繁到簡”過程。氣太極拳中運用的氣非指口鼻呼吸之氣。 惟有修煉到行拳時感覺不 到呼吸的運行,才能真正做到內在氣息的均細勻長,此氣來自于先天, 是生命之源的“真氣”,也稱“元氣”。前輩健侯公就太極拳之氣的修煉相應地指出:練拳時要“不呼不 吸”。不呼不吸是不以呼吸二氣為念練拳,并非摒息閉氣。這樣在練 拳時才不會提著氣,使氣含于胸部產生氣滯。初級階段:學練內氣催姿勢時,內氣的運行往往夾雜著呼吸之氣, 是以肌肉的繃張之圓來促內氣,長此練習亦得不到真的內氣。必須要
5、有“松散”之意的引領,意氣相融在體內周流,自己毫無覺察和感觸, 而自然運行鼓蕩,故拳論中有“有氣則滯、無氣尚剛”的說法。有氣 是指有呼吸之氣的阻礙而使內氣的運行不能自然流暢“則滯”;“無氣”則是指修煉到沒有呼吸之氣的攙雜階段, 才能體現到內氣的運行 暢通無阻之剛強“尚剛”。中級功:是內功繼“松散”進入“通” 的階段。松是縱向的而 散是橫向的,“松”比較容易做到,而橫向的“散”因受身體條件的 限制,有些部位不易做到,致使“松散”不能均衡,“通”也很難實 現。例如內氣由兩胯通向兩大腿時即受阻, 無論如何也不能通達兩小 腿,形成大半截練拳。解決這一問題的奧秘是:胯圈松散,使內氣向 四周通出,形成無邊
6、無沿的胯氣圈,使雙腿亦隨之散出范圍與軀干幾 乎相同的氣勢。這樣內氣與外氣相互融通,形成內氣促使、外氣引領 的一種無形動力,便可在周身上下通行無阻。高級功:達到“身空、氣通”的境界,身空是全無身體邊緣的感 覺,氣在人體任何部位都能直來直往,人體的每個毛孔都能滲入、溢 出所需所棄之氣體,自身毫無察覺、更意識不到。氣在體內外廣泛高 速地交融,源源不斷地提供生命所需的元氣,使精力旺盛、氣勢充沛、一身舒適、萬法自通太極功要訣煉神歌訣心令形運身從心,體內舒松形自停。混沌初澄心定意,沉著轉換 神自提。宇氣落頂頭光釋,心中寂然靜生形。空蒙之氣腹自納,勃然不懈 背光生。二目炯炯乾坤轉,時機奧妙現神通。煉氣歌訣兩
7、臂落時身散空,無我無為入化境。正氣沉降意氣起,手擎內氣 兩旁升。兩手虔接承天露,丹球出現頂凌空。兩手攏合丹入腹,浩然之氣 留正中。煉意歌訣身空背融內氣生,雙手意沿山字行。山字兩邊領手出,中間一 合 身中。循環不止陰陽轉,開合相寓意分明。(轉神、意、氣練習方法)鵠星神意氣用法之一,“鵠”指靶,“星”指靶中心之點。在拳術中 鵠星是固定不動的,可以隨時出現與消失。鵠星有兩種用法:1. 在盤練拳架過程中以拳背中指根處瞄向該靶中間之星,簡稱“問星”。2. 鵠星猶如鋼繩集束,牽引周身意氣似網目般向其匯集,稱之 “意氣集向鵠星”。茫點神意氣用法之一,又稱“空點”。是在身前空曠之處的一個目標, 常凌空運行,于
8、瞬間呈現、瞬間消失,并能向任何方向運走,它的運 行軌跡即是意氣的流走途徑,其顯與消即意氣之開與合。注:若直以二目尋找,搜遍凌空也見不到茫點的蹤影,秘傳之法 為視線需自兩眼外眥粵音:寨(小眼角)向身兩側略前方延伸,即二 目廓視,茫點才會自然呈現眼底。其奧妙是廓視為開,恢復常態為合, 先開后自合。于一開一合中自然呈現出茫點的反射。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高級階段全身已松散成圓球狀的氣勢輪廓,故不再強調三關在體 內的位置。三關的運走方式大致分為四種:1. 三關豎立:意想的三關上端豎起而后微下落,感覺周身意氣 蓬勃、精神提起。豎立三關:是以三關的上端豎正三關。2. 三關前長:先要心中一“靜”,隨
9、即會呈現意想的三關上端向前上方微長的情景,此時周身會有一種在松弛中自然舒適之感, 精 神亦為之一振。3. 三關后撤:意想三關的下端系有一條細繩向后牽拉。其奧秘 是要“心中一沉著、再一靜”,三關之意方能順遂地向后運行,牽引 身形輕松自如的舉步后移,身心皆呈現舒適美感。后撤三關:只是三關的最下端向后略下方一撤。4. 領起三關:意想三關像一條絲帶正在向前上方輕輕提起,引領著身形輕靈自如地舉步前移,周身上下毫無滯礙,精神隨之提起。三關領起:只是三關的最上端向上領起。立體十字的矢狀軸、額狀軸和身中垂直線。矢狀軸是中心與勁源前后相通之縱軸。內氣透過十字中心集入背 后勁源或自背后集聚勁源通過胸前十字中心涌出
10、, 都是沿立體十字矢 狀軸流通。額狀軸是由兩肩構成的橫軸。身中垂直線是衡量與實現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一條垂直意識線。平送腰胯、變換步伐都依靠這條垂直意識線,它上端位于頸項, 下端直垂兩足之間。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要依靠身中垂直線的移動來 確定身體重心的落點并達成上身與兩腿動作的上下相隨、平送腰胯和 協調配合。身中垂直線在養生方面則能起到預防老年人的腰彎背駝、 調治胸背不適等作用。身中垂直線與鐘錘雖然在身內所處的位置相同, 但所起的作用并 不一致。身中垂直線與二四點相配合而使兩腿有虛實之分。 身中垂直 線不能上提下落,只能向前后、左右直擺。當人體直立時,通過身中 垂直線的運用,身形可以達到“上下一
11、條線”的立身中正、 不偏不倚; 行拳運功時則能做到“平送腰胯、手腳齊進”。待功深時,身中垂直 線會膨脹粗大成浩然正氣,擺動更趨靈活。而鐘錘既可以向前后左右悠蕩,又能旋擺,還可以在胸胯之間上 提下落。盤拳時,身體短速、靈動的旋擺,悠蕩動作都賴于鐘錘從中 主導。身中垂直線與鐘錘不會同時出現、 同時應用。所謂一心不可以二 用。當運用身中垂直線時,身中垂直線即出現,用過即消失。鐘錘亦 是如此。浩然正氣是在肩、腰、胯三道氣圈中心,由上而下沉落的一股凜然之內氣。 位同身中垂直線。十字中心一靜周身氣勢彌散成輪廓后已無內外之別,動靜開合皆依靠立體的十 字衡量,十字中心即人體的中心,當十字中心一靜,意氣集向十字
12、, 意想十字、逐漸縮小到無,而勁源的氣勢自然松散而出,沿兩臂輪廓 運行。胸中一沉著意氣在腰氣圈中心一沉著,即沉向胯氣圈中心,隨之氣勢自然向 兩側輪廓迂回升騰。胸中一靜胸部內氣運走時以神意使之悄然靜止。胸中一定胸部內氣運走時以神意使之短暫一定,隨即令其自然運走。中心一吞胸部正中較小范圍內瞬間一吞納。胸部一吞整個胸部將意氣全部吞入。胸中十字意想的十字在胸內為胸中十字。運走內勁一定在高級功中,內氣的運行已無先后之分、亦無內外之別,并與神 意相合,形成一種整體的“內勁”。內勁在無論朝任何方向運走的途 中一定,內氣都會依慣性涌出。心中一怔不依主觀想象而突發的現象,所以心中一發愣。例如:做高探馬 中的斜圈
13、時,想象著意氣是被鵠星吸引而去,不料其卻繞經鵠星后側 迂回而返,此時不由得心中一怔。心神一定當意下彷徨時心神一定,接著出現的奧妙會使你心有主見。例如: 在云手中,鵠星突然消失,不由人心意彷徨;接著要使心神一定,茫 點才會出現。心中一靜心中短暫的一靜,意才開始新的運動。例如:做白鶴亮翅時,雙 手向鵠星平擠后,心中一“靜”繼而才會使意想的右翅撲入沙窩底, 通出米內勁。心吞意納以心口窩將意氣吞入使背氣呈現。例如:做倒攆猴時,意氣由十 字中心透向背后,必須“心吞意納”,意氣才能引領兩臂圓張外展。心令意定欲靜定時須以心施令,意才能一穩定,使內勁一蓄。例如:玉女 穿梭中通注大槍中的內勁回返時先要心令意定,
14、 大槍中的內勁才會自 然回蓄于兩臂。當進入下一槍式時,內勁又會再度通注大槍中。行拳規律:起始、運行、終止、變換盤拳架時,首先要意識到整套拳架是由一個拳式的起始、運行、 終止、變換到下一個拳式的起始、運行、終止、變換 ,如此循環往 復所構成的。要認清和把握這一行拳規律及神意氣之間內在的聯系才 能正確的演練拳架。1. 起始:這里的起始不是身形、手勢動作的開端處, 而是指自身 之神意氣萌動之初。拳論講:"神為統帥",首先要使精神提起。精神 提起必須通過收視返聽才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后方可心 靜。心靜則意專,才有"心為令"之說。心是發號施令之處,誠所謂
15、" 運用在心”。氣為旗,即內氣為驅使。內氣非呼吸之氣,先師指明內 氣的作用是催姿勢。不要誤認為內氣是在身內一股一股呈波濤之狀催 促身形手勢的運行。這種內氣催動姿勢是連綿不斷地循拳勢的走向而 彌散的。它的流走即無體內體外之區分,亦無努氣、憋氣之感覺。在 神意氣的綜合作用下,催動形體開始動作。2. 運行:身形手勢始終依賴神意之引領和內氣的催動而運行,絕不要單一地只做形體動作。由此才能意識到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 做到"意在先",這樣將"凡此皆是意,不是形"的至理明言從習拳之始 就落到實處會少走很多彎路。長此以往,重意不重形、妙在五陰五陽 的行拳意識
16、才能逐步建立起來。3. 終止:身形手勢的開合是有限度的,而意氣的運行卻不受任何 外在條件所限制。當姿勢開出或合回時,身形手勢都要留有回旋的余 地,才能恰到好處地體現直中有曲、曲中求直的妙趣。此處須加注意, 形到終點時并不等于意也到了終點, 意不受形的支配,只依心發之令 而行止,所以要使意的運行終止時,必須做到心中一 "靜",才能令流 動之意停下來。4. 變換:進入變換,即到了身形手勢的往返轉折處。此刻雖然 形與意的運行俱停,但內氣仍在無內無外地氤氳粵音:因溫。陰陽和 合、祥瑞之氣積聚,促使精神再度提起,使”神為帥、心為令、氣為 旗"的運轉重新開始,引領、催促下一個
17、姿勢進入起始狀態。須注意, 變換是神意氣沿大小不等(依不同的拳勢而定)的 180度半圓形圓轉 流行。半圓形之一端是上一式的終止處,另一端則是下一式的始發處。變換是陰陽相互化育、相互轉換之處和神意氣自現奧妙的生發地掌中小氣球1.中級功法中小氣球的釋義:一般人練太極拳時,只知手心要虛攏成瓦壟狀,卻不知在虛攏的 手心里要容有一個小氣球。小氣球在圓形圈走的拳架中起著婉轉回旋 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現與運用是手部動作虛靈變換的內在根由。先師授拳時講,盤拳自始至終手中都要有小氣球,無論成掌、變 拳還是鉤手都須如此。要意想雙手心各含有一個小氣球,這一點無論 在盤拳中還是揉手時都至關重要。當做盤拳之用時,能由此而
18、引導兩 手漸趨松軟,手松軟后才能使內氣通出。當盤拳至掌心向上時,要意 想雙手似擎著兩個小氣球;當手心旋轉朝下時,兩手心如同含攏著兩 個小氣球。但無論擎與含,都不要用手指摳粵音:溝。提起、挖、掏 小氣球。當手心朝上擎托時,小氣球似有離手騰起之意,此時兩手要 以沾粘之內勁將小氣球穩在手心里;當手心朝下時,兩手要有連隨之 內勁,使小氣球倚偎在掌心里,由此體現”重意不重形”的行拳要求, 鍛煉雙手的沾粘連隨之內功,漸而求達猶如無手之感。小氣球可以向 身外催出,也可向體內納入。其向外時,總是從掌心催出,隨即便接 回掌心。由此可領會小氣球與手之間內外相合的相互關系。當小氣球從手心納入身中后,雙手便頓感輕松靈
19、活,而身體即有動轉遲緩之感。 由此可見,氣球雖小,確有物質內涵,它對人體的影響與關聯是非常 密切的。2.高級功法中小氣球的釋義:進入高級功階段小氣球非以心的擎或含來表現, 而是自然賦予小 氣球一種不可思議的升、沉、定、走及有圓而無邊之神奧。故在起勢 時,雙手毫無意氣之掛礙牽絆,任由小氣球來引領開合,手的變換也 是沿小氣球的邊緣無意念的揉摩旋轉。如此演練方能”重意不重形”。兩足間著意點二點(成弓步時,重心的著落處即二點。二點位于前腿踝內側 )三點(是進退轉換的過渡點,無論弓步轉換為虛步或虛步轉換為 弓步,都要經過兩足中央的三點處。當立身中正時,身中垂直線要落 在三點正中的邊緣上,否則會轉換不靈活
20、。)四點(成虛步時,重心的著落處即四點。四點位于后退踝內側 ) 在盤拳時,伴隨著動作的運行,意念在兩足開立的狀態下,要有 相對穩定的落點。把兩足間的直線距離分做四段五點, 便是意念下行 時著意之處。五點具體位置是:第一點和第五點分別位于前后腳的踝 下與足跟之間;第二點臨近前足的踝內側,第四點臨近后足的踝內側, 第三點則在兩腳正中央。盤拳時,身中垂直線自始至終都在第二至第 四點之間運行,無論做什么動作,它都不應落到第一和第五點之上。 第二和第四點是身中垂直線的著落處。當身中垂直線由第二點經過第 三點到達第四點時,兩腿自然而然地形成虛步;反之,身中垂直線由 第四點經過第三點到達第二點時,兩腿就自然
21、轉為弓步。運用身中垂 直線在第二至第四點之間運行時,由于運行路線短,不但弓虛步的變 換能夠迅速、靈活,還能順遂地實現“平送腰胯尾閭垂”的行拳要領。 假若成弓步時身中垂直線落在第一點上,必然使前腿的膝蓋超過腳 尖,導致身形過度前傾而使前腿負荷沉重。成虛步時,若身中垂直線 落在第五點上,必然使體重坐實在后腿與后足跟上, 從而導致后腿負 荷沉重而緊張僵滯、變換不靈。在盤拳時,運用第二、第四點不等于步子小,只會使下盤有活潑 輕靈、毫不吃力的感受;相反,若身中垂直線落在第一、第五點上, 并不意味著步子放大,只能做成下盤僵滯、運轉不靈;導致變換過程 無謂地延長,不能做到步隨身換。總的來說,步法的進退轉換如
22、能依靠身中垂直線的移動來完成, 兩腿就沒有荷重感。如在做弓步時,意念落于第二點處,便可使前腿 不僵;在做虛步時,意念落于第四點處,就能使后腿不滯。立身中正 時,意念落于第三點處時,周身內外便會不偏不倚、松靜自然。半握拳掌變半握拳是將外氣抓握拳心,再變拳將外氣握成球:拳變半握 拳是以內氣充盈氣球融成內勁,以增加氣球自身的威力。身背后倚意領身形由頭至兩足向后偎倚,使身后一面貼內氣。背部后倚意領背部向后偎倚,使背貼內氣。行拳心法總口訣神視凌空點運行,心納意吞背氣呈,足移手出己不知,奧妙盡在 時機中。身如鐘身如鐘的喻義在練拳中期體現得尤為真切。 在這一階段,一舉手、 一投足,周身上下恰似寺院中懸吊的大
23、鐘,渾厚、沉穩而又渾然一體。 至行拳后期,隨著功夫境界的不斷提高,周身的虛實漸趨空靈,此時 行功的意境恰似廟宇內殿檐下懸掛的風鈴那樣輕巧伶俐、動蕩隨風。 風鈴的外部與鐘相仿,只是體積要小許多,風鈴內下盤懸垂一多棱形 的錘,風吹錘搖碰撞鈴壁發出聲響。盤拳時意想身體如同一口大鐘, 則鐘蒂為頸項,鐘頂為肩部,鐘頂以下五分之四處為腰部,鐘口為胯 部。肩、腰、胯的動轉要像被套在大鐘上一樣一動全動、一停全停。 身內即是鐘內,軀干不能任意扭斜搖晃。中心垂直線為鐘繩,鐘錘系 在中心垂直線的下端,鐘錘可在鐘口內向前、后、左、右直擺或弧形 旋擺。初學時,鐘錘只能在兩大腿間直擺,待運用熟練后才能提至胯 圈,功夫達到
24、更高層次時,鐘錘能上提至胸口處,還能在胸、胯之間 任意地提落和旋轉。由鐘錘的擺動而催發出的內勁具有一往無前的威 力且不囿于身形的局限。以鐘喻人,鐘身即是人的外形;鐘錘即是運 用內勁的準繩。身形的前后運動,是鐘錘前后擺動所致。如此才能做 到意先動,繼而形動,利用鐘錘的動蕩使兩下肢自然相連系,下盤動 作既輕靈而又穩固。身中垂直線與鐘錘雖然在身內所處的位置相同, 但所起的作用并 不一致。身中垂直線與二四點相配合而使兩腿有虛實之分。身中垂直 線不能上提下落,只能向前后、左右直擺。當人體直立時,通過身中 垂直線的運用,身形可以達到“上下一條線”的立身中正、 不偏不倚; 行拳運功時則能做到“平送腰胯、手腳
25、齊進”。待功深時,身中垂直 線會膨脹粗大成浩然正氣,擺動更趨靈活。而鐘錘既可以向前后左右悠蕩,又能旋擺,還可以在胸胯之間上 提下落。盤拳時,身體短速、靈動的旋擺,悠蕩動作都賴于鐘錘從中 主導。身中垂直線與鐘錘不會同時出現、 同時應用。所謂一心不可以二 用。當運用身中垂直線時,身中垂直線即出現,用過即消失。鐘錘亦 是如此。開合相寓生活中常發生這種現象,當一股勁發出時,相反的另一股勁會不 期而至。比如人面壁而立向前用力推墻時,身體會因反作用力而后仰; 開槍射擊時,推進力使得子彈前沖,而同時產生的后坐力會使槍托猛 向后撞.凡此現象皆開中必有合,合中必有開;此有則彼有,此無 則彼無,開合皆在彼此相關互
26、育中存在,此即太極拳開合現象的根源。氣的運行皆須以“意”引領。氣的運行無論是從上向下、從內向 外或沿圓形的運走,都要視為陰陽兩處同時運走,即陰陽之兩個極點 此開彼合、此合彼開。陽極之點是人為意領的運走,而陰極之點是自 然無為的運走,否則無陰陽概念,就不能正確理解拳論中“開合相 寓”的實質。無論意氣如何運走,都是沿相同的兩條線(即陰陽各一 條)運行。由陽極點開出,則陰極點必然合回。陰極開始運走之點, 就是陽極開出去的終點,而陽極開始運走之點,同樣是陰極合回的終 點。招中術招中術即招式與內勁的融合練法,在招中術的運行過程中,招(姿 勢)的運行狀態是可見的,而術(內氣)的流動則不易被功力尚淺的 人所
27、察覺。楊式太極拳注重內外兼修,要求每招每式中都要有術,術 又必須由招式通出。招與術互相依存而相輔相成。松散通空實現松的障礙就是行拳者自身急切求松的意圖, 而心靜、無為才 是實現松的前提和保證。練拳首要心靜。心靜非指強令內心鎮靜,而 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趨于緩和、坦然和寬松,繼而才能進入無欲無 求的境界。單一地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意氣在縱向松落的同時伴隨 著橫向開展的散是實現松的關鍵。松與散是統一體,不能松就不能散, 沒有散也就不能做到松。第一要知道往何處松散。不要認為肩松是要 向下松到腰胯,腰胯松是要松到腿足,這樣腿足松就再也無處松下去, 祇好承受負荷,從而導致腿足僵滯不靈。此皆為有松無散之弊
28、,不能 做到周身上下放松。打個比方,人身好比各樓層都堆滿了東西的一座 樓。松散通空的目的是要將充塞于樓內的物品全部騰空, 而并非將某 一層樓的物品上移或下挪到其它樓層。負荷的轉移祇能加重另一層段 的載重量,并不能真正做到松散。松散的意境是將羈困全身的意氣逐 層段地松開并平衡散出身外,這樣才能達到一身舒適、同時放松。這 便是縱松、橫散之意的走向。如果“松散”是第一步,即求達全體透 空的前提,那么第二步“通空”才是目的。將意氣平衡散出身外這一 過程即與通出相關,通是散的延伸和發展,不能通出就不能很好地做 到散,散與通也是相互依賴、不能分割的。能夠通出,身體才能逐漸 變得空靈。最后,全身猶如空樓一座
29、,筋骨皮肉彷佛都已蕩然無存, 這時便手不知其所舞之,足不知其所蹈之,悠然進入無我無為、全身 透空的境界。眼神的運用初級功法中的眼神,要結合意氣的集散,眼神的運用要配合形體 動作和意氣走向的一合一開而一收一放, 使周身內外上下皆一致,神 意氣相合。須要說明的是,眼神的收斂、展放與眼睛本身的睜大瞇小 無關,而是體現在視線所及的軌跡上,以意領氣向前延伸和向回含收 的運行變化。當眼神向前延伸時,要將眼中的內氣從兩眼的外角松弛 地放射出去;回收時是將放出去的眼氣由茫然一片的視野中漸漸向中 間聚攏,再由眼部正中盡收眼底。經常進行這種一開一合的眼神鍛煉, 可以補充眼部的營養成份,對提高兩眼的視力;煥發雙睛的
30、神采會大 有裨益。進入中級階段,眼神自然能做到視而不見,并牽連到兩耳也聽而 不聞。頭部輕松的感覺會使內在的精神舒暢地流露到顏面上, 現出微 微笑意。不要把眼神的視而不見不見誤解為凝滯,似一潭靜水般沒有流動 和變化。眼神的出入自然與心意相通,使神氣產生開合變化。將眼神 作用融入拳架動作之中時惟要留意, 眼神之出時必伴之以入,眼神之 入時必定隨之以出,如此出入相間、循環有致,才能真正做到眼神的 運用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相合。當眼神內斂或內視時,并不牽連著眼瞼(粵音:檢,眼球前的軟皮 肌肉組織,邊緣長有睫毛,可以保護眼球。)下垂而閉目或瞇起眼睛 不往前看;當眼神凝視一點時,也并非用力努目。如果不
31、能正確地利 用眼神,則會導致兩眼努得酸痛,非但于養生無益反而有害。做到初級、中級功法中對眼神的要求,才能理解二目廓視之奧妙。意領內氣運行過程意領內氣運行涉及開胸、張肘、塞腰、鼓腕與三道氣圈的相繼出現。開胸是為了使胸部氣道暢通,內氣運行無阻。即所謂“胸不開, 氣不通”。張肘是為了使肩部松開,通過張肘、松肩而使內氣在胸腔 周圍彌散開來,以消除上半身緊張與僵滯的通弊。即所謂“肘不張, 肩不松”。塞腰、鼓腕是當內氣下行至腹部后,內氣向腰胯四周彌散 催發而引起的腰部向后依偎、位于胯兩側的兩腕向外圓展的態勢, 以 上完全是以意領內氣運行引致的身形變化, 絕非單純的形體動作。如 果單從形體上去表現開胸、張肘
32、,勢必會導致緊張不適的翹肘、聳肩 之弊。開胸、張肘、塞腰、鼓腕的意氣運行過程是:意想胸部猶如兩扇門,門中間下端夾著一塊小石子。當用意將門向身后兩側推開之際, 會有一種心胸豁然開朗之感。與此同時,小石子直墜腹中,丹田內猶 如靜水投石,激起道道水圈向四外漫延鼓蕩。當內氣蕩至身后時,腰 向后塞的動作便隨之而生,繼而當內氣蕩向兩傍時,又會促使兩腕外 掤鼓起;而后內氣繼續下行至襠間分向兩腿內側前三分之一處向下涌 流,經膝內側、小腿內側、踝內側至涌泉穴,復由踝外側、膝外側向 胯兩側上行涌流。轉經臀后向命門穴流注,再下行至尾閭,繼而翻轉 沿尾椎前側向上運行至胯間,遂以意氣的上行線為中心,以意引領內 氣向胯四
33、周圓散出直徑約一米的胯氣圈;同時胯氣圈的中心內氣仍繼 續上行至腰間,圓散出直徑約80厘米的腰氣圈;腰氣圈的中心內氣繼 續上行至胸上方,再向四周圓散出直徑約一米的肩氣圈。自意想開胸起至散出肩氣圈止,內氣運行得流利酣暢時約需兩分 鐘。待內功進入較高層次后,內氣的運行速度便需快則快、要慢則慢, 惟以“氣遍全身不稍滯”為要。初學時,內氣運行至轉折處,心中必須要有“一靜”,此時心不 靜則以下動作的內氣運行走向不明。“一靜”之際,內氣的運行并非 戛然而止,而是漸趨混沌、迷茫。繼而從一片寂靜中萌生出對氣機動 向的感知后,內氣才隨之變換運行方向。內氣應毫無滯機地流走在開 胸、張肘、塞腰、鼓腕、沿腿下行復上行并
34、散發出三道氣圈的全過程 中。頭部適得其中中級功法的“頭部適得其中”之要訣為“后脖頸蹭 (粵音:t f ?3,擦)衣領”,蹭是頸項松直,微微旋動著向后輕貼衣領。 在頸蹭衣領的過程中,頸椎漸漸趨于正直,身體姿勢亦會自然中正,在達到立身中正的一瞬間,周身忽然間“一定”,頭部適得其中而自 然神清氣爽,輕松舒適,恍如烏有一般。頭部輕松的感覺能令心中舒 暢,而內心的舒適感又會自然流露到顏面上,現出微微啟齒的笑意。 如此周身內外都處在恬靜、平和的意境中。經常注意后脖頸蹭衣領, 可保持任督兩脈經氣的暢通,氣通則血行,從而消除大腦供血不足、 頸項長年酸痛、玉枕不通等痼疾。掌握了上述的中級功法。即可得到 養生之術
35、;待升華到高級境界時便自然領悟“懸頂”之秘法。于“瞬間一定”周身適得其中之際,身心受益無窮,有言語無法形容之妙。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頸部松直與頭正之間的關聯, 意識不到頭部不 正對于拳勢以及身體的危害之甚,就會聽任頭部在不留意間俯仰成 弊。如頦過于回收,會令頭部低垂,頸前受壓,呼吸受阻,血液循環 不暢,導致精神萎靡不振。頭部上揚則會令頸后受壓,內氣祇能回旋 于夾脊與尾閭之間,而不能貫通玉枕。三關不通則頸項酸痛不適,頭 部發憋、發脹,甚至導致眩等疾患。惟有做到了頸部松直才能使頭部中正安舒, 這在理法中是非常重 要的一環。虛腋、肘墜、鼓腕虛腋的要領是要做到如“腋下夾著兩個熱饅頭”。當我們從熱氣 騰騰的蒸籠內拿出剛蒸好的饅頭時,那一瞬間的手形與態勢就是對虛 腋要領的最佳詮釋。這時手上拿捏的勁道分寸感極強,因為再緊一分 就燙手,再松一分饅頭又拿不起來,同時也迫使我們的手形非要保持 若即若離、恰到好處地虛攏狀態。這比喻既顯淺又形象地說明了虛腋在松開的同時又相合的那種寓對立于統一之中的奇妙騰虛勁勢。盤拳 時始終想著兩腋下夾著熱饅頭,則兩肩、兩臂的內氣自會騰然暢行。 久習之后便能習慣成自然,虛腋的形成便不必在人為地操作。 錯誤地 使兩腋虛離開,會導致兩肘翹張和兩臂僵緊,內氣因此受阻。兩腋不 虛,兩臂就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二十世紀西方文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單片機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南昌二中、九江一中、新余一中、臨川一中八所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5月三模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SAS與統計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烏海二十二中學2025年高中畢業班下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延安市延長縣2025屆三下數學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南開大學《商務英語視聽說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床護理敏感質量指標解讀
- 二零二五最簡單山林租賃合同書
- 商場門面商鋪租賃合同書范例
- 山東省山東名校考試聯盟2025年高三4月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卷+答案
-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 軟件設計說明書
- DB4331T 7-2024 農村社區社會工作室建設與服務
- 香港外匯管理制度規定
- 2023年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南開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年磁粉探傷工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 婚姻保證忠誠協議書
- 工信委選調試題及答案
- GB/T 17591-2025阻燃織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