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書_第1頁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書_第2頁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書_第3頁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川大計科 李瀟霄 茍藝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書所有物名稱:銅梁龍舞國家、省份或地區:中國重慶市銅梁縣(緯度 29°50'41.14"北 經度 106° 3'23.21"東)描述簡介 銅梁龍舞既是舞,又是體操又是雜技,非常精彩。銅梁龍舞具有與民俗活動緊密相聯、套路豐富、動律諧趣、舞時煙花燒龍、伴奏音樂獨特、道具構思巧妙、造型夸張、服飾儉樸大方,以及參舞自由、退舞方便、群眾參與性極強等特點。具有團結合力、造福人類、奮發向上、與天和諧等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內涵。銅梁龍舞系流傳于重慶市銅梁縣境內的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舞蹈藝術形式。它興起于明,鼎盛

2、于清,在當代重放異彩,飲譽全球。 在銅梁,各個機關、企業、廠礦,每個鄉鎮、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舞龍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縣城都會舉辦盛大的燈會,各個舞龍隊、花燈隊競相出動,到元宵節這天達到頂峰。一個完整 的游行隊伍前前后后共有30多個小分隊參加:牌燈開道,正龍打頭,然后是身長48米的大蠕龍,活潑的小彩龍,還有花燈“魚躍龍門”、“泥鰍吃湯圓”、“亮獅”、 “開山虎”,最后由火龍押陣,那陣勢真叫一個壯觀!銅梁舞龍的風俗由來已久。在唐宋時期就有龍舞活動了。即便按現在公認的說法,銅梁龍舞“起于明,盛于清,繁榮于當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清光緒年間的銅梁縣志·風俗篇記載了銅梁龍舞的盛況

3、:“上元張燈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輝煌達旦,并扮演龍燈、獅燈及其他雜劇,喧闐街市,有月逐人、塵隨馬之觀。”這個風俗保留至今。道具舞蹈銅梁龍舞包括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大系列。龍燈舞主要包括大蠕龍、火龍、稻草龍、筍殼龍、黃荊龍、板凳龍、正龍、小彩龍、竹梆龍、荷花龍十個品種,其中以大蠕龍最有特色 銅梁龍舞。彩燈舞主要包括魚躍龍門、泥鰍吃湯圓、三條、十八學士、亮獅、開山虎、蚌殼精、犀牛望月、豬啃南瓜、高臺龍獅舞、雁塔題名、南瓜棚十二個品種。重慶銅梁"火龍"被冠為"龍舞"之首,這種舞以鐵水打金花,輔以不同材質的導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場中火、升天火等,組成一片

4、狂熱的立體火陣,極為熱烈多彩。每到元宵節,人們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購買火藥,制造火龍,配以煙架、禹門等多種火焰表演。最長的火龍長達40多米,表演時場面壯觀、驚險奇特,受到群眾的格外青睞。首先,它風味獨特、套路多變。其次,貼近民間生活情趣。再就是民間傳說認為,火燒龍火花襲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氣,可為來年祛病免災,事事稱心如意。工藝舞技 銅梁龍的特征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夸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為一體,并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 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活”是說舞龍操作中

5、引入機械原理,研制出手搖、 發條、電動等各種方式,使龍騰躍翻卷更加靈動瀟灑,活靈活現。現代傳人銅梁眾多的扎龍藝人中,有三位被稱為“銅梁龍燈三大傳人”:蔣玉霖,周均安,傅全泰。蔣、周二人已逝,唯有72歲高齡的傅老還在創新著他的扎技。見到傅老是在他的小作坊里面,熟悉他的街坊鄰居講,傅老最善彩繪,是遠近聞名的“重慶市十大民間藝術家”之一。老人見證著銅梁龍燈的龍燈發展。大約1924年前后,城關著名扎師李杰之、劉連山在此龍的基礎上每棟再增設一圈圈的肋骨,把龍身做得渾圓壯實,各棟能伸縮隨意,轉動自如,由此出現了一種新的有骨有肉、蜿蜒蠕動的龍,民間就稱為“大龍”或“蠕龍”。就這樣經過一代代如傅老這樣的能工巧

6、匠的精心制作與改進,原有的20余人玩舞的布脊大彩龍縮減成為5人或3人玩舞的新型小彩龍。根據行業和時令、用意的不同,又出現了簡便實用的板凳龍、旱季求雨的黃荊龍、追悼用的孝龍。銅梁以龍為題材的工藝制品,多達百余種,不但用于玩舞,而且用于裝飾,遠銷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市和美、法、意等10多個國家。所獲榮譽1984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35周年的盛大慶典上,首鋼工人舞著9條銅梁大蠕龍參加天安門大游行,世人為之矚目。1988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舞龍大賽上,銅梁蠕龍舞獲第一名金獎。1994年,銅梁龍具被國家體委指定為比賽標準道具;銅梁龍舞套路被國家體委指定為比賽標準套路。1995年5月,獲國家

7、體委舉辦的全國第一屆舞龍比賽第一名。1997年,銅梁舞龍團在北京首屆龍舞藝術節奪得最佳表演、最佳組織、最佳編導3項大獎。同月,銅梁舞龍隊在濟南全國舞龍錦標賽上奪得“中國國家舞龍隊”的冠名權。同年10月,450人的銅梁龍燈代表團組成的“九龍方陣”、“龍鳳牡丹呈祥”、“二龍戲珠”進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慶典,再次轟動海內外。2002年5月,銅梁舞龍隊在全國第二屆運動大會上,奪得標準套路金牌和團體總冠軍。2008年,銅梁龍舞被確定為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前文藝表演的壓軸戲。2009年,銅梁龍在首都國慶60周年聯歡晚會的第二篇章騰飛中國出場表演。突出的普遍價值聲明銅梁龍舞符合以下聯合國制定的標準

8、(iii) 是對一種文化傳統或一種現存的或已經消失的文明的獨特的或至少是特別的見證;(vi) 與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生活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直接或實質相關;完整性和真實性的聲明真實性形式與設計 銅梁龍舞既是舞,又是體操又是雜技,非常精彩。銅梁龍舞具有與民俗活動緊密相聯、套路豐富、動律諧趣、舞時煙花燒龍、伴奏音樂獨特、道具構思巧妙、造型夸張、服飾儉樸大方,以及參舞自由、退舞方便、群眾參與性極強等特點。材料與實體 銅梁龍造型夸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為一體,并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 走脊、描箸。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使用與功能 在銅梁,各個機關

9、、企業、廠礦,每個鄉鎮、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舞龍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縣城都會舉辦盛大的燈會,各個舞龍隊、花燈隊競相出動,到元宵節這天達到頂峰。完整性 在銅梁,各個機關、企業、廠礦,每個鄉鎮、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舞龍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縣城都會舉辦盛大的燈會,各個舞龍隊、花燈隊競相出動,到元宵節這天達到頂峰。 銅梁舞龍的風俗由來已久。在唐宋時期就有龍舞活動了。即便按現在公認的說法,銅梁龍舞“起于明,盛于清,繁榮于當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清光緒年間的銅梁縣志·風俗篇記載了銅梁龍舞的盛況:“上元張燈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輝煌達旦,并扮演龍燈、獅燈及其他雜劇,喧闐街市,有月逐人

10、、塵隨馬之觀。”這個風俗保留至今。銅梁龍燈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譽于當今。1984年和1999年,銅梁大龍兩度赴京參加建國35周年與50周年大慶,以氣貫長虹之勢在天安門前翻騰起舞。銅梁火龍更是獨具魅力,打鐵水,噴火花,人在火中舞,龍在火中飛,場面熱烈多彩。銅梁龍舞聞名于世的僅大蠕龍、火龍等少數品種,多數龍舞品種已處于瀕危境地,亟待保護和拯救。 堅持傳統與適應市場的爭論中,銅梁全力打造龍文化,走出了一條市場化的路子。 銅梁縣也因為舞龍出了名,被稱為“龍之鄉”。如何將知名度轉化為經濟效益,縣里很下了些功夫。2007年縣里出臺了關于加快龍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要把打造“中國龍文化旅游之都”作為銅梁未來的發展定位。“縣里修建了一座龍文化博物館,打造了一臺龍鄉放歌歌舞劇,還將舉辦龍燈藝術節,推廣龍舞進校園活動。”宗和云說,“我們就是要讓龍元素滲透到銅梁人的生活中,成為一項會呼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其他類似遺產的對比分析1、制作工藝銅梁龍舞嘴張開近 90度,口中含寶,面貌威嚴而慈祥。大蠕龍龍身紅黃相間,體長48米,大的長百米以上,體型上比其他地方的龍大得多,火龍和競技龍做得比其他地方的龍精致。浦江板凳龍1條 龍從頭到尾,是一條條用單個板凳串聯而成的游動的龍燈。長興百葉龍龍身由一瓣瓣荷花的粉紅花瓣組成。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