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范卷·高三·地理卷(五)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90分鐘100分)第卷(選擇題共44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圖至圖為一組景觀剖面示意圖,反映了某地區土地利用狀況由圖時期到圖時期的變化過程(圖時期到圖時期氣候變化甚微,可忽略不計;圖中河流斷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讀圖,回答13題。1.依據圖中信息,分析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最大的時期是A.B.C.D.解析:據圖中信息可知,時期植被減少,其涵養水源、穩定徑流的能力下降,導致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增大。答案:D2.圖示河
2、流水文特征的變化,反映了A.地理環境的差異性B.地理環境的整體性C.地理要素的穩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植被的減少不僅影響到徑流量的變化,而且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出植被對水文的影響。河流下游泥沙淤積增加,土壤肥沃,耕地增多,這些反映了環境的統一演變的整體性。答案:B3.下列植物分布的現象、規律,主要由熱量差異造成的是A.密林底層與上層植物種類有明顯不同B.迎風坡、背風坡樹種的差異C.由沿海向內陸出現了森林、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觀變化D.海南島橡膠樹、四川盆地柑橘樹、山東丘陵蘋果樹的分布差異解析:密林底層與上層由于光照條件的差異而樹種不同,B、C選項中的現象主要是水分的差異造成的。答案:D
3、下圖為中國地貌區劃圖。讀圖,回答46題。4.地貌區劃體現了地理環境的A.整理性B.差異性C.穩定性D.可變性解析:不同地區地形地貌的差異是進行地貌區劃的主要依據。答案:B5.下列關于地貌大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位于第二階梯的只有和B.區內高差最大的是C.區內氣候類型相同的是和D.冰川地貌分布最廣的是解析:地貌大區位于第二階梯的還有;區內高差較大的應該是和兩區;和兩區分別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區為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分布最廣。答案:D6.與E地貌區相比,D地貌區最顯著的地貌特征是A.海拔高B.地勢起伏大C.喀斯特地貌廣布D.地形以高原為主解析:E地貌區的主體部分為黃土高原,D地貌區的
4、主體部分為云貴高原。與黃土高原相比,云貴高原最顯著的地貌特征是喀斯特地貌廣布。答案:C讀中國部分區域圖,回答78題。7.“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今西安)花落時。”詩歌中描述的現象A.反映了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B.由兩地的水分差異造成的C.由流經兩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種非地帶性現象解析:由該詩句可知,二月的五原垂柳還未發芽,此時的長安已經是落花時節,反映的是由兩地緯度差異造成的景觀差異,屬于緯度地帶分異規律。答案:A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詩的地理寓意是A.冬季風不能到達玉門關B.西風不能到達玉門關C.從沿海到內陸水分條件差異明顯
5、D.玉門關熱量條件不適合楊柳的生長解析:此處的春風指東亞季風的夏季風,夏季風(東南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受地形及距海遠近的影響,由沿海向內陸夏季風的勢力逐漸減弱,不能影響到玉門地區,導致該地區降水量少,不具備楊柳生長的水分條件。由此可知,這句詩體現的是從沿海到內陸的水分條件的差異。答案:C讀下圖并結合我國區域特征與區域差異,回答910題。9.圖中最能反映由沿海向內陸地域分異規律的是A.圖中-的變化B.圖中-的變化C.圖中-的變化D.圖中-的變化解析:圖中橫坐標從西向東表示熱量和降水的變化是從高寒逐漸變為濕熱,而縱坐標從北向南表示熱量逐漸增多,所以圖中最能反映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降水從東部沿海到
6、西部內陸逐漸減少)的是-的變化。答案:B10.圖中處的自然帶最可能是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C.溫帶草原帶D.溫帶荒漠帶解析:由上題可知,-的變化體現的是降水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逐漸減少,由此可知為森林帶,為草原帶,為荒漠帶。答案:D高山林線指當山體達到一定高度時出現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圖是中國高山林線高度等值線圖。讀圖,回答1112題。11.下列關于圖示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A.我國高山林線的緯向變化不明顯B.我國高山林線的經向變化不明顯C.影響高山林線的主要因素是氣溫條件D.降水量多少對高山林線高度無影響解析:讀圖可知,在30° N以北地區,高山林線高度隨緯度升高而
7、下降,表現出明顯的經向變化,而30° N以南地區,緯向變化比較明顯;我國東北和西北同緯度地區的高山林線高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就是由降水量的差異造成的。答案:C12.導致圖中M-N、M-P沿線高山林線變化的主要原因分別是A.降水差異氣溫差異B.氣溫差異地形差異C.地形差異降水差異D.地形差異氣溫差異解析:由圖可知,M-N地形區依次是第三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第二階梯的四川盆地、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隨著地勢逐級升高,林線高度也逐級升高;M-P溫度帶依次是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林線高度也逐漸降低。答案:D讀北半球部分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回答1315題。13.agh
8、d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是A.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B.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D.非地帶性分異解析:讀圖可知,aghd反映的氣候類型呈東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體現的是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答案:A14.根據圖示信息判斷,a、b、c、d四座山脈垂直自然帶最豐富的是A.aB.bC.cD.d解析:垂直自然帶的多少取決于緯度和海拔,a處緯度低,海拔較高,出現了從熱帶到寒帶的垂直帶譜。答案:A15.導致d氣候類型形成的自然帶在非洲和大洋洲缺失的主導因素是A.洋流B.大氣環流C.海陸分布D.地形解析:d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其對應的自然帶為亞寒帶針葉帶,從圖中可知該自然帶分布的緯度范圍
9、,而非洲和大洋洲在該緯度范圍內無陸地分布,因此導致該自然帶缺失。答案:C下圖為南半球雪線高度(H)與緯度()的關系。讀圖,回答1617題。16.雪線高度的最大值沒有出現在赤道附近,是由于赤道附近A.氣溫高B.山地海拔低C.降水充沛D.多陰坡解析:氣溫和降水是影響雪線高度的主要因素,赤道附近屬于輻合氣流上升區,降水充沛,從而導致雪線高度較低。答案:C17.與北半球同緯度范圍相比,甲地區雪線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積雪面積差異顯著。主要是因為該地區A.陸地面積小B.深受西風漂流的影響C.無高大山地 D.人類開發利用強度大解析:與北半球同緯度范圍相比,40° S60° S陸地面積小,
10、可積雪區面積小,從而導致永久積雪面積遠小于北半球。答案:A下圖為秦嶺山地南北坡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1820題。注:櫟、樺均為落葉喬木。18.甲自然帶最可能是A.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熱帶季雨林帶解析:秦嶺南坡山麓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自然帶最可能是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答案:A19.冷杉屬常綠喬木,但卻分布在落葉林帶之上。主要因為冷杉能A.適應干燥少雨的氣候 B.適應寒冷干燥的氣候C.適應溫涼和寒冷的氣候 D.適應日照短、陰冷的氣候解析:冷杉分布的海拔比落葉林帶高,說明冷杉分布范圍的熱量條件較差,由此可說明冷杉能適應溫涼和寒冷的氣候。
11、答案:C20.秦嶺沒有出現積雪冰川帶,主要原因是A.緯度低B.相對高度低 C.海拔較低 D.坡度小解析:緯度位置和海拔是決定山地能否出現積雪冰川帶的主要影響因素,秦嶺所處的緯度大致介于33° N34° N之間,緯度不低,而其最高峰海拔約3800 m,因此其沒有出現積雪冰川帶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較低。答案:C下圖表示我國中溫帶土壤帶譜有機質狀況。讀圖,回答2122題。21.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東向西降水量遞減 B.自東向西積溫遞增C.自南向北降水量遞減 D.自南向北積溫遞減解析:該圖反映的是我國中溫帶東西向的土壤帶譜;自東向西降水量遞減,一方面影響生物量,進而
12、影響有機質的生成量,另一方面影響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溫度,進而影響有機質的分解速率。答案:A22.圖中土壤帶譜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是A.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B.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C.山地垂直地域分異 D.非地帶性解析:該圖表示的是我國中溫帶東西向土壤類型的演替,反映的是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答案:B第卷(非選擇題共56分)二、綜合題(共56分。)23.(14分)閱讀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氣環流圖和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風帶變化情況示意圖材料二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氣環流和高原季風剖面示意圖(1)根據材料一,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風帶(低空西風軸)位置的不同之處是,簡
13、述其主要原因。 (2)青藏高原隆起對我國和亞洲地區產生許多方面的影響。根據材料和下面的關聯示意圖,從備選項目中一一選擇對應圖中序號內容的字母:,。 A.阻擋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濕氣流深入 B.中亞和西亞粉塵東輸,沉積形成高原 C.改變海陸分布和亞歐大陸輪廓 D.東亞和南亞地區形成最強盛的季風區(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性。簡要說明這一特征的主要內容。 答案:(1)夏季位置偏北(2分)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隨之向北移動。(2分)(2)CDAB(4分)(3)整體(2分)地理環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
14、;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的改變;一個區域地理環境的變化會引起周圍區域環境狀況的改變。(4分) 24.(14分)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例中A、B兩類植被所屬的自然帶名稱。(2)由C到D植被的變化體現了的地域分異規律,影響這種分異規律形成的最主要條件是。 (3)與當前相比,說明未來(2050年)我國特征性自然植被類型在地區分布上的變化。(4)試指出導致植被類型在地區分布上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并簡述受此影響,我國臺灣島和臺灣海峽面積可能發生的變化。答案:(1)A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B為溫帶草原帶。(2分)(2)從沿海向內陸水分(2分)(3)位置上,各類植被的分布整體
15、向北推移;范圍上,寒溫帶針葉林從我國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積明顯縮小;熱帶季雨林面積擴大;溫帶草原面積縮小。(任答三點,6分)(4)全球氣候變暖。(2分)臺灣島面積將變小,臺灣海峽將變寬。(2分)25.(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國部分區域圖材料二我國部分山地自然帶及植被分布示意圖(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別屬于材料一圖中的四座山脈,試將其一一對應(寫字母)。(2)山地中M處植被可能是。 A.常綠闊葉林B.高山草原C.荒漠D.落葉闊葉林(3)指出山地南、北坡森林植被分布差異,并分析原因。(4)基帶也有區別,主要影響因素是,三地基帶變化體現了的地域分異規律。
16、答案:(1)為B山脈,為D山脈,為A山脈,為C山脈。(4分)(2)C(2分)(3)差異:南坡森林植被分布更廣泛。(2分)原因:南坡地處東南季風迎風坡,降水量多于北坡。(2分)(4)水分由沿海向內陸(4分)26.(14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13年4月3日至10日,中央電視臺首次全媒體直播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奇觀。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跨越東非高原上的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兩個國家,遷徙行程3000千米。(1)非洲自然帶從甲地到到丁地的變化,反映出陸地環境的哪種地域分異規律?這一規律的形成是以什么為基礎的?(2)據材料推斷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奇觀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哪地附近?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指出該區域的自然帶名稱及分析該區域野生動物遷徙的原因。(3)寫出甲、丙兩地的自然帶類型,并分別說明其成因。(4)指出丁地的自然帶類型,并說明該處自然帶向北延伸較遠的原因。答案:(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熱量。(2分)(2)乙地。(1分)該區域位于赤道附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就業協議書的簽訂流程
- 產品注冊勞動合同范例3篇
- 冷藏食品銷售協議3篇
- 健身行業教練員合同模板3篇
- 建筑工程建筑倉儲管理員勞動合同3篇
- 工程返點合同范本3篇
- 公積金代辦委托書撰寫要點3篇
- 入職積極性保證3篇
- 園林綠化養護項目招標公告3篇
- 店鋪股份轉讓合同3篇
- 呼吸內科利用品管圈PDCA循環提高患者對無創呼吸機的有效使用率
- 幼兒園中班語言《青蛙小弟睡午覺》微課件
- 道路豎曲線任意樁號高程自動計算表
- NB-T31022-2012風電達標投產驗收規程1-風電發電場工程達標投產驗收專用
- 光電子技術及應用(第2版)章節習題及自測題參考答案
- 特殊類型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治進展
- 攜程企業員工培訓課件
- 手機外殼模具建模與加工
- 風電基礎施工合同
- 公募基金培訓
- 升降壓斬波電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