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 五柳先生傳》教案_第1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 五柳先生傳》教案_第2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 五柳先生傳》教案_第3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 五柳先生傳》教案_第4頁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 五柳先生傳》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 五柳先生傳?教案五柳先生傳 教學目的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白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另外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 2對下面兩句話的理解: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教學準備 1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 2理解陶淵明的生平、思想。 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中,以點撥為主,讓學生多練習誦讀。重點掌握與理解課文有關的詞語,如晏如、蕭然、

2、汲汲、戚戚等。課文內容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對譯。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茲假設人之儔乎等,只要理解整體意思即可,不宜過細。作者生平及時代背景不宜講得過細。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本文多用否認句的寫作特點。陶淵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等鮮明的思想性格貫穿文章始終,老師可設計表格,引導學生從其性格、思想、愛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進展分析,通過討論填出內容。這一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寫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導學生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滿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

3、歸隱田園,過著簡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 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妙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 幻燈片顯示。 給以下字注音: 嗜shi4 輒zhe2 吝lin4 褐he4 簞dan1 汲ji2 儔chou2觴shang1 2全班齊讀課文后,指名翻譯課文大意。三、深化探究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要點提示: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

4、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繪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過這種種表達,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敏現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撫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

5、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絡?: 要點提示: 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本質是兩句話: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認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認句,想一想多用否認句有什么作用? 要點提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

6、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四、總結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五、齊讀課文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3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并解釋它的意思。資料鏈接一、關于作者 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余家貧,耕植缺乏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

7、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困,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那么?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歸去來兮辭?和?五柳先生傳?一向被視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棄官歸田之日,以樂天知命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貧樂道為主旨,可以互相比較。 2蕭統?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焉。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大。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那么指而可想,論懷抱

8、那么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補充注釋 1宅邊有五柳樹。 從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2好讀書。 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后,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曾寫過: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4簞瓢屢空。 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