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濰坊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引言管虎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其獨特的電影風格一直為人們所稱贊,從1992年開始創作至2014年的今天,管虎總共拍攝了十一部電影和以生存之民工、黑洞等為代表的十七部電視劇,其中電影作品分別是頭發亂了(1992年)、浪漫街頭(1996年)、超級城市(1997年)、再見,我們的1948(1999年)、上車,走吧!(2000年)、西施眼(2002年)、斗牛(2009年)、誰動了我的幸福(2009年)、八百壯士(2011年)、殺生(2012年)、廚子、戲子、痞子(2013年)。管虎憑借著主題的深度探討、始終秉承個性化的方式,雖身為“第六代導演”而又不局限于其中,在影視作
2、品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管虎的作品犀利、新銳,個性化醇熟,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和現實批判性特征,既具有第六代的普遍特征,而且還獨善其身,因此他又被稱之為“第六代導演”中的“怪才”。本文將主要從管虎作品主題的選擇、敘事的方式以及其創作的經歷等方面來淺析管虎電影的風格特征。一、主題選擇所表現出的人文關懷精神跟許多的同時代導演一樣,管虎在電影創作中也常常選擇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卻很少為人們所關注的小人物,比如說頭發亂了中迷茫的青年,浪漫街頭中的出租車司機等等,他們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當然也是小人物,但卻很少有人把他們從文學的角度或者影視的題材上來進行敘寫。然而在管虎的電影作品中,他以其少見的入世、
3、內斂與犀利以及富含個性思想的批判手段標示著他在主題維度上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化追求1。通過對社會最底層人物命運的具體描寫來揭示普通人的現實生活和平凡生命的不平凡追求、向往。在管虎所描繪的電影世界中,雖然青春總是迷茫,生活也遍布荊棘,每個人似乎都過得不如意,但這種挫折并沒有成為人物荒廢青春的借口,這種磕磕絆絆并沒有成為他們被淹沒于社會和生活的阻撓;相反的,在充滿挑戰的生活里,他們以隱忍的態度逆流而上,逆風前行,將多姿多彩的青春加以詮釋,把酸甜苦辣味俱全的生活展現得豐富多彩。時代特征對于影視的創作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不管是政治變革、經濟發展還是文化體制,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對于一個時代的影響都讓管虎
4、在他的電影作品中描繪的淋漓盡致。管虎是第六代導演,所成長的時代相對第五代導演來說更加自由,而恰恰是這個原因,使得第六代導演們在現代的多元文化沖擊下變得更具個性化特征。管虎的成功不僅僅是創作出一部好的電影、好的電視劇,而是那種雖描寫現實生活但卻高于單純的描寫,他在詳細細致展現生活面貌,描寫小人物命運的時候,不忘在此基礎上尋找一種方法,一種可以讓他們擺脫宿命的解決途徑。尤其是關于青春的話題,頭發亂了也好,浪漫街頭也罷,導演意識的介入,其實就是在為那些具有相同特征、存在相同問題的年輕人尋找一種走出青春感傷的道路。拿管虎的處女作頭發亂了來說,這部電影拍攝于1992年,影片的時代背景是改革開放下的時代蛻
5、變,女大學生葉彤從改革開放的門戶廣州回到了北京,這時候的北京也在發生著巨變,一切都不是原來的摸樣。葉彤懷念童年的時光和朋友,希望大家和好如初,但隨著年齡的成長,曾經的伙伴產生了分歧和矛盾,早已物是人非。幾經周折,她精疲力竭,失望和無助最終讓葉彤選擇離開北京去巫山謀求新的生活。頭發亂了雖然是管虎的處女作,但它卻是一部高于同時期作品難能可貴的“覺醒之作”:他不僅如同期導演般在電影中表達了青春的迷茫和感傷,更重要的是在表達情緒之后,企圖尋找青春生命力實現自身價值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就電影頭發亂了結尾,雖然管虎沒有給出我們一個具體的解決辦法,葉彤也僅僅是在慶典上演唱完歌曲之后,背上行李,含著淚水踏上了自
6、己的旅途,但最重要的是她離開了北京那個讓自己流淚懷念童年的地方,離開了搖滾那個青春感傷的抒情物。葉彤畢竟是有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她走出了青春期的陰影,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青春期本來就沒有唯一的解決辦法,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無疑是一個治愈的良方。相比之下同時期比較相像的電影作品,如張元的北京雜種,從各方面來說就沒有達到管虎的高度。我們不能說這部電影不好,似乎它是對青春迷茫、反叛、躁動的徹頭徹尾的歇斯底里,而從中我們也無從得知一個具體的時代背景。如果說北京雜種是想告訴人們“我”會在聲嘶力竭之后重新振奮精神,那么頭發亂了就是想要告訴大家,青春的躁動總是有原
7、因的,當時的青年因為時代變革改革開放,而產生了種種不適應,重要的是青春期是有終點的,這一切都將過去。 在管虎的電影作品中貫穿始終的依舊是人這一主題。他對于社會、文化、歷史、戰爭等等有著自己細致的觀察和精辟的見解,而把人這一主題放到這幾種不同的條件或者背景下,通過大時代大背景來反襯小人物的價值,收到了更加良好效果。我們上面所說的管虎的處女作,創作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頭發亂了是寫的在改革開放背景下的青春躁動;然后到浪漫街頭里出租車司機對生活的追求和遇事的隱忍;再到近幾年斗牛、殺生以及廚子戲子痞子里戰爭背景下對于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實際上,從頭發亂了到廚子戲子痞子完成了從狀態片到寓言片的轉變2,
8、從現代社會生活的掙扎追求到戰爭背景下個人價值和命運思考的升華。不僅是時代一直在變,而他本人也從最初的躁動不安轉變為如今的沉穩幽默。斗牛可以說這是管虎電影創作生涯的一個轉折,從此之后管虎的作品風格一直是沉穩不張揚的,伴隨著黑色幽默。以斗牛為例,影片取景于沂蒙山區一個落后的村莊,這個村莊是保守落后的中國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村口儀門上發黃的橫匾、飽經滄桑破舊的關帝廟、亦或是年久失修破斷的宗祠戲臺,這些歷史的遺跡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影片的背景是抗日戰爭,雖然是在一個戰爭的背景下,它卻不像一般的作品那樣描寫宏偉壯闊的戰爭場景,沒有鮮明的正邪交鋒,而是把一場歷經幾十年的戰爭,通過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農
9、民的視角去展現他們心中的戰爭場景以及戰爭的殘酷。一個人在戰爭的踐踏下無疑是渺小的,一種文化的力量在槍炮子彈的沖擊下無疑是脆弱無助的,但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通過祖輩相傳,這種從個體身上凝聚起的對于民族文化的堅守和信仰,則是任何外在的壓迫摧殘所不能泯滅的。農民牛二是自私的,他悉心打理自家的牛,將八路軍給奶牛吃的精料給自己的黃牛吃,餓著奶牛。牛二也怕死,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想方設法的跑出被日本人占領的村子,而就在此刻,奶牛竟然哀嚎起來。此時的奶牛不僅僅是一口牲畜那么簡單,它已經變成了一種堅守,它化身成了一種放不下的責任和承諾的載體,呼喚著牛二趕緊回來保護“自己”。牛二又是哭又是喊,在經過長時間的
10、思想斗爭之后選擇回去保護奶牛,帶著奶牛一起走,而驅使他這么做的僅僅是他曾答應過等八路,等他們回來帶走這頭牛嗎?這種不顧性命的承諾正是一個普通生命所無法遺棄的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管虎曾這樣概括斗牛:“大概故事是講一個人和一頭牛在殘酷環境下的存活經歷,相濡以沫,生命和生命之間相互照顧”。3在影片的結尾,牛二執著的將奶牛還給了解放軍,在得到了解放軍的簽章后,他完全的解脫了,因為經歷了風霜雨雪洗禮后的牛二早已跳出了自我的小圈子,突破了農民階級的狹隘和自私,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最終成就了他人生的“大義”。這是他人生的洗禮,也是他人性的回歸。二、藝術手法的個性化堅守管虎的電影作品在主題選擇方面一
11、直秉承著“寫人”這一宗旨,而他對于電影創作的思考和探索使得他在第六代導演中脫穎而出,形成了自己獨具個性化的堅守。如果仔細觀察,會很容易的發現,在管虎的電影作品中,將“復調理論”和倒敘講述方式相結合是其一以貫之獨特的電影表達技巧。“復調”一詞原是音樂術語,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各具相對獨立意義旋律的同時進行。20 世紀 20 年代后期,前蘇聯著名文藝學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問題一書中首次提出“復調理論”,將“復調”一詞從音樂理論植入文學理論。自此,“復調理論”這一新的批評視角出現在文藝評論界當中。當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按故事情節發展的單一敘事手法,已經不能滿足觀眾逐漸增長的對電影的要求。于
12、是逐漸滲入到許多藝術領域的“復調結構”便是電影突破單一敘事結構的方法之一4。“復調理論”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對話性”,通過復調理論來分析,會很容易的發現一部作品中在情節的安排、時空的設置等諸多方面的鮮明特點。“對話性”一般包括:導演與劇中人物之間的對話,劇中人物之間的對話和人物自身的對話以及時空關聯之間的對話。復調理論在影片中的運用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1981年拍攝的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此外電影羅拉快跑、國產電影姨媽的后現代生活都是屬于復調理論運用的典例。管虎的歷屆創作中,從頭發亂了一直到廚子戲子痞子,他一直堅守著這種“復調理論”與倒敘方式相結合的手法。他往往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時空,讓敘事在
13、多個時空中進行,其中的首尾銜接、時空之中的詢問和解答形成別具一格的交叉和對話,使枯燥無味的情節變得生動形象,而僵硬難解的部分則活靈活現,更具溝通趣味性。我們可以把管虎的一部電影,根據故事線索分為若干部分,這若干部分在情節的聯系上就構成了復調理論的一個表現方式;而當我們觀察各部分具體內容的時候,就會發現電影整體的開始與結尾、每個部分的開始與結尾采用的是倒敘的講述方式。復調理論的運用是宏觀粗糙的,而倒敘的方式是微觀具體的。在管虎的中國電影電視劇創作中,最具有代表性、復調理論與倒敘形式結合最明顯的當屬殺生和斗牛,我們以殺生為例,深入挖掘這一風格在電影中的表現。可以說“復調理論”和“倒敘”敘述方式相結
14、合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比如說復調理論將一個故事分離成兩個,第一個部分的結尾也就是第二部分的開端,影片所呈現給我們的效果必然是選擇一個部分的結尾作為影片的開始,為了滿足觀眾們的視覺需要,影片開頭為觀眾們留下的饒有興致的結尾,也必然引發接下來對于這個結尾的解釋和敘述,因此在復調理論的“慫恿下”,倒敘的敘述結構也就從第一秒慢慢的呈現出來。拿影片殺生來說,主要的線索有三條:醫生恰巧救了被扔下山的牛結實;醫生發現躺在山里奄奄一息的牛結實;小孩的敘述展開的故事。電影一開場,一群人把牛結實捆綁扔下山,管虎把這個情節作為整部電影的開端,其實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來看,結尾應該是任達華扮演的醫生發現牛結實奄奄一息。導
15、演把牛結實捆綁扔下山這一部分的幾分鐘單獨取下來作為開始,是復調理論的運用,從整個故事發展的順序看,也是倒敘方式的運用。講完這一部分幾分鐘之后,影片鏡頭一換,任達華扮演的醫生又發現了山里躺在棺材中奄奄一息的牛結實,醫生把牛結實背回村子,恰巧遇到了一個小孩,這是被單獨取下來的第二部分。通過小孩的回憶敘說呈現給觀眾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敘述,也是整個故事的開始了。電影敘事方式的精妙之處也就在于這里,所有的電影其實就是在講故事,關鍵是呈現給我們的方式是如何的,一部廣受好評的電影其實就是在考驗導演能否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讓受眾融入其中,讓還不了解故事情節的人去揣摩去構思接下來的發展。作為20世紀90年代
16、開始拍片的年輕導演,出于突破第五代的目的,管虎有意地與1984年到1987年間的經典第五代電影,如黃土地(陳凱歌導演,1984年)、獵場雜撒(田壯壯導演,1985年)背道而馳。在影片頭發亂了中避免使用那些電影中常用的象征符號,尤其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儀式和色彩絢麗的視覺元素,削減了表現主義的痕跡,采用較為寫實的手法表現他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而影片中較為傳統的線性敘事、明晰的影像和流暢的節奏,恰恰也是突破了早期第五代和其他所謂“第六代”電影的生澀(或美名曰“前衛”)敘事新傳統5。第六代導演的“領頭羊”管虎將社會的變革、政治的體制以及個人的情思融入其中,在描寫時空背景下的社會生活同時,又避免了將個
17、人的感傷情緒顯得過于隨意,最重要的是,他在表達一代人生活和命運的同時,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一種解決的途徑,這是難能可貴的。影片頭發亂了寫實地表現了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經濟的繁榮背景下帶來的社會的巨大變化,西方的一些現代化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娛樂項目廣泛涌入,年青一代的思想認識受到巨大沖擊。在這種東西文化的融合下,年輕人對于原來的社會認同感和本國的歷史歸屬感產生了一種生疏,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對此卻是無法理解和無法接受的,尤其是以搖滾樂為代表,年輕的一代正處青春期的迷茫之中,正好借助搖滾樂來表達無處釋放的情緒并借此逃避成長的煩惱和種種叛逆。這種手法平凡樸實,使影片真實可信,客觀性強,一
18、個動作一個剪輯都能表現出作者對生活對最真實的場景的捕捉和再現,其中的思考和人文關懷蘊含著管虎對影片制作的認真,對一切嚴謹的生活態度。斗牛中的牛二是一個偏遠山區地地道道的農民形象,管虎在描寫他傳承道德,信守承諾,最終保護好奶牛,把奶牛還給八路的時候,真實地概括了他作為一個普通人,自身包含著的自私、怕死、貪欲等。殺生中的牛結實固然霸道蠻猛,戲弄村子里膽小的人,就連小孩和老人也不放過,不遵守村子的傳統,不遵守祖宗立下的規矩,與村子的格格不入,但得知村子商量著要把他的骨肉寡婦肚子里的孩子打掉時,他跪在全村人面前哀號“娃兒是無辜的”,甘愿放下自尊和生命來換取娘倆在村中生存的權利。這一個個最真實的人,這一
19、件件最平常的事,在管虎的鏡頭下變得平凡而偉大,樸實而精華。管虎有自己的風格, 但又不拘泥于此,而是隨著對現實生活的感知不斷調整,變化影片的樣式,電影風格逐漸走向成熟,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近幾年的幾部作品中,為了更好表現生活和人的主題,管虎在藝術特征上更多地傾向于運用“黑白基調”烘托和反襯的方法。對攝影作品而言,“影調”又稱為基調或者調子,指畫面的明暗層次、虛實對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關系,使欣賞者感受到光的流動和變化。自然界的所有顏色有三個主要特征:色彩的色調、飽和度和明度。但對黑白而言,多種可見色反映在黑白上,只形成黑白灰三個色階,其間的差別只在亮度上,這樣自然界千變萬化的
20、色彩便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的色相和飽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在一次訪談中他曾經這樣評價過殺生:“它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營造出來是有荒誕感的,其實有表現的色彩,它不允許你走到另外的顏色上去,它只能是這樣。其實如果是相對寫實的話,我覺得會容易得多,這跟本體有關。”6 也就是說管虎所要描寫的事物本身決定了總的基調,倘若用色彩斑斕的影像呈現出來,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它的本質和嚴肅性,不僅如此,這個事物本身傳達給我們的意圖也將大打折扣。這里我們所說的“黑白”不能理解成顏色中的黑色和白色。固然在管虎的一些影片中運用了黑色和白色的圖像風格,而在具有鮮艷色彩的影片中,更高層次的含義指的是一種本質情緒和
21、風格的展示。比如說斗牛黑白基調的表現方式就順應了這么一種情況:在沂蒙一個偏遠的山村,這兒封閉,與世隔絕,相對落后,人們思想保守,黑白的記錄風格正是符合了樸素但又年代久遠的現象,你無法用色彩鮮艷的形式去展現這種環境中的生存面貌,而且過多色彩的著墨也就失去了它應傳達給我們的感受,因此在這部影片中,唯一的亮度就是九兒略顯紅色的棉襖。而殺生里牛結實與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寨民格格不入則形成了明顯的“色差”:代表著隔絕于世的寨子、寨民以及所有抽象的組訓、教條是黑白色的;桀驁不馴的牛結實就是這個“封建集體”里的“異端”,打破常規的這一抹紅色生命。三、管虎電影風格形成的原因以小人物為抒情對象和以寫實為主要表達
22、方式使管虎這樣的導演在時代的洪流中穩住腳跟,并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讓他在第六代導演中脫穎而出。這與20世紀90年代正在發生巨變的中國社會有著必然的聯系,社會的劇變和經濟的變革必然導致文化的更新,一種相互融合的文化元素開始在那個時代的中國慢慢崛起,人民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也影響了剛剛起步的文藝創作者。在不斷的摸索和創作中,管虎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并且標志個性特征的電影道路,這條電影之路與管虎的家庭環境、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巨變影響下的文化代際更迭是必然聯系的。 可以說,管虎的出身和童年的遭遇對他電影主題的選擇是“致命的”。出生于1969年的管虎,1991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雖然出生于電影
23、世家,而父親和母親都是當時著名的演員,在許多的經典電影中擔任了重要角色,可是,1956年,父親管宗祥被打成右派,發配到北大荒接受勞動改造,母親忠貞不渝的跟隨父親一起,就在這么惡劣的環境和時期,管虎降生了。管虎的降生并沒有為這個家庭帶來多大的起色,而管虎也并沒有因為出生于電影世家而受到多大的熏陶,12歲以前他一直是寄養在鄰居的爺爺家里,從小就沒有得到父母疼愛的管虎也在最重要的童年時期養成了倔強、獨立、爭強好勝的性格。正是因為童年時養成的性格,導致他在選擇人生方向時,沒有聽從父母的意愿醫學,最終選擇走上文藝演藝事業。自從他1991年畢業,1992拍攝處女作頭發亂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正處青春期年輕人
24、的傷感、躁動,接著殺生里的異端,最后到如今的廚子戲子痞子里的黑色幽默,沉穩的藝術風格,都能發現童年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它決定了管虎選擇的一個個小人物,影片里一個個放蕩不羈、不受世俗約束的“異類”,決定了他最終將走上電影藝術的巔峰! 如果說童年家庭環境對他的影響是先決性的,那么時代的變遷就起了催化劑的助推作用。第五代導演,指的是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電影創作的導演,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為主要代表人物。第五代導演多展現國家、民族情懷,用中國源遠流長的深厚文化,色彩絢爛的民族民風引起世界矚目7。而時代的變革,導致了文化領域的交融,20世紀90年代開始創作的導演也就是我
25、們所說的“第六代導演”,開始慢慢崛起。因為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時期,在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現代化交融的影響下,第六代初期的創作顯得過于前衛和躁動,而其主要人物選擇和主要思想闡發也面向了這一時期的青少年。與此同時,第五代所要展現的宏大主題思想逐漸艱澀難懂,藝術氣息過于濃厚,第五代導演的藝術風格和審美享受,使新成長的大眾失去了認同感,他們所拍攝的電影無法反映當下時代背景下觀眾存在的困惑和迷失思想上無法與觀眾形成對話8。就在這種經濟和文化的沖擊下,管虎這一代的導演避免了第五代展現國家和民族大范疇的電影構思,順應時代的潮流,將這種沖擊下的中國社會和帶給人民的改變,以年青一代的形式展現出來,他們落實到微觀
26、,注重自身,表現自我,捕捉“青春期中的中國”的每一個動作。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導演的技藝醇熟,進入21世紀后,管虎的創作逐漸脫離了青春期和以大變革中的城市為主要描寫對象,電影逐漸加入了民族文化、民族遺留問題、戰爭、政治等元素,在描寫人和描寫生活的同時,更深層次的探討整個民族在歷史以及戰爭背景下的中國面貌。譬如斗牛故事背景是上個世紀的30、40年代,其中就涉及了政治、戰爭和民族文化等元素;而殺生里最主要的元素就是民族文化。管虎,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管是在整體的呈現風格方面,還是寫實的表現手法方面,都包含第六代具有的特征。然而就像是頭發亂了和北京雜種里的搖滾歌手一樣,他們又被排除在
27、主流文化之外,這類人物似乎又隱喻了第六代中國電影史上尷尬的地位:面對著第五代在世界電影史上建立的豐功偉績,第六代導演卻像是一個個正在避風港里的小孩子,有時候在巨大的壓力下連呼吸都變得異常艱難,如何在中國電影史上確立自己的地位,確立這一代的標識,是管虎他們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共同目標和期望。結語自1992年拍攝首部電影頭發亂了至今,管虎就一直備受影視界關注,并且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譽,這不僅與他一直堅守個性化的藝術風格有關,還有他關注普通人、關注生命、關注人的價值、關注最常見的事,善于以小見大,將個人的思考運用特殊的表現方式來體現事物的價值和個體在集體、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收獲了國內外的眾多獎項!
28、我們不得不說管虎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電影制作人成功的典范,他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并且還堅持著創作的特殊風格,為下一代樹立了榜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電影變得一味的商業化,問題電影越來越多。作為管虎創作生涯中首部純商業影片廚子戲子痞子,在收獲高票房的同時,也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因此,如何做到既在通過電影的鏡頭來表現一種事物的同時,又不失把個人的探索和反思融入其中,做到質的飛躍;在拍片的同時進行溝通,不僅要實現人物的溝通,也要實現影片和觀眾的溝通,讓電影更加“人性化”,已經成為當下導演共同關注的話題!注釋:1李娟.管虎電影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2厲震林、羅馨兒.從狀態片段到寓言故事導演管虎作品的人文表達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1.3王陳.管虎: 容易的事兒不好玩J.大眾電影.2008(10):35-36.4M·巴赫金.白春仁、順亞玲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88:29.5黃音.比頭發還亂的一代:從管虎看第六代導演的個性J.上海大學學報.2006(6):25.6趙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