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移動模架(MSS)造橋機施工工藝1 前言MSS移動模架系統(move support system)簡稱MSS,移動模架國外稱之為移動支撐系統(move support system)簡稱MSS,是橋梁施工的先進方法。施工時利用橋墩墩身或承臺安裝支撐托架,支撐托架安裝有模板的主鋼梁系統,在橋跨位置進行梁體混凝土原位現場澆筑的施工設備。移動模架造橋機施工技術在國外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我國隨著橋梁建設的飛速發展,也在逐步地得到推廣與應用。移動模架法施工具有以下優點:(1)標準化作業、施工周期快、質量好,單孔箱梁整體現澆作業的工期為1215天,最快可達到10天。(2)可利用牽引設備移動,操作簡單,安全
2、可靠。(3)多跨連續澆注,伸縮縫少,行車舒適。(4)不需進行地基的處理,適用范圍廣;(5)能對高度較大,無法或較難設置滿堂支架和鋼管樁支架的橋梁進行施工,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性和破壞性。2 連續箱梁移動模架施工方法2.1移動模架的施工工藝流程圖移動模架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模架支撐系統模板調整、預拱度設置、施工放樣綁扎底、腹板鋼筋,布置預應力鋼束安裝內模綁扎頂板鋼筋、頂板預應力鋼束澆注混凝土張拉預應力鋼束及壓漿移動模架第一次落模牛腿自行移動模架第二次落模移動模架開模移動模架縱移至下一孔移動模架合模,進入下一循環內模板整修鋼筋下料鋼筋下料安裝后吊點混凝土拌合壓漿準備張拉設備準備抽出支撐托梁安裝吊桿拆
3、除后吊點預應力鋼筋、波紋管下料預應力鋼筋、波紋管下料拆除橫向連接混凝土養護、等強圖圖1 移動模架的施工工藝流程圖2.2施工階段劃分移動模架造橋機墩頂原位現澆連續箱梁,箱梁施工從岸跨墩柱開始(從南向北),每次施工縫設在下一跨的6m(30m)或8m(40m)處(L/5)連續施工。以40米連續箱梁3跨1聯為例,施工階段劃分如下圖2。圖4 施工階段劃分圖2.3 施工方法2.3.1 移動模架第一次落模在已完梁段腹板、底板、頂板的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完成后,拆除后吊點橫梁吊桿,安置滑移軌道,前移后吊點橫梁到位并穿上8根吊桿和C型梁2根吊桿,伸出前橫梁油缸(使前橫梁支撐在墩身上),達到前、中、后三點吊起整個系
4、統主梁及前鼻梁,下降小車主頂(注意整個模架基本同步下降),使整個系統主梁及前鼻梁靠前、中、后三點吊起。此時模板與混凝土分離,其分離距離很小。完成第一次落模。設備在落模時應注意到:(1)將豎向主千斤頂回油,待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車滑板上時方可打開橫梁上連接銷。切記不能在主梁尚未落到位,為搶時間而提前打開所有的橫梁銷子,這樣易造成設備傾斜失穩。(2)所有小車懸掛油缸活塞桿頭部必須錯開小車吊耳,避免落模時頂壞油缸活塞桿。(3)在剛開始落模時,應注意模板與混凝土的粘接情況,避免拉壞模板或設備。(4)落模過程中,各頂升油缸回程不能相差太大,避免設備傾斜失穩。并確認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車滑板上,C型梁和后
5、橫梁不再受力。2.3.2 牛腿自行在牛腿橫梁縱移前,首先應檢查小車夾板螺栓是否連接可靠。必須在前橫梁下安裝輔助支撐(方木或鋼架),以保證前支撐的穩定性,并應在牛腿橫梁縱移過程中,注意觀察。如圖5所示。此時模板與混凝土分離間隙很小,在小車主頂下降到位(保證牛腿懸掛油缸將牛腿橫梁及小車提起的間隙),穿上牛腿懸掛油缸銷子,用薄餅液壓千斤頂拆出前、后牛腿橫梁穿銷并將前、后牛腿橫梁稍提離牛腿托梁,連結上機械保險桿(4根/小車),縱移前、后墩兩牛腿(不一定要同步)分別到下兩墩,合攏牛腿橫梁并穿銷,穿墩身上的牛腿托梁,將牛腿下降放至牛腿托梁上。牛腿橫梁縱移時,同一牛腿橫梁上的兩小車操作人員必須用對講機統一行
6、動。同時,小車人員必須隨時觀察行走輪是否能順利通過主梁或鼻梁的各段連接板及螺栓。隨時注意小車行走輪是否有跳軌傾向,保持軌面清潔無雜物。由于線路存在縱坡,所以小車行走時,應用三角木墊塞行走輪,防止縱移油缸回程時,小車及牛腿一起后滑,危及安全。在牛腿橫梁縱移到位調平時,各懸掛油缸動作盡量均衡、逐個調整,使牛腿橫梁水平穿銷,避免懸掛油缸動作因參差太大而憋壞。2.3.3 移動模架第二次落模將各小車主頂升至接觸主梁下滑面,完全下降吊點橫梁及C型梁油缸(有定位銷孔),收回前橫梁支撐油缸,使整個主梁落至4個小車主頂上、由各小車主頂及C型梁承受主梁及模板的力量,拆除后吊點橫梁吊桿并利用各小車主頂及C型梁主頂將
7、整個主梁及模板落至小車滑面上,進行二次落模。然后抽出15根模板橫梁銷子、拆除底模中縫連接螺絲,利用4個小車及C型梁上橫移油缸將主梁和模板橫向打開到位。2.3.4 移動模架開模解除兩組模架橫向移動的所有約束(拆除前橫梁、外模橫梁上的橫向連接銷),檢查各液壓元件,清除牛腿軌道上雜物并涂潤滑油,通過C型梁上的橫移液壓油缸和小車橫移油缸橫移,使主梁及模板分別向外基本同步水平移動。每次移動小于千斤頂行程,直至滿足過孔寬度要求。此動作因為參與人員較多,重點在動作統一。具體要求如下:(1)進一步檢查模板橫梁銷及模板中縫連接螺絲是否全部拆卸完畢。(2)必須指定專人在C型梁上用對講機統一指揮,使梁面C型梁和箱梁
8、下4個小車操作人員動作同步。(3)開模時,應盡量保持兩邊模型同步;如要采用分側先后開模,兩側位移不能相差太大(不能大于2個行程),避免系統失穩,造成傾斜側翻。(4)模板打開過程中,同一側面的前、后兩個小車的位移應基本保持一致。C型梁橫移軌面應保持清潔,同時應有足夠的潤滑脂。2.3.5 模架縱移檢查液壓元件和牛腿的安全情況,解除所有影響其縱向移動的約束,同步牽引模架縱向就位。兩組模架不同步誤差不得大于1m。操作過程中,涉及人員多,牽涉面多,應由現場技術人員統一指揮,應注意到:(1)模架縱移前、必須用方木塞緊牛腿橫梁與墩身之間隙,防止主梁縱移時,牛腿橫梁位置偏移,造成危險。(2)確認所有吊桿是否拆
9、除、前橫梁油缸是否收回。(3)小車人員必須隨時觀察主梁或鼻梁的各段連接板及螺栓,是否能順利通過小車、注意有無構件阻礙。(4)主梁行走時,隨時給主梁滑面涂抹潤滑脂,減少對小車上PE板的磨損。(5)兩側主梁行進時,主梁與主梁之間、主梁與C型梁之間速度、位移應基本保持一致。(6)橋面C型梁行進時:應注意縱移軌道是否平整、潤滑脂是否足夠。同時觀察翼板上防撞墻預埋鋼筋是否阻礙C型梁前進。(7)主梁及模架縱移到位時,應盡量使小車液壓主頂對準主梁內橫向加強筋位置,保證主梁良好受力。檢查左右主梁與墩身中線距離是否相等,避免偏載。如圖6所示。2.3.6 合模縱移就位后,橫移油缸伸缸,使兩組模架分別向內水平移動,
10、橫向合模。當接近合攏時,外模橫梁各聯接點處有人檢查,時刻注意各處對位情況,合攏后連接橫梁,頂升至澆注位置。合模與開模為反向過程,在合攏模板、穿模板銷子后,升模至標高,調整外模及校正模型曲線,并在澆注混凝土之前裝上后橫梁8根吊桿,并均勻收緊到預緊力(使新舊箱梁連結處無錯臺)。同一側面的前、后兩個小車的位移應基本保持一致。注意模板工作面是否存在其他作業人員及物件。上升模架時,各小車液壓主頂位移應基本保持一致,頂升到位后及時鎖定油缸機械鎖緊裝置。模板調整、預拱度設置模架合模后,要調整各支點處模板的縱向標高,使模板處于澆筑混凝土時的正確位置,與此同時設置好預拱度。預拱度設置由安裝在橫梁上的機械支撐來完
11、成,預拱度值由模架自身撓度和連續箱梁預拱度兩部分組成。(1)移動模架系統撓度值的組成理論預拱度是整個移動模架系統的理論撓度值與設計預應力張拉反拱值綜合計算而得,主要由六部分組成:1)整機自重和主梁彈性、非彈性變形產生的撓度值。2)混凝土自重產生的撓度值。3)牛腿、小車沉降產生的撓度值(預壓實測結果:H牛腿=2 mmH設計=13.5mm, H小車=1mmH設計=2.78mm,按實測值計算)。4)后懸臂吊桿伸長產生的撓度值(第二孔以后各孔考慮:實測值2mm,理論值7mm,)。5)由后懸臂桿集中提升(力)產生的撓度值。6)預應力鋼束張拉產生的反拱值(支點間按二次拋物線計算)。其曲線方程如下:;:表示
12、跨長;:表示梁段最大矢高。另外,還要考慮混凝土的收縮、徐變以及路面層及橋面附屬設施等后期施加的永久荷載對撓度值的影響。(2)立模標高的確定Hi= H設計+ 支架+ 施工荷載+ 使用荷載預拱值+其他-H理論預應力其中支架H2H3+H1為支架在現澆梁、模板及支架自重作用下的彈性變形;H1-主梁在自重下的位移;H2-主梁加載后的最終位移;H3-主梁卸載后的位移。施工荷載移動支架對已澆梁作用的變形,由設計提供;使用荷載預拱值汽車+其他活載作用下的變形,本橋由于預應力產生的反拱值均大于活載變形,本項取0;設計院要求30米跨張拉反拱度施工單位不需要考慮,設計希望有反拱度(根據設計年限)。其他包含施工過程溫
13、度變化、支架非彈性變形、牛腿、小車沉降值、移動模架C梁吊帶伸長(C型梁安裝后,進行第二跨澆注時,要計算吊帶的伸長值)等。考慮到本次僅澆注第一孔箱梁,支架已經得出,使用荷載拱值為0;施工荷載暫時按懸臂端12mm考慮,如加載時主梁是上翹,就不設;其他目前計入牛腿、小車沉降值、C梁吊帶伸長,在施工中調整即可。初步得到本次立模標高: 130米Hi= H設計+ 支架,3036米Hi= H設計+ 支架+施工荷載,其中施工荷載012mm(見表1)。40米跨A梁段立模標高是根據30米跨施工中收集的參數推算而得,具體結果見表2。表1 64#63#墩左幅A梁段(36m)撓度匯總表測 點整機(含牛腿、小車)沉降值(
14、mm)主梁凈撓度(mm)理論反拱度(mm)實設預拱度值(mm)縱距(mm)附注理論實測橫梁1試壓測算-4.87-5.00-5.01430橫梁2試壓測算-15.28-15.00-15.03800橫梁3試壓測算-21.25-20.30-20.32800橫梁4試壓測算-26.07-24.50-24.53800橫梁5試壓測算-26.86-26.50-26.52800橫梁6試壓測算-24.61-24.00-24.03800橫梁7試壓測算-20.81-20.00-20.02800橫梁8試壓測算-13.37-13.00-13.03800橫梁9試壓測算-6.62-6.00-6.02800橫梁10試壓測算2.3
15、22.402.53800橫梁11試壓測算8.148.008.02800 注:(1)主梁凈撓度在施工載荷下主梁的凈變形量;(2)理論反拱度混凝土梁張拉后最大反拱度值(梁跨中)0mm計。其余分部點按二次拋物線型計算反拱值。 表2 59#58#墩左幅A梁段(48m)撓度匯總表(mm) 測 點整機(含牛腿、小車)沉降值主梁凈撓度理論值C梁吊帶伸長實測值理論反拱度實設預拱度值縱距附 注橫梁1-3-8.94-22.9-11.01430橫梁2-3-31.34-29.4-26.93800橫梁3-3-45.74-113.2-36.52800橫梁4-3-60.81-117.0-47.83800橫梁5-3-67.9
16、9018.9-52.12800橫梁6-3-72.41020-55.43800橫梁7-3-72.63020-55.62800橫梁8-3-67.23018.1-52.13800橫梁9-3-59.98016.0-47.02800橫梁10-3-51.65011.6-43.03800橫梁11-3-45.3807.4-41.02800橫梁12-3-12.4201.0-14.43500橫梁13-36.440-6.810.23500橫梁14-337.590-14.048.62800橫梁15-350.220-24.271.43500注:(1)主梁凈撓度在施工載荷下主梁的凈變形量;(2)理論反拱度混凝土梁張拉后最
17、大反拱度值(梁跨中)20mm計。其余分部點按二次拋物線型計算反拱值。(3)豎曲線段立模標高的控制本橋32#墩42#墩(K2+079K2+479)位于直線段,其間K2+079K2+477.60為R=28000m、T=666.60m、E=6.441m的凸型豎曲線,連續箱梁豎曲線的設置對梁的預拱度并無影響。其基本計算式:H=豎曲線+坡度+模架系統沉降、變形+梁體預拱值;1)坡度:計算各跨相應位置標高;2)豎曲線:計算各跨模板分節里程豎曲線值;3)模架系統沉降、變形:指牛腿沉降、主梁撓度、后懸臂吊桿伸長,通過試壓求得,并與造橋機設計提供校核;4)梁體預拱值:指梁體混凝土重、彈模、預應力張拉、活荷載、混
18、凝土收縮徐變,由設計院通過計算提供。故綜合以上幾項其立模標高計算公式:H豎曲線=x2/2RHi= H設計+ H牛腿+ H小車+HC型吊梁+ 支架+施工荷載-H理論預應力-H豎曲線(5)懸臂端立模標高的控制本橋30米跨A、B梁段懸臂端長度均為6米,40米跨A、B梁段懸臂端長度均為8米。根據移動模架自身結構設計的特點,與主梁相接的前鼻梁的重量遠小于主梁的重量,對懸臂端撓度的影響忽略不計(設計院結構檢算決定)。懸臂端立模標高的調整通過橫梁的整體升降完成。計算公式仍然采用:Hi= H設計+ 支架+ 施工荷載+ 使用荷載預拱值+其他-H理論預應力(6)模板調整撓度值存在于主梁上,然后表現于模板,故預拱度
19、調整均由調整模板來完成,模板調整分為三個階段四步程序:1)三個階段:安裝預調(理論值);預壓后復調(實測值);制梁(第1、2孔)后終調(施工預拱度值)。2)四步程序:松開支于主梁上的支撐螺桿;調節螺旋頂,達標后固定;注意橫坡的控制;鎖緊支撐螺桿;模板表面鋪設不銹鋼板(試壓以后施作)。2.3.8 鋼筋和預應力鋼束安裝(1)鋼筋綁扎 調整模板線型完畢后,進入箱梁鋼筋模板預應力施工。鋼筋綁扎順序為:先底板、腹板鋼筋,待內模立完后再綁扎頂板鋼筋。鋼筋加工全部在鋼筋加工場完成,運至現場綁扎成型。但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施工縫處的鋼筋要為下一梁段施工留有足夠的搭接長度,使搭接頭在同一斷面上不超過50。
20、2)鋼筋與預應力束有干擾的,允許對有干擾的鋼筋進行位置上的調整,但不允許直接割斷或割除該處鋼筋。 3)預應力的定位鋼筋可以與腹板或底板架立鋼筋合并使用,以減少鋼筋的密集程度,以利于混凝土的澆注。 (2)預應力索安裝 預應力鋼絞線安裝順序為: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頂板縱向、橫向預應力束。1)預應力管道定位 預應力管道定位必須準確、牢固,嚴格按照圖紙所示的形式設置定位筋,除各轉折點必須固定外,在轉點間距過大的地方按直線段不大于1m、曲線段不大于0.5m的要求進行加密布置,保證預應力管道位置的準確。縱向預應力管道位置的坐標偏差不大于1cm,橫向預應力管道坐標偏差不大于0.5cm。 預應力管道鋪設完成后
21、,仔細檢查其表面是否有孔洞或裂縫,如有要立即更換或用膠帶紙封補。 2)預應力鋼絞線的布設(成束)預應力鋼絞線應嚴格按照圖紙所提供的長度進行下料,同時充分考慮千斤頂張拉的工作長度,以500t 千斤頂為例,工作長度應不小于70cm。 由于縱向及橫向預應力均為一端張拉,因而在預應力鋼絞線穿入預應力孔道時,應先用鋼絞線擠壓機對其一端用鋼絞線連接頭進行擠壓。將擠壓好的鋼絞線逐根人工穿入或用卷揚機整體穿入管道內。 預應力穿束完成后,要將預應力管道口進行封堵,并將裸露在外的鋼絞線進行包裹,防止水泥漿漏入波紋管或污染張拉端,影響預應力束的張拉。2.3.9 澆筑混凝土采用全斷面快速澆注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順序縱向
22、由懸臂端向施工縫分段進行,每段梁橫斷面混凝土澆筑順序為先澆底板,再澆腹板,最后澆頂板。混凝土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和平板式振搗器。另需準備部分插釬用于箱梁下倒角振搗。 (1)底板澆注 底板混凝土一般領先腹板混凝土1.02.0m,澆筑時泵車輸送管道通過內模預留窗口,將混凝土送入底板。下料時,一次數量不宜太多,并且要及時振搗,尤其邊角處必須填滿混凝土并振搗密實,以防澆腹板混凝土時冒漿。(2)腹板澆注 在超前澆筑的底板混凝土未初凝(一般澆筑完2h左右)時,即開始斜層澆筑腹板混凝土。兩側腹板混凝土要同步進行,以保持模板支架受力均衡。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不得超過30cm,且要振搗密實,嚴禁漏振和過振。(3
23、)翼板及頂板澆注 當腹板澆筑到箱梁腋部后,開始澆筑頂板混凝土。其澆筑順序為:先澆中間,后澆筑兩側翼板,兩側翼板要同步進行。為控制橋面標高,必須按測量抄平高度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收漿前,對表面進行拉毛處理。混凝土終凝后,及時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4)收漿、抹面及標高控制 在箱梁頂板及翼板的澆注過程中,為確保箱梁頂面的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必須按測量抄平高度進行混凝土澆筑。可在箱梁頂面縱向每隔5m布置一個高程點,全斷面共5排,并在標高點上焊接水平鋼筋,利用鋁合金水平尺和木抹將混凝土面收平。混凝土收漿前,對表面進行拉毛處理。混凝土終凝后,及時用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2.3.10 內模、側模托模及端模
24、拆除一段箱梁的混凝土全部澆筑完24小時后,先拆除端模、側模,在張拉前,防止張拉時內模對梁體變形影響,應先拆除內模,內模的拆除順序是:從兩個接口向端橫隔梁,從頂板向兩側;另外,為了不影響造橋機第一次落模,應在第一次落模前拆除端橫隔梁處的托模。2.3.11 預應力張拉(1)鋼束張拉順序腹板鋼束張拉順序為N3N2N4N1N5(以40米梁為例),左右腹板對稱張拉;頂板、底板束按上下、左右對稱張拉。錨具布置如圖7所示。圖7 箱梁預應力鋼束布置圖(2)后張法的張拉工藝30m、40m箱梁采用夾片式具有自錨性的錨具,鋼鉸線采用低松馳預應力鋼鉸線,具體張拉程序為: 010%20%con(持荷2min 錨固)。鋼
25、束張拉以張拉力控制為主,伸長值作為校核(預應力伸長值按設計)。要求理論伸長量與實測伸長量之間的誤差不超過±6,超過此值時,應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調整后方可繼續張拉。2.3.12 孔道壓漿、封錨壓漿工作宜在張拉完畢后盡早進行,一般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張拉完畢,停10h 左右,觀察預應力鋼束和錨具穩定后即可進行。采用真空法壓漿。對于埋置在構件內的錨具,壓漿后應先將其周圍沖洗干凈并鑿毛,然后按設計要求設置鋼筋網和澆筑封錨混凝土。封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2.4 移動模架的現場拆卸牛腿自行完33#、32#墩后,拆除前支撐橫梁模架縱移完成后,拆除第3節前鼻梁3開模縱移依次拆除前2節
26、鼻梁33#32#跨混凝土張拉后,模架橫移,拆除模板、支撐桿、橫梁、配重塊等3在33#32#跨預埋吊桿孔,澆注混凝土下放模架,待牛腿三角架接近平臺時先行拆除3繼續下放模架,將其放于水面平臺上,拆除吊架系統3船運、存放3拆除懸臂端外模板、橫梁,使模架通過32#墩3拆除模板、橫梁、主梁、推進平車、牛腿橫梁3安裝吊架吊起模架,拆除支撐托梁3圖6 移動模架拆除工藝流程圖2.4.1 移動模架拆卸原則移動模架拆除原則:始終堅持對稱拆卸的原則,防止拆卸時整體結構失衡失穩。2.4.2 拆除工藝(1)移動模架拆除工藝流程為:由于梁體受力所限,故采用分部拆卸。具體流程圖如圖6:(2)移動模架拆除步驟1)拆除前支撐橫
27、梁。34#33#跨混凝土張拉完成后,牛腿自行至33#、32#墩完成后,拆除前支撐橫梁。2)拆除一、二節懸臂鼻梁。開模,模架縱移,依次拆除一、二節懸臂鼻梁。3)拆除懸臂端模板(8米)及橫梁。移動模架繼續縱移,在懸臂端模板至32#墩時,利用停放在31#32#梁面上的吊車拆除懸臂端模板(8米)及橫梁。4)拆除第三節懸臂鼻梁。移動模架縱移到位后,拆除第三節懸臂鼻梁。5)埋設吊桿孔。在澆筑33#32#跨箱梁時,在其翼緣板上預埋吊桿孔。6)拆除模板、支撐桿、橫梁、配重塊等。在33#32#跨箱梁張拉完成后,模架橫移,利用鏈條葫蘆配合吊車拆除模板、支撐桿、橫梁、配重塊等鋼箱梁以上部分結構。7)拆除支撐托梁。先
28、用兩組貝雷梁吊架(每組吊架由單層8片貝雷梁組成)和精軋螺紋鋼(四個吊點每個吊點4根,模架總吊重320t,下吊點利用1#、4#鋼箱梁的吊孔,上吊點由扁擔梁承擔)將移動模架整體吊掛于貝雷梁上,利用提升小車,將牛腿提升5cm,拆除支撐托梁。8)整體下放模架,拆除牛腿三角架。利用吊架吊桿下放模架,待牛腿三角架接近平臺表面時,拆除牛腿三角架后。9)拆除模架。繼續下放模架于平臺上,拆除吊掛系統。用2臺25t浮吊,對稱拆除模板和橫梁,再由北向南的順序,拆除4、3、2、1主梁。主梁拆除完畢后,最后拆除推進平車、牛腿橫梁。10)運輸和存放。用船舶運輸至指定場所堆放整齊。3勞動力組織移動模架人員配備見表3:表3
29、移動模架所需勞動力序號作業組主要作業內容人 數技術員技工普工1技術組施工、技術指導432實驗組各種材料試驗2113造橋作業組移動模架作業220104鋼筋組鋼筋加工、制作4605模型組模型加工、安裝及混凝土施工2406張拉組預應力張拉、壓漿2184 機具設備配置移動模架所需機具設備見表4。表4 主要拼裝設備配置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吊車40/25噸臺1/2用于移動模架拼裝及拆除2載重汽車15噸輛13裝載機Zl-50臺14電焊機400臺35氣割設備套26橫移鎬50-80t臺47扭矩扳手1500N.M臺28電動扳手1500N.M臺39手動千斤頂10噸/32噸個4/210手拉葫蘆5噸/1
30、0噸個4/311超薄液壓頂20-30噸臺412千斤頂24/26噸臺2/2箱梁張拉13千斤頂100/150噸臺2/214千斤頂500t臺215壓漿泵臺1用于壓漿作業16真空泵臺117擠壓機臺218凈漿攪拌機臺119汽車吊25t輛2用于材料吊裝、轉運等20彎曲機臺2用于鋼筋作業21切斷機臺222砂輪切割機臺123插入式振動器臺14用于混凝土作業24混凝土拌和站座125混凝土臥泵60m3/h臺226混凝土輸送車9 m3臺35 質量控制要點5.1 混凝土澆注質量40m連續梁每4孔1聯,每聯第一施工階段澆筑48m梁長,混凝土量478m3,中間施工階段澆筑40m梁長,混凝土量392m3,最后施工段梁長32
31、m,混凝土量約305m3。根據移動模架造橋機的結構特點和本施工方法要求,在每孔箱梁施工階段,混凝土首先從懸臂端開始向后依次斜向分段水平分層進行,在施工縫處與上一階段箱梁合龍。為保證混凝土在灌注過程中不出現分層冷縫,一方面延長混凝土初凝時間(本工程混凝土初凝時間控制在1820h),二是合理分段,加快澆筑速度。同段內混凝土澆注由底板到腹板到頂板,上下游基本對稱進行,底板混凝土澆注由內模頂板每隔5m開窗口灌注,澆筑底板混凝土時留約1/3左右,由腹板混凝土下翻補充,腹板混凝土澆筑上下游側高度差控制在1m左右。頂板混凝土先澆中間,后澆筑兩側翼板,兩側翼板要同步進行。5.2 梁體線型連續箱梁澆筑成型后,應
32、取得與設計相一致的斷面尺寸和線型。箱梁斷面尺寸、軸線主要由模板控制,而線型主要通過預拱度的設置使澆筑后箱梁高程與設計相符,是本工程的施工重點。移動模架嚴格按照MSS40-1350移動模架安裝技術指導書進行拼裝,安裝完成后,對模架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才進行加載預壓試驗,加載何載為箱梁重量的110%,荷載基本按箱梁斷面混凝土重量布置。在右幅6364#墩30米跨對移動模架進行了預壓試驗,以驗證移動模架設計預拱度值的正確性,通過預壓,得到移動模架實際擾度值與理論計算值基本吻合。30m跨預拱度值設計與預壓試驗的差異曲線見圖7。圖7:預拱度值設計與試驗差異曲線 30m跨的連續箱梁預拱度值以預壓試驗結果為主,
33、結合移動模架設計值綜合考慮設置; 40m跨沒有進行堆載預壓,對此套移動模架40m跨預拱值的來源有以下四個方面:(1)由于造橋機是一彈性平臺,在施工荷載作用下,將產生變形,該值由模架生產廠家提供;并通過預壓,消除非彈性變形,核實廠家提供的彈性變形值。(2)40m跨連續梁是多次超靜定體系,考慮到混凝土的收縮徐變,設計有一預拱度,即在預應力效應+恒載+汽車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撓度值,前、后支點之間部分按拋物線分布,40m拋物線中心最大下撓度按20mm計,懸臂端最大上撓度按13mm計(按三角形分布)。(3)由懸臂吊桿引起的撓度(不考慮滑模自重)按8mm計(按三角形分布)。(4)加上結構本身的非彈性變形,非
34、彈性變形值按10mm考慮。四者矢量疊加,就是梁體預拱度設置值。在實際施工中,僅需按上述四者矢量疊加的變形值設置,設置方向與計算相反。連續箱梁線型控制的重點在于預拱度的設置、調整和施工縫的處理。預拱度按上述矢量之和設置。施工縫是連續箱梁線型易變形的部位,為避免施工縫處箱梁線型出現折線而不圓順,采取每一聯A梁段施工后,在進行后續B、C梁段的施工時,必須保證移動模架模板與已澆筑梁段懸臂端混凝土密貼(特別是腹板部分),密貼通過頂升推進小車豎向液壓主頂以及調整外模板上的機械式螺旋千斤頂來實現。由于移動模架結構龐大復雜,計算與實際施工工況不可能完全一致,故在施工完第一、第二孔后,根據實測數據分析再對梁體預
35、拱度的設置進行調整。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實時測量監控。將實測數據與理論計算相比較,若有偏差,及時調整模板撐桿高度,使之吻合。5.3 施工縫的處理連續箱梁分段施工,在施工縫處合攏,為盡量減少此處錯臺,保證箱梁線型,采用后橫梁吊桿懸掛鎖定,使新老混凝土密貼。具體操作為:在澆注混凝土前,后橫梁用8根100mm的吊桿將已澆注懸臂端面砼后2米的主梁和模板吊起,使模板與已澆混凝土密貼,減少新澆混凝土與舊混凝土錯臺,后橫梁吊桿預緊力控制在模板自重再加20噸。在混凝土澆至其總量的3/4時,放慢澆注速度,通過后橫梁豎向油頂再次給吊桿施加提升力,以消除吊桿彈性變形,確保模板與混凝土面接合密貼,并鎖緊油頂機械鎖,施工
36、荷載主要通過錨固裝置將力傳到已澆混凝土梁端,使混凝土箱梁接茬面兩端一起變形,模板與老混凝土密貼,不致于產生錯臺。6、安全注意事項整個操作設備過程中,必須指定一名對設備熟悉的人員,用對講機統一指揮。6.1落模(1)設備在落模時應注意,首先將豎向主千斤頂回油,待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車滑板上時方可打開橫梁上連接銷。切記不能在主梁尚未落到位,為搶時間而提前打開所有的橫梁銷子,這樣易造成設備傾斜失穩。(2)設備在落模時應注意,所有小車懸掛油缸活塞桿頭部必須錯開小車吊耳,避免落模時頂壞油缸活塞桿。(3)剛開始落模時,應注意模板與混凝土的粘接情況,避免拉壞模板或設備。(4)落模過程中,各頂升油缸回程不能相差太大,避免設備傾斜失穩。并確認主梁及模板完全落在小車滑板上,C型梁和后橫梁不再受力。6.2 小車、牛腿縱移(1)檢查小車夾板螺栓是否連接可靠。(2)小車橫向打開時,操作人員必須注意牛腿橫梁上滑面涂抹的潤滑脂,小心滑倒。(3)牛腿橫梁縱移前,必須在前橫梁下安裝輔助支撐(方木或鋼架),并在牛腿橫梁縱移過程中,注意觀察。(4)牛腿橫梁縱移時,同一牛腿橫梁上的兩小車操作人員必須用對講機統一行動。(5)小車人員必須隨時觀察行走輪是否能順利通過主梁或鼻梁的各段連接板及螺栓。(6)隨時注意小車行走輪是否有跳軌傾向,保持軌面清潔無雜物。(7)因線路存在縱坡,所以小車行走時,必須隨時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單位崗位合集(8月)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How are you第3課時教學設計 湘少版
- 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The fifth period)第五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4四川成都香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美版(2024)二年級上冊1.會變的線條教案設計
- 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
- 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音樂《主題與變奏》獲北京市教學設計一等獎
- 參加培訓總結匯報
-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一第四單元10 短新聞兩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設計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 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 第1框 夯筑法治基石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
- 2024年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五金材料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電磁學》梁燦彬課后答案解析
- 富血小板血漿治療術知情同意書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四)試題及答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 2024年山東濰坊高三一模數學試卷試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小班數學課件《拼一拼-數一數》
- FUJI-FLEXA編程流程-課件
- 【地理】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期中區域復習課件
- 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能力賽題庫(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