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_第1頁
云南建水: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_第2頁
云南建水: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_第3頁
云南建水: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_第4頁
云南建水: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云南建水: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 ? 當前,我國全民共享的大眾旅游時代正在到來。全域旅游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是旅游業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有效抓手。本文以云南省建水縣為例,解析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如何圍繞古城文化,將古城氛圍營造與旅游發展相融合,實現文產城融合發展,帶動文化繁榮共享。一、背景建水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中游北岸,總面積3789平方公里,境內主要聚居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作為云南邊陲一座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的歷史文化名城,建水,具有1200多年的建城歷史,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擁有“千年建水古城”“

2、千年建水紫陶”兩張名片,是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建水擁有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眾多優勢,從物質資源看,豐富的文物古跡,已造冊掛牌保護的地面不可移動文物總計有505處,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廟、塔、樓、橋和民居,使建水成為“古建筑博物館”,積淀了豐富的“古城韻”元素基礎;從非物質的文化資源來看,漢儒文化與邊地文化的長期融合發展,建水紫陶制作工藝、铓鼓舞、彝族花燈、建水小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特色。二、做法1.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建水縣創新管理模式,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分工責任,成立了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全域旅游發展的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創建工

3、作中的重大問題。率先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綜合協調旅游管理和旅游市場治理工作,成立了“旅游巡回審判點”“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市場監管所”,初步形成全域旅游“13”綜合管理和綜合執法模式格局。通過整合旅游要素,強化旅游引領,全面整合資源,完善旅游服務設施、改善旅游服務環境、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旅游機制,全縣上下形成了“產業圍繞旅游轉、產品圍繞旅游造、結構圍繞旅游調、功能圍繞旅游配、民生圍繞旅游興”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2.多種文化兼容并濟。依托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觀,為促進多種文化繁榮發展,建水做出多方努力。一是啟動31條歷史街區風貌恢復,推進了臨安

4、府衙、朱家花園、武廟、玉皇閣、迎暉路等一批風貌保護恢復項目,古城保護與開發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積淀了豐富的“古城韻”元素基礎。二是通過挖掘四類文化(居家文化、儒學文化、紫陶文化、市井文化),建設六大景區(中部古城文化旅游景區、西部瀘江煙柳鄉村文化體驗區、東部燕子洞生態度假旅游區、北部曲江氡泉生態園和云龍山宗教文化旅游區、南部民俗風情旅游區)入手,打造獨具特色的“墨香古城、上善建水”旅游品牌。三是做好非物質文化傳承與保護。建水千百年來的歷史,成就了漢儒文化與邊地文化的長期融合發展。將朱家花園、張家花園的建筑文化和朱子家訓、百忍家風與打造“黨建·家”服務結合,弘揚建水文廟、學政考棚、

5、崇正書院、煥文書院、崇文書院等為載體的儒學文化。以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藝和圍繞紫陶創作而繁榮的書法、繪畫、雕刻等文化,獨樹一幟。3.樹立建水旅游大品牌。以打造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旅游目的地為標準,做濃“鄉愁建水”品牌。一是做濃“一家人的建水”。建水注重居家文化,古宅院大多是走馬轉角樓的四合院,講求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的向心力。恢復改造好“青磚、青瓦、白墻、斗拱”的傳統民居,更要突出居家文化、市井文化,“巷巷有故事,街街有吆喝,門前井邊有嬉鬧”,讓游客感受到濃重的家味。政府制定相應措施,引導民眾與旅游配套的產業致富,如特色禮品的生產、包裝、售賣等,促使人口回流,圍著古

6、城古村古巷古宅轉。二是做美“一千年的臨安”。注重對街巷的風貌恢復改造,按照“政府引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產權不變、限時改造、政府補助”的原則,計劃三年內完成城區歷史街區的風貌恢復改造工程,遵循由點到線、由線及面的原則,從城區內巷道先行改造。4.設計多種旅游產品。建水縣在完善傳統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基礎上,更著重在“商、養、學、閑、情、奇”六要素上下功夫,為游客設計多種活動產品,滿足各式需求。一是根據建水特色,設計出以功能區塊為基礎、以各式活動及項目為核心的五條精品線路:建水古城瀘江煙柳·絲綢廊道鄉村歷史文化休閑游、建水古城云龍山曲江田園溫泉康體休閑養生游、建水古城南

7、莊主題農業采摘體驗游、建水古城官廳、普雄、坡頭南部民族文化觀光體驗游、建水古城紫陶街紫陶產業園區陶陶樂體驗游。每條線路都是特色不同的復合型活動體系,滿足不同游客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建水縣特殊節慶,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特征推出特色旅游產品:如“孔子文化節”暨紫陶文化旅游節,借助該節日紀念孔子、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主題,以“文廟、崇正書院、學政考棚、紫陶創意園區”等景點為支撐,在建水開展“興禮儀,知榮辱”和紫陶文化感受的主題活動體驗游,讓游客在活動中感受古城禮儀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蘊;鄉土萬圣節坡頭祭龍節,利用哈尼族特色節慶,讓游客徒步云上哈尼村寨,品嘗哈尼特色風味,體驗原始铓鼓舞,觀鄉土怪異萬圣節,通過對

8、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整合推出展示生命原色的特色民族旅游產品。5.做古“建水民居”品牌。建水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民居多為明、清兩代和民國時期,承載了建水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將建水民居返古“修舊如舊”,讓“明韻”看不盡,“清風”迎面來,恢復古城留住游客。一是通過異地遷建等方式,將一部分很有價值但維修保護難度大的古建筑原住居民遷出,由政府統一收購、統一規劃和維修保護后,再統一出租出售的方式進行保護;二是由居民出資維修保護、恢復風貌,政府適當補助,產權不作變更;三是推廣“認養”模式,建立文物建筑認領保護機制,鼓勵無能力修繕保護的村民將房屋租賃給外商,由外商投入資金維修后進行保護經營;四是由建水古城旅游投資有

9、限公司收購,融資進行修繕保護和改造提升后,通過資本運作和創新經營方式來滾動發展。三、啟示發展全域旅游是旅游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建水縣全域優化配置經濟社會發展資源,以古城旅游帶動文化共享。這啟示我們:其一,要推進本地旅游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建水縣將相關職能部門作為保證整個全域旅游工作的成員,黨政齊抓共管,通過整合旅游要素,強化旅游引領,全面整合資源,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旅游機制。這就改變了過去旅游由旅游部門單一去抓、單一管理的這種被動的小馬拉大車的局面,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其二,從“有景點”向“無景點”轉變。建水縣以古城旅游為中心,將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整合休閑、農業、商業、文化、運動、康療、養老等相關產業,由以景點建設為主向全產業鏈打造轉變,延長產業鏈,加快產業轉型。多年來,以“景城一體,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為目標,實現景區景點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其三,要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 ”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建水縣按照“旅游”的思維推進一二三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催化,推進旅游與城鎮化、美麗鄉村集成發展。推進旅游區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建水旅游大數據平臺,逐步實現全縣所有AAAA級旅游景區實現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