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與錄音藝術論文_第1頁
聲學與錄音藝術論文_第2頁
聲學與錄音藝術論文_第3頁
聲學與錄音藝術論文_第4頁
聲學與錄音藝術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聲學與錄音藝術錄音藝術是近年來日漸熱門的一門邊緣學科, 也是一門交叉學科, 它涉及到建筑聲學、音樂聲學、電聲學、物理學、音樂審美、音響審美以及計算機等等多個學科領域。要想錄制出一件優秀的錄音作品 , 要求制作者必須具有上述多方面的綜合知識。一個好的錄音師既要懂得理工科的相關知識 , 又要有扎實的藝術鑒賞能力。只有知道了聲波的傳輸理論 , 明白錄音設備的工作原理 , 熟悉了各種設備的操作 , 才能夠在錄音創作的時候不讓技術限制了藝術的想象力。但是 , 只有扎實的技術還是遠遠不夠的 ,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設備和相關輔助手段對聲音進行有目的的處理 , 最終真正打動聽眾。所以 , 這就要求制作者

2、必須能夠把各種聲音的物理特性研究透徹, 在此基礎上 , 還要能夠用主觀的詞匯來形容不同的物理特性。比如在錄音的時候 , 通過傳聲器拾取到的聲音可能并不能讓人非常滿意, 這時候就需要錄音師采用一些技術手段來對音色進行調整 , 而我們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頻率均衡器。一、均衡器對錄音的影響物體發出的聲音大多數都是復合音 , 他們是由基頻和諧波復合而成的 , 同時 , 不同的基頻和諧波之間的相對關系 , 決定了我們不同的主觀聽感 , 也就是所謂的音色。而頻率均衡器 , 就是我們常說的均衡器 , 就是通過對某一個頻段進行提升或者衰減 , 相當于改變了基頻和諧波的相對關系 , 從而得到改變原有音色的意

3、圖。而對于錄音師來說 , 能否準確的把握聽到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 想要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 這二者之間的差距要通過什么具體的技術操作來實現 , 就成為了一個能否錄出好作品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頻段在聲音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 比如 , 20hz 200hz 屬于低頻段 , 可以理解為整個聲音中的根基 , 給人以踏實、穩重的感覺 ; 200hz 500hz, 屬于中低頻段 , 給人以溫暖、豐滿的主觀感受 ; 500hz 1500hz, 屬于中頻段 , 給人的感覺是明亮 ; 1500hz 7000hz, 屬于中高頻段 , 聽起來比較尖銳 , 明亮 ; 7000hz 20000hz,屬于高頻段 ,

4、 主要給人的感覺是色彩鮮明 , 清脆的感覺。了解了不同頻段的功能段以后 ,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能夠有的放矢 , 對于想要實現的不同效果實施有效的技術手段。適當的低頻段 , 給人厚實的感覺。但是 , 如果低頻太多的話 , 則會讓人覺得混濁、模糊 , 甚至會產生“轟隆隆”的聲音。比如地鐵經過的振動 , 甚至會低于 20hz, 這時候人耳雖然不能夠明確的聽到, 但是當把多通道的低頻噪聲放在聲音作品中時, 由于噪聲疊加的原因,就會影響到作品整體上的清晰度, 降低了錄音的信噪比 , 并且不容易找到引發的原因。因此在實際過程中常常使用低頻切除均衡器 , 在了解了某一物體發音的頻率范圍以后 , 在不影響越其

5、本身音色的前提下 , 完全可以把多余的頻率切除掉 , 提高了錄音的信噪比。如果低頻太少的話 , 聽起來的感覺也不好 , 聲音顯得單薄 , 沒有根基 , 沒有震撼力。適當的中頻段給人以豐滿、 清新、有力的感覺 , 聽起來比較自然 ,圓潤 , 悅耳但不刺耳 , 這種風格相對來說是比較保守的。有時候 , 如果錄制一些比較硬的聲音 , 或者說希望聽起來比較與眾不同 , 就可以考慮提升中頻段 , 使得聲音聽起來比較有力 , 輪廓比較分明。但是 , 如果中頻太多的話 , 又會有一些消極的效果。比如會使聲音變得比較空洞 , 聽起來比較刺耳 , 鼻音比較重等等。平時常見的電話聲的效果, 其實就是把高頻和低頻濾

6、除掉 , 只保留中頻部分 , 就是我們平時聽到的電話聲音。相反 ,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需要一些比較柔和的聲音,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在中頻段進行一定的衰減 , 可以使得聲音聽上去不那么清晰 , 以獲得特殊的藝術效果。適中的高頻段 , 給人以活躍、透明、清晰、輕松的感覺 , 歌唱中尤其是流行音樂中產生的人聲口齒音主要也是集中在高頻段 , 適當的口齒音會使人覺得很親切 , 但是 , 過強的口齒音也會讓人聽起來覺得不自然。如果適當提升高頻 , 可以獲得更加明亮、清脆的效果 ,在一些熱烈的場合經常使用。但是 , 如果提升的太多 , 則聲音聽起來會比較刺耳、生硬、死板 , 顯得沒有彈性 , 同時口齒音就會

7、變得比較明顯。相反 , 如果高頻不足的話 , 聲音聽起來則比較柔和、圓潤 , 整體比較融合 , 色調比較暗淡 , 有點類似于音樂廳的感覺。因為音樂廳空間比較大 , 相對于中低頻來說 , 對高頻的吸收比較大 , 所以高頻會稍嫌不足。二、空間感對錄音的影響了解音樂聲學的知識對于錄音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不僅僅在上面講的頻率均衡上 , 還有在聲音的空間控制上 , 同樣有著指導作用。我們在用立體聲制式錄制一個大場面人聲或樂隊的時候 , 通常采用的是單點式立體聲話筒拾音 , 就是通過一對話筒 , 吊放在前方拾取整體的聲音。如果話筒的位置選擇得當的話 , 這樣錄出來的聲音空間感是很好的 , 不僅有左右聲

8、像的定位 , 也有前后的縱深聲像的定位。實際應用當中 , 我們經常會遇到眾多聲音的編制不夠合理 , 或者受場地的限制 , 造成整體音量不平衡 , 不能夠僅僅采用單點立體聲話筒拾音的情況 , 這時候就需要借助于輔助話筒 , 也就是為音量不夠的組別添加單獨的話筒拾音 , 獲得的信號與主話筒拾取得信號進行疊加。但如果輔助話筒拾取得信號不經過任何處理 , 就與主話筒拾取的信號疊加的話 , 就會有一個問題產生 , 那就是聽起來是在一個平面上的 , 只有作用的位置感 , 沒有前后的立體感 , 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立體聲。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我們忽略了同一件物體的聲音傳到主話筒和傳到輔助話筒的路程是不一樣的 , 所以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 因而產生了一個時間差。而聲像的縱深定位主要是依靠后排物體因為距離較遠而產生的一點微小的延時 , 以及前后位置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混響量。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以后 , 就可以對癥下藥。只要我們根據發聲物體到話筒的距離差計算出實際發聲應有的時間差 , 再將輔助話筒拾取到的信號加以延遲相應的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