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_第1頁
《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_第2頁
《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_第3頁
《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唐玄奘西行取經(jīng)  1.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和認識印度的概況。 2)知道中印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傳統(tǒng),崇敬為中印友好交流和睦鄰關(guān)系做出貢獻的人物。 3)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與國關(guān)系方面的意義。 4)體驗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弘揚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2.教學內(nèi)容 第一課時:歷史坊、列國志 第二課時:七色光、我想說 3.教學重點、難點:知道中印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傳統(tǒng),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與國關(guān)系方面的意義。 4.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策略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采用圖像感知法、講授法、探究學習法、參與學習法等,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學習中思考。 5.教學準備 多媒體

2、制作 6.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活動一、借助地圖,了解印度概況。 1、看一段MTV。你知道這是哪個國家的歌舞嗎?從何得知? 2、老師這里有一張世界地圖,你能找到印度嗎?是怎么找到的? (補充:印度位于亞洲南部,與我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國家接壤,南面是印度洋。在這里老師特別要告訴大家,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三個國家曾經(jīng)是一個國家,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分而治之,以及宗教差異等因素,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當時巴基斯坦有東、西兩部分,后來東巴基斯坦又獨立成為了孟加拉國。) 3、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一些有關(guān)印度的資料。你們能簡單地說說印度嗎?(首都、恒河、佛教、瑜伽功、飛餅、咖喱

3、) 4、現(xiàn)在讓我們看一段多媒體,來具體了解一下印度。 5、小結(jié):印度被人稱為“佛教的發(fā)源地”。我國有許多佛經(jīng)就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 活動二、學習課文,探究西行足跡。 1、同學們學習得十分認真,老師獎勵你們聽一首歌曲。還記得這首歌嗎?是哪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主題歌。) 2、喜歡看西游記嗎?談談你們對西游記的了解。 (補充:這部動畫片是根據(jù)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寫的西游記拍攝的。書中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如果我們把書中有關(guān)神仙和妖怪的情節(jié)去掉,那么,西游記中的西天指的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當時被稱為天竺。唐僧也確有其人,到印度取經(jīng)的事情也是真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玄奘西行的

4、故事。 3、出示課題:11玄奘西行 4、公元629年,唐朝高僧玄奘悲傷行囊,懷著無比虔誠的心境,踏上了西行的征途,開始了他的文化探險之旅,讓我們?nèi)プ穼に淖阚E吧! 5、學生讀歷史坊中玄奘西行印度取經(jīng)的故事 6、這就是玄奘法師去天竺取經(jīng)的往返路線圖,邊上還有一些數(shù)據(jù)。同學們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嗎?(玄奘法師往返天竺的時間很長;訪問的國家眾多;學習印度佛教文化,翻譯出了許多佛經(jīng);編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為后人研究古印度地理、歷史都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補充:往返共經(jīng)歷17年 行程高達50000里 留在天竺15年 游歷100多個國家 潛心譯經(jīng)19年 譯出經(jīng)律論75部,總計1335卷之多) 7、小結(jié):玄

5、奘法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代偉人,他被稱為“中國佛學界第一人”,是中國歷史上敢于冒險、勇于克服困難、為溝通中印文化做出貢獻的人之一。 三、聽講故事,感受中印友好 1、玄奘西行印度取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知道嗎?在玄奘西行之前,1900年前,中印之間已經(jīng)有了文化上的交流。 2、出示短片:簡介白馬寺 3、思考: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4、學生交流。集中討論:白馬寺中至今還有印度高僧的墓,這說明什么? (印度高僧入鄉(xiāng)隨俗,把中國當作了自己的家,而中國僧人也把印度僧人看成了自己家鄉(xiāng)的人,所以將印度僧人埋在了白馬寺中。) 5、為什么要在中國河南洛陽白馬寺修建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風格的佛殿呢? 6

6、、是呀,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吸納外來文化,就是佛教的傳入。白馬寺的建造,開創(chuàng)了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的先河。如今,中印兩國一直保持著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友好往來。2003年年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問洛陽白馬寺,同時還留下了這樣一段題詞: 7、出示:這座寺院是中印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第一座建筑物,我向為建立這種聯(lián)系的先驅(qū)表示敬意。 8、這句話道出了“白馬寺”是中印兩國建立關(guān)系的見證。以此表達了他的崇敬心理。我們也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讀一讀吧。 9、學生齊讀。 10、補充佛殿修建內(nèi)容。 11、學生討論交流 12、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奠基禮。出示圖片,師解說。 13、如今,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鐘聲”

7、,用108下鐘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四、交流資料,了解中印文化交流 1、這座佛殿象征中印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其實除了佛教,從古至今,中印文化在各個方面都有交流。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了相關(guān)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 3、思考:中國和印度兩國之間有這么多文化交流,這對雙方有什么好處? (取長補短,促進自己國家的經(jīng)濟和文化進步) 五、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和認識印度的概況,還知道中印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傳統(tǒng)。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一、了解中國和古印度之間的關(guān)系。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和認識印度的概況,還知道中印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傳統(tǒng)。而這些往來和交流都

8、離不開一個特殊的群體使節(jié)。 2、聽有關(guān)使節(jié)的故事。 1)什么是使節(jié)? 2)使節(jié)到其他國家去的目的是什么? 3)故事中使節(jié)在中國和印度的交往中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4)使節(jié)的作用是什么? 3、小結(jié):通過使節(jié)的交流能夠相互傳遞兩國的文化,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 二、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中印人民是友好的,但是由于一些復雜的歷史原因,所以兩國交往中也難免會有一些矛盾沖突。該如何對待這些矛盾沖突呢?又該如何改善和發(fā)展兩國關(guān)系呢? 2、看錄像 1)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為什么要提出呢?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nèi)容是什么? 4)說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與國關(guān)系方面的意義。 3、小結(ji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chǔ),而且也被世界很多國家接受,成為規(guī)范國家關(guān)系的重要準則。 三、總結(jié) 我相信,只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依據(jù),國與國之間一定能和平共處的。同時也希望中印關(guān)系永遠和睦,永遠友好。 教學反思: 首先,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各種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是本課的一個特點。如在課前三分鐘就先播放印度風格的圖片和音樂,使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 其次,深入挖掘品德與社會學科的人文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