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磨認識厘米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 邢佳立 執教學校教研課認識厘米的過程,對自己來說,是經歷了一次思考的洗禮。現將此經歷記敘下來,留下自己執教前后思考的印痕,對今后的自己,或者也會是借鑒。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3、會用計量工具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4、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第一次試教: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教學設計學生活動備注一:故事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個好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黑板上貼圖:(小豬和小熊) 他們在一起什么都喜歡比一比,看!課
2、件出示:我是小豬聰聰,你看我多高啊!我是小熊壯壯,我更高!師:他們到底誰高呢?比一比。課件:比較。師:小豬更高一點,它可真得意啊!他們來到了操場上,“咱們來比跳遠吧!”“我跳得遠。”“我跳得遠!”怎么辦?學生看課件,體會:比較的時候起點要統一。二: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性。課件:“我有一個裝寶貝的盒子”,“我也有一個!”“我的盒子上鑲了金邊。”“我的盒子上也有金邊!”“我的金邊長!”“我的更長!”他們的盒子形狀不一樣,這回怎么比啊?快幫他們想想辦法吧!“咱們回家去量一量,一會打電話告訴你我的金邊有多長!”聰聰盒子上的金邊這么長,(教師出示藍色絲帶)壯壯盒子上的金邊這么長(粉色絲帶)。咱們幫他們量一
3、量,看誰的長,長多少,好不好?出示:小組同學輪流用桌上盒子中提供的物品量一量絲帶的長度。再和同組的伙伴說一說,絲帶有多長。匯報交流 聰聰的絲帶壯壯的絲帶 發現什么了?課件出示:大象博士:長度不一樣,要想準確的比較出來,一定要用同樣的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厘米。 這是我的寶貝:它一條邊的長度就是一厘米。這些,送給你們了!師: 這個小正方形一條邊的長度就是1厘米,同學們的袋子里,有很多這樣的小正方形,就用它來量吧!課件:“太好了,有了厘米的幫助,我能量很多我品的長度了!我要量量我的書有多寬。”“我要量我的鉛筆有多長。”師:你還能量什么呢?學生想辦法,可能會想到:用繩子圍一圈,
4、然后比較繩子的長短。學生動手操作:利用老師提供的物品量絲帶的長度,可能得出:3根鉛筆長,5塊橡皮長等等。再次動手操作:用邊長是一厘米的小正方形來測量。測量比較后匯報。思考:還能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測量什么。三:自己做尺子。“可是,我要是總準備一些小正方形放在口袋里,一個一個擺起來多麻煩了啊!”“咱們把一厘米一厘米的長度連接起來,做一把尺子吧!”他們的建議好么?你們也來試試看,做一把尺子好么?在你的尺子上,哪里是一厘米長?能找到3厘米么?5厘米呢?閉上眼睛,想想一厘米有多長?用手比一比。估一估:桌上的物品有多長。用你做好的尺子來量一量這些物品的長度。(有幾個小格)獎勵大家每人一把真正的尺子,比較一
5、下,你做的尺子和我們平時用的尺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尺子上還有什么發現么?(介紹刻度線,介紹英文表示方法。介紹0表示起點。)操作:把一厘米長的正方形連起來,做成一把尺子。在尺子上找到一厘米,幾厘米的長度。比較,匯報發現。回答:估計物品的長度。量一量物品的長度。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試教反思:本節課,因為是同課異構的教研課,所以在備課前為了找到不同的對比點,逼迫我從不同的角度去對本節教學進行思考和新的嘗試。我比較大膽的借用了科學課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經驗,采用了:由比較入手,引出:當無法比較的時候需要測量,為了得到測量結果得一致性引入統一單位的必要性,然后借助邊長是厘米的小立方體認識
6、長度單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利用“厘米”進行測量。再由總是用立方體測量比較麻煩,想個辦法引導學生自己做一把尺子,更深入的建立厘米,幾厘米的概念。試教前,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和以往我上這節課和聽別人上這節課的思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而且,自我感覺比較順暢。可是周四在試教的時候,課上到一半我就有上不下去的感覺。一:比較在課堂上顯得多余,浪費了不少時間,可是學生并沒有從中收獲什么,或者思考什么。同時感到比較得牽強。二:學生做尺子的時候誤差較大,我嘗試了一下,我做下來一樣有不小的誤差。三:觀察比較自己做的尺子和實際尺子間的區別的時候,學生找不到重點,被“有圖案”、“中間有鏤空”等非重要信息干擾。
7、整節課下來,唯一讓我感覺還能讓學生有點收獲的地方就是:借助小立方體,學生比較容易建立厘米、幾厘米的長度概念。但課堂效率低下,課堂組織混亂,讓我又感受到了失敗。痛定思痛,我需要重新備課。明天要再次試教,我要重新整理思路了。 于5月17日試教后第二次試教:找到了方向教學設計學生活動備注一 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能用到數學知識,比如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想知道這支筆有多長?操場的跑道一圈有多長?拿筆時手離筆尖的距離有多長? 像這樣的問題你能說嗎?試試看我們說了這么多問題,都和什么有關呢?對,都和長度有關,實際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樹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間有多寬?這些問題實際上也都是在說一
8、個物體的長度呢。學生間交流生活中涉及到長度的問題。模仿提問的高效率。二: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性。這里有一張彩色紙條,它有多長呢?你能用身邊的物品來量一量么?同學用教師提供的各種物體來測量,然后匯報。(教師投影前填寫結果)你們得到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啊?這有幾個立方體那么長。( 14)用了同樣的物體測量,它的結果就是一樣的了。學生動手操作:利用老師提供的物品量紙帶的長度,可能得出:3根鉛筆長,5塊橡皮長等等。三:認識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幾厘米的概念。看!這個小立方體的每條邊的長度就是1厘米。拿出來摸摸看,1厘米有多長啊?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身邊,身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一厘米。1個
9、立方體一條邊的長度是1厘米,2個立方體連接起來,這段長度就是(2厘米),再連接一個呢?(3厘米)剛才我們量出,紙帶有14個立方體那么長,也就是說,它有14厘米長。你還能用這樣的小立方體量出其他物體的長度么?(生自己選擇測量匯報)用眼睛看,動手摸,初步感知1厘米。找身邊的一厘米,可能找到:牙齒的寬度,指甲的寬度,眼睫毛的長度等等。借助小立方體測量長度。四:認識尺子,進一步認識厘米。現在我知道了,有了這樣的小立方體,我就可以測量長度了,可我隨時帶著這么多立方體,多不方便啊,怎么辦呢?(用尺子)介紹各種尺(課件或者實物) 你還見過哪些尺子? 是啊,這些尺子上也都有一厘米。我們現在最常用的
10、是學生尺,你們能在這把尺子上找到1厘米么?你能用一句話概括的說從哪到哪就是一厘米?(兩個相鄰的數中間的距離就是一厘米)看來你們已經發現了尺子中的秘密了。再仔細觀察,你還能在尺子上發現什么?豎線-有3種不同長度的線,他們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你們知道它們都叫什么嗎?(刻度線)數字-觀察這些數字是怎么排列的,讀一讀,排在左邊第一位的是誰? 0刻度,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嗎?它就像起跑線一樣,標志著開始。CM-你們知道它表示什么嗎?(厘米)他的英文名字叫centimeter,取cm為厘米的英文縮寫。如果給你一條線段,你能準確的量出它的長
11、度嗎?試一試。(共兩條線段3cm 5cm)有多長,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反饋:(你們看她量的好嗎?好在哪?你們量的這么準,這么快,是因為你們找到了一個好的測量起點。)(有幾個小格就是有幾厘米。)估測與實測: 1:拿出老師為你準備的練習題卡:看上面的線段,估計后測量:1cm 2cm 4cm 8cm 1cm:看一看,猜一猜這有多長?驗證一下。2cm:這張呢,有多長?你怎么能確定呢?驗證一下。4cm:這張呢?為什么?8cm 小結: 2: 同學們可以從自己的身邊找任何一件東西,拿起
12、來先看一看,自己估計一下它的長度,做個紀錄,再用尺子量一量,看你估計的準不準,明白了嗎?開始行動!(根據課上實際時間,可以留到回家作業或下節課) 小結:看到同學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你們今天肯定又有不少收獲,誰想說說? 大家說的很好,看來今天你們是這真的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本領,那就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知識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把我們的知識變成解決問題的工具。 第二次試教反思:今天在一次試教了厘米的認識,感覺找到了方向。今天課堂上,我刪除了不必要的比較,由提出與長度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感受數學來源
13、于生活進入主題:“測量”,學生在利用教師提供的一些工具測量紙帶長度的時候自己發現:用來測量的物品長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用相同的小立方體測量后得到的結果就是相同的,從而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然后通過小立方體感受一厘米,幾厘米的長度(這是上節課感到有效的地方,今天課堂上還是覺得效果不錯。實踐對學生是重要的。)然后介紹形形色色的尺子,并發給學生一支同樣的幾乎沒有額外干擾的尺子,讓學生觀察、認識尺子。最后是簡單的測量和估計的練習。(這不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就好。)整體上講,比昨天的課成熟了。但是有些細節的地方我覺得自己處理得還不夠好,比如:拿出一厘米的小正方體,看一看,摸一摸,一
14、厘米有多長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學生最初并不太清楚怎么去感受的。直到后面找一找和什么物品差不多長的時候才建立起感覺。我想,如果這樣處理:右手拿住立方體,放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間抽、拉,幾次后拉出立方體,左手拇指和食指中間的縫隙就是厘米。這樣學生的厘米概念是不是就初步建立起來了呢。還有在體驗:不同物品測量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時候,我對同樣是橡皮,測量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這一課堂即生資源利用得不好,處理得太快了,其實這是很好的引導學生發現:同樣是橡皮,但是橡皮的大小不一樣,所以結果也不一樣,這樣對于學生感受:需要相同的測量單位,可能會更有幫助。 于5月18日試教后第三次試教:走向更深入地思考今天校教研正式執
15、教厘米的認識,老師們普遍覺得,這節課目標明確,學生掌握得扎實又很輕松。給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我課堂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我想可能是一些細節上的東西吧。這讓我想到了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的名字細節決定成敗,不但在企業管理中如此,生活中的真理都是相通的,無論做什么事,做好細節都是重要的,這一點,我要牢記。經歷了三次磨課,我想起了這樣一句廣告語:“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的教學。在課后和各位老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謝瑩老師和邵老師提出的打電話定服裝,創設厘米產生必要性的建議讓我有柳暗花明的感覺!我只是讓學生體會到用不同物品測量,得到的結果不一樣,為了使結果相同,我們可以用同樣長度的物品進行測量(同一測量的單位)。而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感受到單位一定要統一。所以這個過程實際上我是“走”過去的。 而走過去的原因是:我沒有想到,可以說,對于這個環節的思考是不夠的。而朱老師提出的:擴大這個環節,更讓我感受到數學教學其實是連貫的,一節課,可以有很多不同的上法,拿出來公開教學,只要能夠找準自己的目標定位,并完成它都可以說是一節不錯的課,可是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教學割裂開來,我們要知道:我在每節課中給學生留下了什么痕跡,哪些是還需要強化的,哪些是已經完成的。做為教師,除了教學知識(那時我們最基本的任務)以外,還要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割席分坐、管寧割席、割席斷交-【2022年暑假預習】云名著《世說新語》之“德行”卷
- 冀教版九年級上冊24.3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習作 寫作品梗概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今天天氣怎么樣(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蘇教版科學二年級上冊
- 全國河大版(三起)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第1單元第1課《獨一無二的變化-圖片處理(1)》教學設計
- 2024中國航信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安全標準化基礎管理培訓教程
- 2024中國移動北京公司社會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項目安全總監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履職清單
- 冬季八防專項安全培訓
- 提升供應商質量管理的方案
- 《房顫診治指南解讀》課件
- 中考化學主題復習(重慶)專題4綜合實驗的探究
- 2008年高考數學試卷(文)(全國卷Ⅱ)(解析卷)
- 專題01 富強與創新【考情透視+框架梳理+考點突破+題型歸納】道德與法治上學期期末高效復習資料
- 人力資源管理軟件采購協議
- 2024年中國儲能產業研究報告
- 2025年南京市事業單位招聘708人歷年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30年國家甲級資質:中國生物質能源融資商業計劃書
- 江蘇省揚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