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_第1頁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_第2頁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_第3頁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_第4頁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修訂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v1.0可編輯可修改PAGE目錄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 4一、范圍 4二、標準引用規范性文件 4三、術語 5(一)變電站 5(二)配(變)電站 6(三)開關站(開閉所) 6(四)環網柜 6(五)電纜分支箱 6(六)配電變壓器 7(七)箱式變電站 7(八)公用變電站 7(九)專用變電站 8(十)電能計量裝置 8(十一)電能表計量箱 8四、總則 9五、供配電系統 11(一)經營性用房申報原則 12(二)用電負荷標準 12(三)負荷分級 13(四)無功補償 15六、配(變)電站 15(一)站址選擇及標準 15(二)中壓開關柜 16戶外環網開關站宜推廣共箱式。 17(三)配電變壓器選擇 17(四)中壓電纜選配原則: 18(五)中壓電纜的走廊與敷設方式: 19(六) 低壓開關柜 23(七)低壓電纜的走廊與敷設方式 247、電纜豎井:當電表箱表前主干線須進入電纜強電井時,強電井應分層隔離(宜每隔約7m設置阻火隔層)。強電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其空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符合防火規范。如強電、弱電同設在一個管道井內,必須分左右道分別敷設支架(間距大于300mm),而強電井,特別是設置在電梯前室或公共走道位置的,應增設防火門坎,高300mm,以防止公共場所打掃或沖洗地坪時,有水溢入井內,造成漏電事故,分戶門應安裝門鎖。豎井大小除滿足布線間隔及端子箱、配電箱布置所必須尺寸外,還宜在箱體前留有不小于0.8m操作、維護距離,管道井面積宜大于2㎡(設配電箱時),禁止不相關的管道在強電井內通過。 26(八)土建標準 26(九)電源類型接入原則及主接線 27(十)配(變)電站形式和布置 33七、公變低壓配電系統 38八、配電裝置防雷與接地 39(一)防雷 39(二)接地 39九、配電室站用電 40十、計量裝置 40十一、電能表計量箱 41十二、保護及自動化裝置 46十三、備品備件及站內配置 49十四、住宅區內達到500套住宅時應安裝自動售電終端。 51十五:附件 51

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一、范圍本標準適用于西安市城市規劃區內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的建設及改造。二、標準引用規范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導則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其引用文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導則,但是鼓勵根據本導則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52-2009《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3-94《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4-2011《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67-9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96-2011《住宅設計規范》GB50180-93(2002年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217-200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0386-2005《住宅建筑規范》JGJ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2011《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DL/T448-2000《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599-2005《城市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電力工業部第8號令《供電營業規則》市建發〔2010〕154號《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電設施建設技術導則(試行)》2012年2月29日公變工程營銷專業會議紀要三、術語(一)變電站指被集中在一個指定的地方,主要包括輸電或配電線路的終端、開關及控制設備、建筑物和變壓器。通常包括電力系統安全和控制所需的設施。(二)配(變)電站指10kV及以下交流電源經電力變壓器變壓后對用電設備供電的設備及其配套構筑物。(三)開關站(開閉所)指安裝有開閉和分配電能作用的中壓配電設備及其配套建筑物,俗稱開閉所;可與配(變)電站合建。(四)環網柜泛指以負荷開關或斷路器為主開關的裝在鋼板金屬柜體內的一組供電單元。(五)電纜分支箱指用于電纜線路的接入和接出,作為電纜線路的多路分支,起輸入和分配電能作用的電力設備,簡稱分支箱。(六)配電變壓器指將10/20kV電壓等級變壓成為400V電壓等級的變壓器,簡稱配變。(七)箱式變電站指把配變、中壓設備、低壓設備裝在一個箱體內的組合配電設備,簡稱箱變。(八)公用變電站指為新建住宅區內居民用戶直接服務【消防水泵、噴淋泵、消防電梯、排煙機正壓風機、消防控制中心、配電室用電、走廊照明、客梯照明、生活水泵、樓內應急照明、樓內疏散標志燈、消防卷簾門、建筑物航空障礙燈、障礙標志燈、排污泵、居民戶內電輻熱】,由供電部門直接管理的配(變)電站,所供負荷一般為住宅居民生活用電、電梯、消防等,簡稱公變。(九)專用變電站指為新建住宅區內公共用戶服務【地下室照明,值班照明、警衛照明、保安系統照明、綠化景觀照明、路燈照明、電話機房電源、人防配電、電鍋爐、鍋爐房用電、立體車庫用電、商業、車庫用電、物業用房、幼兒園、派出所、醫療站、商業水泵、生活與商業混用水泵、供熱交換站(二次加壓泵)、垃圾回收站、中央空調、污水源熱泵、水源熱泵】,由產權委托人自行負責管理的配(變)電站,簡稱專變。(十)電能計量裝置電能計量裝置指包含各種類型計量表計(電能表),計量用電壓、電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電能計量柜(箱)等。(十一)電能表計量箱電能表計量箱(以下簡稱“表箱”):能滿足單(三)相電能表,開關和電氣輔助元件分別裝設在不同單元物理間隔的封閉箱體。四、總則(一)為適應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需要,結合我市城市經濟發展和配電網現狀,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經濟、實用、適度超前的原則,特制定本實施細則。(二)本市城市規劃區內新建住宅區的供配電設施建設均應執行本導則;已按專變及專線供電的住宅區其供配電設施經改建、擴建后,由供電部門抄表到戶的建設項目也應參照本導則。(三)住宅區供配電設施的建設應符合我市電力發展及城市發展規劃,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應與住宅區詳規設計同步。住宅區總體規劃應包含住宅區供配電系統及電力通道的規劃設計,應視住宅區建設規模及容量大小配套建設相適應的10kV配(變)電站用房及電力通道,在合適位置設置便民購電服務用房、自助購電終端點。(四)建筑面積在30萬㎡以上住宅區,應先做該項目電力規劃設計,經電力部門審核后再行施工圖設計。項目設計安裝總容量≥30000kVA,由居住區開發建設單位結合城市規劃提供110kV變電站的規劃用地,由電力部門建設110kV變電站作為項目供電電源。(五)住宅區供配電方案的制定,應根據負荷性質和容量,按照安全、可靠、經濟和便于管理的原則,以縮短低壓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質量為目標,滿足居民生活水平增長對用電的需求。(六)住宅區內供配電設施應實現規范化、標準化,以簡化設計、施工,縮短建設周期,方便運行維護,降低運行維護成本。(七)住宅區供配電設備的選型應執行國家有關技術經濟政策,采用運行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維護方便、操作簡單、節能環保型的設備;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產品。(八)住宅區內應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從美化環境、提高供電可靠性出發,均采用電纜線路。(九)住宅區供電采用公用變電站或公用變電站與專用變電站相結合的形式。居民用電采用公用變電站一戶一表供電,應使用預付費或遠程抄表方式,由供電企業抄表、維護到戶,其供配電設施由供電企業管理。(十)住宅區公用設施用電采用公用變電站220/380V供電的,住宅區范圍內公共設施用電計量裝置應設在公變配電室,計量裝置以下部分的維護管理由產權委托人自行負責管理。公變配電室低壓柜至住宅樓的低壓電纜應按住宅照明、動力、樓內公共照明單獨設計、敷設;住宅照明低壓回路應只供住戶用電,其干線應在住宅樓的地上一層或地下一層設置獨立的分配電箱(柜、盤)。住宅區公用設施用電采用專變供電的,專變電源由住宅區開關站(開閉所)提供10kV電源,兩臺任意容量或單臺容量800kVA及以上采用高壓供電高壓計量(應獨立設高壓計量柜、PT柜);單臺容量800kVA以下采用高壓供電低壓計量,計量裝置應設在雙方約定處,維護管理由產權委托人自行負責管理。專變容量大于公變容量的項目,公、專變電源分別獨立建設。(十一)住宅區供配電設施的建設除執行本細則外,還應符合國家、行業及地方的相關標準規范。五、供配電系統(一)經營性用房申報原則1、用電容量在100kVA以下,由公變供電;容量在100kVA(含)以上,應單獨設計專變供電。2、經營性用房由用戶單獨向供電部門申報立戶。(二)用電負荷標準1、標準住宅建筑。標準住宅建筑指經規劃建設部門批準、由開發公司開發建設或企事業單位建設的居民住宅。2、發布的負荷標準:每戶建筑面積不足60㎡的,電氣設計的設備容量不低于4kW,入戶導線采用不小于10mm2的銅芯塑料線。每戶建筑面積60㎡(含)-90㎡的,電氣設計的設備容量不低于6kW,入戶導線采用不小于10mm2的銅芯塑料線。每戶建筑面積90㎡(含)-150㎡的,電氣設計的設備容量不低于8kW,入戶導線采用不小于10mm2的銅芯塑料線。每戶建筑面積超過150㎡(含)的,電氣設計的設備容量不低于10kW,入戶導線采用不小于的16mm2銅芯塑料線。公建設施、辦公用房供電基本容量標準,原則不低于40W/㎡。容量高于最低配置容量的新建住宅項目由建設單位與供電部門雙方約定配置標準。住宅區變壓器容量配置應按《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需要系數法及相關運行統計數據計算,并滿足7-10年居民生活用電發展的需求。(三)負荷分級居住區內建筑物及配套設施按負荷性質不同分為一、二、三級負荷。一級負荷有:1一類建筑的電梯、泵房、消防設施、應急照明用電等;2Ⅰ類汽車庫、機械停車設備及采用升降梯作車輛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電;3居住區內大型商場、銀行系統的應急照明、計算機系統及安防系統等;4建筑面積大于5000m2人防工程用電;5建筑高度超過50m或每層建筑面積超過1500m2的商住樓用電二級負荷有:1、二類建筑的電梯、泵房、消防設施、應急照明用電等;2、Ⅱ、Ⅲ類汽車庫和Ⅰ類修車庫、機械停車設備及采用升降梯作車輛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電。3、居住區內中型商場、銀行系統的應急照明等;4、建筑面積小于或等于5000m2人防工程用電;5、除一類建筑以外的商住樓用電6、區域性的增壓泵房、智能化系統網絡中心等。不屬于上述一級或二級的負荷為三級負荷。(四)無功補償無功補償遵循就地補償的原則,采用智能型免維護無功自動補償裝置,具備自動過零投切、分相補償以及抑制諧波等功能。電容器安裝在配(變)電站的低壓側,經補償后cosΦ不低于。當電容器回路的高次諧波含量超過規定允許值時,應在回路中設置濾波裝置,電容器額定電壓宜選等級。六、配(變)電站(一)站址選擇及標準1.站址選擇應遵循密布點、短半徑、均衡分布的原則,應深入或接近負荷中心,在住宅區內合理布置。單獨建造時外形、顏色、門、窗、通風孔要與環境總體協調,戶外箱變宜布置在住宅區道路旁或綠化帶中并滿足對周圍環境隔聲的要求。2、為滿足住宅區負荷要求及供電質量,有條件時建筑面積每2萬㎡的建筑群內,應設置不少于一處公用配(變)電站的位置。3、總建筑面積在30萬m2以上的住宅區應至少設置一個開關站,由其向區域內配(變)電站供電。10kV線路正常運行方式下的解合環點宜設在獨立開關站內。當地形條件受到限制時,在滿足電氣相關要求和防火要求的情況下,也可進入公建設施4、對于低密度聯排、別墅及多層建筑項目在規劃和地形許可的前提下可采用地面環網型箱變供電。5、住宅區公用配(變)電站宜采用地上布置,可采用戶外箱變。在地下室布置配(變)電站時,不宜布置在建筑物最底層。(二)中壓開關柜中壓開關柜滿足配網自動化功能要求,有可擴展性,具備“三遙”功能;技術指標符合20kA/4s熱穩定要求,環網柜按4I規格標準配置,設計時按照負荷開關配電操機構,配置帶電指示器(帶二次核相孔)、氣壓指示儀、電纜插拔頭和電纜故障指示器;進線開關選擇額定電流630A加線刀閘,出線開關選擇額定電流400A,預留環出回路額定電流630A。設備短路電流水平不低于20kA/2S配置。開關站(開閉所)位于地下的中壓開關柜選用全絕緣、全密封、免維護、充氣式負荷開關柜,進線不設保護,<1600kVA出線采用熔斷器,一般不選用斷路器。進線和環出單元使用單體式負荷開關柜,出線采用3-4氣箱共箱式或單體式負荷開關柜;開關站(開閉所)位于地上的中壓開關柜可選用空氣絕緣設備配固封式開關。戶外環網開關站宜推廣共箱式。(三)配電變壓器選擇住宅小區公用箱變的單臺容量宜采用315~800kVA;高層住宅的公用配變采用室內布置時,標準可適當提高,但單臺變壓器容量不宜超過1250kVA,戶內配電站一般設2臺變壓器,低壓系統采用單母分段,設置低壓母聯柜;專用配變的單臺容量不宜超過1600kVA。配電變壓器的選擇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1)室內變壓器基礎按照設計變壓器容量并考慮遠景規模向上放大一級配置。(2)地上配電室:選用采用非晶合金變壓器或S11型及以上全密封油浸式三相變壓器。(3)地下配電室:變壓器選用SCB10及以上的節能環保、防潮、低損耗、低噪音的絕緣干式變壓器,配溫控裝置和冷卻風機,帶有金屬外殼。變壓器接線組別為Dyn11,設置具有主變超溫遠程告警功能的測控裝置(含485接口)。(四)中壓電纜選配原則:1、進出中壓開關站、配電室及所內的電纜應采用交聯聚乙烯絕緣銅芯阻燃電纜,進出地下配電站、地埋變(或半地下)的中低壓電纜還應具有縱向阻水性能。戶內外電纜終端、中間接頭或固定分支頭,宜采用冷縮預制式電纜附件。2、根據接線方式的不同,環網型電纜主干線宜選用YJV-3×400m㎡。在負荷允許的情況下單輻射電纜主干線截面面積也可選用YJV-3×300m㎡?,F有公網供電的項目中壓進線電纜根據負荷及設計標準宜選用鋁纜,小區內的中壓主配電室至分配電室、站內變壓器的連接宜選用鋁纜。(五)中壓電纜的走廊與敷設方式:1、電纜敷設方式可采用:電纜溝道敷設、排管敷設、直埋敷設、橋架等方式,但10kV重要進線電纜不宜采用直埋敷設。、城市主干道使用*1.8米電纜溝道或隧道。、城市次干道(人行道)走廊狹窄、有機動車負載、城市遠郊等地段選用排管敷設。電纜排管敷設應充分考慮電纜型號、排管的層數、材質、整體抗壓強度、載流量等因素,確保電纜線路運行安全。1.2.1頂管、排管管材選型1.2.1.1、改性聚丙烯M-PP管:主要用于非開挖水平定向鉆(頂管)工程,適用于跨路施工。改性聚丙烯M-PP管具有優良的電氣絕緣性,具有較高的熱變形溫度和低溫沖擊能力,抗拉、抗壓性能高,質量輕、光滑、摩擦阻力小,可熱熔焊對接等特性。長期使用溫度為-5~90℃。1.2.1.2、增強改性聚丙烯波紋套管-HFB管:主要用于明開挖地埋式(排管)工程,適用于沿道路建設電纜溝道時因受地下環境限制而用于連接兩段溝道之間的施工。增強改性聚丙烯波紋套管-HFB管具有電氣絕緣,耐壓性能高,高耐熱、耐寒,密封性能優異等特性。長期使用溫度為-5~90℃。1.2.1.3、N-HAP熱浸塑鋼管:主要用于明開挖地埋式(排管)工程。適用于道路兩側溝道連接時可明開挖施工。N-HAP熱浸塑鋼管是采用改性聚乙烯進行熱浸塑進行內外涂覆的產品,具有優良的耐腐蝕性能和電氣絕緣性,內外表面硬度高且光滑,摩擦系數小,熱阻系數低散熱效果好,吸水率低等特性。長期使用溫度-40~120℃1.2.1.4、HD-PE雙壁波紋管:主要用于明開挖地埋式(排管)工程,適用于沿道路建設電纜溝道時因受地下環境限制而用于連接兩段溝道之間的施工。HD-PE雙壁波紋管具有柔韌性好,抗壓性、耐沖擊性好;管道內壁光滑、摩擦系數極小,有適當的撓曲度等特性。可不受地面一定程度有均勻沉降的影響。1.2.2、管材使用要求1.2.2.1、頂管、排管管材內徑不得小于φ150mm,不得低于電纜外徑的倍。個別路段根據敷設電纜的需要,可適當增加管徑。1.2.2.2、熱源附近禁止使用HD-PE管。使用HD-PE管時一般只可使用直管,不得使用盤管。1.2.2.3、在頂管、排管建設中,必須每間隔80米做工作井1座,工作井規格為1600*1900*4000。1.2.2.4、每組排管根數可為6~18根。電纜排管首先考慮雙層,路面較狹窄時依次考慮3層、4層。、紅線內中壓電纜溝道宜使用排管敷設或不低于*0.8米電纜溝道。、直埋敷設適用無法建設電纜通道,并且電纜并列條數較少(6根及以下)的電纜回路,在市區人行道、公園綠地及公共建筑間的邊緣地帶等不易經常開挖地段敷設。直埋敷設方式埋深不小于0.8米,沿電纜全線上下各鋪設100mm厚的細土或沙層,并在上面加蓋保護板或蓋磚,保護板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各50mm。在不大于30米及轉彎處應設置明顯的路徑標志或標樁。、電纜橋架敷設時應使用防火阻燃型電纜橋架;電纜總截面面積與橋架橫斷面面積之比應小于40%;橋架距離地面的高度通道處應不低于。橋架轉彎半徑應大于電纜直徑15倍。2、戶外電纜溝可開啟的溝蓋板采用高分子復合材料,單塊重量不宜超過50kg。3、電纜中間接頭應設接頭井,井蓋采用防盜蓋板,并有明顯的電力標志。4、在電纜終端頭、電纜接頭、電纜井的兩端,電纜上應裝設標志牌,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格及起止地點。5、電纜路徑上應設立明顯標志,采用多種形式的標志標明下有電纜管道,標志應與小區環境協調。低壓開關柜1、宜選用GGD或進口合資成套柜:進線總柜、聯絡柜配置電子控制的框架式空氣斷路器,并具有微處理器的電子式控制脫扣器。配置電動操作機構。出線柜開關采用塑殼空氣斷路器。2、低壓電纜分接箱可采用以下兩種結構型式:進線采用帶滅弧罩的隔離開關,出線采用塑殼斷路器。進出線采用條形熔斷器;采用元件模塊拼裝、框架組裝結構,母線及饋出均絕緣封閉,饋出回路使用銅鋁過渡裝置。3、低壓電氣設計中應設低壓層箱,層箱內塑殼斷路器應滿足消防要求的火災時強切非消防負荷的功能。4、一二類負荷應按照消防要求,實現末端(SM)切換。(七)低壓電纜的走廊與敷設方式1、在居住區內,采用穿保護管、溝槽或電纜橋架敷設方式。低壓電纜可采用排管或電纜溝道,當有條件建設溝道時宜不低于*0.8米的標準。2、進入住宅樓,采用穿保護管或電纜豎井敷設方式。小高層建筑,低壓垂直干線選用電纜。高層建筑(十九層及以上),低壓垂直干線宜選用低壓密集型母線槽、預分支電纜。3、電纜豎井應單獨設立,不具備條件時可與通訊電纜共用,但應分別在豎井兩側敷設或采取隔離措施以防止干擾;不得與天然氣、自來水、熱力管道共用。4、為公用設施供電的低壓電纜應與為住宅供電的低壓電纜分分層或分側敷設,并做吊牌標示。5、進戶線穿管至計量裝置,其穿墻套管的安裝應內高外低,其露出墻部分不應小于30mm。管徑選擇應使導線截面之和不應超過導管總截面的40%。6、電纜橋架:在地下室水平敷設電纜時,應使用防火阻燃型電纜橋架;電纜總截面面積與橋架橫斷面面積之比應小于40%;橋架距離地面的高度通道處應不低于。7、電纜豎井:當電表箱表前主干線須進入電纜強電井時,強電井應分層隔離(宜每隔約7m設置阻火隔層)。強電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其空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符合防火規范。如強電、弱電同設在一個管道井內,必須分左右道分別敷設支架(間距大于300mm),而強電井,特別是設置在電梯前室或公共走道位置的,應增設防火門坎,高300mm,以防止公共場所打掃或沖洗地坪時,有水溢入井內,造成漏電事故,分戶門應安裝門鎖。豎井大小除滿足布線間隔及端子箱、配電箱布置所必須尺寸外,還宜在箱體前留有不小于0.8m操作、維護距離,管道井面積宜大于2㎡(設配電箱時),禁止不相關的管道在強電井內通過。(八)土建標準1.戶外配電設備基礎應不低于于地面米,四周設有通風口,通風口設不銹鋼細密網窗,進出線電纜管處作好防水封堵,應設人孔井便于進出電纜層。2.在公共土地上的箱變,應設圍欄保護,材質宜采用不銹鋼,高度統一為,網格為150mm。3、所有土建基礎鐵附件需熱鍍鋅并滿足相關規程要求。(九)電源類型接入原則及主接線1、根據負荷等級不同,需提供不同等級的供電標準,原則上一、二級負荷應由兩個電源供電,與三級負荷分列運行,兩個電源在實行末端切換的同時三級負荷應滿足強切要求。對于住宅小區中的特別重要負荷,除正常供電電源外還應配自備發電機等保安電源,與發電機配套設置的低壓出線柜置于專變配電室內,并和小區的市電電源有可靠的閉鎖,同時應避免與市電電源網絡的計費混淆。2、根據住宅區負荷容量、負荷等級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住宅區內10kV供電接線方式可分別采用單輻射和單環網、雙環網運行接線方式,每路出線所帶配變不應超過2級。電纜T接箱可接在開閉所、環網柜開關出線后,其出線回路數不大于3回,每回只能接入1臺“公變”。原則上不設戶外環網單元,A、B、C、D、E、F、G、H類(見附件)附:主接線方式A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A1、環網型(開環運行):適用于裝見容量<10000kVA小區2、10kV開關站全部選用電動操作,具備三遙功能的負荷開關。小容量出線配熔斷器(小于1600kVA)。3、采用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現故障隔離及方式切換。進線采用630A負荷開關,出線采用400A負荷開關。4、環網進線電纜采用3×400mm2銅纜(裝見容量2000kVA)出線電纜根據容量核算匹配。參見附錄A.B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B1、環網型:適用于10000kVA<裝見容量<20000kVA小區2、10kV開關站全部選用電動操作,具備三遙功能的負荷開關。小容量出線配熔斷器(小于1600kVA)。3、采用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現故障隔離及方式切換。4、進線采用630A負荷開關,出線采用400A負荷開關。5、進線電纜采用3×400mm2銅纜(裝見容量2000kVA),出線根據容量匹配。C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C1、大容量終端型(裝見容量20000KVA-30000KVA小區)2、10kV開關站全部選用電動操作機構,具備三遙功能的負荷開關,小容量出線配熔斷器。3、采用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現故障隔離及方式切換。4、進線采用630A負荷開關,出線采用400A負荷開關。5、進線電纜采用3×400mmmm2銅纜(1600kVA),出線按容量配置.D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D1、小容量終端型:公網下線(1000kVA以下)或開閉所出線(3000kVA以下)2、此類型為根據小區地理位置和電網規劃,不需在此設置環網開關站的,定義為小容量終端型。3、暫不考慮配電自動化。E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E1、此類型用于環網供電(戶外環網單元),小區配電室無地方,需在戶外設置環網單元的。采用箱式環網單元,一般情況下結合公變建設,采用典型接線(一),不采用此方案。2、選用充氣式環網負荷開關柜。3、進線采用630A負荷開關,出線采用400A負荷開關。4、環網進線采用3×400mm2銅纜,出線根據容量核算匹配。5、根據負荷情況和電網發展,可擴展為3-8個環網。6、2回進線,2-4回出線。F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F1、此類型用于環網供電(戶內環網單元),小區配電室提供安裝位置,可設置戶內環網單元的。一般情況下,采用典型接線(一),不采用此方案。2、采用配電自動化實現故障隔離或方式切換。3、采用充氣式負荷開關柜。4、進線采用630A負荷開關,出線采用400A負荷開關。5、環網進線采用3×400mm2銅纜,出線根據容量核算匹配。6、根據負荷情況和電網發展,可擴展為3-8個環網。7、2回進線,2-4回出線。G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G1、此類型用于初期公變設計及整改戶,今后一般不采用此方案(戶內真空斷路器-單母分段)。2、采用兩路電源備自投、保護。3、進線采用3×400mm2銅纜,出線根據容量核算匹配。H類供電方式:參見附錄H1、此類型用于初期公變設計及整改戶(戶內真空斷路器-單母線,今后一般不采用此方案。2、采兩路電源用備自投、保護、事故狀況需切除三級負荷。3、進線采用3×400mm2銅纜,出線根據容量核算匹配。2、開關站、環網單元采用環網(開環運行)接線時,每路出線所帶配變不應超過2級。電纜T接箱可接在開關站、環網單元開關出線后,其出線回路數不宜大于4回。3、住宅區公用變電站10kV側宜采用終端型接線(負荷開關配電操機構),側采用單母線或單母線分段接線。4、住宅區專用變電站公變項目中配套的專變在容量≤1600kVA以下的可采用負荷開關+熔管的保護方式配置。>1600kVA應采用斷路器+微機保護。住宅區內由開關站以放射式向分配(變)電站供電時,分配(變)電站的電源進線開關宜采用能帶負荷操作的開關電器;當有繼電保護要求時,應采用斷路器。(3)配(變)電站電壓為10kV及的母線,宜采用單母線或單母線分段接線方式。(十)配(變)電站形式和布置中壓接線方式:單端供電、雙端供電、環網供電。箱體結構:整體式、分體式。結構和技術要求1.3.1箱式變外殼的材料可以是金屬、非金屬或者兩者的組合,并能耐受一定的機械力的作用。如果外殼是非金屬的,應是耐老化阻燃性材料,并應采用靜電屏蔽或加大電氣距離等方法,以防止產生危險的靜電荷。外殼的金屬材料應經過防腐處理,表面覆蓋層應有牢固的附著力,并應均勻一致。外殼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在起吊、運輸和安裝時不應變形或損傷。1.3.2箱體分帶操作走廊和不帶操作走廊兩種;箱體骨架分裝配式和焊接式;中壓室、低壓室和變壓器室可布置成目字形或品字形。箱體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度,在起吊、運輸和安裝時不應變形或損壞;箱體的外觀和色彩應美觀,并與環境協調。箱體的基座應高出地基300—600mm。1.3.3高、低壓室和變壓器室應設可自動開閉的充分的照明設施。所有的門應向外開,開啟角度應大于90度,并設定位置。門應有密封措施,并裝有把手、暗閂和能防雨、防堵、防銹的暗鎖,鉸鏈應采用內鉸鏈。門的設計尺寸應與所裝用的設備尺寸相配合。帶有檢修走廊的箱體,其中壓開關柜前應留有不少于900mm的檢修空間,低壓開關柜前應留有不少于600mm的檢修空間并保證日常箱體外操作。1.3.4箱體應設足夠的自然通風口和隔熱措施,以保證在一般周圍空氣溫度下運行時,所有電氣設備的溫度不超過其最大允許溫度。變壓器室除自然通風口外,一般還應裝設不少于2只容量相當的通風機,并可隨變壓器運行溫度的變化自動投切。1.3.5箱體頂蓋的傾斜度不應小于3度,并應裝設防雨檐。1.3.6箱體基座和所有外露金屬均應進行防銹處理,并噴涂耐久的防護層。箱體應有可靠的密封性能,門、窗和通風口應設防塵、防小動物進入和防滲、漏雨水措施。箱體的內壁和隔板可用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其色彩應與內部電器設備顏色協調,金屬構件亦應進行防銹處理和噴涂防護層。箱體內應設驅潮裝置,以盡量避免內部元件發生凝露。2、配(變)電站與建筑相結合時,應具有二條以上人員進出通道。變壓器室的門、配電室的門應向外開啟。相鄰配電室間的門從消防角度考慮應單向開啟。配(變)電站用房按照二級防火設置;消防設備按照電氣類型配備,火災報警信號應發至消防控制室;電纜溝應按要求分段或用軟質耐火材料設置阻火墻;采用鋼沙網及堵洞防小動物。門窗,應采用非燃燒材料。當無法滿足要求時,配(變)電站應設在地面。3、配(變)電站與建筑相結合時,其位置應盡量避免與居民住宅直接為鄰。電氣室地面宜高于該層地面標高(或設防水門檻),建筑內與其無關的管道(包括上、下水管道等用水場所及消防設施)不能通過配(變)電站,電氣室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且不宜與上述場所相貼鄰。同時應根據設備及環境要求設計相對獨立的排送風裝置,電纜溝應采取完善的防水措施及排水系統,對設在居住區建筑物內部的公用配變電所應與建筑物內其它設備(或其他性質用途的用房)以防火墻形式隔離,并具有獨立門戶。4、為避免電纜的迂回,避免占用主干電纜通道,高低壓電纜通道應根據規劃及最終電纜數量確定建設規模,一次建成。公用變電站、專用變電站的電纜應分層或分側敷設。5、配(變)電站的選址應能保證其GPRS數據的正常通訊,以滿足遠程自動抄表功能。開關站及配(變)電站實施遠方終端數據采集、保證信息傳送上傳至開關站或配(變)電站及調度管理部門。關口表和公用計費電度表能通過RS-485接口采集全部數據,終端能同時支持不少于兩種規約的電表接入。6、住宅區內主配電室采用充氣式開關柜應設置SF6濃度報警儀,同時應加裝強制排風裝置,采用軸流風機的應標明功率及通風口規格、標準。7、配電室如果可下挖~時,配電室的凈高度一般不小于(此尺寸不含下挖高度);如果配電室基礎不可下挖,配電室的凈高度一般不小于;設備進出通道凈空高度一般不小于2.7m。若有管道通風設備或電纜溝的還需增加通風管道或電纜溝的高度。對于需要樓層中設配電室,應充分考慮相應電氣設備的水平、垂直運輸通道及對樓面荷載的要求。8、對于配電室內測量濕度大于70%,應根據配電室面積配置除濕裝置。七、公變低壓配電系統(一)低壓線路末端電壓降應≤4%,且供電半徑不應超過250m。(二)居民住宅低壓照明電纜應選擇低煙無鹵型,材質可采用等截面的鋁合金芯或銅芯。各相負載電流不平衡度應小于15%。(三)低壓電纜分接可采用電纜分接箱;如在電纜豎井內,宜選用封閉式低壓插接母線或預分支電纜;分層集中裝表的表前主干線宜采用單芯銅芯交聯電纜。(四)樓內低壓線路設計標準應滿足每戶電氣設計容量及國家相關標準。(五)低壓配電系統應實行區域供電模式,并應有明確的供電范圍,不得跨區域供電。(六)對于樹干式供電系統的低壓配電回路,各受電端均應裝設帶保護的開關電器。八、配電裝置防雷與接地(一)防雷1、10kV架空線的柱上負荷開關(含斷路器),應設置避雷器。2、10kV電纜網與10kV架空線連接部位應設置避雷器。變壓器的低壓側宜加置100kA的浪涌保護器。(二)接地1、10kV避雷器獨立設置接地,其接地電阻應≤10Ω,如與變壓器低壓中性線共同接地,其接地電阻應≤4Ω,低壓避雷器與變壓器低壓中性線共同接地。2、公用變電站的低壓系統,采用“TN-C-S”或“TN-S”接線形式。中性線主接地電阻應≤4歐姆,為保證主接地良好,變電所至少采用二點接地。3、低壓電網每路出線的中間、末端及引入建筑物處應重復接地,其接地電阻應≤10Ω。九、配電室站用電站用電取自低壓母線,不設電度表。后備操作電源通過直流逆變宜采用220V直流系統。十、計量裝置(一)住宅區內的配(變)電站安裝總電能計量裝置,對電能進行分級計量與統計。(二)居民住宅用電實施由供電部門直供直抄,采用一戶一表。電能表的選用應與抄表收費方式相適應,采用本地費控智能電表。配置容量在10kW及以下的住宅采用220V供電,10kW以上的住宅采用380V供電。(三)住宅區內不同電價分類的用電負荷,應設計電能表安裝位置,考核表按照變電站、開閉所、低壓臺區三級裝設,中壓考核表裝于進線柜采用級、低壓考核表采用級。高、低壓考核表及配套TA變比應按變壓器額定容量配置,在圖紙中予以標注,同時標示TA安裝位置的母線規格,考核表在公變配電室內安裝時,可設置電表屏,也可安裝在封閉的透明表箱內,表箱裝于墻上。(四)公共用電表在圖紙設計時應統一規劃在公變配電室內?,F場確實無法實現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安裝在低壓回路末端,應采用單、三相費控載波表。(五)小區內可執行居民照明電價的低壓回路可與居民照明出線回路可在一面出線柜內饋出,但應單獨計量。無法安裝在公變配電室內的,可在末端安裝單、三相本地費控智能電能表。(六)同一小區內居民表應使用同一廠家電能表,集中器應使用同一廠家,均采用相同的采集方式;小區內無論商業、公共、居民表計必須全采集。(七)公用計費表數量較多時,配電室滿足設置電表屏且二次電纜在15m內,在電表屏統一安裝;公用計費表數量較少時候,可安裝在封閉的透明表箱內,表箱裝于墻上。(八)住宅電能表原則上應逐層安裝。十一、電能表計量箱1、使用條件環境溫度:-30℃-60℃環境濕度:月平均相對濕度不大于90%,日平均相對濕度不大于95%。風速:不大于35m/s。污染等級:安裝環境污染等級為3級。戶內或戶外背光(應避免太陽光長時間直射)。2、功能及結構表箱采用組合方式,有明顯的供電方管理和用電方操作的物理分割區域。三室獨立結構,三室各設單箱門并向外側開啟,有供電方操作管理的進線斷路器及采集器區域、安裝電能表的區域、安裝居民可獨立操作的微斷開關區域。表箱內各元件可直視,以便整體觀察開關狀態、表計、接線等利于防竊電。多表位表箱采用模數化組合,單相表箱以低壓主控室+兩表位箱為準,以低壓主控室+四表位箱、低壓主控室+六表位箱作為組合基礎,形成八、十、十二表位表箱。三相表箱以低壓主控室+兩表位箱、低壓主控室+四表位箱作為準。表箱必須取得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3C)。箱體內應設有安裝電能表、開關、分線端子、隔離開關的位置。箱體內應預留采集器位置。表前均加裝隔離開關(隔離開關必須帶有可直視明顯斷開點),戶表表箱內為每戶安裝微斷開關(不加漏電保護),居民可獨立操作的微斷開關室操作面滿足IP30D防護等級。單相兩表位表箱進線安裝微斷開關、可不設分線端子。其它表位表箱均應安裝進線斷路器及分線端子。表箱內分線端子、導線必須使用國內知名廠家產品。表箱內配置相應數量可調式電表支架,便于安裝和散熱。單相兩表位表箱內部導線選用不低于6平方毫米多股銅芯絕緣導線,其它規格內部導線選用不低于10平方毫米多股銅芯絕緣導線,導線線徑符合用電設備容量及電壓降需求,不得有接頭。按相位分色排列整齊,所有與斷路器、分線端子、電能表、微斷開關接點采用銅質套管壓接。表后線通過布線槽布置整齊,走向明確。布線槽應加槽蓋,通訊線預留線位與電源線分開布置。箱體尺寸的深、寬度適應國家電網公司本地費控智能電能表的安裝,且電能表間距滿足國家計量技術規程標準,箱體側面4個方向需留有敲落式電纜進出線孔,進出線孔必須裝有過線圈,并能滿足安裝16-35㎜2銅質導線技術要求(具體尺寸見附件)。箱體、箱蓋應有斜向下45°防水通風散熱孔(槽),便于冷熱空氣對流,散熱孔(槽)不宜過于密集,防止強度降低。進出線孔具備防水、防小動物措施、表箱內部具備專用接地裝置。箱體安裝需同時滿足內嵌式和外掛式兩種安裝方式,整體安裝方便,安裝方式靈活,對采用內嵌式的表箱可采用預埋框架的方式安裝。箱體的安裝固定孔應設計在箱體內,防止人為移位。采用內嵌式安裝時,預埋框架內部應與安裝到位的表箱外部保持四周為3cm的間距,同時預埋框架應設外部扣板,與墻體保持平整、美觀,預埋框架內部結構應采用焊接連接,預埋框架應標識清楚安裝、固定方向,預埋框架預留的進出線孔應與表箱預留的進出線孔保持一致。采用外掛式安裝時,需加裝配套的組合式遮雨棚。箱蓋預留插卡槽(每個表位具備預付費插卡口及電能表按鈕操作窗口,且具備相應的保護門),箱蓋表面對應表位位置應預留側向插電費單據槽。箱蓋應具備防竊電功能,能滿足鉛封、塑封、掛鎖等多種加封需求。箱體上蓋可通過活動鉸鏈滿足不小于170°開啟(同時做到與墻體互不干擾)或取下。箱蓋正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