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攝影常識總結_第1頁
單反相機攝影常識總結_第2頁
單反相機攝影常識總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反相機攝影常識1. 數碼單反的膠卷一一感光元件:CCD與 CMOSCCD 與CMOS專感器是當前被普遍采用的兩種圖像傳感器,兩者都是利用感光二極管 (photodiode) 進行光電轉換,將圖像轉換為數字數據,而其主要差異是數字數據傳送的方式 不同。CCD傳感器中每一行中每一個象素的電荷數據都會依次傳送到下一個象素中,由最底端 部分輸出,再經由傳感器邊緣的放大器進行放大輸出;而在CMO傳感器中,每個象素都會鄰接一個放大器及A/D轉換電路,用類似內存電路的方式將數據輸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CCD的特殊工藝可保證數據在傳送時不會失真,因此各個象 素的數據可匯聚至邊緣再進行放大處理;而 CM

2、O工藝的數據在傳送距離較長時會產生噪聲, 因此,必須先放大,再整合各個象素的數據。由于數據傳送方式不同,因此CCD與 CMO傳感器在效能與應用上也有諸多差異, 這些差 異包括:(1) 靈敏度差異:由于CMO傳感器的每個象素由四個晶體管與一個感光二極管構成 (含 放大器與A/D轉換電路),使得每個象素的感光區域遠小于象素本身的表面積, 因此在象素尺 寸相同的情況下,CMO專感器的靈敏度要低于 CCD專感器。(2)成本差異:由于CMO傳感器采用一般半導體電路最常用的 CMOS:藝,可以輕易地 將周邊電路(如AGC CDS Timing generator 、或DSP等)集成到傳感器芯片中,因此可以

3、 節省外圍芯片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 CCD采用電荷傳遞的方式傳送數據,只要其中有一個象素不能運行,就會導致一整排的數據不能傳送,因此控制CCC專感器的成品率比CMO傳感 器困難許多,即使有經驗的廠商也很難在產品問世的半年內突破 50%勺水平,因此,CCD專感 器的成本會高于CMO傳感器。(3)分辨率差異:如上所述,CMOS#感器的每個象素都比CCD專感器復雜,其象素尺寸很難達到CCC專感器的水平,因此,當我們比較相同尺寸的CCD與 CMO傳感器時,CCC專感器的分辨率通常會優于 CMO傳感器的水平。例如,目前市面上CMO傳感器最高可達到210 萬象素的水平(OmniVision的OV2610

4、 2002年6月推出),其尺寸為1/2英寸,象素尺寸為 4.25卩m 但Sony在2002年12月推出了 ICX452,其尺寸與 OV2610相差不多(1/1.8 英寸), 但分辨率卻能高達513萬象素,象素尺寸也只有2.78mm的水平。(4)噪聲差異:由于CMO傳感器的每個感光二極管都需搭配一個放大器,而放大器屬 于模擬電路,很難讓每個放大器所得到的結果保持一致,因此與只有一個放大器放在芯片邊 緣的CCC專感器相比,CMO傳感器的噪聲就會增加很多,影響圖像品質。(5)功耗差異:CMOS專感器的圖像采集方式為主動式,感光二極管所產生的電荷會直 接由晶體管放大輸出,但 CCD專感器為被動式采集,

5、需外加電壓讓每個象素中的電荷移動, 而此外加電壓通常需要達到1218V;因此,CCD專感器除了在電源管理電路設計上的難度更 高之外(需外加power IC),高驅動電壓更使其功耗遠高于 CMO傳感器的水平。舉例來說, OmniVision近期推出的OV7640(1/4英寸、VGA,在30 fps的速度下運行,功耗僅為 40mW 而致力于低功耗CCD專感器的Sanyo公司去年推出了 1/7英寸、CIF等級的產品,其功耗卻 仍保持在90mV以上,雖然該公司近期將推出 35mW勺新產品,但仍與CMO傳感器存在差距, 且仍處于樣品階段。綜上所述,CCC專感器在靈敏度、分辨率、噪聲控制等方面都優于 CM

6、O傳感器,而CMOS 傳感器則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點。不過,隨著CCD與 CMO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兩者的差異有逐漸縮小的態勢,例如,CCD傳感器一直在功耗上作改進,以應用于移動通信市場(這方面的代表業者為Sanyo); CMO傳感器則在改善分辨率與靈敏度方面的不足, 以應用于更高端的圖像產品,我們可以從以下各主要廠商的產品規劃來看出一些端倪。2. 相機之眼:鏡頭鏡頭是一部相機的重中之重,讓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相機的眼睛上吧。首先來了解一下 鏡頭與感光器件的擺設位置。如下圖所示,從右至左該鏡頭組件依次由透鏡、電子快門、透 鏡組1透鏡組2以及CCD組成,拍攝的影像就是沿著這條光路投射

7、在 CCD上成像的。組件 中的焦距調節系統與快門系統是由透鏡組 1與電子快門構成的,二者是連接在一起。在電機 的帶動下,透鏡組 1與電子快門可以前后移動,進行焦距調節,從而獲得最清晰的圖像,由 電子快門控制曝光。多組透鏡是完成光學成像的,而最后的CCD可以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 f =”,那么后面接的數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 長度。如“ f=8-24mm, 38-115mm(相當于35mm傳統相機)”,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 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后相當于傳統 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 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

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于70mn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于 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照相機鏡頭的焦距是鏡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了被攝物在成像介質(膠片或 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于物與象的比 例尺。當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鏡頭焦距長的所成的象大,鏡頭焦距短的 所成的象小。根據用途的不同,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幾毫米,十幾毫米的, 也有長達幾米的。較常見的有 8mm, 15mm, 24mm, 28mm, 35mm, 50mm, 85mm, 105mm, 135mm, 200mm 400mm 600mm 1200mm等,還有長達 2

9、500mr超長焦望遠鏡頭。3. 光圈光圈英文名稱為 Aperture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 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我們平時所說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數”,是相對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徑,與光圈的物理孔徑及鏡頭到感光器件(膠片或CCD或CMO) 的距離有關。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從以上的公式可 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當光圈物理孔徑不變時,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愈遠, F 數愈小,反之,鏡頭中心與 感光器件距離愈近,通過光孔到達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 F 數

10、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 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這里值得一題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 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 F8 調整到 F5.6 ,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 了一級。多數非專業數碼相機鏡頭的焦距短、物理口徑很小,F8時光圈的物理孔徑已經很小了,繼續縮小就會發生衍射之類的光學現象,影響成像。所以一般非專業數碼相機的最小光 圈都在F8至F11,而專業型數碼相機感光器件面積大,鏡頭距感光器件距離遠,光圈值可以 很小。對于消費型數

11、碼相機而言,光圈 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 光圈時,可以做 1/3 級的調整。4. 快門速度快門速度是數碼相機快門的重要考察參數,各個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的快門速度是完全 不一樣的,因此在使用某個型號的數碼相機來拍攝景物時,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門的速度,因 為按快門時只有考慮了快門的啟動時間,并且掌握好快門的釋放時機,才能捕捉到生動的畫 面。通常普通數碼相機的快門大多在 1/1000 秒之內,基本上可以應付大多數的日常拍攝。 快 門不單要看“快”還要看“慢” ,就是快門的延遲,比如有的數碼相機最長具有 16秒的快門, 用來拍夜景足夠了,然而快門太長也會增加數碼照片的“

12、噪點” ,就是照片中會出現雜條紋。 另外,主流的數碼相機除了具有自動拍攝模式外,還必須具有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 光圈優先模式就是由用戶決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機根據環境光線與曝光設置等情況計算出 光進入的多少,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照靜止物體。而快門優先模式,就是由用戶決定快門的速 度,然后數碼相機根據環境計算出合適的光圈大小來。所以,快門優先模式就比較適合拍攝 移動的物體,特別是數碼相機對震動是很敏感的,在曝光過程中即使輕微地晃動相機都會產 生模糊的照片,在實用長焦距時這種情況更明顯。在選購數碼相機時,你最好選購具有這幾 種模式的機型以保證拍攝的效果。至于單反相機常見的 B 快門功能,雖然可

13、由你自由決定曝光時間的長短, 拍攝彈性更高, 不過目前大多數的消費性數碼相機都還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 2 秒、8 秒、 16秒等較慢速度 的默認值。5. 光圈與快門速度的組合 在攝影過程中,相機的光圈值與快門速度設置相當重要。光圈值主要用來控制光線穿過 孔的大小,而快門速度則是控制光線投射到膠卷上的時間。只有將二者都設置得恰到好處, 才能達到最令人滿意的曝光效果。遺憾的是許多攝影者在這方面都因為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而變得苦惱不堪。其實原因非常簡單:他們總是使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來設置光圈值與快門速 度,結果當然就不能讓人滿意了。還是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如何選擇合適的光圈值。選擇不同的光圈值,允許光線

14、穿過鏡 頭的孔徑就會有所不同。孔徑越大,穿過的光線就越多,反之則越少。當你將光圈值設置為 最大時,光圈值的度量值 F 的數值為最小。而當你逐漸關閉鏡頭或縮小光圈值時,對應的數 值就會越來越大。而這恰恰會讓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為什么孔徑越大,數值越小;數值越 小,孔徑反而越大呢?其實 F 值的大小并不是全部光圈值的大小,只是部分而已。比如f8的光圈值實際上要比 8 大一些。其實只要接受這個觀點,這一現象還是比較容易記憶的:數 值越大,孔徑越小;數值越小,孔徑越大。光圈與快門的最佳組合關于快門速度的控制與選擇, 說得通俗一點, 快門就相當于遮擋在膠卷前面的一張簾子, 根據門簾打開的大小來決定投射到

15、膠卷上的光線強弱,將這個大小控制用時間來控制就是所 謂的快門速度。快門速度與光圈F值一樣只能表示部分參數,15的意思是1/15秒,而30則 表示 1/30 秒,要比 1/15 秒快出一倍;相應的, 60代表 1/60 秒。在較慢的快門速度下,第 一簾幕數值表示快門的打開速度,而第二簾幕使之則表示快門的關閉速度。但在較快的速度 下(如 1/125 秒或更高)兩個簾幕一起移動,只讓一道狹小的光線從膠卷的一端投射到另一 端。快門速度越快,允許光線進入的裂縫就越窄,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就越少。在有些相機 上,快門簾幕為垂直移動設計,不過原理也是一樣的。可能有很多讀者會有這樣一個疑問: “既然我們可以單獨

16、使用光圈或快門速度來控制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為什么我們在每次拍 攝時都要考慮到兩方面的情況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對于一個希望能拍攝出更高質量圖 象的攝影師而言,不會僅僅滿足于合適的曝光,還希望能夠拍攝出更高效果的圖象。需要指 出的是,光圈與快門總是一起工作的,兩者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在不改變外部光線 的條件下,鏡頭所捕捉到的光線強度誰也無法改變,投射到膠卷上的光線也是如此。而如果需要得到最合適的曝光效果,就必須很好的將兩種調節結合起來,如果更改F值使光圈變小,就要將快門速度設置得更慢。反之,如果光圈值變得更大,快門速度就要設置 更快一些,我們可以將這種調節叫做“互惠” 。光圈值設置為f

17、4、快門速度為1/500秒時曝光效果與光圈值為f5.6、快門速度為1/250 秒的效果一樣。這時可能又有讀者出來認為“我的相機為自動設置,可以自動找到光圈值與 快門速度的最佳結合點,所以不需要對它們進行設置”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盡管你的相機為 自動設置,但你能保證它每次使用不會出現差錯嗎?所以大家在使用自動相機時,每次使用 時都得注意相機的光圈值與快門速度。如果你能做到這點,相信你的攝影技術一定會有很大 提高,即使見了專業攝影師,也不用低聲下氣的討教攝影技巧了!下面是拍攝照片時選擇快門速度與光圈最佳組合的準則。選擇光圈( f 值)鏡頭孔徑準則50mm f/2 鏡頭最大孔徑 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

18、下獲得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照明。具有最小的景深。就結像技 師來講是該鏡頭最差的一檔f/2較最大孔徑 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獲得足夠的曝光量。景深淺,有助于使背景離開焦點,從而把注 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上。f/2.8較最大孔徑小二至三級 具有該鏡頭最佳的結像質量。比上述較大的孔徑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圍,以便當照明情況較最佳狀態稍差時獲得合適的曝光量,例 如多云的天氣或者在陰影處。f/4 與 f/5.6較最小孔徑大二級 具有中等(適度)的景深。適用于戶外日光下拍攝。具有極好的結像質量。f/8 較最小孔徑大一級 具有很大的景深。適合于戶外日光照明條件下拍攝。具有極好的結像質量。f/

19、11最小孔徑 具有最大的景深,清晰度損失極輕微(應歸于光學原因) 。當最大景深顯得重要的時候, 這種由于孔徑小而產生增大景深的好處,在價值上顯然超過其幾乎察覺不出的清晰度損失的 缺點。選擇快門速度快門速度準則B 門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 。快門開啟時間的長短由按下快門按鈕的時間來控制。適合戶 外夜間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攝。如拍攝焰火、閃電及記錄夜間由移動照明形成的條 紋圖案(如行駛著的汽車燈) 。1 與 1/2 秒使用相機支架 (如三腳架)。適合在暗淡照明情況下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與足夠的曝光 量(如現場光或攝影燈照明) 。適合拍攝無生命的物體與穩定不動的被攝體。1/4 秒 使用相機支架。

20、這是適于拍攝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門速度。適合在暗淡照明條件下使用 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與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定的被攝體。1/8 秒使用相機支架。對于在限定范圍內拍攝成年人比用 1/4 秒快門速度時更好。適合在暗淡 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與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定的被攝體。1/15 秒 使用相機支架。當相機上安裝標準鏡頭或者廣角鏡頭時,如在曝光時相機能握持得相當 平穩的話,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機進行拍攝。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 景深與足夠的曝光量。1/30 秒 這檔快門速度是在手持相機進行拍攝并在該相機上配以標準鏡頭或廣角鏡頭時, 被推薦 的最慢快門速度。為了獲得清晰度高的照

21、片,相機必須握持的極平穩。這檔快門速度適合大多數現場光攝影。適合在多云天氣或陰影處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1/60 秒這檔快門速度適于照明條件不太理想, 如多云的天氣、 在陰影處等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 用。對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來說,該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較明亮的現場光照明的場所也使 用這檔快門速度。使用這檔快門速度, 相機意外地受到震動而使拍攝失敗的情況要比使用 1/30 秒快門速度時來得少些。適用于單反相機的閃光燈同步。1/125 秒這是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最好的快門速度。 在明亮的照明情況下, 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 到小光圈能產生很好的景深。使用這檔快門速度,能使來自相機本身的微弱震動減到最小。

22、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動作,如走動著的人,兒童的游戲或是自由活動著嬰孩。對于手持相 機并安裝上焦距小于105mnm勺中焦距鏡頭進行拍攝,該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險性。這檔快門速 度被推薦用于某些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用閃光燈拍攝。1/250 秒適合抓住一般速度的運動體,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動著的人、游泳運動員、自行車運動員、 在一定距離外奔跑著的馬、檢閱活動、奔跑著的小孩、帆船、棒球運動、以中等速度比賽的 足球運動員。當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動作的時候,可以在戶外日光照明情況 下用這檔快門速度,以使相機的震動程度減至最小。適合于手持相機安裝上250mm焦距鏡頭進行拍攝。1/500 秒適合抓住運動速度

23、較快的動體,例如中等距離外的運動員、奔跑著的馬、跳水運動員、 快速騎駛著的自行車運動員、行駛著的轎車或跑動中的籃球運動員。這檔快門速度能用來抓 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動體。1/1000 秒是抓住快速動體的最佳速度。如賽車、摩托車、飛機、快艇、野外與體育場內的比賽項 目、網球運動員、滑雪運動員及高爾夫球運動員。因為使用該快門速度時需用比其它快門速 度時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這是手持相機安裝上400mm以內焦距的長焦距鏡頭進行拍攝時極好的快門速度。6. 感光度 ISO在傳統膠卷相機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標準,在數碼相機中ISO定義與膠卷相同,代表 著CCD或者CMO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

24、O數值越高就說明該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強。ISO 的計算公式為 S=0.8/H(S 感光度, H 為曝光量)。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對 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 的膠卷的感光速度是 ISO 100的兩倍,換句話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ISO 200膠卷所需要的曝光時間是 ISO 100 膠卷的一半。在數碼相機內,通過調節等效感光度的 大小,可以改變光源多少與圖片亮度的數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間接控制圖片亮度的數值。在傳統 135膠卷相機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機底片對光線反應的敏感程度測量值,通常以 ISO數碼表示,數碼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強,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25、400、1000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顆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較差,而數碼相機為也套用此ISO值來標示測光系統所采用的曝光,基準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傳統照相機本身是無感光度可言的,因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顯影、測 試條件下對于輻射能感應程度的定量標志。使用過傳統相機的人,都知道膠卷最重要的指標 就是感光度通俗一點就是衡量膠卷需要多少光線才能完成準確曝光的數值。我們在照 相機商店買的100、200、400的膠卷,數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這個數值增大,膠卷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也增,這樣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線進行拍攝。像 ISO100 的膠卷最適合在陽光燦

26、爛的戶外進行拍攝,而ISO400的膠卷則可以在室內或清晨、黃昏等光 線較弱的環境下拍攝。但是,由于照相機與普通照相機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對曝光多少也就有相應要求,也就有感光靈敏度高低的問題。這也就相當于膠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 樣,數碼相機廠家為了方便數碼相機使用者理解,一般將數碼相機的CCD勺感光度(或對光線的靈敏度)等效轉換為傳統膠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數字照相機也就有了“相當感光度”的 說法。用通常衡量膠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來看, 目前數字照相機感光度分布在中、 高速的范圍, 最低的為ISO50,最高的為ISO6400,多數在ISO100左右。對某些數字照相機來說,感光度

27、 是單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寬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們的在光線過強或過弱條件下的使用 效果。另外一些數字照相機相當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圍,但即使在所允許范圍內,將感光度設 置得高或低,拍攝效果亦有所區別,平時拍攝應將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這一檔上。與傳統相 機一樣,低ISO值適合營造清晰、柔與的圖片,而高的ISO值卻可以補償燈光不足的環境。在光線不足時,閃光燈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場合下,例如展覽館或者表演會, 不允許或不方便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可以通過ISO值來增加照片的亮度。數碼相機ISO值的可調性,使得我們有時僅可通過調高 ISO值、增加曝光補償等辦法,減少閃光燈的使用次 數。調高ISO值

28、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點。由下圖看出,ISO值高的圖片會比ISO值低的圖片亮,但是同時,也容易增加噪點。7. 白平衡白平衡是數碼相機的一個極重要概念。所謂白平衡(英文名稱為 White Balance ),就 是數碼相機對白色物體的還原。當我們用肉眼觀看這大千世界時,在不同的光線下,對相同 的顏色的感覺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時,我們看一個白色的物體,感到它是白 的;而我們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看到的白色物體,感到它仍然是白的。這是由于人類從出 生以后的成長過程中,人的大腦已經對不同光線下的物體的彩色還原有了適應性。但是,作 為數碼相機,可沒有人眼的適應性,在不同的光線下

29、,由于ccD俞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數碼相機彩色還原失真。一般情況下,我們習慣性地認為太陽光是白色的,已知直射日光的色溫 是5200K左右,白熾燈的色溫是3000K左右。用傳統相機的日光片拍攝時,白熾燈光由于色 溫太低,所以偏黃偏紅。所以通常現場光線的色溫低于相機設定的色溫時,往往偏黃偏紅, 現場光線的色溫高于相機設定時,就會偏藍。傳統膠片機相拍攝時,色溫問題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類型的膠片來解決。例如有日 光型、燈光型膠片之分,或者用轉換多種色溫濾鏡的方法來調整,操作起來較麻煩。數碼相 機的白平衡裝置就是根據色溫的不同, 調節感光材料(CCD的各個色彩應強度,使色彩平衡。 由于白色的物體在不同的

30、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確認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為確認其他色彩 是否平衡的標準,或者是說當白色正確地反映成白色時,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確了,平衡了。 這就是白平衡的含義。數碼相機就是預設了幾種光源的色溫,來適應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數碼相機有白 熾燈(約3000K色溫)、熒光燈(4200K色溫)、直射日光(約5200K色溫)、閃光燈(約5400K 色溫)、多云(約6000K色溫)、陰影(約8000K色溫)幾種模式。當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只 要設定在相應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準確還原。而且一般數碼相機還有自動 白平衡設置,可以適應大部分光源色溫。但是遇到現場光源復雜時,相機自動白平衡判斷也

31、容易失誤,我們可以通過 CCD觀看結果,用手動來調節。當你用手動白平衡設定時,最準確 的方法就是用一張白紙,讓相機取景完全充滿白紙,設定在手動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機說明 書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設定完成,在現場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還原正確了。一般白平衡有多種模式,適應不同的場景拍攝,如:自動白平衡、鎢光白平衡、熒光白 平衡、室內白平衡、手動調節。自動白平衡自動白平衡通常為數碼相機的默認設置,相機中有一結構復雜的矩形圖,它可決定畫面 中的白平衡基準點,以此來達到白平衡調校。這種自動白平衡的準確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 光線下拍攝時,效果較差,而在多云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系統的效果極差,它可能會導 致偏

32、藍。鎢光白平衡鎢光白平衡也稱為“白熾光”或者“室內光” 。設置一般用于由燈泡照明的環境中(如家 中)當相機的白平衡系統知道將不用閃光燈在這種環境中拍攝時,它就會開始決定白平衡的 位置,不使用閃光燈在室內拍照時,一定要使用這個設置。熒光白平衡適合在熒光燈下作白平衡調節,因為熒光的類型有很多種,如冷白與暖白,因而有些相 機不只一種熒光白平衡調節。各個地方使用的熒光燈不同,因而“熒光”設置也不一樣,攝 影師必須確定照明是哪種“熒光” ,使相機進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設置。在所有的設置當中, “熒光”設置是最難決定的,例如有一些辦公室與學校里使用多種熒光類型的組合,這里的 “熒光”設置就非常難以處理了,最

33、好的辦法就是“試拍”了室內白平衡室內白平衡或稱為多云、陰天白平衡,適合把昏暗處的光線調置原色狀態。并不是所有 的數碼相機都有這種白平衡設置,一般來說,白平衡系統在室外情況時處于最優狀態,無需 這些設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機上添加了這些特別的白平衡設置,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機 的不同而不同。手動調節 這種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稱,它們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燈光情況下的白平衡 設置。一般來說,用戶需要給相機指出白平衡的基準點,即在畫面中哪一個 “白色”物體作 為白點。但問題是什么是“白色” ,譬如不同的白紙會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紙可能稍微偏黃 些,有些白紙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線會影響我們對 “白色

34、”色感,那么怎樣確定“真正的 白色”?解決這種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隨身攜帶一張標準的白色的紙,拍攝時拿出來比較一下 被攝體就行了。這個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內拍攝中很難決定此種設置時,不妨根據 “參照”白紙設置白平衡。在沒有白紙的時候,讓相機對準眼球認為是白色的物體進行調節。8. 焦距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 f = ”,那么后面接的數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 距長度。如如'f=8-24mm, 38-115mm(35mmquivalent) ”,就是指這臺相機的焦距長度為 8-24mm 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后相當于傳統 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

35、機的 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于 28mm 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焦距就是透鏡中心到焦點的距離。鏡頭的焦距分為像方焦距與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 方主面到像方焦點的距離,同樣,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下圖表示如何來確定主面與焦距:入射平行光線(或其延長線)與出射會聚光線(或其 延長線)相交,就能確定折射主面,這個想象的平面與鏡頭光軸相交處就是主點。像方主點 與無窮遠光線形成的焦平面(焦點)之間的距離稱為復合鏡頭的焦距(嚴格說是有效焦距) 。 用同樣的原理也可以確定物方主面與物方焦距。9. 景深大家都知道一般相機要對焦后才能拍攝

36、,理論上相片中只有被準確對焦的部分(焦點)清晰,焦點前及焦點后的景物會因在焦點以外而顯得模糊。不過,基于鏡頭、拍攝距離等因素, 在焦點前、后仍然會有一段距離的景物能夠被清晰顯示,不致于落入模糊地帶,這個清晰的 范圍便稱為景深。所謂的景深,就是在拍攝的場景中,被攝主體呈現出清晰的范圍。景深可能很長,也可 能很短、很淺,我們可以根據需求調整攝影的模式來控制景深的長短。一般會影響到景深長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種:1.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長在拍攝距離不變的拍攝情況下,使用大光圈來拍攝時,因為景深變淺,被攝體的前后景 物會變得比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時,被攝體前后景物清晰的距離就會變長。2.

37、 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淺,鏡頭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長在光圈、快門都不變時, 拍攝同一個場景, 使用長鏡頭會讓景深變淺。 而使用廣角鏡時, 景深就會變長。3. 距離拍攝體越近時、景深越淺,距離拍攝體越遠時、景深越長在光圈、快門、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場景,離被攝體越近時,景深就會 越淺。離被攝體越遠時,景深就會越長。由上面三點我們可以發現景深的長短,主要是由光圈、鏡頭焦距及拍攝距離來控制的, 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攝場合中,我們就可以調整這些要素來拍出合適的照片。在早期的鏡頭環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 可以從上面讀出景深的范圍與長度, 但是現在的 自動對焦鏡頭大都舍去了這個設計,要不就是

38、在鏡頭上附個非常簡陋的景深表,實用功能不 大。對于業余拍攝者來說,會去讀景深表的人其實是相當少的,大多數人都用經驗法則去判 斷景深長度;另一個方法是利用相機的景深預視功能,按下景深預視鈕后,從觀景窗判 斷景深長短,這是最快也最直接的方法。不過它的缺點是當使用小光圈拍攝時,因為進光量 變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預視鈕后,從觀景窗看出去會變得比較暗。就一般的拍攝情況來說, 在拍攝風景的場合, 我們常利用長景深來表現整個清晰的場景, 所以使用縮光圈的方式來拍攝。但因為光圈縮小進光量也跟著變小,使得快門速度變低,就 需要使用腳架來穩定機身,這也是風景攝影常會用到腳架的原因之一。當我們在拍攝人像時,會利用淺景

39、深的方式來模糊被攝體前后的景物,藉以凸顯主題的 強度,同樣的拍攝手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場合上。要凸顯主題,淺景深是一個很方便的手法, 所以一般在購買器材時,會依據需求選購一兩支大光圈的鏡頭,除了能在低光度下拍攝外, 能靈活運用淺景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10. 曝光曝光模式:曝光英文名稱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計算機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為多種,包 括:快門優先、光圈優先、手動曝光、 AE鎖等模式。照片的好壞與曝光量有關,也就是說應 該通多少的光線使CCD能夠得到清晰的圖像。曝光量與通光時間(快門速度決定),通光面積 (光圈大小決定)有關。快門與光圈優先: 為了得到正確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確

40、的快門與光圈的組合。快門快時,光圈就要大些; 快門慢時,光圈就要小些。快門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據 你選定的快門速度自動決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曝光量 的值,然后根據你選定的光圈大小自動決定用多少的快門。拍攝的時候,用戶應該結合實際 環境把使曝光與快門兩者調節平衡,相得益彰。光圈越大, 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光線越多, 反之則越少。 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為字母 “F+ 數值”,例如 F5.6、 F4 等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 F4 就要比 F5.6的光圈大,并且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F4比F5.6所通

41、過的光線要大兩倍。相對來說快門的定義就很簡單了,也就是允許光通過光圈的時間,表示的方式就是 數值,例如 1/30 秒、 1/60 秒等,同樣兩個相鄰快門之間也相差兩倍光圈與快門的組合就形 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 為F5.6、1/30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 F4,那么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1/60,這樣的 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 的圖片效果是不相同的。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 舉例說明, 快門優先多 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 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

42、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 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 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后進行拍攝。因為快門快了,進光量可能減少, 色彩偏淡,這就需要增加曝光來加強圖片亮度。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么快門的 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 1/125 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 水滴則需要 1/1000 秒。手動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攝時都需手動完成光圈與快門速度的調節,這樣的好處是方便攝影 師在制造不同的圖片效果。如需要運動軌跡的圖片,可以加長曝光時間,把快門加快,曝光 增大(很多朋友在

43、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 門的速度不夠快。如果快門過慢的話,那么結果不是運動軌跡,而是模糊一片) ;如需要制造 暗淡的效果,快門要加快,曝光要減少。雖然這樣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對于抓拍 瞬息即逝的景象,時間更不允許。AE 模式:AE 全稱為 Auto Exposure ,即自動曝光。模式大約可分為光圈優先 AE 式,快門速度優 先AE式,程式AE式,閃光AE式與深度優先AE式。光圈優先AE式是由拍攝者人為選擇拍攝 時的光圈大小,由相機根據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為選擇的光圈等信息自動選擇合適曝光所要求的快門時間的自動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動、快

44、門時間自動的曝光方式。這種曝 光方式主要用在需優先考慮景深的拍攝場合,如拍攝風景、肖像或微距攝影等。多點測光:多點測光是通過對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 通過閃光燈補償等辦法, 達到最佳的攝影效果, 特別適合拍攝別光物體。首先,用戶要對景物背景,一般為光源物體進行測光,然后進行 AE 鎖定;第二步是對背光景物進行測光,大部分的專業或準專業相機都會自動分析,并用閃光 燈為背光物體進行補光。曝光補償: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土 2-3EV左右,分為正(+)補償與負(-) 補償兩種,在相機上用“ +-”符號表示。簡單來說,在逆光攝影時,用正( +)補償(或以 取景器中較暗處為測光標準)能適

45、當表現出被攝體的細節,虛化背景,獲得高調的照片;用 負(-)補償(或以取景器中較亮處測光標準)則獲得剪影效果,獲得低調的照片,表現光與 影的關系。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 +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數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 如果按下半截快門, 液晶屏上就會顯示與最終效果圖差不多 的圖片,對焦,曝光一切啟動。這個時候的曝光,正是最終圖片的曝光度。圖片如果明顯偏 亮或偏暗,說明相機的自動測光準確度有較大偏差,要強制進行曝光補償,不過有的時候, 拍攝時顯示的亮度與實際拍攝結果有一定出入。 數碼相機可以在拍攝后立即瀏覽畫面, 此時, 可以更加準確地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明暗

46、程度,不會再有出入。如果拍攝結果明顯偏亮或 偏暗,則要重新拍攝,強制進行曝光補償。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 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 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于 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 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 量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 1/2(0.5)或 1/3(0.3)的單位來調節。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 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與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 測光往

47、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 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白色的衣服在白色背景下,相機判斷為了不拍的過亮而決定曝光,這樣整體顯的很暗。 這時,加一點補償,白色的衣服也很白,臉的亮度也準確了。黑色的衣服在黑暗的背景下,相機判斷為黑暗場所,結果臉拍的很白。這時減點補償, 黑色的衣服更黑,臉的亮度剛剛好。由于相機的快門時間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總是能達到2EV的調整范圍,因此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于暗的環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 加相機的ISO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幾乎所有的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范圍都是一樣的,可以在正負

48、2EV內加、減,但是加減并不是連續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為間隔跳躍式的。早期的老式數碼相機比如柯達的 DC215就是以 1/2EV 為間隔的,于是有-2.0、-1.5、-1、-0.5 與+0.5、+1、+1.5、+2共 8 個 檔次,而目前主流的數碼相機分檔要更細一些,是以1/3EV為間隔的,于是就有-2.0、-1.7、-1 、 -1.0 、 -0.7 、 -0.3 與+0.3、 +0.7、 +1.0、 +1.3、 +1.7、 +2.0 等共 12個級別的補償值。一般的說,景物亮度對比越小,曝光越準確,反之則偏差加大。相機的檔次有高有低, 檔次高的,測光就比較準確,低的則偏差也會加大。如果是傳統相機,膠卷的寬容度是比較 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圍內不會有大問題,但是數碼相機的CCD寬容度就比較小,輕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效果。總而言之,曝光補償的調節是經驗加上對顏色的敏銳度所決定的,用戶一定要多比較不 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與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包圍式曝光( Bracketing )是相機的一種高級功能。包圍式曝光就是當你按下快門時, 相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