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提綱_第1頁
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提綱_第2頁
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提綱_第3頁
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提綱_第4頁
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提綱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調試作者:陳健摘要: 文化泛指社會總體生活方式,可以說有人類社會生存的地方就有文化。本文主要先分析外部社會經濟如何作為驅動力推動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而區域文化如何與這種驅動力相互調試,這樣的轉變如何與文化相契合。本文以西雙版納曼村傣泐人的土地利用文為例進行全文闡述,其中穿插著個人的觀點和認識。選取西雙版納曼村作為實力進行全文的論述,從傳統的土地利用文化到經濟利益的驅使與土地利用的變化及文化調試分析進行對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經濟驅動力調試進行闡述;而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驅動力的調試主要從教育、建筑風格、婚姻、傳統節日方面入手進行分析。關鍵詞:文化;土地利用;社會經

2、濟;西雙版納0 引言 本文研究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首先我們明確本文中文化的定義,所謂文化泛指社會總體生活方式,可以說有人類社會生存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文化也具有時間動態性,不同的時期由于社會經濟和價值觀等的變化形成新的文化。土地利用驅動力的研究已有,研究的角度也主要從社會經濟角度來分析考慮問題。但是關于文化對土地利用變化的調試的研究較少,文化和土地利用的提法和研究逐漸展開,這方面的研究將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也是比較復雜的跨學科的課題。本文主要先分析外部社會經濟如何作為驅動力推動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而區域文化如何與這種驅動力相互調試,這樣的

3、轉變如何與文化相契合。本文以西雙版納曼村傣泐人的土地利用文為例進行全文闡述,其中穿插著個人的觀點和認識。1 研究區簡介 西雙版納曼村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臘鎮曼莊行政村曼乍自然村。勐臘是云南省最南端的縣城,東部、南部和西南與老撾接壤,西部與緬甸相鄰,國境線長700公里,西北、北部與景洪市、江城縣相連。勐臘縣境內世代居住的主要有傣、漢、哈尼、彝、瑤5個名族。傣族先民一直自稱為“傣”。勐臘的傣族自稱“傣泐”2 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經濟的調試2.1 傳統生態土地利用文化稻作文化曾經在西雙版納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下得到了充分的演繹和詮釋,形成了包括農耕技術、資源管理制度、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乃

4、至于民族認同的基礎。早在兩千多年前,西雙版納壩區便已有種植水稻的灌溉農業出現,降至隋唐,文獻記載傣族先民已廣泛采用象、牛踏耕,以后又為金屬犁耕所取代。傣族稻作農耕技術已發展成為一套比較完備的系統。在曼村,這套系統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才逐漸成為工業化工作取代。在對壩區水田和山地的保護及有效利用過程中,傣泐人的生計形成了以壩區種植的水稻田為主體,依托山林與河流,通過“壟林墳林佛寺園林竹樓庭院林人工薪炭林經濟植物種植園林菜園魚塘水稻田” 1組成的土地利用鏈條,自然與人文相適應的土地利用開發方式,形成生產活動和生存活動有效的支持和保障體系。土地、森林、水利三大自然資源共同形成了支撐稻作農業發展的

5、鐵三角,傣泐人傳統的資源管理制度實質上就成為在稻作文化的框架下把這三大自然資源的管理三位一體地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文化框架平衡分配自然資源,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調適,從而構造出的適合自身長遠發展的一個文化有機體,也是土地利用文化的有機體。2.2 經濟利益的驅使與土地利用的變化及文化調試分析在研究區最具特點的是橡膠的種植,橡膠種植必須通過市場交換才能帶來滾滾財富,這意味著種植橡膠的土地不再是能直接滿足生計需求的根本,轉而成為傳統農業社會通過社會分工分享以工業化生產為主導方式的城市經濟主體增殖利益的渠道,或者說,成為以工業消費方式為主的社區獲得工業材料,并釋放出增殖資本的渠道。以橡膠為代表的

6、經濟作為種植的本質是土地利用經濟的驅動作用。我們在研究文化的作用的時候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土地利用會發生變化,文化在時間上也存在動態變化。人類學家Sidney W . Mintz在甜蜜之權力與權力之甜蜜一文中討論了美洲的蔗糖生產與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間的關系,他說道:“從人類學的角度去看低度發達地區中一個社區的文化,該社區由于為歐洲本身正在膨脹的消費市場生產始創的基本農業商品,被卷進了西方的政治經濟模式它們的生產集中體現了熱帶地區的人民如何被融合西方的意圖。”【2】在西雙版納,橡膠的種植正受到一種強烈的經濟文化的影響,而本區域的文化面對強勢的經濟誘惑和市場經濟的價值觀的影響正發生變遷,當弱勢文

7、化受到強勢的外來文化干擾和侵占時,區域文化就發生了變化,價值觀也發生變化,以土地為生產對象的土地利用也發生了變化。當經濟發展的誘惑力高于文化的影響力時,文化對土地利用的調試和穩定性顯得有些無力。曼村大約有1500畝的橡膠地,橡膠地全都分布在山上,少數的農田和村落中的空地上也培育橡膠苗,最能體現橡膠種植熱度的是寺廟的空地上長滿了橡膠苗。經濟的驅動力和敏銳的商業潮流又帶來了香蕉,種植香蕉雖然也需要像水稻那樣親自入田間,但是其勞動強度和勞動力需求量遠地于水稻種植,而且最大的好處在于不愁銷路。在一個種植周期中,每畝田地可以收獲1.7噸香蕉,直接獲得5000元左右的回報,除去相關的生產資料費用后。依然有

8、很多利潤。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很多稻田變成了香蕉林,糧食作為不斷的被經濟作物所取代。水稻和原生蔬菜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逐漸被邊緣化,文化的調試作用似乎很難琢磨,和強大的現代化市場經濟相比作用似乎很難發現。我們會問自己,當生存發展沒有解決時文化的作用與生存發展相比地位是怎樣的?具有悠久歷史的稻作文化何以在幾十年間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在經濟利益的趨勢下,具有優良傳統生態意識的傣泐人也開始在追逐經濟利益。一部分傣泐人開墾原始荒山,破壞生態環境,使得那些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林區被破壞。為此,國家林業部門出臺了保護天然林的政策,要求只能更新已有的橡膠林,不得繼續開荒種植橡膠樹,橡膠地變得更加稀缺。然而,在一些邊

9、遠的村寨,往往有人故意縱火燒山,被火燒過的“荒山”則不受保護,可以繼續開墾。在曼村,就曾有人說:“老板,只要肯出個好價錢,在某某地方還是有橡膠林的?!薄袄习?,只要有錢還可以買到山中的輪歇地,200元一畝,租金每年5元,只是要自己開路”。在利益的誘惑下,很多人鋌而走險,經濟利益的誘惑是多么的強大,土地利用也在這樣的誘惑下不斷發生變化。文化的調試作用顯得不那么的強烈!在多重因素的博弈選擇中,曼村走上了依靠種植橡膠樹和經濟作物為主要經濟來源的道路。在市場的慫恿下努力開墾橡膠園,種植橡膠樹,將自己牢牢捆綁在了市場經濟的鏈條之上。人和地的關系不再是魚和誰的緊密聯系了,而成為人對于物質的占有和獲得消費空間

10、的關系,土地是商品,是獲得收入的渠道。人們依附土地的形式不變,但是依附土地的情感和內在需求變了。各種的轉變使得本地區的文化變得“多元”,土地利用文化也“多元”。在文化的空間上,傳統經濟價值觀雖然受到了市場經濟價值觀的沖擊,曼村人在認同現代社會和異文化所帶來的特征時,認同了在傣族社會和現代化的工業經濟相接軌時所需要的轉變,欣然接受著現代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當橡膠林茁壯成長的時候,美麗的西雙版納曼村正在加速融入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而成為更加廣大的政治、經濟格局的一部分。文化在土地利用變化的同時也慢慢實現了自身的變遷,也實現了自身的發展。3文化對土地利用外部社會驅動力的調試3.1 教育 社會是一個復

11、雜的大系統,我國的教育環境和就業狀況深入人心,深入每一個受過教育或者正在接受教育者的心,也滲透了我的心。大學畢業時農村背景的學子往往不易找到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其實找一份不需高薪只需穩定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城市里能夠順利找到工作的人寥寥無幾。而且一份穩定的工作和從事橡膠產業工作的工資相比實在是低。所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意義對很多人來說不是那么的有必要。由于社會的驅使,曼村的年青人不得不鐘情于自己的橡膠種植工作,由于有比較多的勞動力,橡膠種植的方式和面積在不斷的擴張,不斷的優化種植技術等。土地利用不斷的朝著有利于發展的方式發展,文化也不斷的調試著這種變化。3.2 建筑風格在以樹林為主的森林山地

12、之外,竹林也是傣泐人對山地開發利用的主要對象?!爸窳稚钐?,大青樹旁,鳳尾竹下,竹樓座座,錯落有致光影中穿插著傣族少女婀娜的身影”這是大多數異鄉人對版納的最初映像,無論他從哪里獲得,這至少從材料的選取和結構方面展示著傣泐社會特有的文化氣質。竹樓對建筑工具的要求遠比其他居民建筑低,所以“竹樓既可粗以適應遷徙生活,又可精心建造以適應定居性生活”3 。此外,延伸于竹子的行為還有相關的宗教儀式等。竹子作為建筑材料到目前為止還有當地用,所以竹林這種土地利用方式還有一定量的保存著,面對著社會經濟的雙重驅動力,竹林沒有成為犧牲品,而將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風情建筑材料,這種土地利用方式將會得以保存。3.3 婚

13、姻在曼村的傣泐人家,父母在為子女擇偶的時候往往也要充分考慮對方的經濟實力,尤其是是否有橡膠林。女方家因姑娘出嫁后少了勞動力,更看重男方是否有更強的經濟實力以回報自己,擇偶的功利性目的更加明顯?!安辉俳邮芙y一的信息,就個人而言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圍,舊的觀念受到考驗,在短時間內需要吞下大量的信息,并不把一切資料都套入標準的框架之中,而是把搜集到的片段資料組織成自己的模式。”4橡膠林的有無關系到能不能取到老婆,所以橡膠林不但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且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大事特別是男的能不能取到老婆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的驅使之下和婚姻文化的推動之下,橡膠的種植更加得到了推廣,在推廣橡膠的種植上婚姻

14、的文化調試作用功不可沒。是一種積極的推動作用,文化的作用是微妙的,有時候它能夠推動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加劇某種變化,而有時候又能夠遏制某種土地利用的變化。3.4 傳統節日曼村的傣泐人放棄種植水稻,也不僅僅是由于市場價格帶來價值取向的權衡。同時,傳統的傣泐社會中“開門節”的到來意味著一年農忙的結束,稻谷江在半個月間入倉,人們除了慶祝豐收之外,還進入了秋收冬藏的季節輪回。祭祀活動和人際交往將更加豐富,在農忙時節人們因為勞動而暫時內息疏遠的人際關系又再次通過拜佛、過節等等的典禮融合在一起。這些傳統的節日和風俗對土地利用的驅動力的調試是明顯的。重大節日的生產活動停在,表明在重大節日期間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文化的調試,這樣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了限制。4 結語文化對土地利用變化外部社會經濟驅動力的調試的研究比較少,而且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不但要涉及到人文、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要研究土地利用方面的問題。所以本文主要從西雙版納的一個具有特點的區域入手,對文化的調試作比較簡單的闡述,有些觀點只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