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課案課型新授課時第二課時執教353理論支持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注重用情撞開學生心靈的門扉,以情動人,以情促思,以情促寫,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文本的情感,促進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文包詩”中詩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教學的重點,敘文是輔助詩的理解,詩與文互為表里,融為一體,本課案教學中,以詩統文,以文解詩,把詩和文的學習有機聯系,豐富學生對詩歌意蘊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基礎,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心智。多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教師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充滿體驗的朗讀,能喚起學生與課
2、文內容傳達的感情同喜同悲,產生心靈的默契與共鳴,從而在強烈的感受中因讀入境,由境生情,緣情創悟,產生不可抑制的表達內心的欲望。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在理解生字詞的基礎上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4、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教學重點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教學難點詩文對照,感情朗讀,走進人物內心,感悟人物的思鄉之情。課前準備
3、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設 計 內 容一、課前自主預習1. 讀一讀:認真練讀每逢佳節倍思親課文。2. 找一找:搜集有關思念家鄉的古詩。二、課內精講精練教學步驟教 師 引 導學 生 活 動設 計 意 圖一、談話導入,初步促情。二、講授新課,感悟思鄉。三、感悟情感,再讀古詩。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操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2、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了,大家都很高興,可唐代大詩人王維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多媒體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同時播放詩的錄音)3、請同學們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過渡:聽完了同學們的朗讀,我覺得同學們對王維的內心還不夠了解,我們只有了解了王維的內心,才能讀好
4、這首詩。1、獨在異鄉為異客過渡:那么,王維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請看第一小節。(出示第一小節課文)誰來讀一讀?思考:從他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誰再來讀一讀課文第一段。是呀,小小年紀的王維就遠離家鄉去長安求學,獨自一個人在外,難免會感到孤獨,這就叫“獨在異鄉為異客”。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詩句的第一句,感受王維在外的那份孤獨。你知道文中的“異鄉”是哪個地方嗎?王維的故鄉在蒲州,而此時的他在長安,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課文第一小節。誰來說說“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意思。2、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外的王維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每逢佳節倍思親。(出示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請同學自由朗讀第二小節,結合詩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5、。出示問題:“佳節”是什么節日?重陽節的氣氛怎樣?人們的心情怎樣?王維的心情怎樣?你會回答哪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理解“一年一度”的意思。第二個問題:理解“熱鬧、興高采烈、歡度”的意思。第三個問題:對比“歡度”和“倍思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再次朗讀文章和詩歌。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過渡:兩年前的王維和現在王維心情一樣嗎?請看第三小節。(出示第三小節。)自由朗讀第三小節,用橫線畫出以前的情景,用浪線畫出如今的情景。以前:你從哪兒看出高興的氣氛?你能用一個詞語或成語,或者一句話表述王維當時的心情或者情景?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吧!如今:而現在的王維是怎樣的心情呢? “天各一方”是
6、什么意思?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理解“聚會”和“歡聚”在表達情感上的差別。此時的王維的兄弟都在等高,單單少了王維一個人,王維會對他的兄弟說些什么呢?他的兄弟又會對王維說什么?千言萬語表達不了王維的思鄉之情,王維把這份思念融進了古詩里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4、第四小節。過渡:在重陽節這天,王維思緒萬千,提筆寫下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朗讀這首古詩。讀了這首古詩你的內心有什么話想說呢?1、感受了課文中王維思念家鄉的情感,讓我們帶上音樂用深情的朗讀再次感受文章的情感。(播放音樂)2、讓我們來聽這首古詩編成的歌曲。3、誰來說說古
7、詩的意思。讓我們齊讀課文。1、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的佳節?有什么習俗?在這些節日里,你的家人都參加了嗎?如果他們沒有參加,你想通過什么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呢?2、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的詩句?3、你一定有親人在外地,請你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可以引用相關的詩句。1、學生讀課題。2、學生聽古詩,感悟王維的情感。3、學生齊讀古詩,初步感受王維的內心。1、學生根據朗讀搜集第一小節的信息,抓住幾個關鍵的詞語理解王維生活的孤獨。學生再讀課文,再次感受王維的孤獨。學生讀古詩,從詩句中感悟王維的孤獨。理解“異鄉”的意思。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出示的問題。回答出示的問題,重點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8、”等成語,學生對比人們的內心和王維的內心,同時理解“倍思親”的含義。3、體會王維的心情,思考當時為什么高興。想象當時一家登高的情景。思考有哪些詞語形容高興的。對比王維的心情,深入理解王維的內心。通過兩個方面理解詞語的意思。想象王維對親人的思念。想象王維的兄弟對王維的思念。朗讀古詩,體會王維的思鄉之情。學生再次朗誦全詩,加深對詩的理解。學生回答自己內心的想法,看對詩句的理解。1、學生配樂朗讀古詩,唱出這首詩。2、學生聽歌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3、說說古詩的意思,齊讀課文。1、學生把自己知道的傳統的節日和習俗講出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2、學生把課前搜集的古詩說出來。3、學生習作。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
9、導入新課,用佳節的氣氛和王維的思鄉之情作對比,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課文中心的欲望。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抓住兩個具體數字,“15歲”和“已經兩年了”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客的那種孤獨。通過演一演“扶老攜幼”,換一換“興高采烈”感受重陽佳節的喜氣洋洋。為了引領學生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和詩人的情感息息相通,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聯系生活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引導學生入境地體會王維孤獨在外的寂寞,我創設情境,通過這樣的提問能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讀出了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以歡景襯悲情,更顯得凄楚異常,感人致深。所以,第二自然段中通過品讀重陽節的歡樂場
10、面和王維的內心孤獨,感受到強烈的對比,從而真正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的深刻內涵。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積淀的關鍵環節。這一段中詩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歡聚登高的時刻,再回到現在與兄弟們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學生情感流露,欲要表達。此時,學生再來吟誦詩文,就顯得字字傳情,聲聲動情了。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從而讀好王維想像與兄弟們歡聚的句子。家鄉的兄弟會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升華著內心的情感,為學生理解詩意作好了充分的鋪墊。最后從古詩入手,再回到古詩結束,首尾呼應。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
11、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增加語言積累,豐富課外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讀到唱體悟王維內心的思鄉之情,升華文中的情感,加深學生的理解。聽歌曲再次加深課文的理解,再次讀文讓文章的中更突出。拓展延伸到現實生活中,表達對自己親人的思念,這是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陶冶學生情操的手段。考察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寫話是隨筆的表現,也是他們這是情感的傾瀉。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倍思親獨自在外
12、60; 心緒不寧 倍思親觸景生情 提筆寫詩 三、課后拓展延伸1.讀一讀:閱讀思鄉的故事。2.說一說:說說自己對親人的思念。3.唱一唱:唱歌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課堂教學
13、實錄課 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課上冊每逢佳節倍思親執教時間:2010年12月11日執教班級:執教老師:353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初步促情。(課前播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歌渲染氣氛)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 (學生齊讀課題)師: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了,大家都很高興,可唐代大詩人王維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播放古詩動畫)師:你們能齊讀這首古詩嗎?(學生齊讀古詩)師:同學讀得非常的正確,普通話也非常的準,只有你真正地了解了唐代詩人王維的內心后,你才能真正地把握這首詩的真諦。【學生在課前歌曲的熏陶下,感受著王維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初讀古詩,初步感悟了文章所包含的情感。】二、講
14、授新課,感悟思鄉。1、第一小節。師:那么王維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起看一下第一小節,誰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一個問題,從他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一生讀文章的第一段)師:注意一下是“兩年”。生:兩年。師:是“l”。生:兩年。師:很好,誰來說說讀了第一小節后,你知道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唐代有個大詩人,他的名字叫王維。生2:我還知道他15歲那年就離開家鄉。師:陳老師想順便問一下,你知道王維的家鄉在哪兒?生:唐代。師:那是王維的朝代。生:蒲州。師:你的知識真多,是在蒲州,今天的山西祁縣。你還知道什么?生3:他來到了京城長安。生4:他已經來長安兩年了。師:在這兩年里面,
15、王維獨自在外(板書:獨自在外),沒有親人的照顧,難免會感到孤獨,這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學生齊聲讀詩句)師: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個詩句。(學生再次齊讀)師:你知道“異鄉”在詩中是哪個地方嗎?生:京城長安。師:讀了第一小節后,我們掌握了很多信息,在長長的兩年里面,他是怎樣的孤獨?生1:他很想念自己的家人。生2:生病了沒有人照顧他。生3:每天晚上都想念自己的親人。師:說的真好,讓我們一起來再讀第一小節,感受王維獨自在外的孤獨。(生齊讀第一小節)師:再讀一讀詩句,感受王維的內心。(生齊讀詩句)【第一小節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學生獲得信息的方式是自己發現,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兩年中的孤獨的拓
16、展是文章背景的延伸,把文章的情感基調滲入到學生的內心。】2、第二小節師:獨自在外的王維發表了這樣的感慨(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看看第二小節,自由地朗讀,思考這三個問題(出示三個問題),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問題回答。(學生自由朗讀第二小節,同時思考三個問題)師:告訴老師,你是選擇的哪個問題?生:我選擇的是第一個問題。 (教師點擊第一個問題)師:“佳節”是什么節日?你說說看。生:佳節是重陽節。師:是,一年有幾個重陽節呀?生:一個。師:你知道“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嗎?生:一年只有一次。師:你能讀好這句話嗎?生:能。(學生讀第二小節的第一句)師:還有哪個問題你想回答的?生:我選擇的第三個問題。(教
17、師點擊第三個問題)師:王維的心情怎樣?你說說看。生:王維更加的思念家鄉的親人。師:是的,你們能讀好這句嗎?(一生讀)師:你們覺得她讀得怎么樣?生:就是太快了。師:你能慢點嗎?( 這個學生再次深情地朗讀,語速慢了許多)師:她這次讀得怎么樣?生1:好多了。生2:進步多了。師:你們都覺得她進步了,那么,哪些地方讀得好呢?生1:“家家戶戶”讀得好。師:為什么好呢?生1:“家家戶戶”就是每個人家都在高高興興地過重陽節。師:是的,沒有人家都在開心地過重陽節。還有哪兒好?為什么?生2:“歡度”這個詞讀得好。“歡度”就是開開心心地過,她的讀讓我們感到人們的開心。師:真棒,還有什么地方讀得好?生3:“思念”這個
18、詞讓我感到王維的內心。生4:“更加”也好,就是覺得比思念還要思念。師:比思念還要思念就是詩中的哪個詞?生:倍思親。師:是的,讓我們懷著“倍思親”的感受讀這句。(學生齊讀)師:從你們朗讀中,我感受到,王維看著別人歡度重陽節,而自己卻不能和家人相間,這就是“倍思親”這一切讓王維觸景生情(板書:觸景生情)。讓我們再次朗讀,再次感悟。(學生再次齊讀)師:第二個問題,你們會嗎? (教師點擊第二個問題)生1:重陽節的氣氛很熱鬧。生2:重陽節里的人們興高采烈。生3:重陽節里人們扶老攜幼。師:是的,我們來看看這幾句話。你能讀好這幾句話嗎?請你們自由朗讀,然后思考哪些詞語體現了重陽節人們的高興?(學生自由朗讀)
19、生1:“扶老攜幼”這個詞好,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家人很親密。生2:“一大早”感覺人們是迫不及待地去登高游玩。生3:“熱鬧”這個詞用得好,重陽節的大街上人很多。生4:“興高采烈”就是開開心心的意思。師:你們說的真好,讓你們用朗讀來感受節日的氣氛。 (三個學生朗讀)師: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生1:他們的朗讀有了喜悅的氣氛。生2:馮棟情的朗讀更突出了興高采烈的氣氛。師:說的不錯,讓我們一起來朗讀第二小節。(學生朗讀)師:王維的詩也包含深深的思念之情,請齊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第二句)師:再讀這三個字:倍思親。生:倍思親。師:再讀古詩。(學生再次齊讀詩句)【詩是中國的文化的一種表現,有著非常豐厚的含義,要
20、讓我們的孩子覺得語文是有吸引力的,就得設計好教學語言。我的語言也盡可能體現語文味,充滿感情以此來吸引學生。同時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誦讀。文章的寫作上,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將重陽佳節普天同慶的喜與王維獨在異鄉的愁相對應起來,則愁為更愁,抓住這一點,教學時大膽打破了原有的寫作順序,采用了對比教學的方法。】3、第三小節。師:兩年前的王維和現在的王維心情一樣嗎?讓我們看第三小節自由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兩年前的情景,用浪線畫出如今的情景。(學生讀第三小節,畫出相關的句子)師:兩年前是怎樣的?生: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
21、興啊!師:如今是怎樣的?生: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師:請選擇你自己喜歡的,再次朗讀。(學生在兩個句子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師:你喜歡哪一句?生:以前的那句。師:喜歡第一句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讀。(部分學生站起來讀)師:以前的王維是什么樣的心情?生1:高興。生2:興高采烈。師:是的,那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呢?一個詞語,一個標點,一句話都可以。生1:感嘆號。師:感嘆號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生:高興、歡樂。生2:“歡聚”就是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生3:“手挽著手”給人的感覺是和諧的。師:你們說的真不錯。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體會嗎? (兩個學生讀)師:他
22、們讀得都挺好的,王維當他想到這些情景時,臉上一定露出來笑容,那樣的情景多么讓人高興,讓人回味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的曾今的那份喜悅。(學生齊讀)師:如今的王維又是怎樣的?喜歡這句的同學請站起來,你們也來一起朗讀。(部分同學站起來朗讀)師:誰來到前面朗讀?不過在朗讀的時候你要想想眼前的畫面,我要讓你們來說一說。生:如今我們天各一方。師:“天各一方”是什么樣的情景? 生:一個在天的這邊,一個在天的那邊。師:是的,王維在哪兒?他的兄弟在哪兒?生:王維在長安,他的兄弟在家鄉。師:是的,王維在長安,他的兄弟在家鄉蒲州,他們天各一方。你有親人和你天各一方嗎?生1:我的爸爸以前在日本打工,我們那會兒和爸爸
23、天各一方。生2:我爸爸在上海工作,我和媽媽在家里,我們天各一方。師:是的,這就是天各一方。請你繼續讀。生:不能相見師:不能相見后面是什么符號?生:省略號。師:省略了什么呢?請分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生1:省略了王維對兄弟的思念。生2:省略了在長安的王維此時情景的描寫。師:也省略了兄弟們對王維的思念。師:是的,請問你能讀好剛才的這句話嗎?(學生齊讀這句話)師:王維的思鄉之情在同學們的朗讀中體現了。請你繼續往下讀。生: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師:前面寫大家一起用的是“歡聚”,這里是“聚會”,你覺得用的詞語準確嗎?生1:準確,歡聚的時候有王維。生2:聚會的時候王維在長安。生3:歡聚的時候
24、親人都到齊了,聚會的時候少了王維。生4:家人都到齊了,才開心,所以用歡聚。師:的確,少了王維的聚會沒那么歡樂,繼續讀。生: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師:王維的兄弟思念著王維,他們會對王維說什么呢?生1:王維,你的身體好嗎?生2:王維,你在那邊過的快樂嗎?生3:王維,此時你也在登高嗎?我們兄弟幾個可就差你一個人了。師:是呀,王維的兄弟思念著王維,千言萬語表達不了他們對王維的思念,王維也思念自己的兄弟,他把這一切的思念融入到古詩中。(生齊讀古詩的三四兩句)師:我們看看第三段,王維回想以前重陽節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喜悅,想想現在,又有點孤獨,這就是心緒不寧(板書心緒不寧)。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的心緒。(齊讀
25、第三自然段)師:誰能也懷著思鄉之情讀古詩呢?(三個學生讀古詩)【通過“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升華內心的情感。】4、第四小節師:面對此情此景,王維思緒萬千,他提筆寫詩(板書提筆寫詩),請看課文第四小節。讓我們齊讀第四小節。 (生齊讀第四小節)師:王維的內心是怎樣的?生1:孤獨。師:體現在什么地方?生1:別人登高游玩,王維就一個人。生2:高興,回想過去的事情,他感到很開心。生3:思念親人。生4:很想看看家鄉的親人。師:是的,王維的內心是孤
26、獨、思念,想到過去又是開心的,情緒很豐富,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語形容呢?生:思緒萬千。師:讓我們再次讀這首古詩。(學生讀古詩)【誦讀的形式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王維,把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多樣化、多數量的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宣泄口,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品出了詩韻。】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情,。師:讓我們配上音樂來讀一讀。(播放古箏曲,學生齊讀)師:這么好故事,作曲家也將它寫進了歌里。(播放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歌曲)師:學完了古詩,你的內心有什么想說的呢?生1:王維你早日完成學業,回家看看你的親人。生2:王維你在外要好好照顧自己,天冷了,別感冒了。生3:要是那會有手機就好了,打個電話問候家里的
27、人。師:想法不錯。生4:王維思念家人的事情讓我太感動了。師:同學們想法真不錯。你能說說古詩的意思嗎?(學生說說古詩的意思)【音樂中想象,在課中,古箏經典名曲,伴著悠悠的琴聲,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思念的空間,在這樣的獨特的氛圍中,音樂與語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情境,學生與詩人雖遠隔千年,但情思相連。學生們仿佛就成了一個個小詩人,一句句肺腑之言,道盡了王維的千古愁情。】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操師: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節日,這些節日有什么習俗呢?生1:中秋節吃月餅。生2:春節放鞭炮。生3:清明節祭祖。生4:端午節吃粽子。師:是的,有很多的節日習俗也很多,你的家人都參加了嗎?生:沒有。師:你想通過什么
28、方式表達自己的思念呢?生1: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生2:發個短信祝福他們。生3:寄一張賀卡,寫上祝福的話。師:方法真多。課前讓你們搜集的思鄉的古詩,能說說嗎?生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生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師:真多,老師也搜集了三個,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生齊讀古詩)師:今天這堂課的作業是這樣的:你也一定有親人在外地,請你寫幾句話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用上“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出示:寫一寫:你一定有親人在外地,請你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 節來了, )(學生課后練習寫話)【我扣住“思親”引導學生拓展,積累思鄉的詩句,體會作者思鄉之情,達到情感共鳴。在此情感基礎
29、上練習寫作,這是人類共有的一種情感,為今后學生的學習類似題材的詩歌埋下伏筆,為寫作打好基礎。】體悟文章內涵,提升學生情感認識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教學反思353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以“文包詩”特殊形式出現的文章。在課文中不僅呈現了王維的曠世之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通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地解釋王維的這首詩,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離鄉,適逢重陽,遙想親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膾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題,透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課文情感真摯,有相依相伴的故鄉情,有血濃于水的親情,讀起來饒有趣味。一、情感體驗,體會作者心情。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問學生:“王維
30、是怎樣的孤獨?”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作者寫作的心情。第一小節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學生獲得信息的方式是自己發現,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兩年中的孤獨的拓展是文章背景的延伸,把文章的情感基調滲入到學生的內心。再讀課文學生深深感受到了王維獨在異鄉的孤苦與愁悶。二、熟讀吟誦,讀中加深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蘊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省長沙市周南教育集團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第一次適應性考試(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射陽實驗初中2024-2025學年初三練習題四(全國I卷)英語試題含答案
- 髖關節后入路術后護理
- 銷售合規培訓
- 公休座談會骨科護理
- 2025聘請合同范本咨詢服務合同書范本參考
- 2025租賃合同中的押金
- 護理闌尾炎查房
- 2025常規產品出口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人教版必修1政治史默寫清單
-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S高科技公司為例》12000字(論文)
- 灼口綜合征護理
- 實驗室氣體泄漏應急預案
- 【碳足跡報告】山東金拓熱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碳足跡報告
- 小孩進入廠區安全免責協議書(2篇)
- 動火作業安全指導手冊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基督山伯爵》課件
- 延安精神概論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延安大學
- JT∕T 779-2010 港口設施保安評估導則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AQ 1043-2007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標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